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近代前期生活习俗史 >

第2章

世界近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第2章

小说: 世界近代前期生活习俗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萄、胡桃、梨、核桃、石榴、无花果、荔枝、龙眼、柑桔、枇杷、橄榄、椰 

子、阳桃、槟榔、罗汉果等。瓜类有甜瓜、哈蜜瓜、伽师西瓜等。明代的饮 

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酒,一类是茶;日本也是如此。中国人到了明 

代,对吃饭用的器皿仍很注意,都是成套的。中国人的筷子是一种独特的文 

化,其对日本的饮食也有一定的影响。明代居民一日三餐,日本也是如此。 

     服饰 明代的服饰非常复杂,可分为帝后舆服、明廷官服、居民常服、 

庶人冠服、妇女服饰等几大类。日本官方服饰受中原文化影响,制定了礼仪 

制度,规定了服忌令和官家服饰,服饰款式还是以原先的服饰为主,如斗篷、 

汗衫、裙、裤、线衣、套鞋等。朝鲜居民的服饰也受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 

居民穿服以袍、褐、束带、颇似靴的棉布软底高腰鞋、白布袜为主。有些居 

民腰间时常缀挂一些小物件。 

     居住条件 明代建筑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仍是以土木结构为 

主,屋墙并不承重,窗户是木格扇式的。庭园建设相当发达。明代居民已经 

开始使用桌椅。一般居民多居住在四合院的房屋里。这是在宋元以来二合 

院、三合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日本的房屋建筑则和中国不同,是在中国 

建筑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特点发展起来的。日本人喜欢将房屋建盖成一整组 

建筑,然后再在这间大房屋里用木格拉板将房屋分隔成一个个的小房屋。朝 

鲜的居址建筑明显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交通运输 中原的陆路交通与宋元相比,没有太大的发展。陆路交通道 

路还是由国家管理。陆路交通工具仍是以牛车、驮运、人负为主。水路运输 

达到了极高阶段。水路运输分为海运和内河运输两大类。海运可细分为沿海 

运输和远洋运输两类。日本的沿海运输产生于沿海的渔猎经济。到了明代前 

后,日本海船的运载量已经达到了千石左右。 

     丧葬风俗明朝人的丧葬习俗相当复杂,可说是一整套系统。从埋葬程序 

上讲,分为复、敛、殡、葬、服五个阶段。中国居民的丧葬习俗对朝鲜李氏 

王朝的居民丧葬习俗有很大影响。根据考古发掘及《李朝实录》记载,朝鲜 

的官吏、贵族丧葬也采用中原的丧葬礼仪和制度,如墓前立石像生等。 



                    3。非洲居民生活习俗的概况与特点 



     北非居民生活习俗的概况与特点 

     北非居民的生活习俗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一方面它保留着数千来 


… Page 9…

的古老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接受被征服者的文化内容。在历史的长 

河中,它相继接受过腓尼基、希腊、罗马、阿拉伯文化的东西。尤其是较长 

时期地接受了阿拉伯文化的东西,这在服饰和建筑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 

     服饰与饮食 自阿拉伯势力进入埃及之后,埃及居民接受了伊斯兰居民 

的服饰,和其他的伊斯兰教国家一样,这个国家的男性公民通常缠头,穿长 

袍,留须。关于此时埃及的饮食方面的资料极少,只知居民的饮食中有面包、 

蔬菜、酒、糖、甘庶、香料,肉类有牛肉、羊肉和鸡肉。 

     建筑此时在建筑和建筑艺术方面产生了丰硕的成果。建筑学家最初以努 

尔王朝和艾优卜王朝的建筑作为楷模,以后又接受了叙利亚——美索不达米 

亚建筑学派的影响。 

     商业公元14世纪以后,由于东西交往的通道经过亚丁、开罗至地中海, 

并在地中海沿岸交汇:东方的商品经过印度、阿拉伯来到地中海,并由地中 

海转为船运往南欧;西方的商品经过中欧、南欧来到地中海,并由地中海东 

来;北非、中非、西非的商品经过地中海,或东来,或北上。久而久之,地 

中海成为一个商业繁荣的地区。地中海商业的繁荣首先表现在地中海沿岸兴 

起了许多富庶的商业海港城市。 

     东非居民生活习俗的概况与特点 

     东非当时并没有这么多国家,而只有两三个经济文化不太发达的国家, 

其他居民都生活在原始社会发展阶段。我们在这里重点介绍摩尔人、僧氏巴 

尔人、卢巴人、湖间地区诸国居民、努比亚古代居民的生活习俗。他们的生 

活习俗可以作如下简单的概括总结:居民多以经商为业,而且参加东西商业 

往来,但甚少见到东非居民的船只漂洋过海去东方;居民的食物以玉米为 

主,个别部落也吃高粱和大米;肉食多以家畜为主,偶有野生动物;境内有 

城池,但城池没有城垣,或大多数没有城垣,而以壕沟为主要防御工程;石 

构建筑房屋在民居建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但也有茅屋;运输工具中有 

马匹、骆驼和船。最初这里的居民信仰原始宗教,以后又信奉基督教,在伊 

斯兰教大力南下之时,一些居民又信奉了伊斯兰教。 

     西非居民生活习俗的概况与特点 

     阿拉伯人进入西非以前,西非文化是独立发展的。但是,和其它地区一 

样,自伊斯兰教势力进入北非后,在商业、移民、战争诸因素影响下,西非 

与北非的古代文化发生了联系。在这个时期,西非地区主要居住的是加纳 

人、马里人、桑海人、博尔努人、豪萨人、贝宁古国居民等。 

     这些居民生活习俗的概况和特点,可做如下概括和总结:在这个时期, 

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除本土居民之外,也有南迁的黑人,还有波斯人、欧 

洲人、阿拉伯人等,他们共居此地,进行了民族的融合;居民主要经营过境 

的黄金贸易,食盐贸易和布匹贸易,在一些沿海国家,较早参与了东西方间 

商业贸易,稍晚一些时候则流行贩卖黑奴的贸易;在非洲大陆上,特别是在 

中非与北非、西非与北非、东非与中非,或东非经中非与西非之间有较为频 


… Page 10…

繁的商业贸易关系;居民居住的地方已经出现了城池,城池的城垣是用石料 

修筑的,古代建筑最初都具有马格里布风格,后期出现了明显的伊斯兰建筑 

风格;房屋多用石块砌垒,上面用木头架顶,个别地方还有两层建筑的楼房, 

有一个很结实的楼梯可以上下;居民实行土葬。居民以玉米为主食,沿海的 

地方还以鱼干为主食;运输工具,陆路主要是马匹、骆驼和驴,水路是船, 

海路运输主要是单桅船;多数地区没有货币,我们只见到了一些铜片、布块、 

贝壳等作货币等价物;居民以流行土葬为主。 

     中非南非居民生活习俗的概况与特点 

     中非的北部主要是苏丹语系的黑人,南部主要是班图系黑人。在这个时 

期,中非主要生活着皮格曼人、班图人、霍屯督人、尼罗人等。与中非相邻 

的是南非人,居民主要以班图语系的黑人为主,另有操马来——波利西亚语 

系的马尔加什人。 

     居民的文化程度不高,社会发展阶段尚处在原始社会发展阶段,在此时 

期,居民主要从事狩猎业,采集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除了班图人有一些 

石基的房屋之外,其他人的住处一般说来比较简陋,居住在用树枝搭成的临 

时窝棚里,窝棚用树叶盖顶;除驯养狗之外,他们没有其它家畜。吃饭用的 

器皿是木质的。一些部落已经能够制作铁器和铜器,甚至能编织比较精美的 

编织物。居民一般实行土葬,出现了随葬观念;一些形成国家的地区,大约 

从十五世纪后期开始,在葡萄牙人的影响下,刚果贵族开始信奉基督教。这 

里的居民已经掌握了陶器制作技术,目前可知的有罐、盆、碗等,其炊具、 

饮器、盛具是比较全的,他们甚至使用由中国进口的价格昂贵的瓷器。 



                    4。美洲居民生活习俗的概况与特点 



     在欧洲人进入之前,美洲大陆的历史是独立发展的,几乎与其它的大陆 

没有直接的联系。在欧洲人进入美洲之前,美洲大陆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不 

完全一致: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的居民生活在原始社会不同的发 

展阶段上;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的一部分地区的居民则享有一定的文明。 

     北美居民生活习俗的概况与特点 

     从经济的类型、民族学的共同性来讲,在这个时期,北美居民大致包括 

以下几个集团:北冰洋沿岸的爱斯基摩人,西北沿海的特林基特人,北美洲 

东部的易洛魁人和穆斯科吉人。除了以上部落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较小的部 

落,散布于美洲大草原和森林地带。这些印地安人,虽然社会发展阶段不一 

定完全同步,但大体上是一致的,故而其文化特征基本相同。 

     居民以集体为单位,经常群出进行猎取海豹、海象、海鱼、鲸鱼、北极 

熊、北极狐和采集活动。在易洛魁人、穆斯科人、阿尔工金人那里,食物有 

玉蜀米、蚕豆、豌豆、向日葵、西瓜、西葫芦等,另外还有采集的野浆果、 

坚果、栗子、橡实、食用根、食用块茎、蘑菇。北美印地安人一天只有一顿 


… Page 11…

正餐,是在中午10—11点左右进行,其它时间则随饿随吃。北美居民的服 

饰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主要是因为气候的缘故,天气寒冷的地区,居民服饰 

为皮、毛为主,天气稍稍炎热的地区则以毛织衣服为主。这里的居民不喜欢 

赤足,已经掌握了制作皮鞋的技术。居民的屋舍建筑也具多样性;爱斯基摩 

人不太注意兴建较大规模的永久性建筑——木制房屋,而是搭盖雪屋。科林 

基特人的居住建筑都是冬天使用的,这是一些半地穴式屋舍。夏天,他们便 

离开了小屋,去沿海工作,露天宿营。阿尔工金部落是住在窝棚里的。窝棚 

颇似圆锥状,是用小树干搭起来的。易洛魁人的住宅是一些木头修筑的长 

屋,里面大者可以分划出数十间房间。美洲大草原上大部分部落的住宅都是 

用野牛皮制作的,房屋被设计成“圆锥”状。加利福尼亚印地安人的房屋比 

较“奢侈”,有两种类型:夏季,他们主要住在圆锥形封闭性房屋里;冬季, 

他们就搬进半地穴式的圆顶住宅里去。西南部的“普布罗人”是住在村子里 

的,常见的房屋有两种:一种房屋是用生砖砌成的,规模很大,外观看象是 

梯形的院落;另一种房屋是建筑在山岩上的,这是一种变体的洞穴,外观也 

是梯形的。这两种房屋都是用块石砌成的。北美此时居民的婚姻结构大体上 

是处在母系氏族社会发展阶段,一些部落也有处在父系民族大家族时期的, 

但尚有浓厚的母系氏族社会的残余。北美印第安人禁止氏族内部通婚。在北 

美洲东部的印地安人那里,一夫一妻制占着主导地位,尽管如此,但妇女在 

婚姻问题上占有主动,如果她发现“丈夫”过于懒惰,便可以“休夫”。 

     爱斯基摩人冬日用狗来拖拉雪橇;夏日,他们将树木掏凿成小船,然后 

再蒙以海象或海豹的皮。他们一直认为,蒙以兽皮的小划子划起来比没有绷 

蒙皮革的小船省劲。小船是他们沿海工作、拖运食物的重要工具。在加拿大 

的森林地带,阿尔工金部落的印第安人也掌握了驯狗技术。不过阿尔工金人 

所驯养的狗拖拉的雪橇是没有滑骨的,和爱斯基摩人那种带有滑骨的雪橇完 

全不一样。通报信息在印第安人之间也是时常发生的。通讯方式常见的有三 

种方式:当有敌情时,印第安人启用急使,急使通常手持象征本氏族或胞族 

酋长权力的串珠,手持这种串珠的急使可以在同盟部落中通行无阻,沿途得 

到食物补充;报警的另外两种方式与中国有些相同:将一套约定俗成的符号 

刻在树皮上,或用树枝或石头组成的记号来报道必要的消息;其次,他们也 

用火和烟来报警,白天燃烟,夜间用篝火。 

     南美印地安人生活习俗的概况与特点 

     南美洲广大地区定居下来的印第安人是一些拥有原始技术、属于不同语 

系的部落。比较大的部落有火地岛上的火地人、巴塔哥尼亚草原(判帕草原) 

上的印第安人、巴西东部的印第安人、亚马逊河流域的印第安人。除此之外, 

在南美洲还有一个进入阶级社会的国家,被称作印加帝国。 

     饮食也是以狩猎所得、渔猎所得和采集所得为主,食物中有羊驼、原驼、 

鱼、沿海的软体动物、鸟类。在南美洲东北部和中部的亚马逊河和奥利诺克 

河流域居住着许多操不同语系的印第安人部落。他们种植木薯块根、玉蜀 


… Page 12…

米、甘薯、蚕豆、烟草和棉花。除了后面两种之外,其余的种植物都是他们 

的食物。 

     南美洲所处之地,相对而言,气候较热,或说温和,因而,居民建盖房 

屋并不完全是为了御寒,而且有躲雨、防御野兽袭击等功能在内。火地岛上 

的三个印第安人部落流行一种椭圆形小屋。巴西东部的印第安人建盖一种尖 

顶的小屋。亚马逊河流域的印第安人房屋比较规整,房屋形制与北美魁北克 

人长屋有些相似。在亚马逊河和奥利诺科河流域的森林地区,居民虽然定 

居,但目前尚未发现较为坚固的房屋。这里的居民大多栖息在一种叫做“哈 

马克”的吊床上,这是一种用麻或绳编织的“床”,这种床后来在欧洲和世 

界的其他许多地方都很流行。 

     判帕草原上的印第安人的衣服是用革制做的,主要款式是用腰带束紧腰 

部的皮斗篷。他们很注意腕部、膝部、颈部、胸部的装饰。在南美洲的印第 

安人那里,最值得一提的是头饰。南美洲的印第安人非常注意头饰,他们常 

常在头饰上装缀表现自己氏族或部落图腾的饰物,以致头饰斑烂绚丽。除此 

之外,他们还在头饰上饰羽毛、牙齿、坚果和种子等。所有的南美洲印第安 

人都喜欢用植物的汁液在自己身体裸露的地方纹饰各种花纹或兽纹,也叫纹 

身。 

     南美洲的印第安人有较高的音乐歌舞修养。火地岛人平日没有歌声,但 

若遇到庆典,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居住在巴西东部的印第安人当 

中一支名叫保托库德的部落。这支部落嘴里常常含着一种名叫“保托卡”的 

小圆木盘,可以发音。除了这些具有特点的情况之外,所有的印第安人都会 

使用原始的乐器,如角、芦笛;都会摹仿鸟兽动作进行舞蹈。 

     墨西哥与中美洲居民生活习俗的概况与特点 

     考古工作者把中部美洲的文化发展的历史分为以下三个时期:形成时期 

 (公元前150—公元300年);古典时期(公元300—900年);后古典时期 

 (公元900—西班牙抵达美洲)。与本文直接有关的是后古典时期的阿兹特 

克文明和玛雅文明。 

     玛雅人生活习俗的概况与特点 

     玛雅人是美洲唯一留有文献的民族。他们的饮食以玉蜀米和蚕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