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62-幼科概论 >

第2章

162-幼科概论-第2章

小说: 162-幼科概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为木之言,所以风木同气。肝受风邪,纹必见此青。理最明最显,而幼科偏不言青为风,偏言青为惊。据幼科 
所论,惊出于心。然青色非心之色,何以青为惊乎?此等牵强之说,最为谬误。予有惊风关妄,详列二卷。紫而 
兼青,食伤之候。盖食饮有形之物,阻抑中焦清阳,脾气不能宣布,故风邪乘其因而侮之;所以疾风上逆也。疏通壅 
滞,令其流利可也。倘郁抑既久,脾气愈不运化,营卫愈见涩滞,则风痰食热固结中焦,所以青而兼黑,此抑郁 
之至也。急宜攻下,庶有生机,误认惊风,百无一救。 
指纹淡淡亦堪惊,总为先天禀赋轻,脾胃本虚中气弱,切防攻伐损乳婴。 
小儿禀受阳虚,肌肤暗白,唇舌淡色者,指纹四时皆淡,虽有病亦现淡红色青淡紫而已。盖淡红虚寒,淡青 
虚风,淡紫虚热,此等儿根本不坚,中气怯弱,无论新病久病,总归于虚,一毫攻伐,不敢轻用。倘误投克削, 
覆水难收,悔之晚矣。 
关纹涩滞什因由,邪遏阴营卫气留,食郁中焦风热炽,不行推荡更何求。 
病邪阻郁营卫,营运迟滞,消化无力。所以指纹推之不甚分明,无活泼流行之象,由食饮风寒相搏,是为实 
证。急宜推荡,去其陈腐,其愈亦易。若因三关纯黑,推之不动,死证也,不治。 
x纹形主病歌x 
腹疼纹入掌中心,弯内风寒次第侵,纹向外弯痰食热,水形脾肺两伤阴。 
掌心包络所主,纹入掌中,邪侵五内,由中气寒也,故为腹痛。纹若弯弓,内外有别。其纹之两头弯,向中指 
为内,为顺证,为外感风寒,治之犹易;其纹弯向大指为外,为逆证,为内伤饮食,治之稍难。形如水字,脾肺不 
足,食塞太阴,中气怯弱,脾不运化故也。或向指纹惟止一线,安能有水字之形?曰不观太渊之脉,亦止一线, 
何以阳维阴维,阳跷阴跷,有时左右连带现纹,岂非水字之形乎?脉有左右,安知纹无左右?但能触类旁通,无往 
非理,岂特指纹为然? 
凡看指纹,以我之大拇侧面,推儿食指三关,切不可覆指而推。盖螺纹有火,克制肺金,纹必变色。又只可 
从命关推上风关,切不可从风关推出命关,此纹愈推愈出。其纹在先原未透命关,误推而出之,大伤肺气,且不能辨纹 
色,慎之戒之。 
以上表里寒热虚实,凿凿有据,但能于临证时,认得此六字分明,胸中自有主宰,虽不中不远矣,若但以惊风 
塞责,第扪心自问,未免怀惭。凡我同人,互为砥砺幸矣。 


小儿脉法
属性:小儿三五岁,可以诊视,第手腕短促,三部莫分,惟以一指候之,诚非易也。《内经》诊视小儿,以大小缓急 
四脉为准。予不避僭越,体察其意,仍从浮沉迟数四脉,而以有力无力定其虚实缓急,更为明悉,比较尤为有根据。 
x《内经》脉要x 
黄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如何? 
夫乳子病热,脉见悬小者,阳症见阴脉,本为大忌,但小而缓者,邪甚微,其愈易;小而急者,邪客深,为可 
虑,故以为问。 
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 
夫小儿以稚阳为体,而如病,纹脉现暗淡,肢脉至虽小,手足温者,犹能生。以四肢为诸阳之本,阳犹在也。 
若四肢寒冷者,则邪胜其正,元阳去矣,故曰死也。 
帝曰∶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岐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者生,急者死。此言小儿之外 
感也。风热中于阳分而喘鸣肩息者,脉当实大。但大而缓,则胃气好,邪渐退,故能生;实而急,则真脏见,病 
日进,则死也。 
此《内经》之旨,圣人立言简切,而总括无余。世人不悟,视为寻常,能于此处等处着眼,则诊视之要诀思 
过半矣。予之临证诊视,无论凶吉,则多中者,亦不外此。第意之所至,口莫能宣。窃详经所谓大小缓急者,亦发而不 
露之意。盖大即浮洪类也,小即沉细类也,急即数也,缓即迟也,何若竟易以浮沉迟数之为得乎?再以节庵之有力无力, 
辨其表里虚实,诚诊视小儿天然不易之妙诀。夫节庵亦一常人,而能以有力无力,辨其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虽 
至显浅,至平易,亦至确当,岂真古今之人不相及耶。 
x四脉主病x 
浮脉主表(病在外),沉脉主里(病在内)。迟脉主脏(病为寒),数脉主腑(病为热)。四至五至为迟为 
寒,为不足。七至八至为数为热,为太过。 
浮迟外寒,沉迟内寒,有力实寒,无力虚寒。 
浮数外热,沉数内热,有力实热,无力虚热。 
主症∶浮而有力,风热;无力,阴虚。沉而有力,痰食;无力,气滞。迟而有力,为痛;无力,虚寒。数而 
有力,实热;无力,疮疡。 
x总括脉要歌x 
太渊一指定安危,六至中和五至亏,七八热多三四冷,浮沉迟数贵详推,有力为阳为实热,虚寒无力里何疑, 
若能留意于中取,何至望洋泣远岐。 
浮而有力实兼风(风热皆阳,表之实也)。无力阴虚汗雨 (阴津妄泄,表之虚也)。有力而沉痰食害(痰 
凝食滞,结于里也)。沉而无力气凝胸(气滞于中,不运化也)。迟而有力多为痛(浮迟外痛,沉迟内痛)。无力 
虚寒气血亏(气弱血衰,至虚之候)。数脉热多终有力(数而有力,实热何疑)。疮痍无力热虚攻(阴虚受伤,虚热所致)。 
x脉证宜忌歌x 
脉浮身热汗之松(阳邪居表,热从汗解)。沉细身凉莫强攻(无论表里,不堪攻伐)。咳嗽正嫌浮带数 
(浮缓为宜,浮数大忌)。细沉肿胀定知凶(脾胃虚寒,愈不运化)。 
沉迟下痢方为吉(气血俱伤,最嫌洪数)。洪数偏宜痘疹逢(阴阳充足,毒不能留)。腹痛不堪浮有力(三 
阴受病,浮则反常)。浮洪吐衄总无功(阳火太盛,阴血愈伤)。 
陶节庵曰∶诊脉之要,无论浮沉迟数,但于有力无力中分别。有力者为阳,为实,为热;无力者为阴,为 
虚,为寒。至哉斯言也,后贤无忽。 


初诞救护
属性:小儿初生,或不能发声,谓之梦生,多不知临时救急办法,甚为可悯。切勿断脐带,速用磁盆盛温水,将 
胞衣泡入,用手缓缓搂之,使暖气渐渐入儿腹,再以热汤烫洗脐带,即能回阳气而发声也。若温熨后犹不发声 
者,即取猫一双,以布袋裹其头足。使伶俐妇人,拿着猫头,向儿耳边,以口啮猫耳,猫必大叫一声,儿即醒 
而发声,此时方可剪断脐带。或用老葱煎半熟,向儿臀部打之,亦能发声。又有因难产,或冒风寒,举之迟,儿 
气欲绝,不能啼者,脐带胞衣亦按前法温暖之,令暖气入腹,气回即苏,再以父母之口气呵而接之。凡断脐带, 
世俗皆以刀剪断之,最为不妥。但用大纸捻蘸香油,燃火于脐带上烧之令断。盖所以补接阳气,不但为回生起 
死之良法,并且日后无伤寒泄泻之患。初生肾缩,亦受寒气所致,用硫黄、吴茱萸各一钱,研成极细末,捣葱 
取汁调膏涂小腹,另以蛇床子烧烟熏之即伸。 
闷脐生者,在小儿粪门有一膜,闷住肠气,则不能出声,拍之则膜破而啼矣。又有轻巧妇人以银簪轻轻挑破,亦甚 
方便合宜。或不能挑,急以暧衣包紧,勿令散放,以热水浸其胞衣,寒天则以火炙之,久则热气入腹而气内鼓,其膜自 
破,声自出矣。又有生下无谷道者,乃肺热闭于肛门,急以金银或玉簪之物,向肛门正中谷道刺穿之,或以火针刺穿, 
但不可刺深。以中空油纸捻套住,免其再合。儿初生下遍身如鱼皮,或如水晶,破则流水,以密陀僧研成极细末搽之即 
愈。初生遍身无皮俱红肉,急以稻米粉干扑之,候其皮生全则止。初生大便小便不通,腹胀危急,令妇人口含热水,吮 
儿之前后心,及脐下手足心共七处,每一处吮吸七口,至肉色红为止,须臾即通。初生尿闭,以葱一根切碎,以人乳半 
杯同煎,去葱取乳分作四次服之,尿即通。不吮乳者,服此亦即吮乳。除此方法外,尚有两个很有效验的方法列在下面∶ 
一、小儿初生大小便不通,腹胀危急欲死。可急用大田螺一个,一两上下者,连皮捣烂,涂在儿脐下,一刻 
即大小便均通矣。此法可谓真神方也。 
二、若小儿只是小便不通,芤草鲜者一两,与乳同煎,而后去芤草取乳,令小儿吮之小便即可通。此法较 
葱法不但无辣味,力尤快大也。芤草若无鲜的,干的亦可。 


调燮须注意
属性:小儿初生,饮食未动,胃气未开,廓然清虚之府,宜乘此时加意调燮。小儿未啼之时,令精巧妇人用指轻 
轻探儿口,挖去污血。急以甘草汤,用软帛裹指蘸汤,拭去口中涎沫。然后看儿面色,若身面俱红,而唇舌紫者, 
知其必有胎毒。每日用盐 
茶,但不可太咸,以帛蘸洗其口,去其粘涎,每日须五六次。此法至神至圣,世所不知。盖儿之胎毒,藏于脾 
胃,口中多有粘涎,其马牙鹅口,重舌木舌,皆从此起。每日洗拭,则毒随涎去,病从何来,而且至简至易,何 
忽视而不为。倘胎毒重,直须过周岁,方得用此法,有胎毒者之调燮也。盖周岁后,头面满起红粒或带白尖,始 
能发现于外表。倘儿面唇淡红,此为胎寒,惟以淡姜汤洗拭,每日一二次足矣。盖姜能开胃而且和中,最利于实 
用者。至于古方之用黄连、大黄、朱砂、轻粉开口之法,此时断不可用。今时禀受十有九虚,若寒克削最不相 
宜。况婴儿初诞,如蛰虫出户,草木萌芽,卒遇寒雪严霜,未有不为其摧折。以苦寒而入初诞儿之口,亦若是也。 
每见三朝七日,必有腹痛呕乳,液泻夜啼之证,是皆苦寒伤胃之害,其孰能知之。或曰∶子言苦寒不可用于初诞 
儿之口,何以后之沆瀣丹及泻青丸,有三黄大黄,得无矛盾乎?曰彼胎毒已现,外证可凭,有病病当,何大黄之 
足畏。今初诞开口,未辨毒之有无,即使有毒,尚然未发,深藏潜伏,声臭俱泯。程凤雏有言∶安辑闾阎,必诛 
冠盗,未可抉平人而诛之,日尔将为寇也。以苦寒而开口,是诛平人也。毒发而畏寒,是有寇不诛,乡原之仁, 
乌乎可也。 


脐风症论
属性:脐风不由六腑起,为五脏之直中症。其起病的时期,初生至七日内。七日外所现的病,即不属脐矣。脐风初 
发,小儿吸乳必较前口松,两眼角挨眉心处忽现黄色,渐至鼻部,口即微撮,微现吹嘘状。若再下行至环口,唇口 
即绪紧,舌头强直,故有撮口噤口缩腹等象之恶候也。盖脐为通气之总窍,五脏之寒门。儿在 
胎元之时,五官虽具,呼吸尚未能通。唯脐间能通真气,随母之呼吸为呼吸,借脐带胞衣相连,以资生长也。及儿 
落生,呱啦一声,气始通其口鼻。故脐之于小儿,关系最为至要,断脐带时,不可不慎。或剪脐带时留的太短, 
或退出未紧,或洗儿时水不温暖,或收拾动作时间过久,均足以致邪风、寒气、水分,侵入其中。内热外寒相激, 
儿之抵抗能力尚自薄弱,外邪每乘虚而入,内伤于脾,脾传于肺,肺传于心胞,心胞传于肝,肝传于肾。小儿体 
尚脆弱,病毒不能久在稚体中蕴蓄,故一外发,即成脐风,因其病毒由脐而来也。其症象大别之如下∶面赤啼 
如猫叫声直者,心包受病也;手足抽搐目斜天吊者,肝经受病也;唇青口松痰涎壅塞者,脾经受病也;牙关紧急 
舌短腹缩者,肾经受病也;啼哭不止喘急鼻煽者,肺经受病也。凡五脏之见症,仅有一二脏发现病形者,尚可疗 
治;若五脏病形悉见者,无法疗治也。盖婴儿初生,脐风最为恶候,以其发之骤。一经发动,险象环生,临床施 
治,万勿忙乱。须先求其致病之内因外因,由外因而得者,先辨明寒热,再辨风湿。若小儿肚腹胀满,遍身作烧, 
撮口吐乳,或吮乳口松,多啼不乳,大便不通,小溲短赤,或无小溲,此是脐风初起之候,宜速用清热利水解感 
通络等法治之。病毒尚在脾肺,犹易措手也,药方列后∶ 
川锦纹(七分) 条黄芩(八分) 龙胆草(五分) 生栀皮(一钱) 细木通(一钱) 酒川芎(五分) 
连翘壳(一钱) 赤芍药(八分) 薄荷叶(五分) 川黄柏(七分) 广陈皮(一钱) 
前方用水一茶碗,煎成小半茶碗,频频与儿灌之,即可奏效也。以该方之用黄芩,能清上焦之热,黄柏能清 
下焦之热,大黄可清中焦之热,又藉其有推陈致新之功、活血治烦之力,胆草、栀皮能导三焦之郁火,从大肠而 
泻出。犹虑苦寒之药,性或凝滞,加以陈皮、枳壳之类,散滞行气,利痰饮为之佐使。复用川芎、薄荷,引头面 
之风邪,从高而下趋,连翘解除烦热而消毒,赤芍可调荣活络,木通利水通膀胱气而舒郁。此方用之,大可清热解毒, 
清血通气,又能引邪火从大便小溲而去也。若至气喘急,啼声不出,涕泪皆干,面上青筋 动,是病毒传入心肝肾三脏。 
小儿必至噤口锁肚,目瞀神昏,四肢抽搐,由热毒而转成寒毒之象,病毒深入。惟有速服指迷七气汤,直攻气道之壅塞, 
疏利血分之病毒,使其气通湿化风散寒解,清升浊降,阴阳回复,始有挽救之望也。万勿看药性峻利,疑畏不敢令儿服 
食。试思症象险恶至此程度,不服药儿亡可立待,何如服之以希万一也,药方列下∶ 
x指迷七气汤方x 
治一切腹寒痛多啼、不乳等症,皆由阴阳不能升降,气道壅塞而然。是方温运疏利脏腑,通气化温解散凝 
寒也。 
酒炙蓬莪术(五分) 小青皮(五分) 藿香叶(八分) 广陈皮(一钱) 苦桔梗(一钱) 香附(七分) 
上肉桂(三分) 公丁香(二分) 益智仁(六分) 法半夏(八分) 炙甘草(三分) 老生姜(二分) 
大红枣(二个) 
以上各药,用水一茶碗半,煎至半茶碗,母子同服,可转危为缓,若肚脐已现青肿,撮口不动,或牙关紧急, 
口吐白沫,爪甲青黑者,是血已停止营运,立即云亡,即可不必用药施治也。若无前条之症象发现,只有吮乳不 
利,口吐白沫,啼声渐小,舌上起红粒如粟米状,大便小溲不通者,先以食指裹粗布蘸浓茶汁,轻轻将红粒擦破, 
见血才好。如上 亦见红点子,亦同与擦破,然后再灌以第一个药方,即能见效,万不可再服第二个指迷七气汤 
药也。盖此时以症象论,病毒尚在脾肺,有渐进肝脏之趋向,尚未攻入肾,病毒未至厥阴至深之候,不能由热转 
寒,用通气回阳法,温以解之也。至于内因,是属先天遗传性的。婴儿未出世以前,息息与父母相关,遗传性的 
关系甚大。若其父母平时不能修身节欲,婴儿落生后,未有不发生胎毒者,是其明证也。所以其父母若淋病,或 
花柳病,婴儿在胎胞中即伏毒根,毒与身体俱长,待至落生后,乍与外界的寒湿风邪相接触,虽有起脐风之可能性,然 
婴儿若禀赋甚茁壮,即具有天赋的抵抗病毒之能力,能在婴儿体中隐伏,至一月后再外发,作胎毒各病型,可以躲过脐 
风之恶候,自较救治尚易为力。或病毒蕴于婴儿体中,能到一岁以外。因年龄的增长,身体日见坚实,抵抗的力量,自 
然愈大。此时之病毒能向外趋,作皮肤外之种种疮疡。延医得法,亦可化险为夷,更无所谓脐风也。若延医失时,或不 
得法,不知清其内毒,一味在皮肤外注意,作疮毒之治疗,是必遏截病毒的出路,不得解散。已自行外现之病毒,复转 
而向内攻进,即起痉挛抽搐,俗所谓惊风者也。若婴儿在胎胞中,受有遗传性毒的影响。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