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娑婆佛教史 >

第12章

娑婆佛教史-第12章

小说: 娑婆佛教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每年华严宗度僧二人;天台宗度僧二人;三论宗度僧三人,包括小乘成实宗;法相宗度僧三人,包括小乘俱舍宗;律宗度僧二人。

  此后,日本天台宗佛教不断发展壮大。最澄在弘法当中,也围绕着天台、法相孰优孰劣,以及僧人受戒的问题,不断地和日本各个旧宗派进行辩论。

  当时,日本法相宗的德一,根据法相宗五种性的法义,认为无性众生不能成佛,反对天台宗所说的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的法义。最澄则根据《法华经》一佛乘的教义,宣说如来权说方便而有三乘,实则唯一佛乘,无二无三,一切众生皆当成佛。

  最澄还根据一佛乘的教义,判天台宗为真实之教,判法相宗为权教,其他凡信奉二乘、三乘的日本旧宗派都属权教。

  最澄建立日本天台宗时,日本各宗学僧都必须到奈良东大寺受具足戒。由于当时日本法相宗非常壮大,日本天台宗的行者下山受戒时,常有贪图法相宗待遇优厚转入日本法相宗而不再回山者。于是,最澄决心改变日本天台宗学僧必须下山受小乘戒的常规。

  为此,最澄上表朝庭,提出日本天台宗是大乘圆教,此宗学僧不应下山受小乘戒,只在比壑山受大乘戒即可。但这个要求直到最澄圆寂后才被朝庭批准。

  最澄所弘扬的日本天台宗,与中国的大乘天台宗有所不同。日本天台宗是天台、密教合一的宗系,理事俱密,有“台密”之称。另外,日本天台宗只承认大乘戒律,而不承认小乘戒律。

  最澄五十六岁圆寂,他的弟子们大弘他的教法,使日本天台宗佛教兴盛于日本。最澄的著名弟子有义真、光定、圆澄、圆仁等,其中义真在最澄以后,被尊为日本天台宗的第一代座主,光定为第二代,圆仁为第三代。

  (七) 空海建立日本真言宗佛教 
  空海,公元八、九世纪日本名僧,又称弘法大师,俗姓佐伯,十五岁学《论语》、《孝经》,十八岁学《尚书》、《左氏春秋》等,深究儒、道学问后,认为佛教较之更为殊胜,决心出家,到深山中苦修。

  空海二十岁时,在大和(奈良县内)石渊寺出家,两年后受具足戒。此后,空海广读佛经,在大和久米寺拜读了《摩诃毗卢遮那神变加持经》,对其中的密教教义不能理解,遍访名师请教,也不得解答,于是决定入唐求法。

  后来,空海和最澄等随遣唐使入唐,到达长安,拜密宗名师惠果为上师,接受了灌顶。几个月后,空海获得了传法阿闍梨位。

  奉上师之命,空海携大量经卷、佛像和法器回到日本,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日本真言宗佛教,世称“东密”。

  空海以经伊(和歌山县)高野山方圆七里范围内建造的佛寺为传法的基地,传授密教,造《三教指归》论儒、释、道三教的优劣;造《辩显密二教论》、《十住心论》,以十住心法义判如来圣教;造《即身成佛度》等,广宣密教六大、四曼、三密等秘密教法,明示佛身即众生身,众生身即佛身,三密相应,即生成佛的法义。

  空海六十二岁时圆寂。在他和他的弟子实慧、真济等弘扬下,日本真言宗非常兴盛。

  (八) 韩愈反佛 
  公元九世纪初期,唐宪宗从凤翔法门寺迎请佛骨舍利入长安,在宫中供养三日,然后送京城各寺礼敬。佛教兴盛异常。

  当时唐朝儒家官员韩愈为维护儒教的地位,大力提倡孔孟之道,主张限制佛道二教。

  为了排佛,韩愈大力推崇《大学》,宣扬孔教,并指责佛教提倡出世,违背封建伦常。

  针对唐宪宗迎请佛骨舍利入京一事,韩愈坚决反对,上《谏迎佛骨表》,说佛教是夷狄之法,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提出将佛骨投诸水火。

  韩愈的毁佛行为,激怒了唐宪宗,给予韩愈流放的处分。韩愈反佛宣告失败。

  (九) 朗达玛灭佛 
  松赞干布逝世后,吐蕃相继经历了牟尼赞普、赛那累、热巴巾三朝统治。在这一段时期,佛教在吐蕃发展很快。其中,热巴巾与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被合称为吐蕃的“三大法王”。

  热巴巾逝世后,他的哥哥达玛成为吐蕃的赞普。达玛被藏人称为牛魔王下世,所以藏人都称他作朗达玛(朗的意思为牛)。他即位后,就开始了禁佛运动。史称朗达玛灭佛。

  朗达玛下诏说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像是印度妖魔的像,对吐蕃不吉利,命令吐蕃国内消灭佛教和寺院,让僧人还俗回家。

  一时间,桑耶寺、大昭寺等名寺,被泥土封闭,小昭寺变成了牛圈。寺庙中的壁画被涂抹,很多佛像被扔到河里,很多佛经被烧毁。上层僧人多数被杀,中层僧人被流放,一般僧人也被勒令还俗为民。

  吐蕃的佛教在这个时期受到了沉重打击,被称为黑暗时期。

  后来,朗达玛被僧人白吉多吉射死,朗达玛灭佛宣告结束。而吐蕃的政权也就此分裂,各地诸侯拥兵自据,相互混战。不久,吐蕃王朝就崩溃了。

  (十) 云南阿闍梨教的形成 
  密教早在公元七世纪就已传入云南地区。当时统治云南的是南诏国。

  公元九世纪,中印度摩揭陀国僧人赞陀崛多在南诏建立三密道场,弘扬密教。同时,梵僧李成眉等也进入南诏弘扬密教。

  这样,逐渐形成了云南阿闍梨教,世称“滇密”。 
  (十一)唐武宗灭佛 
  唐朝武宗信仰道教,抵触佛教。当时的一些儒家大臣也不愿佛教发展。唐武宗为了增加政府赋税和劳役,决定废佛。唐武宗说“一夫不田,有受其饥者;一妇不蚕,有受其寒者。今天下僧尼不可胜数,皆待农而食,待蚕而衣”。他认为国家物力衰弱由此而起。

  会昌三年,唐武宗下令查点外国僧人,凡公案无名者,令其还俗,遣回本国。同时,又禁止摩尼教等宗教流传。

  会昌四年,唐武宗下令禁供佛牙,将宫中长生殿内道场里的佛像与佛经焚毁,换为太上老君之像。

  会昌五年,唐武宗下令长安、洛阳,只许各留二寺,每寺留僧人三十人;天下各州只许各留一寺;各州所留寺庙分为三等,上等留僧二十人,中等留僧十人,下等留僧五人;其他的寺庙全部拆除,僧尼还俗;被毁寺庙的田产入官,铜像、钟磐用以铸钱。

  经过这次禁佛运动,唐朝全国共拆寺庙四千六百多所,僧尼还俗二十六万多人,收土地入官数千万顷。

  这次禁佛运动史称“会昌佛难”。会昌佛难使唐朝佛教受到沉重打击,但有些地方也抵制了这次禁佛运动。

  唐武宗去世后,唐宣宗下令恢复佛教,佛教又渐渐复苏。

  (十二)禅宗一花开五叶 
  会昌佛难以后,唐朝佛教绝大多数宗系都受到了很大冲击,加之唐未又发生了王仙芝、黄巢的起义,唐朝处于一片混乱之中,许多佛教宗系一蹶不振。而禅宗由于农禅合一和不立文字等特点,所受冲击相对较小。这一时期社会较乱,流入山林的人数很多。禅宗在这种形势下,反而得到了新的发展。在唐未,禅宗相继形成了沩仰、监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大家,世称“一花开五叶”。

  沩仰宗禅宗佛教是百丈怀海的弟子沩山(湖南宁乡县境内)灵佑和其弟子仰山(江西宜春境内)慧寂所创,以二师所在的沩山和仰山合而得名。沩仰宗提倡万物有情皆有佛性,明心见性,即可成佛。其宗风明似争夺,实而默契,父慈子孝,上令下和,尔欲吃饭,我便捧羹,尔欲渡江,我便撑般。后此宗渐渐溶入临济宗中。

  百丈怀海有一名得意弟子,名叫希运。临济宗禅宗佛教是由希运的弟子义玄所创,以义玄在镇州(河北正定)所建的临济禅苑而得名。其宗风自由,机锋峻烈,单刀直入,化导迅速,以当头棒喝及参话头而开悟的看话禅为特点。该宗在政客、官家、武士、俗人中都非常流行,后来成为了禅宗的主流。

  石头希迁的弟子惟俨付法予昙晟,昙晟有弟子名洞山(江西境内)良价。曹洞宗禅宗佛教是由良价所创。以慧能传法的曹溪和该宗创立的洞山合而得名。曹洞宗提倡即事而真的法义,宗风绵密,以默照暗推而入真性的默照禅而为特点。其宗主要流传于士庶阶层,后向边陲发展。

  石头希迁的另一名弟子道悟传法予崇信,崇信传宣鉴,宣鉴传义存,义存的弟子云门(广东乳源云门山)文偃建立了云门宗禅宗佛教。以云门山而得名,其宗风严峻简要,主要特点为云门八要。第一为玄,谓接化玄妙。第二为从,谓从行者根机。第三为真要,谓道出佛法要旨。第四为夺,谓不容拟议,断其烦恼。第五为或,谓化用自在,不拘文理。第六为过,谓宗风严峻,不容回避。第七为丧,谓不执己见。第八为出,谓予行者以出身之路。

  义存的另一个弟子师备,经桂琛传法予清凉(金陵清凉寺)文益。文益建立了法眼宗禅宗佛教。因文益痛论禅家流弊,提倡明释不二,贵在圆融,而被称为法眼文益。法眼宗由此而得名。其宗风喜参古则公案,以禅净相融而为特点。后其宗传入高丽、日本。

  (十三)新罗禅门九山的形成 
  在新罗,自公元八世纪,到公元十世纪高丽统一朝鲜,新罗的禅宗形成了九个门派,称为“禅门九山”。禅门九山分别是:曦阳山派、迦智山派、实相山派、桐里山派、凤林山派、圣住山派、闍崛山派、师子山派、须弥山派。

  曦阳派由智诜创建,智诜先学华严宗佛教,后随慧隐学习北派禅宗佛教,建立了新罗曦阳山派禅宗佛教。

  迦智山派由道义创建。道义曾入唐求法,随马祖道一的弟子智藏学禅,后又投入百丈怀海门下。道义回国后,建立了新罗迦智山派禅宗佛教。

  实相山派由洪陟创建。洪陟也是智藏的弟子,在唐朝学法回国后,宣扬禅宗,主张无修无证的禅风,建立了新罗实相山派禅宗佛教。

  桐里山派由惠哲创建。惠哲也是智藏的弟子,学法归国后,建立了新罗桐里山派禅宗佛教。

  凤林山派由玄昱创建。玄昱曾入唐随南派禅僧怀晖学禅,回国后建立了新罗凤林山派禅宗佛教。

  圣住山派由无染创建。无染曾入唐学华严教义,后来随马祖道一的弟子如满学禅,回国后建立了新罗圣住山派禅宗佛教。

  闍崛山派由梵日创建。梵日曾入唐随马祖道一的弟子齐安学禅,后又向惟俨问法,回国后建立了新罗闍崛山派禅宗佛教。

  师子山派由道允创建。道允曾入唐随马祖道一的弟子普愿学禅,回国后建立了新罗师子山派禅宗佛教。

  须弥山派由利严创建。利严曾入唐随洞山良价的弟子道庸学禅,归国后建立了高丽须弥山派禅宗佛教。

  (十四)周世宗限佛 
  公元十世纪,唐朝灭亡,中华北方相继经历了梁、唐、晋、汉、周五代,南方在激烈的战争中,也先后出现了十个小国。这一段时期史称“五代十国时期”。

  在南方,禅宗佛教流行,各国都普遍崇尚佛教。 
  而在北方,虽梁、唐、晋、汉四代都奉佛,但都对佛教有一定限制。其表现主要是禁止私造寺庙和私自剃度僧人。

  到周代时,政府开始废去首都开封的无名额寺院。周世宗即位后,为增加赋税和兵役,开始了限佛运动。

  周世宗下令,废除无名额寺院,所废寺庙的铜佛像入官,用以铸钱。'

  周世宗下令,严禁奴婢、妖人、细作、恶逆徒党、山林亡命、未获贼徒、负罪人等出家。凡出家者,需经考试。男人应在十五岁以上,能诵经百纸或读经五百纸。女人应在十三岁以上,能诵经七十纸或读经三百纸。符合以上条件的,才发给度牒,剃度为僧尼。

  周世宗下令,严禁烧身、燃指等行为。 
  周世宗限佛对当时中原地区的佛教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第十三章 两宋时期的佛教 
  (一) 北宋的建立和汉地佛教的复苏 
  公元九六〇年,赵匡胤就慢宋太祖。宋太祖鉴于周世宗限佛,影响了许多地区民众生安定,于是下令停止限佛运动,并遣僧人游历西域,取经学法。《大藏经》(《开宝藏》)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印刷的。

  宋太宗即位后,效仿李世民弘佛的胜举,建立了国家经院,迎请印僧法天、天息灾、施护等组成译经队伍,汉译佛经。在这一段时间内,佛教在中原复兴起来。

  北宋政府推行佛教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宋太宗主张,浮屠之教“有裨政治”,应“存其教”。另外,宋朝版图很小,但政府开友却比以往历代王朝都大,为维持经济,政府向国民出售度牒。这也是当时佛教出家人数大大增加的原因之一。由于出家人数的增多。开垦荒地的数量也增多了,促进了宋朝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 法天、天息灾和施护 
  法天是中印度摩揭陀国那烂陀寺僧人,通达三藏,北宋初年,因回教侵入印度而出走,来到了中国。

  天息灾(法贤)是中印度惹烂驮罗国密林寺僧人。施护是北印度乌苌国帝释宫寺僧人。二人是同母兄弟,北宋初年,一同来到了中国。

  法天、天息灾和施护在中国汉译了《胜佛母小字波罗密多经》、《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无能胜幡王如来庄严陀罗尼经》、《六十颂如理论》、《大乘二十颂论》、《佛母般若圆集要义论》等经典,对当时的佛教影响很大。

  法天、天息灾和施护再次把密教传入了中华,但由于北宋政府对密教经典的传译给予各种限制,所以他们所弘传的密教影响不大。

  (三) 天台宗山家、山外之争 
  北宋初年,天台宗内部在教义上发生了争执。其争执的内容,主要是对智凯所著的《金光明经玄义》有广略二本,广本中有《观心释》一章,而略本中没有。

  天台宗僧人晤恩作《发挥记》,判《观心释》非智凯所作,为后人附加,因而提倡专学略本。天台宗僧人知礼作《扶宗释难》、《问疑书》、《诘难书》等,反对晤恩的学说,认为《观心释》是智凯所作。至此,天台宗分为两派。知礼一派为山家派,晤恩一派称山外派。

  在义理上,山家派也有不同。山家派主张妄心观,提倡转凡心而现理心,被称为“山家实相论”。山外派主张真心观,提倡依妙解而定妙行,被称为“山外唯心论”。

  (四)三教合一说 
  宋朝初年,天台宗山外派僧人智圆,提出三教合一说。他认为儒、释、道三教各有价值,不可偏废。

  智圆提倡儒重饰身,佛重修心,内佛外儒,共同治理民众,强调儒释一致。

  自此,三教合一的思潮,在中华流行起来。 
  (五)禅、台重视净土法门 
  在宋朝的宗教环境下,净土结社之风渐渐兴起,禅宗、天台宗中都很重视净土法门。

  法眼宗禅僧延寿曾作《净土指归》,宣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为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他的这种观点,在当时对禅僧重视净土法门的修行影响很大。

  另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