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中医内科学(七版) >

第52章

中医内科学(七版)-第52章

小说: 中医内科学(七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认为小便不通和小便难因于肾与膀胱有热,因热的程度不同,而导致小便不通与小便难。孙思邈在《干金要方》中载有治小便不通方剂十三首,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该书中载有用导尿术治小便不通的方法,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导尿术的记载。王焘在缈》台秘要》中载有小便不通方剂十三首,小便不利方剂九首,还载有用盐及艾灸等外治法治疗癃闭的论述:朱丹溪根据辨证施治的精神,运用探吐法来治疗小便不通,并将探吐一法譬之滴水之器,闭其上窍,则下窍不通,开其上窍则下窍必利。明代张景岳开始将癃闭与淋证分开论治,并将癃闭的病因病机归为四个方面,即:热结膀胱,热闭气化,热居肝肾;败精槁血,阻塞水道;真阳下竭,气虚不化;肝强气逆,气实而闭。其对气虚不化及阴虚不能化阳
所致癃闭的治法有独到见解。《景岳全书?癃闭》指出:“气既不能化,而欲强为通利,果能行乎?阴中无阳,而再用苦寒之剂能无甚乎?”因此他提出其治疗“当辨其脏气之寒热,若素无内热之气者,是必阳虚无疑也,或病未至甚,需常用左归,右归、六味、八味等汤九,或壮水以分清,或益火以化气,随宜用之,  自可渐杜其源。”对真阴败绝而致的癃闭则“治宜补阴抑阳,以化阴煎之类主之。或偏于阳亢而水不制火者,如东垣之用滋肾九亦可。”到清代对本病的认识渐臻完备,对其治疗更为详尽。李用粹在《证治汇补?癃闭》中指出:“一身之气关于肺,肺清则气行,肺浊则气壅,故小便不通,由肺气不能宣布者居多,宜清金降气为主,并参它症治之。若肺燥不能生水,当滋肾涤热。夫滋肾涤热,名为正治;清金润燥,名为隔二之治;燥脾健胃,名为隔三之治。又有水液只渗大肠,小肠因而燥竭者,分利而已;有气滞不通,水道因而闭塞者,顺气为急。实热者,非咸寒则阴无以化;虚寒者,非温补则阳无以生;痰闭者,吐提可法;瘀血者,疏导兼行;脾虚气陷者,升提中气;下焦阳虚者,温补命门。”理法精当,殊堪效法。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西医学巾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及无尿症,如神经性尿闭、膀胱括约肌痉挛、尿道结石、尿路肿瘤,尿道损伤,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症、脊髓炎等病所出现的尿潴留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少尿,无尿症。对上述疾病,可参照奉节内容辨证论治,同时还应注意结合辨病求因治疗。
'病因病机'
癃闭的病因主要有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瘀浊内停、体虚久病五种。基本病理机制为膀胱气化功能失凋。
一、病因
1.外邪侵袭下阴不洁,湿热秽浊之邪上犯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则为瘾闭;或湿热毒邪犯肺,热邪壅肺气闭塞,水道通调失司,不能下输膀胱;亦有因燥热犯肺,肺燥津伤,水源枯竭,而闭。诚如《证治汇补?癃闭》所言:“有热结下焦,壅塞胞内,而气道涩滞者,有肺中伏
    2.饮食不节
久嗜醇酒,肥甘、辛辣之品,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内湿自生,酿湿生热,阻滞于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乃成癃闭;或饮食不足,饥饱失凋,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无以气化则生癃闭。此即《灵枢?口问》所谓:“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3.情志内伤
   惊恐、忧思、郁怒、紧张引起肝气郁结,疏泄失司,从而影响三焦水液的运送及气化功能,导致水道通调受阻,形成癃闭。正如《灵枢?经脉》所云:“肝足厥阴之脉……是主肝所生病者,……遗溺,闭癃:”
   4.瘀浊内停
   瘀血败精阻塞于内,或痰瘀积块,或砂石内生,尿路阻塞,小便难以排出,即成癃闭。如《景岳全书?癃闭》言:“或以败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也。”
   5.体虚久病
   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虚,可致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谓“无阳则阴无以生”,致膀咣气化无权,而溺不得生;或因久病.热病,耗损津液,导致肾阴不足,所谓“无阴则阳无以化”,乃致水府枯竭而无尿。
二、病机
    癃闭虽病因多端,但基本病理变化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其病位主要在膀胱与肾。《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宫,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明确指出膀胱的生理功能为贮藏尿液,排尿则依靠其气化功能。故《素问?宣明五气论》又说:  “膀胱不利为癃。”阐明了膀胱气化失调是癃闭的基本病机:但人体小便的通畅,有赖于三焦气化的正常,而三焦气化主要依靠肺的通调,脾的转输,肾的气化来维持,又需要肝的疏泄来协调。故肺、脾,肾,肝功能失调,亦可致癃闭。肾主水,与膀胱相表里,共司小便,体内水液的分布与排泄,主要依赖肾的气化,此外膀胱的气化,亦受肾气所主,肾与膀胱气化正常,则膀胱开闺有度,小便藏泄有序:若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气化不及州都,则膀胱,气化无权,亦可发生癃闭。此外,肺位上焦,为水之上源;脾居中焦,为水液升降之枢纽;肝主疏泄,协调三焦气机之通畅。如肺热壅盛,气不布津,通凋失职,或热伤肺津,肾失滋源;又如湿热壅阻,下注膀胱,或中气不足,升降失度;再若肝气郁结,疏泄不及:以及砂石、痰浊、瘀血阻塞尿路,均可导致膀胱气化失常,而成本病,由此可见,癃闭的病位虽在膀胱,但与肺、脾,肾,肝密切相关…其病理因素有湿热,热毒、气滞及痰瘀。
由于癃闭的病因不同,故其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膀胱湿热,肺热气壅,肝郁气滞,尿路阻塞,以致膀胱气化不利者为实证。脾气不升,’肾阳衰惫,导致膀胱气化无权者为虚证,但各种原因引起的癃闭,常互相关联,或彼此兼夹。如肝郁气滞,可以化火伤阴;若湿热久恋,又易灼伤肾阴;肺热壅盛,损津耗液严重,则水液无以下注膀胱;脾肾虚损日久,可致气虚无力运化而兼夹气滞血瘀,均可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
瘾闭的预后及转归,取决于病情的轻重和是否及时有效的治疗。若病情轻浅,病邪不盛,正气尚无大伤,且救治及时者,则可见尿量逐渐增多,此为好转的标志、可能获得痊愈。若病情深重,正气衰惫,邪气壅盛者,则可由“癃”至“闭”,变证迭生。尿闭不通,水气内停,上凌心肺,并发喘证、心悸:水液潴留体内,溢于肌肤则伴发水肿,湿浊上逆犯胃,则成呕吐。脾肾衰败,气化不利,湿浊内壅,则可导致关格,其预后多差。诚如《景岳全书?癃闭》所言:“小水不通是为癃闭,此最危最急症也。水道不通?则上侵脾胃而为胀,外侵肌肉而为肿,泛及中焦则为呕,再及上焦则为喘。数日不通,则奔迫难堪,必致危殆:”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起病急骤或逐渐加重,主症为小便不利,点滴不畅,甚或小便闭塞,点滴全无下篇  各论  第五章  肾系病证
日尿量明显减少。
2.触叩小腹部可发现膀胱明显膨隆等水蓄膀胱证候,或查膀胱内无尿液,甚或伴有水肿、头晕、喘促等肾元衰竭证候。
3.多见于老年男性或产后妇女及腹部手术后患者,或患有水肿;,淋证,消渴等病,迁延日久不愈之病人。
二、病证鉴别
1.癃闭与淋证癃闭与淋证均属膀胱气化不利,故皆有排尿困难,点滴不畅的证候。但癃闭无尿道刺痛
每日尿量少于正常,甚或无尿排出,而淋证则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而每日排尿量正常。正如《医学心悟?小便不通》所言:“癃闭与淋证不同,淋则便数而茎痛,癃闭则小便短涩而难通。”但淋证日久不愈,可发展成癃闭,而癃闭感受外邪,常可并发淋证,
2.癃闭与水肿
癃闭与水肿临床都表现为小便不利,小便量少,但水肿足体内水液潴留,泛溢于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浮肿,其者伴有胸、腹水,并无水蓄膀胱之证候,而癃闭多不伴有浮
肿,部分患者还兼有小腹胀满膨隆,小便欲解不能,或点滴而出的水蓄膀胱之证,可资鉴
3.癃闭与关格
二者主症都有小便量少或闭塞不通,但关格常由水肿、淋证,瘾闭等经久不愈发展而来,是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证,常伴有皮肤瘙痒,口中尿味,四肢搐搦,甚或昏迷等症状。而癃闭不伴有呕吐,部分病人有水蓄膀胱之证候,以此可资鉴别,但癃闭进一步恶化,可转变为关格。故癃闭病情轻于关格,
一、 相关检查
首先应通过体格检查与膀胱B超判断有否尿潴留,有尿潴留者,再作尿流动力学检查,以明确有否机械性尿路阻塞。有尿路阻塞者,再通过肛指检查,前列腺B超,尿道及膀胱造影x线摄片、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等检查以明确尿路阻塞的病因,如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尿道结石、尿道外伤性狭窄等。无尿路阻塞的尿潴留者考虑脊髓炎、神经性膀胱,可相应作神经系统检查。对无尿潴留的癃闭者应考虑肾功能衰竭,可进一步查血肌酐,尿素氮,血常规、血钙、磷,B超、x线摄片查双肾大小,帮助鉴别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如属前者,还需查尿比重,尿渗透压,尿钠浓度、尿钠排泄分数、静脉肾盂造影等以鉴别肾前、肾性或肾后性急性肾衰,慢性肾衰者还应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慢性肾衰的病因。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癃闭的辨证首先要判别病之虚实,实证当辨湿热、浊瘀、肺热、肝郁之偏胜;虚证当辨
脾,肾虚衰之不同,阴阳亏虚之差别。其次要了解病情之缓急,病势之轻重。水蓄膀胱,小便闭塞不通为急病;小便量少,但点滴能出,无水蓄膀胱者为缓证。由“癃”转“闭”为病势加重,由“闭”转“癃”为病势减轻。
二、治疗原则
    应以“腑以通为用”为原则,但通利之法,又因证候虚实之不同而异。实证者宜清邪热,利气机,散瘀结;虚证者宜补脾肾,助气化,不可不经辨证,滥用通利小便之法。对于水蓄膀胱之急症,应配合针灸,取嚏,探吐、导尿等法急通小便。
三、证治分类
1.膀胱湿热证
小便点滴不通,或量极少而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口苦口黏,或口渴不欲饮,或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证机概要:湿热壅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清利湿热,通利小便。
代表方:八正散加减。本方有清热利湿、通利小便的功能,适用于湿热蕴结膀胱之排尿不畅,小便黄赤灼热等症。
常用药:黄柏、山栀、大黄、滑石清热利湿;瞿麦、篇蓄、茯苓、泽泻、车前子通利小便。
    舌苔厚腻者,可加苍术、黄柏以加强清化湿热;若兼心烦.口舌生疮糜烂者,可合导赤散以清心火,利湿热;若湿热久恋下焦,导致肾阴灼伤而出现口干咽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光红,可改用滋肾通关丸加生地黄、车前子、牛膝等,以滋肾阴,清湿热,而助气化;若因湿热蕴结三焦,气化不利,小便量极少或无尿,面色晦滞,胸闷烦躁,恶心呕吐,口中有尿臭,甚则神昏谵语,宜用黄连温胆汤加车前子、通草,制大黄等,以降浊和胃,清
热利湿。
2.肺热壅盛证
小便不畅或点滴不通,咽于,烦渴欲饮,呼吸急促,或有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数。
证机概要:肺热壅盛,失于肃降,不能通调水道,无以下输膀胱。
冶法:清泄肺热,通利水道。
代表方:清肺饮加减。本方清肺泄热利水,适用于热壅肺气,气不布津之癃闭。
常用药:黄芩,桑白皮、鱼腥草清泄肺热;麦冬,芦根、天花粉,地骨皮清肺生津养阴;车前子,茯苓,泽泻、猪苓通利小便。
有鼻塞、头痛,脉浮等表证者,加薄荷、桔梗宣肺解表;肺阴不足者加沙参、黄精、石斛;大便不通者,加大黄、杏仁以通腑泻热;心烦,舌尖红者,加黄连、竹叶清心火;兼尿赤灼热、小腹胀满者,合八正散上下并治。
3.肝郁气滞证
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爽,情志抑郁,或多烦善怒,胁腹胀满,舌红,苔薄黄,脉弦。
    代表方:济生肾气丸加减。本方温肾通阳,化气行水,适用于肾阳不足,气化无权之癃闭。
常用药:附子、肉桂、桂枝温,肾通阳;地黄、山药、山茱萸补肾滋阴;车前子、茯苓、泽泻利尿。
形神萎顿,腰脊酸痛,为精血俱亏,病及督脉,多见于老人,治宜香茸丸补养精血,助阳通窍;若因肾阳衰惫,命火式微,致三焦气化无权,浊阴内蕴,小便量少,甚至无尿、呕吐、烦躁、神昏者,治宜千金温脾汤合吴茱萸汤,以温补脾肾,和胃降逆。
'预防与调护'
1.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起居生活要有规律,避免久坐少动。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情绪,切忌忧思恼怒。
2.消除外邪人侵和湿热内生的有关因素,如过食肥甘、辛辣、醇酒,或忍尿,纵欲过度等。
3.老年人尽量减少使用抗胆碱类药,
4.早期治疗淋证、水肿,尿路肿块、维持体内液体的平衡。
如阿托品,颠茄等,以免癃闭的发生。结石等疾患。对疫斑热患者,要及时补充体液,
    5.尿潴留需进行导尿患者,必须严格执行规范操作,避免外毒带人膀胱内。
6.保留导尿管病人,应经常保持会阴部卫生,鼓励病人多饮水,保证病人每日尿量在2500毫升以上。宜每4小时开放一次。当病人能自动解出小便时,尽快拔除导尿管,切忌持续引流。
'结  语'
    癃闭是指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病证。基本病理变化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且与肺,脾、肾、肝、三焦有密切关系。临床辨证首先要抓住主症,辨证求因;其次要根据证候区分虚实,掌握病情之缓急,病势之轻重。治疗原则应以通利为法。膀胱湿热、肺热壅盛、肝郁气滞,浊瘀阻塞所致膀胱气化不利者属实证,当清湿热,利气机,散瘀结,以通水道;中气下陷,肾阳虚衰而致膀胱气化无权者属虚证,宜补脾肾,助气化,气化则水行;对虚实夹杂者,应标本同治,切忌一味利尿。对水蓄膀胱之急症,内服药缓不
济急,应速用导尿、针灸等各种外治法急通小便。
癃闭病机转化迅速,病情稍有延误,常易并发水肿,喘促、心悸甚或关格等危重病证,临证应正确、及时诊治,以防变证的发生。
'临证备要'
1.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癃闭为临床最为急重的病证之一。水蓄膀胱,欲排不能,小腹胀痛难忍,甚是急迫;小便不通,水毒蓄于内,可致肿胀,喘促,心悸、关格等危重变证。因此,癃闭的治疗,必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治标之法有二:其一,对水蓄膀胱之证,内服药缓不济急,可急用导尿,针灸、少腹及会阴部热敷等法,急通小便。其二,对膀胱无尿之危证,可用中药灌肠方'生大黄30克(后下),生牡蛎30克(先下),六月雪30克,丹参30克,浓煎约120毫升),高位保留灌肠,约2小时后,用300—500毫升清水,清洁灌肠,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此法可从大便排出水毒。但只能治其标证,一旦尿出,或水毒症情有所缓解后,立即应针对不同病因,或排石,或祛瘀,或疏肝,或温补脾,肾,缓图其本,防止其旧病复发,死灰复燃。
2.下病上治,欲降先升:中医学认为小便的排泄,除了肾的气化外,尚需依赖肺的通调,脾的转输,因而本病还与肺、脾有关。当急性尿潴留,小便涓滴不下时,常可在原方基础上稍加开宣肺气,升提中气之桔梗、杏仁,紫菀、升麻、柴胡等,此为下病上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