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7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册) >

第2章

07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册)-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绝大多数今已亡佚,如陈寿只在《武帝纪》和《任峻传》中各用了十三字和四十一字叙述曹魏重要措施屯田,裴松之在《武帝纪》注中引用王沈《魏书》的记载,补充了一百四十七字:在《任峻传》注中,引用《魏武故事》所载曹操令以补充枣抵事迹,关于屯田有一百八十二字。裴注中保存的史料,质和量都不在原书之下,同为今天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依据。裴注的字数约为本书的三倍,但亦有六十一篇传(包括一些重要人物的传)没有注。关于裴注的评价,参看杨翼骧的《裴松之与三国志注》一文,载《中国史学史论集》一。
  长期以来,《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四史,受到重视。清代学者赵一清、钱大昭、潘眉、粱章矩、钱仪吉等,都曾为《三国志》作注。民国时,杨守敬的弟子沔阳卢弼(字慎之1876—1967)汇集各家之注,并附自己的校勘与见解,编成《三国志集解》,书前有1936 年自序。卢氏创获无多,但鸠集旧注颇完备,地理方面尤详,是目前最方便的本子。《三国志》没有表和志,清代以来不少学者补撰,虽然材料基本上不出原书和裴注,但经过分类排比,眉目清醒,有关地理、职官的表志,尤为有用。这类补表补志绝大多数收在《二十五史补编》和《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今胪列有关《三国志》的补表补志于下:万斯同(1638—1702):《三国大事年表》。
  周嘉猷:《三国纪年表》。
  谢钟英:《三国大事表》。
  张守常:《三国大事表补正》。
  万斯同:《三国汉季方镇年表》。
  万斯同:《三国诸王世表》。
  万斯同:《魏国将相大臣年表》。
  万斯同:《魏将相大臣年表》。
  万斯同:《魏方镇年表》。
  万斯同:《汉将相大臣年表》。
  万斯同:《吴将柏大臣年表》。
  黄大华:《三国志三公宰辅年表》。
  周明泰:《三国志世系表》。据南宋本《世说新语》所附人名谱,补录不见于陈寿书中者多人。
  陶元珍:《三国志世系表补遗附订■》。
  洪饴孙(1773—1816):《三国职官表》。曹魏官制大异于汉,而两晋南北朝的职官多渊源于此,所以表中凡初建置者皆特著出。此表合职官志与表为一,每官下列前后居此官者姓名,可以考见官职高下和迁转。
  吴增仅、杨守敬(1839—1915):《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吴氏订正洪亮吉《补三国疆域志》,三国分列,按诸帝次序,依州郡县列为表。杨氏补正。
  谢钟英:《三国疆域表》。列三国最后疆域所包括郡县名,并注清末今地。
  洪亮吉(1746—1809)、谢钟英:《补三国疆域志补注》。洪氏撰,谢氏补注,以三国最后疆域为断。县下注城镇山川等及有关当地故实。
  谢钟英:《三国疆域志疑》。
  金兆丰:《校补三国疆域志》。
  侯康(1798—1837):《补三国艺文志》。
  姚振宗:《三国艺文志》。
  陶元珍:《三国食货志)。
  清代杨晨编《三国会要》二十二卷,分十六门。引用正史为正文,裴注等书低格写。此书与以后朱铭盘所编南朝宋、齐、梁等会要一样,都不能提供新史料,但可作分类的索引利用。
  关于《三国志》的工具书,有哈佛燕京学社所出引得编纂处的《三国志及裴注综合引得》,中华书局所出高秀芳、杨济安编的《三国志人名索引》。前者是全面的索引,用处较广。但编者在选定条目编入引得时,着眼不宽,只注意习见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对于某些词语,尤其是具有时代特征而较少见的词语,反未收录。如“三史”、“人伦”、“人流”、“羌胡穀”、“虏穀、“楼梦”、“保官”等,因而不能利用引得排列此类词语进行研究。又如“中国”、“中州”、“部曲”等条目下所列出处,亦有脱漏。引得约纂处所出其他引得,与本段历史有关的如《世说新语引得》,亦存在类似问题。
  《晋书》《晋书》唐以前人所撰纪传体和编年体的晋史很多,一般称有十八家,实际二十几家,俱已亡佚。今天的《晋书》是唐贞观二十年至二十二年(640—642)间①,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主编,连同李淳风、令狐德棻等共二十一人参加,以齐臧荣绪所撰《晋书》(包括东西晋,纪录志传共百一十卷)为依据撰成的。唐太宗撰写了宣帝、武帝、陆机、王羲之四篇纪传的论,所以又称此书为太宗御撰。
  《晋书》包括本纪十卷,志二十卷(天文、地理、历律、礼、乐、职官、舆服、食货、五行、刑法),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正史。由于书成众手,所以纪传、纪志、纪与载记、志传以及传与传之间时有牴牾矛盾之处,有时一事两传重出。《李重传》称见《百官志》,《司马彪传》称见《郊祀志》,这些志实皆《晋书》所无,盖沿各家旧晋书之文未改。在典章制度方面,当时颇为重要的九品中正制不见于职官志中。太常等九卿自汉至宋齐皆无卿名,梁以后始在太常等官名下缀以卿号,而书中皆称某卿;江左侨置州郡宋以后始冠以南字,而书中一律称南某州,皆不确切。《晋书》撰成晚于《宋书》一百余年,诸志中记事多沿自《宋书》,往往可用后者纠正前者失误。又如徐广在《晋书》、《宋书》中皆有传,《晋书》本传称义熙初封乐成侯,而《宋书》本传作乐成县五等侯。五等侯无实封,与一般封侯不同,五等两字不应省,这也说明《晋书》疏略。但《晋书》包含史料比较丰富,刘知几批评它多采杂史小说。今天看来,此点恰恰可贵。列传中收录不少有关重要史事的文章。《晋书》采用班固所创名称和体例,根据崔鸿《十六国春秋》,把十六国(除去张氏前凉、李氏西凉)少数民族所建政权的历史编为载记,填补了东晋南渡以后北魏统一北方之前中国北部一百二十年历史的空白。五行志三卷虽多记灾异迷信,但如“涛水入石头,商旅方舟万计,漂败流断”,“羌煮貊炙”等记载,以及百姓歌谣等,作为史料都很有用。
  有关《晋书》的补表补志很多,胪列如下:万斯同:《两晋诸帝系统图》。
  万斯同:《晋诸王世表》。
  秦锡田:《补晋宗室王侯表》。收录有爵可考之宗室,以封国为纲,凡徒封本国者皆列入,较万表详细周密。
  万斯同:《晋功臣世表》。
  万斯同:《晋将相大臣年表》。
  万斯同:《东晋将相大臣年表》。
  秦锡田:《补晋异姓封爵表》。
  秦锡圭:《补晋执政表》。补订周济《晋略》之执政表,较万氏将相大① 李培栋:《晋书研究》,景蜀慧、郑小容:《晋书的修撰及成书时间》(《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20 辑)及赵俊:《唐修晋书时间考》(《史学史研究》1984 年第3 期)三文不约而同地考定为贞观二十年至二十二年。
  臣年表为周密。
  万斯同:《晋方镇年表》。
  万斯同:《东晋方镇年表》。
  秦锡圭:《补晋方镇年表》。
  吴廷燮:《晋方镇年表》。
  吴廷燮,《东晋万镇年表》。吴氏两表皆远较万表秦表为详细周密。
  万斯同:《晋僭伪诸国世表》。
  万斯同:《晋僭伪诸国年表》。
  秦锡田:《补晋僭国年表》。
  张愉曾:《十六国年表》。
  万、秦、张三表皆按年以各国政权为纲。
  沈维贤:《晋五胡表》,以民族为纲。
  万斯同:《伪汉将相大臣年表》。
  万斯同:《伪成将相大臣年表》。
  万斯同:《伪赵将相大臣年表》。
  万斯同:《伪燕将相大臣年表》。
  万斯同:《伪秦将相大臣年表》。
  万斯同:《伪后秦将相大臣年表》。
  万斯同:《伪后燕将相大臣年表》。
  万斯同:《伪南燕将相大臣年表》。
  练恕:《西秦百官表》。
  缪荃孙(1844—1919):《后凉百官表》。
  缪荃孙:《南凉百官表》。
  缪荃孙:《西凉百官表》。
  缪荃孙:《北凉西官表》。
  缪荃孙:《夏百官表》。
  缪荃孙:《北燕百官表》。
  卢文弨(1717—1796):《晋书天文志校正》。
  卢文弨:《晋书礼志校正》。
  毕沅(1730—1797):《晋书地理志新补正》。《晋书·地理志》详于西晋之初,而又不以武帝时郡县为断限。惠帝时记述己略,东晋尤为疏漏。毕氏补漏订讹凡数百条。
  方恺:《新校晋书地理志》。
  洪亮吉:《东晋疆域志》。分别叙述实州郡县、实州侨郡中侨州郡县,清晰有用。
  洪亮吉:《十六国疆域志》。
  钱仪吉(1783—1850):《补普兵志》。
  丁国钧:《补晋书艺文志》。
  文廷式(1856—1904):《补晋书艺文志》。
  秦荣光:《补晋书艺文志》。收录石刻一百三种,为其他补志所无。
  吴士鉴:《补晋书经籍志》。
  黄逢元:《补晋书艺文志》。以上补志五家,互有详略异同,大致以文氏吴氏书为较详备。
  补表补志之外,清代周家禄、劳格皆有《晋书校勘记》,丁国钧有《晋书校文》。吴士鉴(?—1933)字絅斋,浙江钱塘人,汇集各家旧晋书佚文,和清代学者卢文弨、钱大昕、王鸣盛、赵翼、洪颐煊、张熷等诸家校勘及考订成果,编成《晋书斠注》。1928 年由刘承干出资刊刻,所以他也列名为作者之一。清代学者对《晋书》注释用力不如《三国志》之勤,吴士鉴钻研此书功力也不深,虽汇总不少史料,而时有疏忽。如《资治通鉴》胡注有助于理解《晋书》处,《斠注》未收。虽用《文选》中干宝《晋纪总论》核对《晋书》卷五所收,只注意了次要文字,《晋书》省略的几句,《斠注》反未著出,李善注也未利用。黟县姚铭恭著有《晋书纂注》,只存本纪十卷。搜集不如吴氏书之广,但本书内互证较吴书细密。《晋书斠注》性质与《三国志集解》相近,而质量不如,但仍不失为方便有用的本子。关于《晋书》的工具书,有中华书局所出张忱石编的《晋书人名索引》。
  清代开展辑佚工作,黟县汤球、甘泉黄姡Ы栽鲐慕贰L狼蛩芯偶揖伞督椤罚叭傩鳌⑼跻⒂菰ぁ⒅旆铩⑿涣樵恕⑾糇釉啤⑾糇酉浴⑸蛟肌⒑畏ㄊⅲ杀Α⒙交⒉芗沃⒌唆印⒘跚⑴崴芍摹督汀罚交痘莸燮鹁幼ⅰ罚锸ⅰ督羟铩罚吹鲤健缎羟铩罚霸涑荨逗航呵铩罚约凹系南舴降取度呵铩罚ā独аЪ臀拧肥际访懦疲跋舴降攘涸圩樱度呵铩罚越鳎搅辛踉ㄒ韵露殴!比欢殴咛搴沃覆幌辏h场妒窭钍椤罚桶逗赫约恰罚锶凇墩允椤罚怏啤墩允椤罚醵取抖罚逗唷堆嗍椤罚灯怠肚厥椤罚蹙瓣汀赌涎嗍椤罚峋叭省肚丶恰罚投肌逗笄丶恰罚炮选读辜恰罚鞴椤段骱蛹恰罚喂炅读辜恰罚鯐《敦煌实录》,张诠《南燕书》,高闾《燕志》。汤球所辑晋史等都收于《丛书集成》。黄姡杏菰ぁ⒅旆铩⑿涣樵恕㈥叭傩鳌⒙交摹督椤罚畏ㄊⅰ督行耸椤罚杀Α⒌唆拥摹督汀罚锸ⅰ督羟铩罚霸涑荨逗航呵铩罚跚⑿旃愕摹督恰罚跎刂督驳奂汀罚吹兰荨缎羟铩罚醯儡觥督鹁幼ⅰ罚捌蔚钠渌诩医贰;茒'所辑书收在《汉学堂丛书》。敦煌残本邓粲《晋纪》见《鸣沙石室佚书》,吐鲁番残本孙盛《晋阳秋》见《出土文献研究》第一集。
  《宋书》《宋书》梁沈约(441—513)撰。沈约,字体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历仕宋齐梁三朝,官至尚书令。《宋书》包括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律历、礼、乐、天文、符瑞、五行、州郡、百官),列传六十卷。沈约利用徐爰所撰宋史纪传和何承无所撰诸志,只补充了宋代最后十几年的事,所以齐永明五年(487)春着手,次年二月即完成。
  《宋书》志的内容上溯到魏晋。沈约志序称“今以魏接汉,式遵何氏。”辑本臧荣绪《晋书·五行志》中亦记魏文帝时大疫,明帝时地震,孙权时大风,盖宋时原有上溯之传统。对于这样的体例,自来评价不一。今天看来,《宋书》的志这样弥补了《三国志》的不足,是有益的。《宋书》各志占全书三分之一,包含的史料来源较早,历来受到重视。《礼志》不仅有婚丧祭祀仪注,而且包括旗章服物。所记公主居第成婚,皇帝宴会行洒,有司 表格式等,都是有意义的史料。《乐志》记载了各种场合的歌曲歌词,记录了某些音乐的曲调,描述了乐器形制和舞蹈杂伎等。《符瑞志》、《五行志》的指导思想固属迷信,但前者保存了一些村名、里名,后者包含不少有关衣食住行的社会史料,所收民谣作为历史及文学史资料都是有用的。《州郡志》定出以大明八年(464)为断限,远较《晋书·地理志》为科学。关于东晋渡江以后南方州郡的分割侨置,宋志较晋志为详确,可用以较正晋志。
  《宋书》载录有关政治的文字较多,过去为学者所讥评。但从保存原始史料角度看,今天应当称赞。尤其是百官集议某问题时,《宋书》往往收录全部议论内容,如《王弘传》载王弘、王淮之、何尚之等关于同伍犯法、主守偷盗之议,《颜竣传》关于铸钱的两议,《孔季恭传》的耕湖田议。这些资料保存当时公文的格式和语气,所录明帝与诸方镇诸大臣诏书中,多当时口语,作为史料都是极为可贵的。
  《宋书》的补表有:盛大士:《宋书补表》。包括纪元表、诸侯王表、王子侯表、功臣侯表、外戚侯表、恩幸侯表。
  万斯同:《宋诸王世表》。
  罗振玉;(1866—1940):《补宋书宗室世系表》。人名下列其致死之由,以说明宋代宗室互相残杀之酷。
  万斯同:《宋将相大臣年表》。
  万斯同:《宋方镇年表》。
  沈约在志的总序说,“刑法、食货,前说已该。随流派别,附之纪传。”实际这不能成为不立两志的理由。清代郝懿行(1757—1825)作《补宋书刑法志》、《补宋书食货志》,材料全出纪传。
  《宋书》还有补志、校勘等书:成孺:《宋州郡志校勘记》。
  聂崇岐(1903—1962):《补宋书·艺文志》。
  苏晋仁、萧■子:《宋书乐志校注》。
  清代朱铭盘(1852—1893)编《南朝宋会要》,分门别类辑录《宋书》中有关典章制度资料,颇完备,可作分类的索引利用。但亦有疏漏,如方域门失收《符瑞志》所见村名里名。
  《南齐书》《南齐书》梁萧子显撰。包括本纪八卷,志十一卷(礼、乐、天文、州郡、百官、舆服、祥瑞、五行),列传四十卷。原有序录一卷,今佚。萧子显,字景阳,南兰陵兰陵(今江苏武进)人,齐豫章王嶷之子,仕梁至吏部尚书、吴兴太守。书中叙述他的祖父齐高帝萧道成词多溢美,为其父萧崇所作传长达六千七百余字,备极揄扬,而对齐梁禅代之事,因以前朝宗室仕于梁朝,不免有所回避。萧子显虽去齐时代较近,所收史料并不丰富,不少处记载不如《南史》详备。如《巴陵王子伦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