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近代前期生活习俗史 >

第11章

世界近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第11章

小说: 世界近代前期生活习俗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49…

绶带用皮革面料。除此之外,在平日,皇帝则服常服。头戴乌纱折角向上巾, 

身穿盘领窄袖袍,腰束用金、琥珀、透犀缀饰的腰带。以后,乌纱折角向上 

巾被翼善冠所代替。翼善冠是根据乌纱折角向上巾改造而成的。窄袖袍也有 

改进,定为黄色,肩部及前后胸部各织一条金龙。内宫休息,皇帝则服燕弁 

服。这是一种暗色调的服装,寓居安思危之意。帽子是用乌纱制成的,分为 

十二个瓣,各以金钱缝缀,上饰五彩玉各一块。衣服也是黑色的,边缘则用 

绿色布包边。上衣两肩处绣日月,正前胸部绣一圆形图案,图案正中绣一盘 

龙,后背正中绣一方形图案,图案正中绣两只盘龙。上衣其他地方绣八十一 

条龙纹图案。鞋子黑色,袜子白色。鞋子用朱红色布料包边,上有红色缨饰, 

黄色鞋带。腰带是素的,朱红里子,青色面子,绿布包边。 

     皇后冠服也很复杂和讲究。正规场合,如受册、谒庙、朝会,要穿礼服, 

日常要穿常服。头饰称冠,上饰九条翠玉龙、四只金凤,正中的那只龙口中 

衔一颗大珠。另在头饰上饰大花树十二支,小花树十二支。内穿红罗长裙, 

外罩真红大袖衣霞帔。霞披的样式很多,装饰也比较复杂。根据品级不同, 

不同品级的妇女可以穿代表不同品级的霞披。皇后的霞披饰以金线绣织的龙 

纹,缀以珠玉坠子。其他品级妇女的霞披饰以丝线织就的云、木、花、石、 

鸟等图案。除了霞披之外,贵族妇女还有肩帔、云肩等饰。 

     皇太子、亲王、郡王、诸侯伯、命妇也都有国家规定的礼服。形制大体 

如帝后服,但有区别。主要区别在帽饰、胸饰、色彩、图案等方面。比如, 

皇帝的帽子上坠十二旒、十二缀,衣服则有十二章,皇太子则为九旒、九缀、 

衣九章,郡王则为七旒、七缀,衣三章。 

     明廷官服 

     明代官吏的服饰分为朝服、公服、燕服、祭服、常服五种,在不同场合 

要穿不同的衣服,这是丝毫不能马虎的。朝服和公服是由国家规定的服装, 

这是由国家出资制作的。当某人升官至某一个级别时,由国家官员奉旨将相 

应级别的官服颁发给各个官吏。其他的服装则由国家规定服色,然后自己出 

资制做。 

     明朝官吏,无论品级如何,朝服颜色是统一的,均为赤色。这是在国家 

举行大规模祭祀、庆祝事情办成、元旦节、冬至节以及向下颁发皇帝诏书、 

向上领受皇帝诏书、入朝进表等场合穿的一种服装。这种服饰是由帽子、上 

衣、下裳、蔽膝、大带、鞋子、袜子等组成。冠,帽脊很高,叫梁冠。衣服、 

裤子、蔽膝(挡在裤子前面的一种饰布)都是用赤色罗做成的。大带系用红 

色或白色绢织就;腰带是皮革的;袜子是白色的、鞋子是黑色的。 

     明朝官吏分为九等,各等之间存在等级差异。为了让人便于辩别这九个 

等级,明廷在服饰上制作了各个等级的标志。标志主要集中在帽子上的梁、 

腰带上的饰物、绶带颜色、绶带上的吊饰、绶带以及服装的前襟和后背上。 

明廷皇帝、皇太子、亲王、郡王之下设公、侯、伯数种爵位。这几种爵位所 

戴的朝服之帽都是梁冠。公这一个级别的帽子上有八个梁;侯和伯这个级别 


… Page 50…

的帽子上是七个梁。明代的附马地位特殊,朝服同于侯爵,帽子上也是七个 

梁。 

     伯爵之下,明代将所有官吏分为九个等级,为一至九品。一品最高,九 

品最低,这是品级,不是职位。也就是说:这种品级只表示地位,而不表示 

职位,这和权力大小是没有关系的。各品官吏的级别标志是很明显的。一品 

官:帽子上有七个梁;腰带皮质,饰玉,称玉带;所佩绶带用黄、绿、赤、 

紫四色线织成的锦做成,其上有云凤图案,绶带下面结了一个青丝网,上缀 

两件玉环。二品官:头戴六梁冠;革带和佩带都是用犀牛角质料制成的饰件 

装饰的,其余与一品官相同。三品官:头戴五梁冠;皮带是用金质料的饰件 

装饰的,佩带是吊玉饰;绶带也是用黄、绿、赤、紫四色线织成的锦做成的, 

但其图案是云鹤。四品官:头戴四梁冠;革带饰金,其余同三品;五品官: 

头戴三梁冠,革带饰银,绶带也有黄、绿、赤、紫四色线所织锦做成,但图 

案是盘雕;另外在绶带的终端吊两个镀金的银环。六品、七品都是头载二梁 

冠;革带饰银,绶带只用黄、绿、赤三色线织成的锦做成,其上的图案是练 

鹊图案;只在绶带上吊两个纯银环。八品、九品官头上只带一梁冠;革带用 

乌角质料装饰;绶带用黄、绿二色线织成的锦做成,其上图案为鸟;绶带上 

吊两个铜环。另外,一品至五品上朝用的笏是象牙质的,而六品至九品上朝 

用的笏是槐木质的。其他一些达不到九品级别的官或吏,没有朝服,如果需 

要上朝或参加祭典,只有穿公服。如果工作三十年,仍未升迁,但也没有过 

失和失职,朝廷特许用九品的朝服上朝或参与祭祀大典。以上是明代中期以 

前的朝服款式。明代中叶以后,一度修改朝服款式;帽饰如旧;上衣长仅腰; 

下裳分为七幅,前三后四。 

     遇到皇帝举行郊祭、祭祀社稷,文武百官是要陪同的。这时,官吏必须 

穿祭服。和朝服一样,各品官吏的衣服都是一种颜色,没有区别:上衣为青 

色,质料为罗;圆领,黑色;裤子为红色,质料亦为罗,外罩蔽膝,蔽膝质 

料也为罗,红色。冠、带、绶表示等级,其款式、图案、饰件质料如同朝服。 

     担任具体公职的品级官吏有公服。公服是上朝、陪伴皇帝时穿的服装。 

由乌纱帽、团领袍、束带组成。乌纱帽是由唐代幞头演变而来的一种圆顶官 

帽,通常先用铁丝编织出框架,然后再在框架上绷蒙黑纱,另在帽子下沿靠 

后之处左右各插一翅,亦叫展角,长一尺二寸。袍子的特点是:各级官吏袍 

子都是纱罗绢质料;款式皆为长袍,盘口领,右衽;袍子颜色因品级而有区 

别,一品至四品为绯色,五品至七品为青色,八品与九品为绿色;公服的袍 

子上有花,这是一种表示等级的图案,一品袍上是大朵花,直径约五寸,有 

枝;二品袍上是小朵花,直径约三寸;三品袍上是散花,花上无枝,径二寸; 

四品、五品袍上是小花,但花杂叠在一起,花径一寸五分;六品、七品袍上 

亦是小杂花,直径约一寸;八品以下袍上无花。公服还配腰带,腰带上的饰 

件质料同样表现等级:一品饰玉,或作花形,或作素玉;二品饰犀;三品四 

品饰金,造型作荔枝;五品以下饰乌角。公、侯、伯、附马因事上朝,也需 


… Page 51…

穿公服,袍色、花样、带饰皆与一品官吏相同。所有官吏都穿皂靴。 

     有公职的官吏天天都要上班理事。在本官署之内,不穿公服,乃穿常服。 

文武百官的常服与公服大体相同,也是由乌纱帽、团领袍、束带组成。乌纱 

帽、袍服款式同于公服,但袍子的质料、纹样有区别:常服袍的质料为杂色 

绫、罗,但不许用黄、黑、紫三色,也不能用纯素色,更不得绣龙凤纹;常 

服长短有明文规定,文官袍长距地一寸,武官袍长距地五寸;常服有“补子”, 

这是缀在袍子胸前背后的一整块绣锦,底多为黑色,是用金线绣图案,文官 

多是禽鸟,武官多是走兽,这是区别官吏级别的重要标志,其长宽约40厘 

米,文官一品补子的造型是仙鹤,二品补子是锦鸡,三品补子是孔雀,四品 

补子是云雁,五品补子是白鹇,六品补子是鹭鸶,七品补子是颇似鸳鸯的一 

种鸟,八品补子是黄鹂,九品补子是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的补子是狮子,三 

品四品是虎豹,五品是熊罴,六品七品是彪,八品是犀牛,九品是海马。公、 

侯、伯、附马的补子是麒麟、白泽。没有品级的官吏,或称杂职官,补子为 

练雀。 

     有一定品级的官吏居家闲处有燕服,即便装。明廷对官吏的便装也有规 

定。根据文献记载,在京城者,只有七品以上官吏及八品以上在翰林院、国 

子监、行人司 (类现今外交部)供职者可以服用,各省官吏中,只有方面大 

员、各府的堂官、州县正堂、儒学教可以服用,武官中只有都督以上职位的 

官员方可服用。燕服中的帽子名叫忠静冠。忠静冠以铁丝为框架,上绷蒙以 

乌纱、乌绒。帽顶略方,中间隆起,前饰三道冠梁,后列两翅。三道冠梁, 

 (颇类现今帽子上的折子)用线压边,三品以上用金线,四品以下用丝线。 

忠静服是仿古代玄端衣制成,基本色调是深青色,质料为纱、罗。三品以上 

的官吏许饰云纹,四品以下皆素衣。忠静服胸前背后皆用本职补子。 

     居民常服 

     明代居民因其社会地位、职业不同,服装各有自己的特点。 

     儒生、生员、监生巾服。洪武初年,举国大定,因国内排蒙情绪仍重, 

于是明朝令士人戴四方平定巾。四方平定巾是用黑纱罗制成的帽子,由于其 

可以折叠,展开时四角皆方,也称方巾。这种帽子只有士人才可以服用。除 

了这种帽子之外,士人常戴的帽子还有六合一统帽。六合一统帽俗称“爪皮 

帽”,其质料为罗缎,由六块布缝合在一起制成。这种帽子一直沿用到清代。 

儒巾是知识分子常服的一种头巾。其制如方巾,前高后低,以黑漆藤丝为里, 

乌纱为表。这种头巾最初只用于未中举的举人,以后不分举人、贡生、监生、 

生员皆可服戴。洪武末年,始定儒生的服装。初与下级官吏的款式相似,后 

改革,遂有定制。儒生服为长衫,白色,质料以布为主,也可用绢;袖子宽 

大,袖边用黑色布镶边;腰系黑色丝带。明代中期,士人有用忠静冠服者, 

还戴暖耳、出门撑伞,穿锦质鞋,流行不久即被严厉禁止。 

     庶人冠服。百姓的服装以袍、衣、裳、鞋分类,文献所载甚简,唯巾载 

甚详,有许多形制,如有唐巾、晋巾、汉巾、四带巾、万字巾、老人巾、纯 


… Page 52…

阳巾、网巾等。明廷对百姓的服饰有不少的限制,如:庶民可服杂色盘领衣, 

但是不许用黄色。庶民服装不可用锦、绮、绫、罗,只能用绢、素纱、布。 

商贾只能用绢布,甚至不可用纱;农家有一人在外经商者,全家人皆不得用 

纱。庶民的首饰不可用金、玉、珠、翠,只能用银,庶民的头巾不可用金、 

玉、玛瑙、珊瑚、琥珀装饰。庶人帽子不可有顶,帽子上的珠饰最多只能用 

水晶、香木。严禁商人、仆役、娼优、下贱职业者服貂裘,无论富有如何。 

明廷也有通融之处,如:庶人结婚之时,不论贵贱,皆可服九品常服;农夫 

出门皆可头戴斗笠、蒲笠,出入市场不禁,其他人等,无论等级多高,皆不 

允许。明廷明文规定庶人不得穿靴,但对北方天寒之地的居民除外,他们可 

以穿与靴近似的牛皮筒靴。 

     妇女服饰。明代妇女的发式,虽不及宋代丰富,但也有不少特色。明初 

的发髻基本沿袭了宋元以来的样式,而自嘉靖以后,变化较大。头髻向梳高 

方向发展,又以金银线挽结,远远望去,如男子头戴纱帽。妇女头上也和宋 

元一样,头顶用珠翠装点。除此之外,妇女还有包头(扎巾)、戴头箍、作 

假髻等作法。包头是指用乌纱、乌绫将额头裹起。纱阔约二寸,裹额一周, 

后留飘带。头箍由包头演化而来,最初是用综丝编成网状,然后将网把头发 

罩住。以后戴者日多,又出现了纱头箍和熟罗头箍。作假髻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在本身的头发里掺以部分假发,并衬以独特的发托,将发髻的高度增 

加。一种是完全用假发制成,如现今的假发套,用时直接戴在头上。后一种 

多用于已婚将要远行的妇女。明代妇女的服装按“政策”规定只能用紫、绿、 

桃红及浅色,禁用金绣图案,不许用大红、鸦青、黄色。带子只用蓝色,质 

料为丝、绫、绢、布。常服有大袖衫、褙子、比甲、长袄、长裙等。大袖衫 

是明代妇女重大场合穿的一种服装,式样盘领口、对襟,衣襟宽三寸,用纽 

系结。因其袖长三尺二寸八分,袖窿围一尺,袖口宽达三尺五分,故有是称。 

明代的品级妇女也穿大袖衫,往往在大袖衫的胸前背后饰与丈夫相同的补 

子。褙子也是一种礼服,式样为大袖宽身,很像现今流行的背心、坎肩,分 

冬、夏两种款式。冬季穿的褙子质料厚,为锦、或做成夹衣;夏季穿的褙子 

质料薄,为纱、绸。根据社会地位不同,褙子也不一样,庶士家庭的妇女通 

常穿窄袖窄身的褙子,乐妓只能穿黑色褙子。比甲的款式有些象长衣无袖马 

甲,及膝,是明代妇女的常服,通常与大袖衫、袄、裙搭配在一起穿,而罩 

在上述衣衫之上。领有对襟、盘领、交领三种。长袄是在贵族、品级官吏家 

里工作的奴婢们穿的便服。领子有对襟、盘领、交领三种;款式为窄袖,镶 

边。与明代以前的袄不同,明代的袄一般长过膝,故称“长袄”;颜色多为 

紫、绿二色;衣料用罗、缎。袄上有花纹,图案与大袖衫相似,用刺绣形式 

绣出。明代妇女盛行裹天足,即盛行用布将脚裹住,使其畴形发现而变小的 

风俗。亦因此,妇女中提倡“行不露足”,故而长裙得到流行。明初长裙一 

般用六幅布料缝成,褶少,即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明末流行八幅布料 

者,腰间细褶加多,动则如流水,平添不少风韵。明代裙料多为纱、绸、罗 


… Page 53…

等,裙色初浅,尚淡,以后多用素白。明廷为体现贵族的尊严和高贵,对士 

庶妇女的首饰有明文限制,如:士庶妇女首饰若钏与镯用银,可包金,但不 

能用纯金,禁用宝石首饰,唯耳环可用金、珠。 

     日本服饰 日本官方的服饰受中原文化影响,制定了礼仪制度,规定了 

服忌令和官家服饰。一般居民服饰的质料是丝绸、棉布、麻织品,这些产品 

大部分是从中国或朝鲜进口的,但也有自己生产的。服饰款式还是以原先的 

服饰为主,如斗篷、汗衫、裙、裤、线衣、套鞋等。一些新式的东西进入到 

了居民的生活,如以上的东西出现了葡萄牙语的表现方法。当时,进入日本 

的西方人以葡萄牙人为主,因此出现了这种情况。葡萄牙人在当时被称作南 

蛮人,东西被称为南蛮物。日本对南蛮物是很喜欢的,在正规场合,如果你 

的衣服和其它物品中没有南蛮物,则对你立即表现出轻视。 

     朝鲜居民的服饰受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居民穿服以袍、褐、束带、 

颇似靴的棉布软底高腰鞋、白布袜为主。有些居民腰间时常缀挂一些小物 

件。和中国的居民有显著不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