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7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册) >

第38章

07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上册)-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桑灾泄蕖S殖屡帧⒚砑爸钇姹Α8匆钔趵鄹猓鹎霾迹豢墒ぜ啤9宋秸挛渫跞谠弧缓尬也患纾奘绮患摇!闭庑┚说牟聘唬抟啥际抢投嗣裱沟慕峋А:蛹渫蹊。谛涞奂靶⒚鞯哿匠宰鞫ㄖ荽淌罚霸谥萏皭啊薄A笠簿醯盟靶奈扪幔纶骸拌≡诙ㄖ荩┎唤猩焦矗杂辔匏隆!保ā侗笔贰ず蛹渫跞舸罚┪ニ侥遥⑸踔谅艄馘骶簦澳苫跤霉伲杂卸郏罂ざィ慰ひ磺ィ驴の灏倨ァ保ā侗笔贰の撼I酵跛齑镪透酱罚J巳寺蚬倩饲暗饺紊希痛笏了牙ǎ颖短袄返厮蔽嗣竦难埂
  孝文帝时所行均田法,这时也被破坏。原来规定不得买卖的公田和露田,都可以买卖。露田流动尤为严重,因为“贫户因王课不济,率多货卖田业”(《通典·食货典》)。在均田制下有田可耕的农民,又开始面临失去土地的威胁,使北瑰经济潜伏着危机。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本来就有对南朝用兵的因素。迁都之后就改变了自己一度奉行的与南齐和好的政策,开始大举南伐。尽管每次几乎都以无功告终,仍然不肯罢休。这时因洛阳位于黄河之南,与南朝相接壤,既要保卫洛的安全,就必须将南朝长江以北土地据为己有。所以孝文帝每次出击,目标都在义阳、淮上、宛、邓等地。宣武帝、孝明帝时,战事未休,反而有扩大之势。人民要负担兵役和作战物资,苦不堪言。当时,“汝颍之地,率户从戎:河冀之境,连丁转运”(《魏书·卢玄传孙昶附传》),以至“死丧离旷,十室而九”。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使人民对北魏政权的敌意更加强烈。北魏各族人民大起义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酝酿和爆发的。起义首先爆发于六镇,接着又爆发了关陇、河北、青州起义。
  以六镇起义开始的各族人民大起义六镇,一般是指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之外,又有御夷等镇。大部位于北魏的北方边境,即今内蒙古境内。六镇是北魏的军事要塞,历史上曾一度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北魏原来一直以平城为国都,为了防御北边的柔然南下,拓跋焘设此六镇,以拱卫都城。当时,六镇将领,乃至一般士兵,身份都是比较高贵的,在六镇作兵是光荣的。“缘边诸镇,控摄长远。昔时初置,地广人稀。或征发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北齐书·魏兰根传》)他们“不但不废仕宦,至乃偏得复除,当时人物,忻慕为之”(《北史·魏广阳王建传孙深附传》)。然而,在迁都洛阳之后,平城不复为国都,六镇也失去军事上的意义,将兵地位一落千丈。他们远在漠北,少有接触汉文化的可能,与南迁的鲜卑贵族在文化上形成差距,心理上形成隔膜,经济地位上也处于劣势。氏族部落成员当兵是义务也是权利,拓跋氏封建化后,兵户身份低人一等。加上汉化后的北魏政府受到汉制度的影响,常常把犯罪的人发配六镇为兵,更使六镇兵民的处境不佳。六镇将兵中,不满情绪逐渐增长。孝明帝时,有一个叫魏兰根的官吏对此情况深表忧虑。他告诉尚书令李崇说:“中年以来,有司乖实,号为府户,役同厮养,官婚班齿,致失清流。而本宗旧类,各各荣显,顾瞻彼此,理当愤怨。”他建议北魏朝廷采取断然措施,“更张琴瑟,今也其时,静境宁边,事之大者。宜改镇立州,分置郡县,凡是府户,悉免为民,入仕次叙,一准其旧,文武兼用,威恩并施。此计若行,国家庶无北顾之虑矣”(《北齐书·魏兰根传》)。李崇亦深以为然,上奏朝廷,朝廷竟不闻不问。
  起义终于在六镇首先爆发了。
  公元523 年,柔然入侵六镇,怀荒镇民请求开仓取粮,武卫将军于景无理拒绝,镇民不胜忿恨,遂起兵造反,杀了于景。不久,沃野镇民破六韩(姓)拔陵(名)亦聚众起义,杀镇将,改元真王。其余各镇,“华、夷之民往往响应”(《资治通鉴》卷一四九)。起义队伍迅速扩大。破六韩拔陵引兵南向,派别帅卫可孤包围武川和怀朔两镇。朝廷派临淮王或都督北讨诸军事。彧为人胆小,顿兵不进,武川、怀朔俱为起义军所陷。不久,破六韩拔陵与彧激战于五原,彧大败,朝廷罢了他的官。这时,魏肃宗改派李崇率兵前往讨伐,双方战于自道,李崇副手崔逼被打得单骑逃命。李崇亲自迎战,也出师不利。起义军声势更大,二夏(夏州、东夏州)幽、凉人民纷纷起来响应。朝廷见此情况,慌忙下诏“改镇为州,诸州镇军贯(军籍),非有罪配隶者,皆免为民”(《资治通鉴》卷一五○)。并派黄门侍郎郦道元为大使,抚慰六镇,但这些笼络政策根本不起作用,起义之势一发不可收。公元524 年,在高平镇(今甘肃固原),有赫连恩等人的起义,推敕勒首长胡琛为高平王。在秦州(甘肃天水),有羌人莫折大提起义。在秀容(山西忻县),有乞伏莫于的起义。在关中一带,有被迁徙到关中的蜀人起义。在汾州一带,有胡人起义。几乎整个魏的北境、西境、东北境,都在起义浪潮冲击之下。
  公元524 年夏天,羌人和氐人在秦州(今甘肃天水)和新秦州(今甘肃武都、成县一带)起义,反抗北魏统治,推莫折大提为首领。不久,莫折大提死,他的儿子莫折念生继位,自称天子,设立百官。向东攻下了歧州(陕西凤翔南),杀北魏都督元志。向西攻下了凉州。后来,在黑水(陕西兴平西)为魏将崔延伯、萧室寅战败,退回陇西。
  公元527 年春,莫折念生率部反攻,大败萧宝寅于泾州(甘肃镇原),攻占了东秦州(陕西陇县)、北华州(陕西黄陵南西),东下潼关,威胁洛阳。北魏统治者一面调集大军防守,一面收买起义军将领,进行分化。这年秋天,莫折念生被叛徒杀害。以后,这支起义队伍大部集合千万俟丑奴领导之下。公元530 年,万俟丑奴在关陇地区为魏将尔朱天光所灭。
  魏无法对付破六韩拔陵起义军,便请柔然王阿那瓌前来助战。公元525年,阿那瓌率柔然兵十万,自武川西向沃野,进击起义军。破六韩拔陵军被击败,部众二十万人降魏。魏将起义军分化瓦解,派往内地冀(河北冀县)、定(河北定县)、瀛(河北献县)三州就食,想就此扑灭起义烈火,然起义军分散到三州后,活动并未停止,他们又在三州展开了斗争。
  胡琛起义军据有高平,声势也很大。胡琛大将万俟丑奴等进攻魏泾州。
  这时,攻破莫折念生的魏将萧宝寅、崔延伯引兵驻于安定,兵众十二万,铁骑八千,军威甚盛。丑奴先以轻骑扰之,不等交战,就故意避走。崔延伯十分骄傲,派兵出击。将战,有起义军数百骑手持降书,请求缓师。崔延伯未及阅视,起义军从东北杀出,与伪降数百骑汇合,腹背夹击。起义军皆轻骑,而魏兵骑步相杂,战久疲乏,被起义军打得惨败,死伤近二万人。崔延伯再次孤军出击起义军,又被起义军打败。崔中流矢死,士卒死者万余人。这次胜利,意义重大。史称:“时大寇未平,复失骁将,朝野为之忧恐。于是贼势愈盛。”(《资治通鉴》卷一五○)
  公元525 年,柔玄镇民杜洛周聚众起义,据上谷(河北怀来县),改元真玉,怀朔镇人高欢、尉景等皆从之。不久,魏安州石离、穴城、斛盐三地戍兵响应,合众二万,归于社洛周旗下。杜部向南发展,连克幽州、定州。后来,杜洛周为葛荣所杀,这支队伍归入了葛荣领导的起义军中。
  公元526 年,沃野镇降人鲜于修礼等起兵据左城(河北唐县境),又攻破定州、燕州(京郊昌平)。鲜于修礼为内部叛徒杀死,葛荣代统部众,于博野县境(河北博野)击杀魏大将元融,自称天子,立国号为齐,改元广安。葛荣都是北魏末众多起义军力量最强的一部,号称百万之众,占有冀州、定州、瀛州、沧州、殷州五州地。葛荣军南下,前锋已过汲郡城(河南汲县),危及洛阳,朝廷大震。公元528 年,尔朱荣亲率骑兵七万,以侯景为前锋,东出滏口,在邺城北大破葛荣军。葛荣被俘,被解到洛阳杀害。
  在起义高潮近于平息时,又出现了邢杲起义。这次起义,是北方各族人民大起义的一个悲壮的尾声。
  邢杲是魏幽州乎北府主簿。公元528 年,他帅河北流民十万余户在青州起义,自称汉王,改元天统。起义坚持了八个月之久,后在济南被魏上党王无穆及尔朱兆打败。邢杲牺牲。
  北方各族人民大起义,是北魏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起义。这次起义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中原历次农民起义不同,这是一次鲜卑、羌、氏、汉各族人民共同反抗北魏黑暗统治的联合行动。它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促进了这个日益走向腐朽的政权的瓦解。
  北魏的分裂在北方各族人民大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北魏皇朝徒具形式,实权落到了靠镇压起义起家的尔朱荣手中。
  尔朱荣的父亲“家室豪擅,财货丰赢(盈)”,与北魏朝廷关系十分密切。“朝廷每有征讨,辄献私马,兼备资粮,助裨军用。高祖嘉之,除右将军,光禄大夫。”(《魏书·尔朱荣传》)北魏都城迁洛阳后,朝廷亦给他家以特殊照顾,允许“冬朝京师,夏归部落。”北方各族人民大起义爆发后,尔朱荣“遂散畜牧,招合义勇,给其衣马”,积极镇压人民起义,侯景、贺拔岳、高欢等人都先后投靠了他,成为北魏后期一支主要的军事势力。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胡太后权倾天下,与儿子孝明皇帝不合。公元528年,孝明帝密令驻兵在晋阳(山西太原)的尔朱荣来洛阳,胁迫胡太后。尔朱荣令高欢为前锋,行至上党,魏孝明帝又密令尔朱荣不要来洛阳。胡太后用毒药鸩死孝明帝,立临洮王宝晖世子钊为帝,年方三岁。尔朱荣立长乐王之子修为帝(魏孝庄王),以“入匡朝廷”为名向洛阳进兵,杀北魏朝臣二千多人,沉胡太后及幼主于黄河,史称河阴之变。经过这一次大屠杀,北魏朝廷实力几乎全部被消灭。尔朱荣尽掌朝政,视孝庄帝为傀儡,引起孝庄帝及朝臣不满。永安三年(530)九月,孝庄帝设计杀尔朱荣。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闻讯轻骑至洛阳,杀孝庄帝。立献文帝之孙广陵王恭,是为节闵帝。尔朱兆令部将高欢为冀州刺史,统率六镇流民。这些流民大多是葛荣余众,约二十万余,流入并州,穷困无以为生,多次举行反抗,都遭到尔朱部的残酷镇压。公元531 年,高欢率流民到山东,据有冀、殷二州,势力进一步扩大,于公元533 年消灭尔朱氏,杀节闵帝,另立元修为帝(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受高欢的控制,于公元534 年逃出洛阳,投奔镇守关中的将领宇文泰。从此,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两国。高欢立元善见为帝(魏孝静帝),迁都于邺,史称东魏。宇文泰于公元535 年杀死元修,另立元宝炬为帝(西魏文帝),都于长安,史称西魏。东、西魏的军政大权,分别掌握在高欢、宇文泰的手里。北方又进入了分裂时期。
  第二节东、西魏的战争高欢、宇文泰在东、西魏的掌权在尔朱荣的势力衰亡之后,北方又出现了两个掌握大权的人物。他们乘机起来,分据关东、关中,各拥一主,彼此之间争战不休。他们就是高欢和宇文泰。
  高欢是汉人,因累世在北方边镇生活,“故习其俗,遂同鲜卑”(《北齐书·神武纪上》)。这是一个鲜卑化了的汉人。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北边军镇地位一落千丈,加上高家系犯罪的徒户,地位更是低贱。高欢家贫,娶妻之后,因妻家财富较丰,才有了一匹马。他从府户升为队主,后又为函使(信使),往来于洛阳至北镇之间递送公文。有一次,他到洛阳给令史麻祥送信。麻祥让高欢吃肉,高欢便随便地吃起来。麻样认为高欢目无尊卑之分,生性傲慢,打了他四十大板。这一次受辱使高欢十分震动。他返回怀朔后,开始倾家产而结宾客。亲戚朋友不理解,问他缘故。他说:我到洛阳,见宿卫羽林把领军张彝的房子烧了,朝廷怕得罪他们竟然不闻不问。政治昏暗到如此地步,财物岂能守得住?他没有谈自己受辱之事。
  公元525 年,柔玄镇民杜洛周在上谷起义,高欢率其心腹好友前往投奔。但不久就对杜洛周心怀不满,想谋杀杜洛周。事情暴露,差一点丧了性命。他又转投葛荣,最后投奔到了尔朱荣的门下。他为取得尔朱荣的信任,向尔朱荣献计,颠覆朝廷取而代之:“方今天子愚弱,太后淫乱,孽宠擅命,朝政不行。以明公雄武”乘时奋发,讨郑俨、徐纥而清帝侧,霸业可举鞭而成。”(《北齐书·神武纪上》)尔朱荣听了十分高兴。从此高欢受到重视,“每参军谋”。有一次,尔朱荣向左右说:“一日无我,谁可主军?”旁边的人都回答可用其侄儿尔朱兆。尔朱荣不以为然,他认为尔朱兆只可统帅三千骑,而可代他地位的人只有高欢。
  公元530 年,尔朱荣为魏孝庄帝所杀。后尔朱兆又杀孝庄帝,另立长广王晔为帝,改元建明。高欢被封为平阳郡公。他与尔朱兆之间屡有冲突,但由于势力未丰,故只好忍气吞声与之合作。
  当时,葛荣降户二十余万流入并、肆(山西忻县西北一带),为胡人虐待,穷困无以为生,前后进行二十六次反抗,都遭到残酷的镇压,被诛杀者将近半数。尔朱兆深以为患,问计于高欢。高欢乘机要求统帅这支降户队伍。从此,高欢摆脱了尔朱兆的控制,以六镇降户作为自己争夺权位的本钱,与尔朱兆展开了角逐。尔朱兆勇而无谋,远不是高欢的对手。公元532 年,高欢以少胜多,在邺城附近的韩陵,大败尔朱氏。不久,高欢进洛阳,废节闵帝元恭而立孝武帝元修。孝武帝封高欢为大丞相、大柱大将军、大师,世袭定州刺史。高欢实际上控制了朝政,他专横拔扈,很快与孝武帝发生矛盾。孝武帝不堪忍受,于公元534 年,西奔长安,投依宇文泰。高欢改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于邺。史称东魏。高欢立元善见,不过是找到另一个傀儡而已。他居千晋阳,遥控邺地朝廷。“军国政务,皆归相府”(《北齐书·神武纪下》)。
  宇文泰,武川镇人。其祖先是匈奴族宇文部,因长期与鲜卑人相处,混杂而居,也就鲜卑化了。
  破六韩拔陵起义时,宇文泰之父宇文肱也曾参加,但不久叛变了,杀破六韩拔陵得力将领可孤,降于北魏。后又转而投入鲜于修礼起义军中,在定州被北魏军所败,战死于阵中。宇文泰也曾随父参加过起义,后鲜于修礼被葛荣杀害,他又转投葛荣。宇文泰少有大度,工于心计,虽年仅十八岁,却得到葛荣重视,任以将帅。但他以为葛荣成不了大事,一直想叛逃。不久,尔朱荣镇压了河北起义军,葛荣被俘牺牲,宇文泰也为尔朱荣所俘,尔朱荣杀了他的三兄宇文洛生,又准备杀他。他向尔朱荣讲了自己的身世,叙说被迫加入起义军的经过,才得免一死。
  以后,宇文泰跟从尔朱荣,在镇压北方人民大起义中逐渐显赫起来。公元534 年,尔朱荣手下大将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死,贺拔岳部众推宇文泰为主,攻杀侯莫陈悦,关西遂为宇文泰所据有。
  公元534 年,魏孝武帝逃出洛阳,投奔宇文泰。不久,双方发生矛盾,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