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近代前期生活习俗史 >

第3章

世界近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第3章

小说: 世界近代前期生活习俗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文明和玛雅文明。 

     玛雅人生活习俗的概况与特点 

     玛雅人是美洲唯一留有文献的民族。他们的饮食以玉蜀米和蚕豆为主, 

另外还有一些植物块茎和动物的肉类。玛雅人已经掌握了烤、煮、蒸、烧、 

煎等烹饪技术,他们就餐时多是席地而坐,最多用一块兽皮或布铺在地上当 

做餐桌。玛雅人有石头砌垒的城垣,城垣通常修筑在四周有水的地方。城里 

面通常建盖茅草大屋,形制上有点象北美洲易洛魁人住的长屋。玛雅人的奴 

隶通常不穿衣服,最多是在生殖器部位裹扎一块白色的布,用布绳束扎长 

发,妇女则任凭其硕大乳房在胸前无拘无束地颤晃,赤足。贵族服饰比较复 

杂,衣服多用皮革制作,为了突出美观效果,他们用彩色植物颜料绘彩在皮 

革制做的衣服上作画。帽饰非常美丽,图案有彩画、贴画等多种形式。玛雅 

人已经懂得了交换,甚至出现了商业。他们从沿海地区运来盐和鱼,从半岛 


… Page 13…

中部运来玉蜀米、蜜和果实。诸部落之间,共同的等价物是可可豆。 

     阿兹台克人生活习俗的概况与特点 

     十五世纪前后,阿兹台克文明达到了鼎盛时期。这是一个进入阶级社会 

的部族,它的首府在墨西哥高原一座湖泊的中心,名叫特诺奇蒂特兰。 

     阿兹台克人主要以玉蜀米为主食,另外有蚕豆、南瓜、番茄、甘薯、无 

花果、可可,以及用龙舌兰的汁酿造一种啤酒——普利 克酒。肉食中有狗、 

火鸡、鹅、鸭、狗等。炊具和食具比起其他的            印第安人有很大的进步, 

陶器器壁已经有了相当复杂的几何形图案。 

     阿兹台克人建筑思想和同时代的中国人显然不同。中国人建筑房屋目光 

短浅,而阿兹台克人建筑房屋力求永久。在阿兹台克人那里,房屋通常也是 

长屋,这是受了印第安人的文化影响。然而和印第安人不同,阿兹台克人的 

房屋是用石头或生砖砌成的。 

     阿兹台克人已经掌握了织布工艺和刺绣工艺,而且已经达到了较高水 

平。阿兹台克人的羽毛镶嵌工艺相当著名,他们将这种工艺编织出的物品用 

来送礼。 

     交通阿兹台克人和其他印第安人一样,尽管已经进入到了阶级社会,但 

其交通不太发达,交通工具落后。陆路交通主要是步行,几乎没有畜力。阿 

兹台克人的水上运输以筏为主。 

     印加帝国居民生活习俗的概况与特点 

     印加人的食物有南瓜、菜豆、马铃薯、花生、辣椒、胡瓜、葫芦、木瓜、 

菠萝、草毒等40多种农作物,而以马铃薯、玉蜀米为主要食物。肉类中有 

猪、狗、羊、驼等牲畜。印加人已经会酿酒,这是一种名叫“浊酒”的酒。 

印加人已经掌握了制陶工艺,多为黑、红二彩,器型以罐为主,也有锅、碗、 

盆、杯等。和所有的印第安人一样,印加人没有桌子的概念,他们都是席地 

吃饭。 

     印加人已经掌握了纺织技术,能用棉花织棉布。成年男子穿着兽毛的短 

裤,用一条色彩美丽的腰带缚住短裤,上面穿贯头衫,脚上通常穿羊驼皮制 

成的拖鞋。女性的服装和男子大同小异,唯一多的是上半身常披一件长披 

巾,另有腕饰、胸饰、项饰、头饰、耳饰、鼻饰。富人通常用金、银、玉质 

的材料制作这些东西,而贫穷的人则用银或铜等材料制作这些东西。 

     印加人有城市,城垣是用石头砌成的。一般居民的房屋都只有一间屋 

子,平面呈长方形,没有窗户,门上只是挂着一块兽皮制成的门帘。栋梁用 

木材为之,其上葺上厚厚一层草,我们没有发现椽、檐。印加人的房屋没有 

烟囱,炊烟是从屋顶上并不严密的草缝中逸出,或从门洞中出去。 

     印加人享有较高的交通文明。印加帝国时代,贯穿国内的道路有两条, 

一条全长4000公里,一条全长5600公里。这些驿道都是用巨石铺砌的,攀 

山越岭,跨渡河谷,延绵数千公里。陆路运输主要是靠人力,目前仅知羊驼 

参加了畜力驮运货物的行列。水路则是极其轻巧的木筏子,用桨划行,一次 


… Page 14…

可载50人和大量货物。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印加帝国还有轿子,有些像中 

国四川一带流行的滑杆,这是贵族出门用来代步的交通工具。 

     印加人的信仰保留了相当多原始社会的残余,例如,他们仍然崇拜图 

腾,有动物和植物图腾两大类。在植物图腾中,马铃薯是重要图腾之一。将 

死人制作成木乃伊的风俗是祖先崇拜的一种折光反映。每逢节日或重要战 

争,印加人都要抬着它游行。 

     印加统治者家族实行族内婚,国王只能娶家族中的一名女子,甚至自己 

的亲妹妹做妻子。一般百姓是不许族内通婚的,通常是胞族内通婚。印加人 

在制度上承认名义上的一夫一妻制,其实不是这样,富人和贵族都流行一夫 

多妻制。 

     综观全世界,在这个时期,各地居民因生产效率不同、社会发展程度不 

同、居民成分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等等,居民间的生活习俗 

是不一样的,各有自己的特点。然而,由于在这个时期有了比较频繁的东西 

方商业、经济、政治、宗教的联系,也有一些生活习俗相同的现象。相互差 

异是这个时期居民生活习俗方面的主流,而相互影响和趋于融合,时机和条 

件显得还不太成熟。下面,我们分成四章来介绍各洲、国、地区,以及部落 

居民的生活习俗情况。 


… Page 15…

                        二、欧洲居民的生活习俗 



     公元1453年,横跨欧亚大陆的东罗马帝国灭亡了。以此为标志,世界 

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从总的方面来讲,其社会经济仍然处在封 

建社会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欧洲封建主义发展的不充分,生产关系不象东 

方那么错综复杂,且根深蒂固,故其生产相对东方来说,更容易引起新的突 

破。在这个时期,由于生产突飞猛进发展,各种经济改革和技术改革的措施 

不断出台,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法国出现了宗教改革运动;德国出现 

了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荷兰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俄国对外扩张并形成了 

多民族的国家。所有这些都发生在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也即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爆发以前。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对居民的生活习俗也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正准备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来探讨 

此时欧洲居民的生活习俗问题。除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思想对前人有所 

突破之外,传统的生活习俗也对此时的各国居民的生活习俗施加影响,因 

此,在这个时期,受自于各种传统文化影响的各国居民在新的形式下,又对 

传统的生活习俗有不同的态度。这应是我们在研究此时欧洲居民生活习俗需 

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此时的欧洲不是铁板一块,质料均一,其内部社会发 

展进程不一,正当荷兰努力把资本主义推进到居民生活的各个角落里去的时 

候,俄罗斯正在完善自己的封建主义,同样,正当法国力图将宗教推出生活 

之外时,德国却试图利用宗教,将民生主义的东西加入生活。各国的社会进 

步发展速度不同,思想解放程度不一,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不一,从而构成 

了1453—1640年欧洲生活习俗不一的斑烂画卷。 



                                1。饮食结构 



     本世纪的初叶,英国的考古学家在英吉利岛上发现了一些属于公元 15 

世纪前后的居住遗址,里面出土的大量与饮食有关的文物,这给我们了解英 

国此时的饮食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本世纪的二十年代,一些考古学家进入 

到希腊半岛,在一片丘陵地带找到了15至17世纪的宫廷建筑遗址,里面也 

出土了大量与饮食有关的遗物,这给我们提供了了解此时南欧居民生活习俗 

的重要资料。另外,在一些同时代的版画和油画里,也有一些反映此时饮食 

文化的资料。综合这些资料,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15至17世纪中叶饮食结 

构的轮廓。 

     主食欧洲的农业以种植小麦为主,这在许多油画里都能见到。例如大 

彼得·勃鲁盖尔所作的《收割》,创作于公元1550—1569年前后,这幅油 

画里就画了农民收割麦子的景象:夏日炎炎,丘陵起伏,在一片片农田里, 

麦浪滚滚,有的农民正在收割,有的农民则因天气炎热而躲在树底下休息。 

欧洲人收割麦子之后,通常是将其磨成面,用来烤制面包。面包有黑白之分。 


… Page 16…

用麦面烤出的面包被称为白面包,而用玉米烤成的面包被称黑面包。用来烤 

黑面包的玉米是从非洲引进的,是穷苦百姓的主食。与玉米同时传入欧洲的 

还有马铃薯,那时不是作菜,而是作为主食传入的。这种食物主要是煮着吃, 

后来将它与米粉和在一起,制成通心粉。欧洲很早就有了大米,但不是很普 

及,这时也开始大量供应。然而,包括贵族在内,欧洲居民并不喜欢吃大米, 

而更喜欢吃麦面。除了制作面包之外,欧洲人还用面粉和糖汁制作点心。这 

种食物是用火来烤制成的。作为一种零食,欧洲人非常喜欢吃。 

     肉食欧洲多丘陵,天气凉爽,宜牧,故在农业文明尚未兴起之前,这 

里有比较发达的畜牧业或家畜饲养业,主要是养猪、牛、羊。这种优势直到 

这个时期仍然没有改变。欧洲人的肉食种类以猪肉为主,其次是牛肉,再其 

次才是羊肉。在这个时期,居民养羊更多的不是为了吃肉,而是为了获得羊 

毛。欧洲人和东方人一样,什么肉都吃。肉类的烹饪,欧洲人的程序没有亚 

洲人那么复杂,要炒、焖、炖、烧等等。通常的制做方法有三种:一是煮, 

即将生肉弄净,放入盛满水的锅中,再加一些香料(这些香料是通过与亚洲 

或欧洲贸易得来的),烧旺火,将肉煮熟,煮熟的肉通常是直接捞入盘中, 

端上饭桌,众人用手撕着吃;一是烤,中国烹饪中学名叫“炙”,即将其串 

起来,放在明火上烤,熟时,也是直接上桌,主要用刀削着吃;第三种是炒, 

即将肉切成小丁,与其他的蔬菜混在一起,放在锅里炒熟,然后盛入盘中。 

     菜蔬 欧洲人不太喜欢吃茎叶类的蔬菜,而喜欢吃块茎类的蔬菜。在其 

食谱中很少有韭菜、芹菜、空心菜、芫荽、菠菜等蔬菜,而较多的是罗卜、 

南瓜、冬瓜、番茄等。烧菜在欧洲人的食谱中并不占主导地位。在蔬菜之外 

还有一样东西是必须介绍的,这就是汤。欧洲人从很早起就已经在饮食中有 

汤了,这是一种与菜有关的食物。欧洲人的主食是面包和肉,常吃便感到口 

干,必须喝汤。欧洲人的汤和亚洲是不一样的,欧洲人的汤汁浓,呈稠粥状, 

这是用各种蔬菜、肉汁、肉丁和在一起煮成的。东方的汤汁淡,强调原汁原 

味。 

     饮料 欧洲人很晚才知道白酒,在此时期主要是喝葡萄酒和啤酒。欧洲 

人酿制葡萄酒是很有名的,犹以意大利和法国的葡萄酒最有市场。除了酒之 

外,在这个时期,欧洲人开始对咖啡表现出浓厚兴趣,咖啡馆就象雨后春笋 

一般在欧洲出现,并成为主要的社会场所。这些咖啡馆不仅为大多数男子提 

供了一个活动场所,使他们得以逃避狭小而单调的家庭生活,还使得另外一 

些人从他们沉缅的不高尚的酒馆和赌场离开。此外,由于各种人都聚在咖啡 

馆里,消息来自各个方面,这里一度成为一个政治场所。啤酒在这个时期也 

是很畅销的,一直是家庭中的重要饮料。 

     炊具 欧洲的炊具不很复杂,主要分为面案上用的工具和炉子上用的工 

具两大类。面案上的工具通常只有两样,一是和面的面案,这是木头做的一 

块板,很厚、很大,在东方没有见过欧洲那么大的面案。二是舀水的勺子, 

这是铁制的,源于古代的罐,这种东西和东方的绝不一样。东方的勺子是从 


… Page 17…

古代的植物果实——瓢演化而来。炊具也很简单,主要由锅、罐、壶组成。 

锅有平底、尖底两大类。平锅是用来烤面包的;尖底锅是用来烧菜的。 

    食具 欧洲人的食具也和炊具一样,趋于朴实而简单。最常用的食具是 

盘子,这和北非、阿拉伯的居民有些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阿拉伯的盘子 

是用来盛面条的,欧洲人的盘子是用来盛汤的;北非的居民饮食受到欧洲的 

深刻影响,也用盘子盛汤,但绝不用来盛肉,欧洲人则在盛汤之外,还有一 

种更平底的盘子,是用来盛肉的。在欧洲人意识里,筷子是一件不可思议的 

事,他们很早就用刀子、叉子、勺子吃饭。用刀子将一块一块的肉切开,以 

方便放入嘴中;用叉子将肉或块状的菜叉住,然后将其放入嘴中;勺子是用 

来喝汤的。由于欧洲人的盘子是平底的,口沿不高,盛汤有限,因而其汤勺 

通常呈扁平状,长柄,这和东方的也不一样。东方人制做的汤通常是盛在较 

大的汤盆里,是在席的所有人一起喝的东西,你不能用嘴伸出去接,那样是 

极不礼貌的,因而,东方的汤勺通常柄短、径阔、壁高。这样的勺子盛汤要 

多一些。 

     柴薪 欧洲人在燃料方面要比亚洲人幸运的多。正当中国江南地区的居 

民正在为找不到一束草发愁的时候,正当西藏人在努力寻找牛粪并试图将其 

晾干之时,欧洲则满山遍野都是树木,只要扛上一把斧子,出门再向前走几 

步,便可砍回一捆质量比较高,且耐烧的劈柴来。欧洲境内多山,树多森林 

多,不愁没有柴薪。欧洲人烧火做饭和东方人不一样。东方人是一小把一小 

把地将草送往炉膛,而欧洲人则是一块一块地将柴禾塞入炉膛。烧火方式不 

一样与各自的炉子形状有关。欧洲人喜欢盘比较高大的炉灶,膛深。东方人 

不是这样,他们的炉灶小、膛浅。当然,欧洲人也有不如意的地方:当时, 

明代居民烧饭时可以用煤了,而欧洲居民只能将煤小心地收藏起来,以便冶 

炼金属器皿时用。欧洲的煤炭资源不如东方多,价格也贵。 

     正餐也许有一点是非常奇怪的,我们在研究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饮食文 

化之后,很容易就总结出一点: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个阶段,居民 

的饮食次数非常的近似,大多是一顿正餐,再加上一顿或两顿佐餐。这时的 

欧洲就是这样,他们一天只有一顿正餐,另有两顿便餐,一顿便餐在上午, 

一顿便餐在下午。关于欧洲人正餐与便餐的内容,文献不见记载,但一大批 

当时的民族风情画家对此做了记录。维拉斯开斯于1517年左右画的一幅名 

叫《早餐》的画里,画了一家三口人使用早餐的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