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道-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履挛耐酰诩┪蹙粗埂!蔽司褂谌剩晃顺迹褂诰矗晃俗樱褂谛ⅲ晃烁福褂诖龋挥牍私唬褂谛拧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主旨〕说明管理的目的在安人,安人的标准则为合理。
〔注释〕(一)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商颂玄鸟篇。
(二)邦畿的意思,是国家的疆域。往昔将天子统治的地方,称为王畿。邦即国家,所以邦畿指国家的领土。
(三)民所止的止,是居住的意思。人民所居住的地方,便是这一个国家的领土。
(四)缗蛮黄鸟,止于丘隅。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小雅绵蛮篇。
(五)缗蛮是鸟叫的声音。
(六)丘隅指山丘的角落,大多是草木茂密的地方。
(七)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大雅文王篇。
(八)穆穆是美得令人敬重的意思。庄敬而温和的样子,称为穆穆。
(九)于是赞美词。缉为继续的意思。熙是光明,敬止即恭敬地站在合理的立场。
(十)瞻彼淇澳这几句诗文,出自诗经卫风淇澳篇。
(十一)淇是水名。澳指天然港湾。淇澳即淇水岸边弯曲的地方。
(十二)猗猗是美盛的样子。
(十三)斐为文彩美丽的样子,有斐指斐然可观。
(十四)如切如磋指朋友之间的观摩,彼此切磋以求精进。
(十五)如琢如磨是精益求精的意思。
(十六)瑟为严密的样子。
(十七)僩是武毅的样子。
(十八)赫为明显盛大,喧指大声说话。
(十九)諠字通谖,是忘记的意思。
(二十)道学指研究学问的功夫。
(二十一)自修是自我修治的功夫。
(二十二)恂为忠厚老实的样子,栗是因为寒冷或恐惧而肢体抖动。恂栗指戒慎恐惧。
(二十三)威仪是仪容令人敬畏的意思。
(二十四)道是说的意思,盛德至善,指盛大的德性到达合理的地步。
(二十五)于戏!前王不忘。出自诗经周颂烈文篇。
(二十六)于戏是呜呼的意思,为感叹词。
(二十七)前王指周文王。
(二十八)君子和小人相对待,指道德修养良好的人。
(二十九)小人即修养较差的一般人民。
(三十)乐是安乐,利为福利。
〔今译〕诗经玄鸟篇说:“国家的领土,是国民居住的地方。”绵蛮篇说:“鸣声可爱的黄鸟,栖息在山丘上草木茂密的地方。”孔子感叹地说:“小鸟尚知道栖息在合理的地方,难道人还赶不上小鸟那么聪明吗?”诗经文王篇说:“温和而令人敬重的文王,持续不断地发出光明,教化大家恭敬地站在各自的合理立场。”做为高阶层的主管,应该站在仁慈的立场,来爱护部属。做为人家的部属,必须站在恭敬的立场,把工作做好。做为子女,应该站在孝顺的立场,使父母安心。做为父母,必须站在慈爱的立场,把子女教导成人。和同胞、朋友来往,最好站在诚信的立场,互相信赖。
诗经淇澳篇说:“观看淇水岸边的港口,绿色的竹子十分美丽茂盛。有一位文采斐然的君子,采用切磋、琢磨的方法,秉持严密、坚毅的态度,表现令人敬畏的仪表。这样的君子,使人永远难以忘怀!”如切如磋,是他做学问的功夫。如琢如磨,是他自我修治的方式。严密坚毅,是他戒慎恐惧的态度。盛大的样子,衬托出他那令人敬畏的仪表。这样文彩美丽的君子,所以令人难以忘记,是因为他的道德修养,已经到达十分合理的地步。
诗经烈文篇说:“呜呼!文王的德行,我们永难忘怀!”后世的贤达,受到这样的教化,能够尊重贤人而亲近亲人。后世的一般人民,也都能够享受安乐和福利,所以不能忘记文王的教化。
〔引述〕止于至善,是站在合理的立场。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而修己、安人,都应该以合理为标准。管理的目标,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能够站在合理的立场,以求配合良好、产生预期的效果。世界万物,各有不同的立场。人类社会,也应该用伦理来规范。上司、部属,各有不一样的立场,最好做到上司仁爱,而部属恭敬。同样的道理,父母慈爱而子女孝顺。同胞、朋友,那就应该彼此诚信互相协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应该彼此观摩,互相切磋。依照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把伦理和管理结合在一起,时时各守其份,站在合理的立场,大家密切配合。
管理首先讲求制度化,但是制度很容易僵化,不容易因应随时出现的变量,也不符合人性的需求。所以制度化之后,必须时时加以调整,使制度合理而减少例外,大家比较乐于接受。制度适时修订,以求合理,便成为合理化管理。
合理化比制度化,更加合乎人性化。管理应该首先分辨是非,然后订定制度,再力求合理,才算是止于至善。
这一篇传文,重点有三:
1。修己、安人,都应该止于至善。修己修到合理的地步,安人也安到合理的程度,无过与不及,便合乎管理的要求。
2。组织成员,由于立场不同,职责也不一样,应该彼此合理配合,才能良性互动,发挥有效的组织力。
3。管理首先必须制度化,逐渐修正以求合理化。合理不合理?以人性的合理需求为衡量标准,所以制度化和人性化,实际上都要合理化,才是止于至善。
大学传文四 释本末
这一篇传文,主要在说明“本末”是管理的重要课题。
〔原文〕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主旨〕管理有治本,也有治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毕竟不能根本治疗。
〔注释〕(一)子指孔子,子曰便是孔子说。
(二)讼是诉讼,打官司。听讼是审理诉讼案件的意思。
(三)犹的意思是像,犹人便是和别人一样。
(四)无讼是不必诉讼,现代称为不打官司。
(五)情指真实,无情即没有真凭实据。
(六)辞为语言文字。
(七)大指在上位的人。大畏民志即在上位的人,其表现令一般人敬畏,使民众自然产生这样的心意趋向。
(八)知本是明白根本的道理。
〔今译〕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和别人一样。最重要的,要能够让大家都没有必要打官司。”那些没有真凭实据的人,不敢捏造虚假不实的语言文字,来控告他人,自然就不会打官司。
平日在上位的人,能够修己安人,使民众敬畏,而产生这样的心情,便是明白根本道理的表现。
〔引述〕管理若是偏重于管人,就要订定严密的制度,实施法治。于是诉讼案件,必然增多。
一旦进入诉讼,就应该听凭司法的审判,不得妨害司法的公正性。但是,管理如果能够由管人转化成理人,大家秉持敬人者人恒敬之(敬就是理,同样是看得起的意思)的原则,凡事将心比心,没有真凭实据,不应该玩弄文字游戏,捏造事实,诬告他人。在上位的人,宣导礼治,并不强调法治,才是抓住管理的根本,可以减少很多诉讼争端。
管理由管人着手,用意在建立共识,统一步伐,形成坚强的组织力。然后进入理人的阶段,彼此互相尊重,放手让组织成员去做事。于是逐渐达到安人的目标,使大家身安心乐,不但没有工作压力,而且乐在工作,天天都安宁,而工作绩效良好,使大家都安心。
要达到这样的地步,必须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以及本篇传文所说的本末搞清楚,弄明白,真正付诸实践,才能够逐次完成。
这一篇传文,重点有三:
1。管理制度化是末,不是本。管理必须建立制度,但是制度化的管理,并不能治本,所以不能称为良好的管理。
2。管理合理化才是本,无一事不合理,便是良好的管理。合理不合理,很难讲,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我们以合乎人性的需求来作衡量,从人性的角度来判断合理与否?所以人性化管理,也应该以合理为根本。
3。依人性来寻找合理,称为由情入理,务求合情合理。依制度来寻求合理,称为依法办理,必须合理合法。知本的管理,是先由情入理,养成大家自律的良好习惯。不得已才依法办理,以减少不必要的诉讼案件。
大学传文五释格物致知这一篇传文,是朱子补撰的,用以解释格物致知的道理。原来的这一部份,已经找不到了。
补撰的内容,主要在说明知识管理的要义。
〔原文〕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主旨〕说明管理者要明辨是非,必须重视格物致知。
〔注释〕
(一)致知是把知识推展到极点的意思。
(二)格物即深研事物的道理。
(三)即物而穷其理,意思是就每一件事物,穷究其中的道理。
(四)豁然指开朗的样子,贯通是前后一致而不矛盾。豁然贯通,便是开朗得前后贯通的状态。
(五)表里指外表和内里,精粗为性质的精细与粗糙。表里精粗是事物的形状和性质,内外巨细都包括在内。
(六)全体大用指整体的作用。
〔今译〕致知在格物的意思,是想要把知识推广到极点,就必须从每一件事的道理,都拿来追根究底,找出真正的性理。因为我们人类的心灵,具有认知的能力,而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运作的性理。只是我们对于事物的道理,并没有研究得十分透彻,所以我们的知识,就不能达到无所不尽的地步。大学之道告诉我们应该把所有的事物,都用已经知道的性理,当作基础,更进一步追根究底,以求推展到极点。这样用力研究,时间久了,自然豁然贯通,对于事物的内外形状和粗细性质,都无不了然。于是我们的心灵,必能发挥整体的巨大作用。这种过程,称为事物性理的穷究紧追,便是知识的极点。
〔引述〕管理的根本在于明辨是非。但是世间的是非,原本十分难明。必须做好格物致知的功夫,就各种事物的道理,下一番穷追究底的钻研,务求形状、性质各方面,都能够彻底了解,才能够养成慎断是非的习惯,培养判断是非的能力。天下万事万物,怎么可能逐一加以深究?但是道理毕竟是相通的,只要用心专一,真正有所了悟,必能豁然贯通。那时候由通而专,再由专而通,便是抓住了物格而后知至的要领。
大学把格物致知,放在诚意正心的前面,主要用意在提醒我们,先分清楚是非,再来毋自欺,也就是以理智来指导情感,比较容易修治自己和实施德政。
不欺骗自己,如果没有是非做基础,又怎么知道什么叫做欺骗自己呢?理智地分辨是非,然后以不欺骗自己的心情,来慎断是非。才不致说一些歪理,硬要自欺欺人。
从传五到传十,大学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并且逐一加以说明。把管理的每一种功能,都依照程序,提示要点,供大家参考运用。
这一篇传文,重点有三:
1。管理是以明辨是非为根本,先做好是非化,再确立制度化,比较容易订定合乎是非要求的制度,推行起来,自然顺利而有效。
2。要明辨是非,必须以理智指导感情。一般人用感情来分辨是非,喜欢的为是,不喜欢的即为非,简直是没有是非。居于感情的好恶来订定制度,就是不合乎根本的要求,很难令人接受。
3。管理者先做好格物、致知的功夫,才能够以理智指导感情,表现出慎断是非的良好态度。
站在是非难明的立场,来格物、致知,然后再以所获得的知识,来实施管理,就成为大家所信任的知识管理。
大学传文六释诚意这一篇传文,主要在说明情绪管理的要义。
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主旨〕说明诚意的要点,在不欺骗自己。管理者要做到慎独,必须诚其意。
〔注释〕(一)毋是禁止的意思。
(二)自欺即是自己欺骗自己。
(三)恶恶的第一个恶字,是动词,表示厌恶的意思。第二个恶字,是形容词,表示不良好的事物。恶恶的意思,便是厌恶不好的事物。
(四)好好的上一个好字,是动词,表示爱好的意思。下一个好字,是形容词,表示美好的事物。好好即爱好美好的事物。
(五)谦即满足的意思。自谦表示自我满足,不需要添加虚伪造作。
(六)独指独自一个人,并没有其它的人在场。
(七)闲居就是独处的意思。
(八)厌然是躲躲闪闪,好象见不得人的样子。
(九)揜即遮掩,与掩字相通。
(十)着其善的着字,意思是显明、显著。把好的地方彰显出来,称为着其善。
(十一)其严乎的严字,是敬畏的意思。其严乎,便是十分敬畏。
(十二)润是不干枯,有光彩的意思。润屋指装饰房屋,润身即修养自身。
(十三)广是宽大的意思。
(十四)胖是安适的意思。
〔今译〕诚其意的意思,主要在不要欺骗自己。好比我们不喜欢腐坏的臭味,那样地厌恶不好的事物;好比我们喜欢美色,那样地爱好美好的事物。没有丝毫的矫饰、造作,便是自我的满足。所以管理者的自我修养,应该特别重视独自一个人,并没有其它人在场的情况,能够不自欺。
修养不够的人,独处时以为他人没有看到,便做出不良的事情,甚至不必有什么限制。看见修养良好的人士时,便躲躲闪闪,好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样子。企图掩饰自己的不是,彰显自己的好处。殊不知别人看起来,如同看见肺腑一般,企图掩饰,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好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心诚实,别人可以从外表看得出来的道理。所以管理者的自我修持,必须特别注意独处的时候。
曾子说过:“一个人以为自己独处,并没有他人在场,实际上,周遭随时都有许多人在注视着;很多人在指指点点,十分令人敬畏,丝毫也马虎不得。”有钱人想要装饰自己的住屋,有德性的人,则想修养自己的身心,做到心胸广大,身体安适的安宁地步。君子想要达到这种期望的境地,必须诚意地不欺骗自己。
〔引述〕格物致知使我们获得知识,但是有知识的人,不能保证不欺骗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