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娑婆佛教史 >

第10章

娑婆佛教史-第10章

小说: 娑婆佛教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净一真仰慕法显、玄奘西游求法的高风亮节,发心西游求法。后来在龚州(广西平南县)官员冯孝诠的资助下,义净和弟子善行从广州搭波斯商船出海,来到室利佛逝(苏门答腊),在此学习声明。后善行因病回国,义净孤身一人从室利佛逝出发,由海路到达东印度,遇到在东印度的唐僧大乘灯。后来,二人一同往中印度,在那烂陀寺留学多年,并游历印度诸国,学习中观、瑜珈教义,最后求得佛经梵本四百部,踏上归途。
武则天当政时期,义净回到室利佛逝,在此进行一段时间的译经工作,并派人把自己所译经论和自己所造的《南海寄归传》送回中土。

  后来,义净离开室利佛逝,回到洛阳,受到盛大欢迎。以后,义净成为了武周时期的主要大译经家之一,汉译了《金光明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经》、《能断金刚论颂》、《尼戒经》、《百一羯磨》、《毗奈耶颂》等经典。

  义净主攻律部译事,并注重传授律仪,树立新范,为世人所称叹,七十九岁时入寂。

  (十四)日本三论宗和成实宗的形成 
  三论宗教义最初传入日本,是公元七世纪,吉藏的高句丽弟子慧灌到日本宣讲三论宗“八不中道”的法义。

  后来,慧灌的弟子智藏入唐求法,回国后宣讲三论宗教义。他的弟子道慈、智光、礼光等承其法教,大弘三论宗教义。这样,在日本形成了日本三论宗佛教。慧灌被尊为日本三论宗初祖。

  道慈也曾入唐求法,回国后住大安寺,大弘三论宗教义,建立了日本大安寺流派三论宗佛教。智光和礼光以元兴寺为中心,大弘三论宗教义,建立了日本元兴寺流派三论宗佛教。

  大安寺流派和元兴寺流派是当时日本三论宗佛教的两大流派。
《成实论》是随着三论宗教义的传入而传入日本的,日本三论宗的很多行者都研习《成实论》,一时成风,由此逐渐形成了日本成实宗佛教。

  (十五)日本法相宗和俱舍宗的形成 
  日本法相宗的形成经历了四传。一传为玄奘的日本弟子道昭回国后,在日本宣讲法相宗教义。二传为窥基的日本弟子智通、智达,回国后以元兴寺为中心弘扬法相宗教义。三传为新罗僧人智凤、智鸾、智雄到日本弘扬法相宗教义。四传为日僧玄昉入唐求法后回国,以兴福寺为中心,弘扬法相宗教义。

  经过这四传,在日本形成了日本法相宗佛教。日本法相宗佛教以元光寺和兴福寺为中心,分为两大流派。元兴寺智通、智达一系称为“南寺传”,兴福寺玄昉一系称为“北寺传”。

  日本法相宗佛教,在当时是日本佛教中最有势力的一宗。
而日本法相宗的行者,多有研习《俱舍论》的,一时成风,由此逐渐形成了日本俱舍宗佛教。

  (十六)日本华严宗的形成 
  高句丽有僧人审祥,曾入唐求法,随法藏学习华严宗佛教。后来,审祥来到日本,应日本僧人良辨之请开讲《华严经》,弘扬华严宗教义,建立了日本宗佛教。审祥被尊为日本华严宗初祖。良辨被尊为日本华严宗二祖。

  (十七)赤德祖赞供僧侣 
  松赞干布逝世后,吐蕃原始宗教苯教的信徒掌握了政权。佛教在吐蕃受到了抑制。

  公元八世纪初,赤德祖赞即位。他迎娶唐朝金城公主入藏。在金城公主的帮助下,赤德祖赞大力提倡佛教。

  赤德祖赞重用汉僧主持大昭寺与小昭寺的日常事务。另外,赤德祖赞还收容逃避战乱而到吐蕃的于阗等地的僧侣,并为其修建了七所庙宇。

  赤德祖赞还从唐朝迎请汉僧到吐蕃从事译经和翻译天文、星相、历法、医学等方面的书籍。

  由于赤德祖赞供养僧侣的行为,使佛教再次在吐蕃活跃起来。

  后来,吐蕃发生瘟疫,苯教徒们借机指责外来僧人引起鬼神发怒,造成了瘟疫。于是,吐蕃政府驱逐了除汉僧与尼泊尔僧以外的外来僧人。
但是,赤德祖赞依然提倡佛教,供养唐朝和尼泊尔的僧人,并派人到唐朝请回了《金光明经》和小乘戒律。

  (十八)唐玄宗护法 
  武则天逝世后,中国内地复归李唐。唐玄宗李隆基就是这一阶段的名君。

  唐玄宗信奉道教,刚即位时,为提高道教,曾对佛教给予限制。

  随着政权的巩固,唐朝进入了“开元盛世”。唐朝政府对于各宗教的政策,也逐渐开明。

  在唐玄宗的开明政策下,佛教得以发展昌隆。善无畏大师入唐后,唐玄宗还拜其为师,接受了灌顶。唐玄宗还曾亲为《金刚经》作注,颁布于天下。金刚智大师、不空大师的来华弘法,也得到了唐玄宗的大力支持。

  唐玄宗的护法,为密宗佛教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乃至对于唐朝佛教的兴盛,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十九)善无畏大师入唐弘密教 
  善无畏大师,又称净师子(戍婆羯罗僧诃),公元七、八世纪中印度摩羯陀国人,刹帝利种性。

  善无畏大师的先祖到东印度乌荼国(奥里萨)作了国王。传到善无畏大师的父亲佛手王时,佛手王有四位王子,善无畏大师是最小的一个。但由于善无畏大师聪颖异常,最受宠爱,十岁时就能奉父命率军打仗,十二岁时继承了王位。

  善无畏大师的诸位哥哥对善无畏大师的即位非常不满,发动了叛乱。平定了叛乱后,善无畏大师感到世事无常,蒙生了出家之心。终于,在善无畏大师十八岁时,他把王位让给了哥哥,自己出家修行。

  当时的印度,虽然佛教已不占主导地位,但在中印度等地,佛教仍非常兴盛。密教是当时印度佛教的主流。中印度的那烂陀寺是当时密教的中心。

  善无畏大师游历各地修法,后来来到那烂陀寺,以自己携带的传国宝珠为供养,拜达磨鞠多为上师,接受灌顶,修习密教,得到了达磨鞠多的真传。

  公元八世纪初,善无畏大师尊上师遗命,东游弘法,经罽宾、乌苌等国,于公元七一六年到达唐朝长安,受到唐玄宗的礼遇。唐玄宗拜善无畏大师为上师,自比黄帝师事广成子,并修饰禁内道场,尊善无畏大师为教主。

  善无畏大师在宫中传法一年,后获准出宫,在社会上弘传密教。

  善无畏大师所传的是胎藏界密教,广宣一切众生皆具大菩提心,如果众生精进修行,则能如实了知自心,证取菩提正果的法义。

  善无畏大师汉译了胎藏界密教的根本经典《摩诃毗卢遮那神变加持经》(《大日经》)、《苏悉地羯罗经》、《苏婆呼童子所问经》,另外还译有《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苏悉地羯罗供养法》、《金刚顶毗卢遮那一百八尊法身契印》、《尊胜佛顶修瑜珈法仪轨》等经典。

  善无畏大师提倡正念增修,后至清净,不怕起念,而患亏于进学,以对治当时普通禅者害怕起念,以专守无念为究竟的流弊,对当时的佛教有很大影响。

  善无畏大师九十九岁时,涅槃于洛阳。 
  在善无畏大师的弘扬下,在中华形成了大乘胎藏界密宗佛教。

  (二十)慧日建立慈愍派净土宗 
  慧日,唐朝净土宗名僧,俗姓辛,山东东莱人,出家受具足戒后,遇到义净,心慕义净巡礼如来遗迹的胜举,也从海路西游,达到印度。

  在印度学法十三年后,慧日回到长安。因慧日主学净土,回国后也大弘净土法门,造《净土慈悲集》、《般舟三昧赞》、《愿生净土赞》、《西方赞成》等,世称“慈愍三藏”。

  当时禅宗佛教盛行,许多禅僧指责净土宗法门是导引愚心的方便法门。形成了禅净之争。于是,慧日提倡禅净双修,着重净土,平息了当时禅净二宗的争执,建立了慈愍派净土宗佛教,六十九岁时往生净土。

  自此,净土宗佛教形成了三大流派,也就是慧远派净土宗佛教、善导派净土宗佛教、慈愍派净土宗佛教。

  (二十一)金刚智大师入唐弘密教 
  金刚智大师(嚩日啰菩提),公元七、八世纪中印度人,刹帝利种性,十岁时在那烂陀寺出家,依寂静智学《声明论》,十五岁往西印度学《法称论》,二十岁在那烂陀寺受具足戒,以后又学大、小乘戒律及《般若灯论》、《百论》、《十二门论》,二十八岁到迦毗罗卫城,依胜贤论师学《瑜珈师地论》、《辨中边论》等。

  金刚智大师三十一岁时,往南印度拜龙智大师为上师,接受灌顶,修学密教七年,通达佛法奥义。

  以后,金刚智大师辞别上师,回到中印度,后来又再次回到南印度,帮当地众生祈雨抗旱,并开始收徒传法。

  后来,金刚智大师见到观音显净相,命其往师子国瞻礼佛牙,往中国参拜文殊道场。于是,金刚智大师奉命率僧俗弟子往师子国瞻礼佛牙,并开始在师子国弘传密教。

  公元七二O年,金刚智大师及弟子不空大师经广州来到唐朝洛阳,受到唐玄宗礼遇,被尊为法王。

  从此,金刚智大师在唐朝大弘密教,并译出《金刚顶瑜珈中略出念诵法》、《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珈法要》、《金刚顶经瑜珈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咒本》、《不动使者陀罗尼秘法》等经典。

  金刚智大师所传为金刚界密教,广宣精修瑜珈,证得如来清净三业,转识而成金刚智慧,观身成佛,现证菩提的法义。

  金刚智大师七十一岁时,获准作为唐朝使者返归本国,行到洛阳时,于八月十五圆寂。

  在金刚智大师的弘扬下,在中华形成了大乘金刚界密宗佛教。

  (二十二)一行与密宗的形成 
  一行,又称“大慧禅师”,俗姓张,公元七、八世纪名僧,唐朝魏州昌乐(河北、河南、山东交界的南乐)人。

  一行自幼聪明好学,十五岁时,已“备学九流,皆尽幽旨”,尤其精通阴阳五行之学。一行曾从以博学先达著称的道士尹崇处借《太玄经》研读,几天后就究通其理,造《摩诃衍玄图》,尹崇见后大为叹服。从此,一行名闻一方。

  一行二十一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一行顿感世事无常,于是从荆州恒景禅师出家,不久又到嵩山拜普寂为师,修习北派禅宗佛教。

  后来,一行又在洛阳玉泉寺,随悟真修习律宗佛教,造《摄调伏藏》,并自加注解。

  善无畏大师入唐后,唐玄宗召请一行入京。一行应召入长安,从事天文、历法工作,成为唐朝的大天文学家。

  一行在长安时,拜善无畏大师为上师,修习胎藏界密教。金刚智大师入唐后,一行又拜金刚智大师为上师,修习金刚界密教。

  一行得到金、胎两系的密教传承,并造《摩诃衍论》、《大日经疏》等,大力弘扬密教,广宣大菩提心,一道四乘,三密相应,即生成佛等法义。

  在善无畏大师、金刚智大师、不空大师和一行等的大力弘扬下,中华形成了金、胎密教并行的大乘密宗佛教。

  一行四十五岁时,圆寂于新丰(陕西临潼东北)。 
  (二十三)鉴真东渡 
  鉴真,公元七、八世纪高僧,俗姓淳于,十四岁出家,后从道岸律师受菩萨戒,从恒景律师受具足戒。

  以后,鉴真主学南山,兼学相部,研习了道宣的《四分律行事钞》、法砺的《四分律疏》等律宗教义,精通律法,名声日起。

  鉴真四十六岁时,在江淮地区讲律传戒,名声大噪,成为律宗大师。

  当时,日僧容睿和普照来唐朝求法,为使佛教戒律能传入日本,容睿和普照与长安名僧道航、澄观,洛阳名僧德清,高句丽人僧人如海,一同往扬州参访鉴真。参拜鉴真后,容睿和普照恭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戒。鉴真认为日本是“有缘之国”,欣然答应东渡传戒。

  公元七四三年,鉴真作好准备,即将东渡。当时道航认为东行传戒,随行人员应品行端严,提议不带如海等少学僧人同去。如海非常不满,就向官府诬告道航造船入海与海盗勾结。虽然后来官府查明真相,判如海诬告罪,但由于这次风波,鉴真东渡的愿望未能实现。

  同年年底,鉴真第二次准备就绪,率众东渡。但船在海上被风浪打破。鉴真东渡第二次受挫。

  第二年春,鉴真等人乘修好的船再次东行。但船又被风浪打破,幸而人员未有伤亡。鉴真东渡第三次受挫。

  鉴真东渡第三次受挫后,在越州(绍兴)一带传戒,越州的众弟子不舍得鉴真出国,就控告容睿引诱鉴真出国,官府因而逮捕了容睿。后容睿在被解送长安的路上,经过许多周折,终于脱险。鉴真深深被容睿和普照历尽艰辛,其志不退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决定再次东渡。但鉴真在扬州的弟子灵佑等人,深恐鉴真在东渡中遇到危险,就求唐朝的江东采访使派人拦截,将鉴真送回扬州。鉴真东渡第四次受挫。扬州佛徒听说鉴真回来,欣喜若狂,竞相前来供养、庆贺,但鉴真却闷闷不乐,重重诃责了灵佑后,数月不见笑容,后在灵佑等人的不断忏悔下,才勉强恢复笑意。

  鉴真六十岁时,容睿和普照再次到扬州迎请。鉴真又一次东渡,这次又遇上风浪。鉴真一行的船,竟被海浪漂到海南岛振州(崖县)。在地方官的护送下,鉴真一行经广西赴广州。容睿在行到肇庆时入灭。鉴真也在两年后双目失明。鉴真东渡第五次受挫。

  但鉴真东渡传戒的愿心始终未退,六十六岁时,接受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的迎请,再次东渡,这次终于达到了日本。鉴真到达日本,为日本带去了许多佛像及《华严经》、《大佛名经》、《大集经》、南本《涅槃经》、《四分律》、天台《止观》、《玄义》、《文句》、相部律宗《四分律疏》、南山律宗《四分律行事钞》、东塔律宗《戒本疏》、《比丘尼传》等佛典。

  鉴真到日本后,即开始传戒,日本天皇、皇后、太子以下都随其受戒。日本佛教开始有了戒律。

  鉴真又分别在奈良东大寺、下野药师寺、筑紫观音寺造戒坛,被称为日本三戒坛。日本天皇又送给鉴真伽蓝一座,建成了日本著名的唐招提寺。

  鉴真在日本弘律传戒,建立了日本律宗佛教,七十六岁时,示寂于唐招提寺。

  (二十四)不空大师大弘密宗 
  在唐朝建立和弘扬大乘密宗佛教的大师中,最主要的有三个,就是被称为“开元三大士”的善无畏大师、金刚智大师和不空大师。

  不空大师,法名智藏,密号不空金刚(阿日佉嚩日啰),公元八世纪佛教大师,师子国人,自幼聪颖,十四岁在闍婆国(印度尼西亚爪哇一带)求法时拜金刚智大师为上师,接受灌顶,学习密教,并随金刚智大师来到唐朝弘法。

  金刚智大师回国时,在半路圆寂。不空大师奉金刚智大师遗命,携带唐朝国书赴师子国。路经南海郡(广东)时,在当地官员的祈请下,首次开坛灌顶传法。后到达师子国,受到殊胜礼遇。在师子国,不空大师拜普贤阿闍梨为上师。继续学习密教。后不空大师又游历印度各地,曾依止龙智大师学习密教。两年后,不空大师回到唐朝。

  不空大师回唐后,开坛灌顶,广收门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