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现代后期军事史 >

第4章

世界现代后期军事史-第4章

小说: 世界现代后期军事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拥有舰艇278艘,海军航空兵飞机363架。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以中国军队炸毁沈阳附近铁路为由, 

全面进攻中国东北,蒋介石下令中国东北军队避免冲突,绝对不准抵抗而退 

至山海关内。日军仅以3个师的兵力在四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三倍于日本 

国土的中国东北全境。从此开始了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同时也揭开了第 

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又在中国上海挑起事端,发动了“一 

二八”事变。中日双方交战一个多月,最后在美英法意的 调停之下,国民 

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1932年3月,日本又在中国东北一 

带制造了伪满洲国,操纵了一切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中国东北三省彻底 

沦为其殖民地。同时日本又将其建成北进和南进的基地,逐步蚕食中国华 

北,为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做准备。在远东,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战争策源地, 

世界大战后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构造的军事力量格局开始向日本倾斜。 



                               5。制衡与裁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段时间内,特别是1924—1929年间,世界处于 

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资本主义的主要国家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先后 

超过了战前水平。而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由凡尔赛及华盛顿体系的制约而处 

于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 

     但这种稳定是短暂和相对的。几年前还被认为是牢不可破的凡尔赛体系 

很快就出现了逐步瓦解的迹像。首先是德国,巧妙地利用了各战胜国之间的 

矛盾及对红色苏联的恐惧,从他们的手中得到了大量贷款,来实现工业设备 

的现代化和恢复经济,到1929年经济危机前,德国的一些主要生产部门在 

资本主义世界已占据了第二位。经济力量的增强就必然寻找挣脱凡尔赛铁链 

的方法,以重新恢复其在欧洲乃至世界的强国地位。而这一时期的美国有了 

更加快速的发展,从1925年起,美国的工业总产量已达到英、法、德三国 

的总和。而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也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也开始在 

国际舞台上寻找一个合理的位置,以摆脱被帝国主义国家围攻的态势。 

     凡尔赛体系的崩坍最初表现在德国的战争赔款问题上。德国通过实行巨 

大的通货膨胀,来抵制赔款,并要求延期交付,此举获得美、英的支持,但 

遭到法国的坚决反对,最终导致了法国、比利时10万军队于1923年1月开 

进了德国鲁尔地区。最终通过美国人制定的道威斯计划、扬格计划使赔款问 

题不了了之,这对于德国国力的增强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随之而来的就是1925年的《洛迦诺公约》,在英美的主使之下,德国 

加入国联,德国不再是一个政治上受歧视的国家,并使法国放弃了夺取德国 

西部以削弱其实力的想法。同时,由于法国的盟友——波兰和捷克的边界没 

有保证,法国不得不与波、捷分别订立保证条约,以防止德国的进攻。英国 


… Page 19…

人以为《洛迦诺公约》抑制了法国,而将德国引向东方去反对苏联,这是他 

的巨大胜利,但真正的胜利者并不是洋洋得意的英国人,而是默不作声的德 

国人。《洛迦诺公约》大大动摇了凡尔赛体系建立的有利于英法的战后秩序, 

深深地埋下了战争因素,德国为东进扫清了道路而又没有承担义务。何时发 

动进攻,向东还是向西,主动权是在日耳曼人手中。 

     有鉴于战争的残酷,经历了大战的人们对和平是极为渴望的。因此在20 

年代,也曾经有过多次的裁军活动,希望阻止战争的再发生。借美军参加第 

一次世界大战十周年之机,经法国和美国倡议,经过一系列谈判,1928年8 

月,在巴黎有15个国家签署了《非战公约》。宣布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 

的工具,承认必须通过和平方法解决各种争端与冲突。各个主要列强国家都 

参加了,苏联也加入了此公约,到1933年已有63个国家加入。但一些国家 

也提出了许多保留条件,如法国提出可以进行防御战争,英国提出可以对各 

国都不承认的国家作战,也可以对无力整理内部秩序的国家作战。在种种借 

口之下,最终公约成为一纸空文。 

     裁军也是这一时期永不止息的话题,国联在成立后不久,即成立了两个 

委员会专门讨论裁军。1925年9月,国联通过了关于筹备裁军与限制军备会 

议的决议,并于年底成立了裁军会议筹备委员会,由21个国家的代表组成。 

在筹委会中英法两国为各自利益而激烈辩论,英国要求限制对它威胁最大的 

飞机和潜艇的生产及裁减大量陆军,法国则与英美针锋相对,要求裁减海军 

军备,并把裁军与安全保证联系起来,要求不仅对军备,而且对军事潜力确 

立国际监督制度,德国则要求与其他国家一样的平等地位。1927年,苏联也 

参加了筹委会工作。最终经过激烈争吵,经过许多修正,决定以法国的方案 

为蓝本,但这个方案对各种军备却没有规定限制数字。从1925年到1930年, 

这个委员会共召开了118次会议,结果只通过了一项毫无内容的裁军公约草 

案,还附有各国提出的49项保留意见。1932年2月,国际裁军会议在日内 

瓦召开,共有60多个国家出席了会议,但最终会议一无所获。以后又举行 

过两次,结果都是一样的。 

     凡尔赛—华盛顿这个维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体系,在逐步走 

向瓦解,而1929年的经济危机给了它致命的一击。当经济危机在30年代初 

终于艰难地渡过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世界和欧洲的局势,它已完全是另外一 

付面孔了。 


… Page 20…

                            三、再次走向战争 



                         1。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希特勒的上台与战争机器的发动 

     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对于一次大战后形成的新的力 

量格局都是极为沉重的打击。在德国,当经济危机达到高峰时的1932年, 

工业产量下降了一半,生产潜力的利用率只有35%,失业人口高达800万。 

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魏玛共和国摇摇欲坠。在极为动荡的局势 

下,法西斯纳粹党乘机而起,在1932年7月的国会选举中,轻而易举地成 

为了国会中的第一大党。1933年1月,在工业和金融巨头的拥戴之下,希特 

勒登上了德国总理的宝座。法西斯主义的公开恐怖的专政在德国建立起来。 

一个新的最危险的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开始形成。 

     纳粹德国从建立之日起,就以夺取世界霸权为其终极目标。因而所有的 

列强都将是其敌手,但扩张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最终目的,因而希特勒的扩 

张计划,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建立一个以大德意志为核心,包括奥 

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的部分有大量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区。其次是打败 

法国和苏联,夺取欧洲大陆的霸权,并以此做为称霸世界的基础。最后向海 

外扩张,击败英美、称雄全世界。 

     为此,希特勒上台后,便把扩军备战作为最基本的国策,一切都为此服 

务。1933年底,德国即拟定出新的扩军计划,规定建  立21个步兵师,3 

个骑兵师又1个骑兵旅,1支装甲部队和1个轻装师。陆军在和平时期总兵 

力为30万人,战时扩展到63个师,其中33个师为野战部部队。这个计划 

原定1938年完成,但希特勒下令提前到1934年10月完成。这是纳粹上台 

后德国陆军的第一次大发展,但由于当时尚没有实行新的征兵制,因而兵源 

十分困难。1935年3月,希特勒公开打破了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军备的限制, 

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一支在和平时期为36个师的德国陆军,5月 

颁布 《兵役法》,规定18—45岁的德国公民要服兵役,由此进入了更紧张 

的扩军时期。1936年8月的陆军扩军新计划进一步规定,以1939年10月为 

期,建立32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师、1个山地师、3个坦克师、3个轻装 

师和1个骑兵旅,和平时期总兵力为83万人,战时扩张到462万人,其中 

野战部队102个师。 

     空军扩军的速度更加惊人。希特勒上台前德国的空中力量十分微弱,只 

有13架战斗机,全国只有250架飞机。希特勒掌权后,立即任命戈林为德 

国航空专员,后为航空部长。确定大规模发展军用飞机生产,一年之内,不 

断做出新的计划,要求全力提高飞机生产数量。1935年3月,德国宣布成立 

空军,此时德国拥有飞机2500架,其中作战飞机800架。德国空军的建立, 

也深受杜黑的理论影响,曾一度积极发展四引擎远程轰炸机,但由于德国的 


… Page 21…

技术力量资金及先期的作战目标等原因,远程轰炸机生产曾中断了一个时 

期,但当希特勒正式提出把英国作为假想敌之后,1939年又重新研制足以打 

击整个英国的远程轰炸机。同时整个空军的发展要求也更加迫切。1938年11 

月,德国制定了战前第10个 (也是最后1个)空军发展规划,要求到1942 

年春天,德国应拥有2万架飞机,其中轰炸机8000架。但是尽管1933年至 

1939年间,德国的扩军备战经费40%都用于空军,但到战争爆发时,德空 

军的第一线飞机仍只有4093架,其中轰炸机2000架,歼击机800架,共4 

个航空队。 

    德国海军的发展落在空军和陆军之后,但其速度也是不慢的。希特勒刚 

刚上台,马上为海军追加拨款11570万马克,1934年,海军拨款增加至4。8 

亿马克,1935年又增至6。5亿马克。1935年,德国海军的总排水量为11万 

吨,不及英国的1/10,到1939年已增至35万吨,约相当于英国的1/7。德 

国海军当时对发展重点存有尖锐对立的意见,邓尼茨等人坚决主张重点发展 

潜艇,集中有限的财力和物力,建造大量可适用于大西洋上袭击英国船队的 

潜艇,以开展无限制的潜艇战。但以海军总司令德雷尔为首的高级将领仍然 

坚持重点发展大型水面舰只。1938年底,雷德尔主持制定Z计划,准备建造 

10艘排水量为5万吨级的战列舰和2。9万吨级的战列巡洋舰。到大战爆发 

时,海军共拥有战列舰2艘、装甲舰3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艘6艘、 

驱逐舰22艘、旧式驱逐舰20艘、潜水艇57艘。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法西斯德国已拥有了一支庞大的用各种武器 

和技术装备武装起来的现代化军队。军队的最高统帅是希特勒,最高统帅机 

构是由凯特尔元帅领导的最高统帅部,或称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其主要部门 

是由约德尔上将领导的作战指导部。陆军的最高机关是陆军总部,布劳赫奇 

元帅任总司令,哈德尔上将为总参谋长,空军总司令为戈林帝国元帅,海军 

司令是雷德尔海军上将。 

     战前纳粹德国扩军备战的速度和规模都是历史罕见的。但是德国在这一 

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由于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德国的军事 

工业和军火储备都被限制在极低的水平上。尽管希特勒上台后开始高速发展 

军事工业。1934年,颁布了《新经济体制法》,推行“四年计划”,采取各 

种措施优先保证军工生产的需要,但由于起点较低而且时间短促,再加上各 

种牵制和矛盾,使其无法满足军工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原料,能源和劳 

动力。因此直到战争爆发,德国并没有足够对西方国家进行一场大战的装备 

与军火储备,坦克部队只是整个野战部队的 1/20,摩托化部队也只占到 

1/10。各种运输车辆只有所需的1/4,航空汽油只有两个月的储备。同时, 

德国的兵源也严重不足,一次大战爆发后,德国出生率下降,而战后又被迫 

取消了义务兵制,1900年以后出生的壮丁均未受过军事训练。而且德军还缺 

少经过专业训练的足够数量的军官,因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国防军只能保 

留4000名军官。虽然后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将原国防军军士提升为军 


… Page 22…

官,将一批警官转入军队,重新征召退役军官等等,但到战前,德国陆军中 

只有1/6的军官受过足够的专业训练。 

     纳粹德国在扩军备战中的这些弱点,也是希特勒在发动侵略战争中决定 

采取突然袭击和闪电战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 

      (2)穷兵黩武的意大利 

    进入30年代之后,墨索里尼政权大大加快了战争准备。1933年,墨先 

后将作战部长、海军部长、空军部长集中一身,倾其全国财力加紧对三军的 

建设。 

     意大利空军深受杜黑理论的影响,是当时最受重视的军种,到1935年, 

意大利曾成为拥有军用飞机最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空军曾被誉为法西斯政 

权的利刃,有能力控制整个地中海。其空军由独立航空兵、陆军航空兵和海 

军航空兵组成。1939年,意大利空军拥有飞机2950架,其中轰炸机850架、 

歼击机750架、强击机200架、侦察机750架以及殖民军轰炸机350架、侦 

察机50架。但做好参战准备的只有近千架飞机。 

     1931年以后,意大利政府每年拨给海军的经费达6亿里拉,从而使意海 

军有较快发展,仅1933年下水的军舰就有22艘;1934年,又开工建造2艘 

3。5万吨的战列舰,两艘旧式战列舰也开始进行现代化改造,同年还开始建 

造一种快速、轻型,适合于地中海作战的驱逐舰,到1936年,意大利海军 

已掌握了较先进的雷达技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意大利海军共有战 

列舰4艘、巡洋舰22艘、驱逐舰59艘、旧式驱逐舰69艘、潜艇105艘。 

     陆军在1933年之后进行了部分摩托化和机械化,更新了炮兵的装备, 

在和平时期,意大利陆军共有13个军,由33个步兵师、3个快速师、2个 

骑兵旅、1个坦克团、63个炮兵团及其它部队组成。在宣布动员后,到1940 

年6月参战,意大利陆军则增至14个步兵师,共25个军编为10个集团军。 

74个师中有61个步兵师、7个山地师、3个坦克师和3个骑兵师,共计150 

万人。 

     意大利最高军权形式上属于国王,而实际上则直接由政府首脑墨索里尼 

领导下的陆军部 (作战部)、空军部、海军部和殖民部掌握。此外,还设有 

一个由各部门联合组成的最高机关——最高国防委员会。 

     意大利在扩军的同时,就发动了对外侵略战争。1935年10月3日,意 

大利军队不宣而战,全面入侵埃塞俄比亚,意军从厄立特里亚向阿迪格腊 

特、阿杜瓦和阿克苏三个城市突击,然后沿马卡累、德西埃、亚的斯亚贝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