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古代汉语 (第一册) >

第42章

古代汉语 (第一册)-第42章

小说: 古代汉语 (第一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锼肌酚玫氖羌衣樵希叛扑餮愣浯檬ち睢锻艘芬彩羌衣樵希碇略端饕剐写肚锼肌酚玫氖浅嫡谠希灼又新姥舸呵短馇椤酚玫氖橇嗽稀
  元代北方语音系统和今天普通话音系统已经相当接近,但是有些字的读音和今天普通话还是不同的,特别是某些古人声字(见下文)。试以马致远双调夜行船套数里的乔木查一曲为例:
  想秦宫汉阙
  都做了衰草牛羊野(注:加浪线的是衬字,后同。下文有专题讨论衬字。)
  不恁么渔樵无话说
  纵荒坟横断碑
  不辩龙蛇
  这首曲子以〃阙野说蛇〃四字为韵,其中的〃说〃字和〃蛇〃字,如果依今天普通话的读法,就不押韵了(注:当时〃说〃字读近xuě音,〃蛇〃字读近xié音,近似今天长沙话的读法。)
  关於曲的用韵,有几点需要提出来说一说。
  第一,曲韵以平仄通押为常规,平仄不通押反而比较少见。上文所引的乔木查就是平仄通押的例子。所谓平仄通押,实际上是平上去三声通押,因为入声已经归并到平上去三声去了。试看《西厢记》长亭折里的脱布衫:
  下西风黄叶纷飞
  染寒烟衰草萋迷
  酒席上斜签着坐的
  蹙愁眉死临侵地
  这里〃飞〃〃迷〃是平声,〃的〃是入声作上声,〃地〃是去声。平上去三声通押的情况是很明显的。
  第二,无论小令或套数,曲韵都是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的。因此,在杂剧中,每一折就只押一个韵部。这一点很容易了解,不必举例。
  第三,诗(尤其是近体诗)和词都忌重韵,曲不忌重韵。所谓重韵,就是在一首曲子里出现相同的韵脚字。睢景臣哨遍叶〃故,俗,夫,付,舆,故,芦,户〃,《西厢记》长亭折里的快活三叶〃食,泥,泥,味〃,都是重韵的例子(注:重叠语不算重韵,例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
  第四,曲可以有赘韵的情况。所谓赘韵,是不必用韵的地方用韵。我们试比较《西厢记》长亭折借自般涉调的几首煞曲,这首用韵的地方,正是另几首不用韵的地方,这样,赘韵就容易看出来了。为节省篇幅,这里姑举五煞四煞来比较:
   五煞 四煞
  到京师服水土(不用韵) 这忧愁诉与谁(赘韵)
  趁程途节饮食 相思只自知
  顺时自保揣身体 老天不管人憔悴
  荒村雨露宜眠早(不用韵) 泪添九曲黄河溢(赘韵)
  野店风霜要起迟 恨压三峰华岳低
  鞍马秋风里 到晚来闷把西楼倚
  最难调护 见了些夕阳古道
  最要扶持 衰柳长堤
  (三)曲字的四声问题
  元代北方的声调是新的四声,即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和去声。
  《中原音韵》把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这和今天普通话是相一致的。
  《中原音韵》又把中古的一部分上声字如〃动,是,似,户,聚,在,倍,近,但,限,道,坐,静,并,后,右〃等等归并到去声,这和今天普通话也是相一致的。
  入声字的问题比较复杂。《中原音韵》虽把古代的入声字归并到平上去三声,但是具体的字归并到哪一声,和今天普通话并不完全一致。譬如说,〃入声作上声〃的字特别多,入声归阴平的却没有。试以马致远双调夜行船套数里的古人声韵脚字为例:
  蝶,穴,杰,折,别,竭,绝,是入声作平声;
  阙,说,铁,雪,拙,缺,贴,歇,彻,血,节,是入声作上声;
  灭,月,叶,是入声作去声。
  其中有些字和普通话的声调相同,有些字却不相同。因此我们如果要确切地知道某一入声字在元曲里作某声,还要查《中原音韵》,单凭普通话是不能推知的。
  曲字的平仄比诗词严。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曾经讲到在某些情况下平声要分阴阳,仄声要分上去。但是,我们在曲谱里看不出阴平阳平有很大的差别,没有什么地方是规定必须用阴平或阳平的。上声去声的分别有时候的确很严,尤其是用於韵脚的时候。
  上文说过,曲韵以平仄通押为常规。这不是说每个韵脚都是可平可仄的,什么地方押平,什么地方押仄,取决於曲调的规定。值得注意的是上声和去声的对立。上声和去声虽然同属於仄声,但是在元曲里上声韵比较接近平声韵,所以该用上声韵的地方偶然可以用平声韵,该用平声韵的地方偶然可以用上声韵;去声韵的独立性很强,该用去声韵的地方不但不可以用平声韵,甚至不可以用上声韵。试比较下列两首山坡羊的用韵:
  张养浩山坡羊 张小山山坡羊
  峰峦如聚(去) 刘伶不戒(去)
  波涛如怒(去) 灵均休怪(去)
  山河表里潼关路(去) 沿村沽酒寻常债(去)
  望西都(平) 看梅开(平)
  意踟蹰(平) 过桥来(平)
  伤心秦汉经行处(去) 青旗正在疏篱外(去)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 醉和古人安在哉(平)
  兴(平) 窄(入声作上声)
  百姓苦(上) 不勾节(平)
  亡(平) 哎(平)
  百姓苦(上) 我再买(上)
  这两首曲子在该用去声韵的地方都用去声韵,而不用上声韵;在该用上声韵的地方偶然可以用平声韵,在该用平声韵的地方偶然可以用上声韵(注:当以张养浩的山坡羊为正轨。),但是不用去声韵。可见上声和去声的界限是很清楚的。
  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指出,有些曲调,最后一句不但平仄是固定的,甚至其中某字该用上声,某字该用去声,也是有讲究的。举例来说,落梅风、上小楼、夜行船、卖花声等曲的末句是仄平平、仄平平去,正宫等调的尾声的末句是仄仄平平去平上,等等。周氏认为,像端正好、朝天子、快活三等曲的末句是仄仄平平去,如果最后一个字改用上声,就属第二着(次好)了;庆宣和的末句是去上,改用去平就属第二着,但是切不可用上平,诸如此类。
  周德清所讲的有的是格律,有的是技巧,不可一概而论。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一句最后两个字都是仄声,曲律则要求避免重复:句末是上声,则其上一字要求去声;句末是去声,则其上一字要求上声。下列各句最后两个仄声字是去上: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想秦宫汉阙。(马致远乔木查)
  (阙,入声作上声。)
  不恁么渔樵无话说。(马致远乔木查)
  (说,入声作上声。)
  比司马青衫更湿。(王实甫西厢记长亭折耍孩儿)
  (湿,入声作上声。)
  下列两句最后两个仄声字是上去:
   众人施礼数。(睢景臣般涉调哨遍套数三煞)
   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王实甫西厢记长亭折上小楼么篇)
  有时候甚至句中连用的两个仄声字也回避声调上的重复,这里不细说了。
  但是,有些地方是只论平仄,仄声之中不细分上去的。例如水仙子、乔木查等曲的末句是仄仄平平,阳春曲(喜春来)、满庭芳、小梁州等曲的末句是仄仄仄平平,天净沙的末句是平平仄仄平平,采茶歌等曲的末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等等。
  曲句的平仄格式有的和律诗很不相同。下面举几种常见的七字句为例(加浪线的是衬字)。
  (1)仄平平、 仄平平。例如:
  下西风黄叶纷飞。(王实甫西厢记长亭折脱布衫)
  染寒烟衰草萋迷。(玉实甫西厢记长亭折脱布衫)
  (2)仄平平、仄平平去。例如:
  急罚盏夜阑灯灭。(马致远夜行船)
  (急,入声作上声;罚,入声作平声;盏,宜平(注:在元曲中,上声常常代替平声。);灭,入声作去声。)
  无多时好天良夜。(马致远落梅风)
  (无,宜仄。)
  却元来此别离情更增十倍。(王实甫西厢记长亭折上小楼)
  (别,入声作上声;十,入声作平声。)
  (3) 平仄平平去上(末字或作平)。例如:
  看钱奴硬将心似铁。(马致远落梅风)
  (铁,入声作上声。)
  古来丈夫天下多。(马谦齐寨儿令)
  (四)衬 字
  曲句可用衬字,这是曲律的特点。衬字是在规定的字数之外所加添的字,或者加在句首,或者加在句中,但是不能加在句尾。加在句首的,可以是实字,也可以是虚字;加在句中的,以虚字最为常见,但不限於虚字。衬字不拘平仄,不拘多少(注:一句之中,衬字可以多至一二十字,以六七字最为常见。),一般的情况是:小令衬字少,套数衬字多,散曲衬字少,剧曲衬字多。前面所引的张养浩山坡羊〃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是小令用衬字的例子。套数用衬字,现在只举睢景臣《高祖还乡》里的两支煞曲为例:
  二煞
  你须身姓刘,
  你妻须姓吕。
  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
  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
  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
  曾在俺庄东住
  也曾与我喂牛切草,
  拽坝扶锄。
  一煞
  春采了桑,
  冬借了俺粟。
  零支了米麦无重数。
  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
  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
  有甚胡突处,
  明标着册历,
  见放着文书。
  显而易见,由於用衬字,元曲就更加口语化了,这是和宋词很不相同的一点。
  剧曲用衬字,现在只举王实甫《西厢记》长亭折里的叨叨令为例:
  叨叨令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
  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
  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沈沈的睡,
  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湿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这首曲子的衬字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有些衬字是叠字的第二个字,如熬煎娇滴等等;第二,在五六两句的末尾用〃也么哥〃(或作也波哥),这是叨叨令的定格,有人认为这也算一种衬字,但是它有音无义,只是由於唱腔上的需要才加上的,不能和一般的衬字相提并论。类似这样的衬字,元曲里还有〃也么天〃或〃也摩挲〃,此外还有〃也波〃〃也那〃之类,但不一定都用在句尾。
  有一种情况和衬字不同,就是不少曲调的句字可以增损。衬字是正字以外的字,句字增损则是曲句和正字本身的增损,这有如词的〃又一体〃,曲谱上称为不同的格。清人李玄玉编订的《北词广正谱》,罗列了同一曲调的各种变格,称为第一格、第二格,等等,可以参看。变格之多,可以说明古人作曲有一定的灵活性。
  区别正字和衬字,是研究曲律的课题之一,因为这关系到对元曲句读、句法和平仄的了解。基本的方法是就同一曲调的作品进行字句上的分析和比较。先选一首最单纯的曲子作为考察的对象,弄清它的句读、句法、平仄和衬字(如果有衬字的话)(注:可参看李玄玉的《北词广正谱》和近人吴梅的《南北词简谱》,其中衬字是用小字写的。),然后再以这首曲子的格律为标尺,去考察同一曲调的其他作品。但是这种方法不是绝对的,因为曲律不是刻板的东西,而用来作为标尺的曲子又可能有变格,拿它来衡量其他作品的字句,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应该估计到的。

  本表收录了本书文选所选诗词的全部入韵字和常用词部分的全部常用词,以及杜诗所用的全部字,此外还酌收了杜诗以外的若干常用字。一字收入两韵以上时,在不同韵中注明其不同意义;如果意义相同时,则注明〃某韵同〃。通用字和异体字也择要加括号注明。诗韵一韵的字在词韵分属两部者,或一字在词韵兼属两部者,均加*标识,并附注说明。各韵所收的字排列次序根据《诗韵合璧》。《诗韵合璧》未收的字,则根据《广韵》《集韵》等推定它们在《诗韵》中的韵部,排在该韵的最后。
  (一)上平声
  【一东】 东同铜桐筒童僮中(中间)衷忠虫冲终戎崇嵩(松)弓躬宫融雄熊穹穷冯风枫丰充隆空(空虚)公功工攻蒙濛笼(名词,董韵同,又动词,独用)聋栊洪红鸿虹丛翁葱听聪通蓬篷胧怱(匆)峒狨幪忡酆棕朦矓巃
  【二冬】冬农宗锺钟龙舂松冲容蓉庸封胸雍(和也)浓重(重复,层)从(顺从,随从)逢缝(缝纫)踪茸峰蜂锋烽筇慵恭供(供给)松凶溶邛纵(纵横)匈兇汹丰彤
  【三江】江釭(灯也)窗邦缸降(降伏)泷双庞腔撞(绛韵同)舡
  【四支】支枝移为(施为)垂吹(吹嘘)陂碑奇宜仪皮儿离施知驰池规危夷师姿迟龟眉悲之芝时诗棋旗辞词期祠基疑姬丝司葵医帷思(动词)滋持随痴维卮螭麾墀弥慈遗(遗失)肌脂雌披嬉尸貍炊湄篱兹差(参差)疲茨卑亏蕤陲骑(跨马)歧岐谁斯私窥熙欺疵赀羁彝髭颐资糜饥衰锥姨楣夔祗涯(佳麻韵同)伊追缁箕椎罴篪萎匙澌治(治理,动词)骊锸岫吠疲ɑ以贤懔钏缃傯擞胧ㄠ妥善淅祛◇唬祝朐贤╁其孔完筘损牾蒺看绅恕♂因款抉载┾⑩罔俅竸危ㄒ翡簦久┼d虽麒崎隋缌逶踟琵枇仳唯
  【五微】 微薇晖辉徽挥韦围帏闱违霏菲(芳菲)妃飞非扉肥威祈旗畿机几(微也,如见几)讥矶饥稀希衣(衣服)依归郗
  【六鱼】鱼渔初书舒居裾车(麻韵同)渠蕖余予(我也)誉(动词)舆余胥狙锄疏(疏密)疎(同疏)蔬梳虚嘘徐猪闾庐驴诸除储如墟菹(龋┉m余苴樗摅於茹(茅茹)沮蜍榈淤妤鶋躇殻a据(拮据)龉洳
  【七虞】 虞愚娱隅刍无芜巫于衢儒濡襦须须株诛蛛殊铢瑜榆谀愉腴区驱躯朱珠趋扶符凫雏敷夫脸纡轮枢厨俱驹模谟蒲胡湖瑚乎壶狐弧孤辜姑菰徒途涂荼图屠奴呼吾梧吴租卢鲈炉芦苏酥乌污(污秽)枯粗都铺愚诬竽雩吁瞿敂溃桁猓ㄓ猓┺磔囚в遽掼醴劓榫需b酤鸪沽菟鼯驽逋舻徂妈泸毋芙 轳瓠鸬侏鸜茱鄜匍滹鸣洿葡蝴摹晡
  【八齐】 齐脐黎犁藜棃蠡(支韵同)黧妻(夫妻)萋凄萋凄(堤)低题提蹄啼绨鹈箆鸡稽兮奚嵇蹊倪霓(蜺)醯西栖(棲)犀嘶梯鼙批(屑韵同)跻齏齎迷泥(泥土)溪圭(圭)闺携畦暌鸡
  【九佳】 佳*街鞋牌柴钗差(差使)崖涯*(支麻韵同)阶偕谐骸排乖怀淮豺侪埋霾齐娲*蜗*皆蛙*槐(灰韵同)
  (有*号的字,词韵属第十部;其余属第五部。)
  【十灰】 灰恢魁隈回徊(音回)槐(音回,佳韵同)枚梅媒煤瑰雷罄聩(颓)催摧堆陪杯醅嵬(贿韵同)推(支韵同)开*哀*埃*台*苔*该*才*材*财*裁*来*莱*栽*哉*灾*猜*胎*台*? *(腮)孩*豗虺洄崔裴培  *诙回徘(音裴)
  (有*号的字,词韵属第五部;其余属第三部。)
  【十一真】真因茵辛新薪晨辰臣人仁神亲申伸绅身宾滨邻鳞麟珍瞋尘陈春津秦频苹颦嚬银垠筠巾囷缗民莼(蓴)淳醇纯唇伦纶轮沦匀旬巡驯钧均臻榛姻宸寅嫔旻彬鹑皴遵循甄岷谆(震韵同)椿询恂峋漘呻磷辚闽豳逡泯(轸韵同)诜駪湮驎燐夤荀郇蓁纫嶙氤
  【十二文】 文闻纹蚊云氛分(分离)纷芬焚坟群裙君军勤斤筋动薰曛醺荤耘云芸汾濆雰氲欣芹殷(众也)沄纭
  【十三元】元*原*源*鼋*园*猿*辕*垣*烦*繁*蕃*樊*翻*幡*(旛)暄*萱*喧*冤*言*轩*藩*魂浑温孙门尊樽(罇)存蹲敦墩暾屯豚村盆奔论(动词)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