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1杂阿含经分类选集简目11good! >

第56章

11杂阿含经分类选集简目11good!-第56章

小说: 11杂阿含经分类选集简目11good!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道立场所说的「此有故彼有」的缘起法,经中说是「俗数法」,是就世间一切因果生灭的假名因缘建立的。即假名缘起以离我我所、常断、有无、一异等邪见。

 

因离执而悟入的,是第一义空,故『中论』说:「如来说空法,为离诸见故」。缘起生灭法是俗数假名法,于中能离诸错乱,便是第一义空。是正确不颠倒的世俗谛,能即此缘起法以显示第一义谛,所以称为中道。

 

如不细心的思考,将觉到如来说法的矛盾。前说缘起是真是实,此却说是俗数假名法,到底是真是假?空者见假,有者执实,各走极端了。

 

其实并不矛盾,如来说法是不会矛盾的。缘起法则确实如是,认识与对象符合,确然不谬,所以说是真是实。此因果的具体法是实有自体吗?是有常住不变性吗?有主宰独立性吗?没有!缘起的生灭法,确是俗数的假名法;缘起假名,不失其为世俗的谛实。

 

至于见常、见一、见我、见我所,只是凡夫的错见;现在佛以超越凡情──第一义的立场否定之,所以是空。阿含即现实人生的立场以说明空;这生命缘起之空,圣者深刻的理解到究竟真实说,是第一义谛。真谛,也是形容其正确,并不是实有自性。这种觉解,是常人所不能了解的,所以叫「第一义」,」,就是「胜义」。

 

就圣者与众生共同所有的因果现象说,是俗数法,是假名安立的。如来了解体验到第一义真实之空,所以解脱,所以能知世俗谛是假名;凡夫不能了解,执此假名为真实有,只说某一些是假名的、是空的,所以就生死流转了。

 

上面所谈,是关于事理的,现在来说「思择与现观」。佛法说空,有体验的方法,这是属于修行实践的,也可说是「空的方法论」。学者每因所用方法的不同,而对空也就说得不同,这可见方法论的重要。

 

 

<<阿含之空>>

先说现观。
经中说的知法、现法、入法,正见、正观、如实知……等,都是现观的别名。现观,是一种亲切、直接而明明白白的体验;是一种直觉到的经验,不是意识的分别,不是抽象的说明,也不是普通生活的经验;它是内心深入对象的一种特殊经验。拿个现代名辞来说,就是一种神秘经验。

这种直觉的神秘经验,本来为世界各宗敎所共有,而且作为他们的理想境界,所追求到达的目的,不过内容与佛法不同吧了。他们在狂热的信心中,加上诚恳的宗敎行为,或祭祀、或忏悔、或禁食、或修定时,由精神的集中,迫发出一种特殊的经验;在直觉中,或见神、或见鬼、或见上帝,有种种神秘的现象。佛法中的现观,也就是这种直觉经验。如声闻乘的「阿毗昙」,译为对法或现法;大乘的般若无分别智等,都是这类直觉。

假使学佛法,但着重这直觉的现观,容易与外道──其它宗敎相混,失却佛法的特质,或不免走上歧途。因为这种没有通过理智的直觉,混入由于信仰及意志集中所产生的幻象,确有其内心的体验,但不与真相符合。所以这种不正确的境界,是有非常危险性的。

得此境界的人,尽管可以发生坚强的自信心,但对身心修养、社会、国家,不能有什么实际的利益,或者有小利而引起极大的流弊。

佛法的现观,与外道的不同,是正觉,在乎特重理智,是通过了理智的思择。佛法中,在未入现观前,必先经过多闻、寻思、伺察、简择种种的阶段;这一切,此地总名之曰「思择」。

思择,是纯理智的观察。在思择中,得到一种正确的概念之后,再在诚信与意志集中之中去审谛观察,以达到现观。所以,佛法的方法,可说是信仰与理智的合一,一般知识与特殊体验的合一。从现观去体验空性之前,必先经过分别智慧的思择,

所以阿含中说:「先得法住智,后得涅盘智」
。从闻而思,从思而修,从修而证,这是佛法修行的要则,绝不容踰越躐等;踰越,就踏上了错误的歧途。

现观成就的结果,可得到一种离绝一切思惟分别、能知所知平等平等、融然一体的直觉,这是大小经论所共认的。

不过,在这以前的思择,学派间就有所不同。佛说:人们种种思想见解的不同,是为了界的不同。界,是类的意思;环境、文化、观点、方法的不同,影响到所得的结论不同。

佛法中学派思想的分歧,也是因为方法不同,结果各走极端,到了无可调和的余地。在佛法「见和同解」的意义上说,思想见解是不容许混乱的;那么,我们对于方法也就不能不注意求其统一了。

阿含的观察方法,最重要的一点,是以有情的生命之流为中心对象的。这生命之流有多方面:一、身心相关,如经中说的六处,是说明这方面的。二、心境相知,有情是有意识活动的;有能知的精神,就发现到所知的境界。经中说的五蕴,就是说明这差别的。三、业果相续,从认识到发为行为的活动,影响于未来。将这身心相关、能所相知、业果相续各方面的综合,就是缘起法。缘起法是生命之流较具体圆满的说明;佛法观察的对象,就是以此为中心的。所以佛法的探究,可说是对生命之流的一种观察与体验,故佛法是宗敎,也可说是彻底的生命哲学。假使忽略了有情本位的立场,便是破坏佛法的根本立场。

以有情生命为对象去观察,其方法可以有三种:一、静止的分析:将有情作一种静的观察而加以分析,分析而又综合它。这在因果事相的辨析,佛敎做到相当的严密;西北印的佛学者,于此用力最勤。二、流动的观察:在生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作一种推理演绎的功夫,去把握生命演变的必然法则,与因果的必经阶段。这方法比较活泼,近乎推理派。三、可说是直观的洞见:在有情生命和合相续中,去体察一一法的当体;在彼此相互的关系中,前后相续的连络中,显露一一法的本性,这是一种直觉的透视(直观有两种:一、现观的经验,一、思择的体察。这是后一种)。所得的,不再是它的表象,而是深入它的本性;直显一切法如幻皆空的,就是用的这类方法。但这需要建立于前二者的基础上,即依于同时的彼此析合,前后的起灭断续,否则,不过是孤立而静止的神我见。

佛陀用这分析、推理、直观方法来观察,我们也应合理善巧的应用。依修学的次第可以这样:初学的,先作事理的辨析,然后推理以求其条贯之理则,然后去体验当体的空性。大体如此,而实际上仍须有机的适当配合起来。这些方法都是不可缺的,后代佛弟子也都应用过,只因偏用不周,而致分化各走一端。我们应该善巧运用,勿再蹈前人的覆辙!

<<杂阿含经>>

第1785 (133) 经﹙下p495﹚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系着?何所见我?令众生无明所盖,爱系其首,长道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不知本际」?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唯愿哀愍,广说其义。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色有故,色事起,色系着,色见我,令众生无明所盖,爱系其首,长道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诸比丘!色为常耶?为非常耶」?答曰:「无常,世尊」!复问:「若无常者,是苦耶」?答曰:「是苦,世尊」!「如是比丘!若无常者是苦,是苦有故,是事起,系着,见我,令众生无明所盖,爱系其头,长道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诸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慧。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是见,闻,觉,识,求,得,随忆、随觉、随观,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慧。若有见言:有我,有世间,有此世常,恒,不变易法,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慧。若复有见:非此我,非此我所,非当来我,非当来我所,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慧。若多闻圣第子,于此六见处,观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观者,于佛所狐疑断,于法、于僧狐疑断,是名比丘多闻圣弟子,不复堪任作身、口、意业,趣三恶道;正使放逸,圣弟子决定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来,作苦边」。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415 (313) 经﹙上p402﹚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经法,诸比丘崇向,而于经法异信、异欲、异闻、异行思惟、异见审谛忍,正知而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唯愿广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佛告诸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眼见色已,觉知色而不觉色贪,我先眼识于色有贪,而今眼识于色无贪如实知。若比丘眼见于色已,觉知色而不起色贪,觉我先眼识有贪,而言今眼识于色无贪如实知者,诸比丘于意云何?彼于此,为有信、有欲、有闻、有行思惟、有见审谛忍不」?答言:「如是,世尊」!「归于此法,如实正思所知所见不」?答言:「如是,世尊」!「耳……,鼻……,舌……,身……,意……,(识)法,亦如是说。诸比丘!是名有经法,比丘于此经法崇向,异信、异欲、异闻、异行思惟、异见审谛忍,正知而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414 (312) 经﹙上p399﹚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摩罗迦舅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不受后有」。尔时、世尊告摩罗迦舅言:「诸年少聪明利根,于我法律出家未久,于我法律尚无懈怠,而况汝今日年耆根熟,而欲闻我略说敎诫」!摩罗迦舅白佛言:「世尊!我虽年耆根熟,而尚欲得闻世尊略说敎诫。唯愿世尊为我略说敎诫,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乃至自知不受后有」。第二、第三,亦如是请。佛告摩罗迦舅:「汝今且止,如是再三,亦不为说」。尔时、世尊告摩罗迦舅:「我今问汝,随意答我」。佛告摩罗迦舅:「若眼未曾见色,汝当欲见,于彼色起欲、起爱、起念、起染着不」?答言:「不也,世尊」!「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如是说」。佛告摩罗迦舅:「善哉!善哉!摩罗迦舅!见以见为量,闻以闻为量,觉以觉为量,识以识为量」。而说偈言:

「若汝非于彼,彼亦复非此,亦非两中间,是则为苦边」 。

摩罗迦舅白佛言:「已知,世尊!已知,善逝」!佛告摩罗迦舅:「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尔时、摩罗迦舅说偈白佛言:

「若眼已见色,而失于正念,则于所见色,而取爱念相。

取爱乐相者,心则常系着,起于种种爱,无量色集生。

贪欲、恚、害觉,令其心退减,长养于众苦,永离于涅盘。

见色不取相,其心随正念,不染恶心爱,亦不生系着。

不起于诸爱,无量色集生,贪欲、恚、害觉,不能坏其心,

小长养众苦,渐次近涅盘。日种尊所说,离爱般涅盘。

若耳闻诸声,心失于正念,而取诸声相,执持而不舍。

鼻香、舌尝味,身触、意念法,忘失于正念,取相亦复然。

其心生爱乐,系着坚固住,起种种诸爱,无量法集生。

贪欲、恚、害觉,退减坏其心,长养众苦聚,永离于涅盘。

不染于诸法,正智、正念住,其心不染污,亦复不乐着。

不起于诸爱,无量法集生,贪瞋、恚、害觉,不退减其心,

众苦随损减,渐近般涅盘。爱尽般涅盘,世尊之所说。

是名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佛告摩罗迦舅:「汝真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如汝所说偈:若眼见众色,忘失于正念,则于所见色,而取爱念相。如前广说」。尔时、尊者摩罗迦舅,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尔时、尊者摩罗迦舅,于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已,于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成阿罗汉,心得解脱。

 

第398 (275) 经﹙上p356﹚难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其有说言大力者,其唯难陀,此是正说。其有说言最端政者,其唯难陀,是则正说。其有说言爱欲重者,其唯难陀,是则正说。诸比丘!而今难陀关闭根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精勤修习,(正念)正智成就,堪能尽寿,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彼难陀比丘,关闭根门故,若眼见色,不取色相,不取随形好。若诸眼根增不律仪,无明闇障,世间贪忧恶不善法,不漏其心,生诸律仪,防护于眼;耳、鼻、舌、身、意根,生诸律仪,是名难陀比丘关闭根门。饮食知量者,难陀比丘于食系数,不自高,不放逸,不着色,不着庄严,支身而已。任其所得,为止饥渴修梵行故;故起苦觉令息灭,未起苦觉令不起故;成其崇向故;气力安乐无罪触住故。如人乘车,涂以膏油,不为自高,乃至庄严,为载运故。又如涂疮,不贪其味,为息苦故。如是善男子难陀,知量而食,乃至无间独住,是名难陀知量而食。彼善男子难陀,初夜后夜精勤修业者,彼难陀昼则经行、坐禅,除去阴障,以净其身;于初夜时,经行、坐禅,除去阴障,以净其身;于中夜时,房外洗足,入于室中,右虎而卧,屈膝累足,系念明相,作起觉想;于后夜时,徐觉徐起,经行、坐禅。是名善男子难陀,初夜后夜精勤修习。彼善男子难陀胜念、正知者,是善男子难陀,观察东方,一心正念,安住观察;观察南、西、北方,亦复如是一心正念,安住观察。如是观者,世间贪忧恶不善法不漏其心。彼善男子难陀,觉诸受起,觉诸受住,觉诸受灭,正念而住,不令散乱。觉诸想起,觉诸想住,觉诸想灭;觉诸觉起,觉诸觉住,觉诸觉灭,正念而住,不令散乱。是名善男子难陀,正念、正智成就。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关闭根门,如善男子难陀;饮食知量,如善男子难陀;初夜后夜精勤修业,如善男子难陀;正念、正智成就,如善男子难陀。如敎授难陀法,亦当持是为其余人说」。时有异比丘而说偈言:

「善关闭根门,正念摄心住,饮食知节量,觉知诸心相,

善男子难陀,世尊之所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148 (36) 经﹙上p141﹚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偷罗国跋提河侧伞盖庵罗树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住于自洲,住于自依,住于法洲、法依,不异洲、不异依。比丘!当正观察,住自洲、自依,法洲、法依,不异洲、不异依。何因生忧、悲、恼、苦?云何有因?何故何系着?云何自观察未生忧、悲、恼、苦而生,已生忧、悲、恼、苦生长增广」?诸比丘白佛:「世尊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当如说奉行」。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有色,因色系着色,自观察未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