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止,我们在萨恩人的文化遗存中没有发现陶器,可以说:这是一个尚未掌
握制陶工艺的群体。由此推论,在布须曼人的餐具中没有陶质器皿。在一些
遗址中发现了一些盛饭用的木器,因此可以肯定,布须曼人吃饭用的器皿是
木质的。和皮格曼人大体相同,布须曼人没有固定的住宅,而是住在临时用
树枝和树叶搭盖的窝棚里。和皮格曼人基本封闭的窝棚稍有差异,布须曼人
的窝棚是敞开门的。布须曼人是一个喜欢歌舞的部族,他们一旦解决了裹腹
… Page 85…
问题,便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讲故事。
(3)霍屯督人的生活习俗
霍屯督人也操科伊萨语,也因此,欧洲人时常将其称之为科伊人。在一
些近代的西方书籍中,也称其为纳马人。相较而言,他们喜欢后面一种称呼。
在欧洲人入侵之前,霍屯督人主要生活在西南非洲。
霍屯督人的生活发展阶段要比萨恩人高,已经进入到了铁器时代。他们
能制作铁器和铜器,甚至能编织比较精美的编织物。霍屯督人喜欢把自己的
房屋建在高台地上,并以村落的形式出现。这些房屋是用植物的茎杆或草棵
植物的茎杆盖起来的,周围加固了一些块石。在他们的居址内,考古工作者
经常发现一些家畜的骨胳。可以判定,家畜在其饮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
位。在他们生活过的居址内,还相继发现一些木制器皿。可以说:他们和萨
恩人一样,烹调饮食器具以木质为主。霍屯督人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这使
他们的武器具有更强的威力,也使他们的部队更有战斗力。因此,当霍屯督
人向南发展时,曾征服了沿途的许多部落。为了解决婚姻问题,他们开始和
被征服的部落的居民通婚,最后与当地居民融合。霍屯督人实行土葬,出现
了随葬观念。他们经常把从邻近的班图人——范达人那里抢来的金器作为随
葬品放在自己族人的墓穴里。
(4)班图人的生活习俗
班图人的最初居住地在何处?这是一个目前学术界尚在讨论的问题,与
本文无关,这里从略。就现有资料而论,大概在公元一世纪前后,班图人便
由喀麦隆高原向南迁徙。这种迁徙维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班图人向南的迁
徙共分为3支:其中一支迁往西南非洲;一支迁往东非洲;一支迁往中、南
非洲。我们重点介绍最后一支班图人生活习俗情况。
向南迁徙的班图人又分3支:西南支以赫雷罗人为主,至晚于17世纪
迁至今日之西南非洲的北部地区,他们放弃了原有的农业生产,改而从事畜
牧业。东南支的班图人包括今日赤道非洲中部和东部的班图人、湖区班图
人、吉库尤人和斯瓦希里人,他们是公元10世纪前后抵达东非沿岸的。中
南支可细分为好几支,其中一支名叫苏陀人,约于15世纪中叶迁至德拉肯
斯堡山脉西北一带;一支名唐加人,约于15世纪中叶迁至现今莫桑比克南
部;一支名恩格尔人,他们迁至如今的开普省一带,是目前已知道的向南迁
徙最远的班图人。这一支名叫恩格尔人的班图人又可分为南北两支:南支被
称为科萨人,约在 17世纪初迁至大鱼河一带;一支被称为祖鲁人,分布在
今日之纳塔尔一带。
南迁的班图人,各个部落之间社会发展水平是很不平衡的。这里,我们
主要介绍那些尚未建立国家的班图人的生活习俗情况。除此之外,在中南非
洲地区,另有一些班图人建立了国家,我们放在另一小节里叙述。
在南迁的、尚未建立国家的班图人那里,除了赫雷罗族之外,其它部落
的经济是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另外辅之以采集和狩错。因而,可以这么说:
… Page 86…
班图人的食物来源是比较复杂的。农产品、畜产品、采集的植物茎块等都在
食物中占有一定比重。班图人已经掌握了制陶工艺,这对他们烹饪食物是极
其重要的。在南非的一个属于早期班图人的遗址中,考古工作者于一块岩面
上发现了一个小凿坑,其最初显然是作为一个石臼而出现的。考古工作者在
这个石臼里面发现了一些食物遗迹。经检验,这些食物里有肉和植物茎块。
通过复原,可以得知,班图人的食物是这样制作的:他们将动物的肉和植物
的茎块一起放在石臼里捣碎,呈面团状,然后再掏出来,团成饼一样的东西,
放在火上烤着吃。这应是班图人所吃的重要食物之一。
班图人的居址目前所得资料不多,就在发现食物遗物的那个遗址里,考
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些茅舍基址。它们都是建在向阳的台地上,墙基用石头加
固。
在欧洲人入侵中南非洲前后,一些前来非洲探险的欧洲人对南非和中非
的古代居民的服饰有一些比较简略的描写。大致可知,班图人此时在臀部以
下是不穿衣服的,他们多在腰际至臀部间裹一块兽皮,或者裹一块布。班图
人已经懂得了织布,而且可以通过交换从邻人那里得到布匹。在15至17世
纪前后,班图人与外界是有商业联系的。
(5)赫雷罗人的生活习俗
赫雷罗人原是大班图人的一支。公元16世纪中叶,赫雷罗人参加了大
班图人的南迁活动。在南迁的过程中,他们和绝大多数直接向南迁徙的居民
不一样,而是驱着牲畜向西,径直来到了西南非洲。赫雷罗人是一个以畜牧
业经济为主的部族,主要是牛。其食物来源也与牛有关。赫雷罗人的服饰前
后有一个变化:最早,他们和其他的班图人一样,戴着三尖皮帽,裹着兽皮;
后来,在接受了西方文化以后,他们穿起了西方人的衣服,比如妇女,就穿
的是飘动的长裙,裙子下方还有许多层衬裙,衣服镶着边,脖上带着项珠。
(6)刚果古国居民的生活习俗
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在现今的刚果河流域已经出现了许多国家,其中较
大的国家是刚果古国。最盛时,刚果古国的势力所及,西至于海,东界宽果
河,北抵尼阿底河,南迄宽扎河。刚果古国有一套发达且完整的行政组织和
赋税制度。中央有国王和各部大臣,地方有省、县、村各级长官。所有的官
职都与军事、税收、贸易、外交有关。国王通常兼领司法。国内有较为通畅
的驿站网。
刚果古国的居民也是大班图人的一支。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
米,另有一些植物。由此推测,他们的食物结构是以玉米为主。除了玉米之
外,考古工作者在一些遗址里发现了鱼网。说明,在靠近河汊的地方,居民
还捕鱼为食。居民以农村公社为单位,通常居住在茅草盖的房屋中,通过一
些遗物,我们知道,在家具中至少有席一类的东西。居民的服饰不详,但大
量出口布匹。居民已经知道而且掌握了较高的手工业生产技术,比如冶铁、
铸铜、织布 (这是一种用名叫拉非阿的棕科树叶纤维织成的)、开采矿山、
… Page 87…
制作陶器等。居民之间有较为频繁的交换,通常是以物易物,但也用贝壳、
布匹做等价物,定期有集市。古代的刚果居民还和其他的部族和国家进行贸
易活动。比如,他们将盐运往内陆,而从内地运回象牙、兽皮和编织物。兽
皮和编织物在本地销售,而象牙则设法再进行出口东方或欧洲。自欧洲人进
入刚果后,刚果又参加了奴隶贸易,这里成为奴隶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刚果
境内的交通是比较发达的,国家负责道路的修理、桥梁的架设、沿线驿站的
添设,主要交通工具还有船只。在古代刚果,铁匠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们不但能制造铁器,还得到允许从事金、铁、铜的采矿工作。更有趣的是,
铁匠在宗教上的地位也极高,可以兼任祭司。大约从 15世纪后期开始,在
葡萄牙人的影响下,刚果贵族开始信奉基督教。
(7)马拉维人生活习俗
马拉维人是若干部族的总称,它包括了契瓦族、尼扬扎族、恩森加族等。
他们都说属于班图语系的尼扬扎语。所有这些部族都被称为马拉维人,那是
因为这些部族都说同一种语言,且在历史上都曾经是马拉维国家的一个分
支。这个部族的主体——契瓦人约于公元15世纪初经刚果河盆地沿坦噶尼
克湖向南迁徙,约于15世纪末迁至尼亚萨湖(今马拉维湖)的西南沿岸和
赞比西河下游的北岸地区。后在此定居,并于17世纪中叶形成一个势力强
大的部落联盟组织。
马拉维人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也饲养羊。在赞比亚河的
北岸,土地肥沃,可以种植一种名叫Buaze的类亚麻植物,可以用来作编织
原料,居民大多以此编织布匹。马拉维人早在17世纪中叶便开始与周邻的
部落通商,以后也和欧洲有商业往来。根据葡文留下的资料,马拉维人是一
个英勇善战的部族,是个不可征服的部族。
(8)津巴布韦文化居民的生活习俗
津巴布韦位于南罗得西亚的东南部,它早于16世纪的中叶便已出现在
葡萄牙人的地图上。津巴布韦,源于“Zimbabwe”,“Zimba”意为“石头”,
接头词“Zi”意即“大”之意,合起来是大石头建筑之意。因为当地发现了
几个大规模的石头建筑。
根据现有资料,津巴布韦人很早就掌握了冶铁技术,在其遗址中相继发
现铁锄。还发现了种植农业作物的台地、人工灌溉系统的遗址,包括水井和
渠道,说明津巴布韦人有比较发达的农业经济,居民以农产品为其主食。津
巴布韦人对饮食的器具是比较讲究的,就在一些普通家庭的居址内,还发现
了中国明代瓷器。除了掌握冶铁技术之外,津巴布韦人还能制作陶器,采金、
铜、锡等,然陶器则通常做炊具。津巴布韦人有较为发达的商业活动,在其
境内发现了铸币泥模,这是使用货币的证据,意味着商业发展到了一定的程
度。津巴布韦人显然在此时参与了国际间的贸易活动,几乎所有的遗址中都
出土了中国14—16世纪制作的瓷器,就是非常有力的说明。考古工作者在
其境发现了两个大型石头建筑。一个是城堡,建于高出地面约700米的高山
… Page 88…
上,城堡墙厚4—5米,高约10米。一个是神庙,修在城堡的山下,平面椭
圆形,墙高约9米,其长约900米,宽约700米。这两个建筑的发现对于揭
示当时的津巴布韦人的古老文化内涵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仅就我们这个课题
而论,可以说明以下几个问题。一,富有的津巴布韦人通常是住在大型石头
城里的。二,津巴布韦人的房屋也是用石头建盖的。津巴布韦人喜欢用石头
建材的原因应是多方面的:这里天气炎热,石头建材不易晒透,以形成屋里
清凉的效果;石头建材易于取材,这里多山,石头很多;石头建筑经久耐用。
石屋是用当地花岗岩石块堆砌而成的,其间不施灰浆。除了石头房屋之外,
文献所载的一些情况也应与津巴布韦人有关,通过这些资料,我们知道,津
巴布韦人还有一些居民住在木头或稻草盖的房子里:“向内地走15天或20
天路程的地方,有一个大城市叫津巴澳契,城里有许多木头和稻草盖的房
屋”。最令人惊奇的是:在津巴布韦人那里,还流行跪式礼仪,这和中国基
本相同,是否自中国输入,则不得而知了。16世纪中叶前往非洲探险的戴戈
记载了这种礼仪:“这个国家的中部有一个里外都用又大又重的石头建筑的
碉堡。……在上述平原的其它地区,也有同样式样的碉堡建筑物,所有这些
碉堡中,国王都有统领的人。……贝纳迈塔帕的国王拥有最高的地位,人们
都要以最大的尊敬跪着听从他的差遣”。津巴布韦人很注意修饰自己,在其
遗址内,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许多“外国进口”的串珠和本地生产的铁质手镯,
以及一些金饰件。
和津巴布韦人文化相近的还有马绍尔人。马绍尔人于公元13世纪以前
由刚果盆地迁徙到南罗得西亚。他们与当地的苏诺人通婚,并掌握了开采金
矿石的技术。公元 1440年前后,马绍尔人建立了莫诺莫塔帕国家。为谋贸
易,这个国家向东扩张,一直抵达了海边。他们从内地输入黄金,然后将黄
金卖往欧洲和东方,而又从海边的一些口岸输入盐和中国的瓷器。在他们那
里是没有盐的。
(9)马篷古布维文化居民的生活习俗
和津巴布韦文化一样,马篷古布维文化也有许多争议的历史问题。马篷
古布维文化因马篷古布维遗址而得名。这个遗址位于德兰士瓦境内,紧靠林
波波河的南岸。19世纪末,殖民主义的“古玩公司”来到这里,发现了一些
文物,开始倒卖,渐渐引起人们注意。1933年对其进行了正式发掘。马篷古
布维遗址位于一座四周都是峭壁的小山上,山顶稍平,遗址就在山顶的平地
上。通过这些遗物,我们对马篷古布维文化的居民的生活习俗有了一些初步
的了解。这是一个生活在公元15世纪前后的古代部族的文化遗址。
马篷古布维文化的居民拥有牧畜,主要是长角牛,还有农业作物,主要
是玉米。除此之外,考古工作者还在这里发现了箭镞、矛头、锄头等。从遗
物看,这应是一个以农业产品为主食,但又以畜产品作补充的部族。马篷古
布维人已经掌握了陶器制作技术,目前可知的有罐、盆、碗等,其炊具、饮
器、盛具是比较全的,甚至他们使用由中国进口的价格昂贵的瓷器。马篷古
… Page 89…
布维人居住在由泥土建筑的房屋里,数十间房屋形成一个村落。马篷古布维
人的装饰品有金、铜饰件、外来的玻璃珠子,只是因为破损严重,我们无法
判定其款式。马篷古布维人喜欢制作动物形象的陶器,其形象逼真。在其遗
址内发现了许多铁制品和铜饰件,说明马篷古布维人已经掌握了采矿和冶金
的技术。在马篷古布维人的遗址发现了许多外来的东西,比如中国瓷器、近
东的玻璃珠等,可知其与印度洋沿岸的商业交往还是比较频繁的。
… Page 90…
五、美洲居民的生活习俗
在欧洲人进入之前,美洲大陆的历史是独立发展的,几乎与其它的大陆
没有直接的联系。在欧洲人进入之前,美洲大陆的居民几乎没有文字;既使
有些部落已经有一些象形文字,但目前尚未释读出来。受这种文化结构、及
资料影响和限制,复原公元15—17世纪中叶的美洲居民的物质文化,或说
是复原其居民的生活习俗,则需要大量引用考古学、民俗学和民族学资料。
在使用这些资料时,我们尽量地使其易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