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687-经穴秘密 >

第10章

687-经穴秘密-第10章

小说: 687-经穴秘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臑俞手太阳阳维跷脉之会。

穴义:天部中的水湿在此聚集。

名解:1)臑俞。臑,动物的前肢。俞,输也。臑俞名意指手臂下部上行的阳气在此聚集。因肩贞穴无气血传至本穴,穴内气血是来自手臂下部各穴上行的阳气聚集而成,故名臑俞。

2)手太阳阳维跷脉之会。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既有手臂下部各穴上行的阳气,又有阳维脉、跷脉传来的阳气,故其为手太阳阳维跷脉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并下行天宗穴。

功能作用:冷降小肠经天部浊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11天宗

穴义:小肠经地部经水在此气化上行天部。

名解: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天宗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于天。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天宗。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气化的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循天部层次上行头颈。

功能作用:生发阳气。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12秉风手阳明太阳足少阳之会。

穴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形成水湿风气。

名解:1)秉风。秉,执掌之意。风,穴内气血物质为运动着的风气。秉风名意指小肠经的气化之气在此形成风气。本穴物质为天宗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上行至此后,因吸热胀散而化为风气,风气循小肠经而运行,如被执掌指使一般,故名秉风。

2)手阳明太阳足少阳之会。本穴物质为受热胀散的水湿之气,因其气血强盛,且在同一个天部层次传行,同合于阳明经多气多血的湿热之性及表现出足少阳胆经的风木之性,故为手阳明太阳足少阳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风气。

运行规律:散热下行于曲垣穴。

功能作用:吸附水湿,冷降小肠经阴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热则泻之。

13曲垣

穴义:小肠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在此沉降。

名解:曲,隐秘也。坦,矮墙也。曲垣名意指小肠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在此沉降。本穴物质为秉风穴传来的风气,风气在运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吸湿下行,至本穴后天部气态物中的脾土尘埃沉降地部,脾土物质堆积如丘,如矮墙之状,故名曲坦。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富含水湿的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由天部归降地部并堆积穴周内外。

功能作用:沉降小肠经之浊。

治法:寒则灸之补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14肩外俞

穴义: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此外输。

名解:肩,穴所在部位为肩胛部也。外,肩脊外部也。俞,输也。肩外俞名意指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本穴位处肩胛上部,内部为胸腔,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胸腔相通,胸腔内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故名肩外俞。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由胸腔内部外输体表。

功能作用:卸减胸腔温压。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15肩中俞

穴义: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此外输。

名解:肩,穴所在部位为肩胛部也。中,肩脊中部也。俞,输也。肩中俞名意指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本穴位处肩脊中部,内部为胸腔,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胸腔相通,胸腔内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故名肩中俞。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由胸腔内部外输体表。

功能作用:卸减胸腔温压。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16天窗

别名:窗笼,窗聋,窗簧,天笼。

穴义:颈部上炎之热由此外传体表。

名解:1)天窗。天,天部也。窗,房屋通风透气之通孔也。天窗名意指颈部上炎之热由此外传体表。本穴物质来自二个方面,一是肩中俞穴的上行热气由本穴上行头面天部,二是循颈项上行的炎热之气由里部外传本穴的表部,穴名之意即在强调由里部外传本穴表部的这部分气血,本穴的散热作用如同打开了天窗一般,故名天窗。窗笼、窗簧、天笼名意与天窗同,笼、簧为开阖的机关,指本穴的地部孔隙有开闭的特征。

2)窗聋。窗,窗户,开阖的机关也。聋,耳之闭塞不通也。窗聋名意指本穴无地部孔隙与内部相通。本穴为颈项内热的外散之处,之所以颈项的内热会由本穴外散,它非为有地部孔隙与内部相通,而是本穴位处颈项局部重力场的高地势,与内部的高温气血位置最为接近,因此颈项内部的高温热气会由本穴外渗而出,故名窗聋。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高温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循小肠经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疏散内热。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17天容

穴义:小肠经气血在此云集汇合。

名解:天,天部也。容,容纳、包容也。天容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本穴云集汇合。本穴物质为天窗穴传来的天部湿热之气,至本穴后,湿热之气散热冷却化为天部的云状气态物并聚集于穴内,如被本穴包容一般,故名天容。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循小肠经散热冷降交于颧髎穴。

功能作用:传递水湿。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热则泻之。

18颧髎手少阳太阳之会。

别名:兑骨,兑端,椎髎,权髎。

穴义:小肠经气血在此冷降。

名解:1)颧髎。颧,颧骨也,指穴所在的部位。髎,孔隙也。颧髎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冷降归地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天容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冷降于地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故名颧髎。

2)兑骨、兑端。兑,八卦中属金也。骨,水也。兑骨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理同颧髎名解。

3)兑端。兑,八卦中属金也。端,终点也。兑端名意指本穴气血性凉,运行到了小肠经的最高点。本穴物质为天容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散热而化为凉性之气,且位处小肠经气血上行的最高点,故名兑端。

4)椎髎、权髎。椎,捶击之器。权,秤锤也。髎,孔隙也。椎、权名意指本穴的水湿云气化雨归降地部,所降之雨如小椎或秤锤一般,故名椎髎、权髎。

5)手少阳太阳之会。本穴的水湿云气,除一部分化雨冷降外,其余部分则进一步吸湿并以云的形式横向下行听宫穴,外输水湿云气的横行特征同合于手少阳经气血特性,故为手少阳太阳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性凉。

运行规律:横向下行听宫穴。

功能作用:冷降天部浊气。

治法:寒则通之或先泻后补,热则泻之。

19听宫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别名:多所闻,多闻。

穴义:小肠经气血由此回归小肠经体内经脉。

名解:1)听宫。听,闻声也。宫,宫殿也。听宫名意指小肠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内走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颧髎穴传来的冷降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降地,雨降强度比颧髎大,如可闻声,而注入地之地部经水又如流入水液所处的地部宫殿,故名听宫。

2)多所闻、多闻。多,大也。所,修饰词。闻,闻声也。穴名之意指本穴气血所流入的地之地部为空洞之处,产生的回声既响又长。理同听宫名解。

3)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本穴中的气血物质既有手少阳经耳门穴地部流来的经水又有足少阳经瞳子髎穴流来的地部经水,故本穴为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地之天部注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回收地部经水导入体内。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

七、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

七、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

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再变为液态的过程。

1睛明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脉督脉之会

别名:目内眦,泪孔,泪空,泪腔,目眦外。

穴义:膀胱经之血由此交于眼睛。

名解:1)睛明。睛,指穴所在部位及穴内气血的主要作用对象为眼睛也。明,光明之意。睛明名意指眼睛接受膀胱经的气血而变得光明。本穴为太阳膀胱经之第一穴,其气血来源为体内膀胱经的上行气血,乃体内膀胱经吸热上行的气态物所化之液,亦即是血。膀胱经之血由本穴提供于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故名睛明。

2)目内眦。目内眦,乃言本穴所在的部位为目内框也,无它意。

3)泪孔、泪空、泪腔。泪,泪水也。孔,孔隙也。空、腔,空腔也。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输的膀胱经气血为湿润眼睛液体的重要来源。本穴属于膀胱经,气血特性与上行头面的它经气血相比皆要寒冷,为促成气态物向液态物转化的重要根源,眼睛受之以液而能湿润并转动自如,故名泪孔、泪空、泪腔。

4)目眦外。目眦,指穴所在的部位为目框内角。外,指本穴气血作用于眼睛之外。目眦外名意指本穴的寒冷之气使眼睛外部的阳气冷降为液。理同泪孔名解。

5)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脉督脉之会。其一,本穴气血为膀胱经经气的冷降之液,性温热,且与太阳小肠经气血处于同一层次,故为手足太阳之会。其二,本穴的冷降之液有部分下走足阳明承泣穴,故为足太阳阳明之会。其三,本穴的冷降之液(即血)还不断地气化上走督脉,故为足太阳督脉之会。其四,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既有地部之液又有天部之气,气血特性同于阴阳跷脉之性,故为阴阳跷脉足太阳之会。

气血特征:穴内气血为温热的天部水气与地部经水(血)。

运行规律:气血的运行分为三支,一是气态物向上行于督脉及膀胱本经,二是地部经水下走足阳明经。

功能作用:降温除浊。

治法:寒则泻之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

2攒竹

别名:眉本,眉头,员在,始光,夜光,明光,光明,员柱,矢光,眉柱,始元,小竹,眉中。

穴义:膀胱经湿冷水气由此上行。

名解:1)攒竹。攒,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攒竹名意指膀胱经湿冷水气由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睛明穴上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因其性寒而为吸热上行,与睛明穴内提供的水湿之气相比,由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量小,如同捆扎聚集的竹杆小头一般(小头为上部、为去部,大头为下部、为来部),故名攒竹。小竹名意与攒竹近同。

2)眉本。眉,穴所在的部位也。本,根本也。眉本名意指本穴气血为眉发的根本。眉发与人的头发、须发一样,它皆为血气之余物,由人的肾之所生、血之所养。眉头须发始生于内而荣长于外,其气血来源在于本穴,本穴的气血强弱虚实直接关系到眉发的荣枯,故名眉本。眉头、眉柱、眉中名意与眉本同。

3)始光。始,开始也。光,光明也。始光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由寒湿之状变为阳热之状。本穴气血为睛明穴传来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而变为阳热之气,气血的变化如同从黑暗处来到光明处一般,故名始光。夜光、明光、光明、矢光、矢元名意与始光近同。

4)员在。员,周围之意。在,存在也。员在名意指本穴气血聚集于穴周,所处的范围不太大。本穴物质为睛明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虽吸热胀散,但所扩散的范围不太大,故名员在。员柱名意与员在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其气血温度比睛明穴的要高,但比头面其它经脉穴位中的气血温度要低。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吸热生气。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3眉冲

别名:小竹,星穴。

穴义: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向上冲行。

名解:1)眉冲。眉,眼框上的毛发也,其色黑,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寒冷的水湿之气。冲,冲射也。眉冲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向上冲行。本穴气血为攒竹穴传来的水湿之气,上行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受外部所传之热寒冷水气复又胀散,胀散之气则循膀胱经向上冲行,故名眉冲。

2)小竹。小竹,此为从类象的角度言穴内气血的特征的。本穴物质为攒竹穴传来的水湿之气,相对于头部其它经脉的气血来说它温度较低,即使是在本穴吸热上行气血量也不大,如同纤细的小竹一般,故名小竹。

3)星穴。星穴,此为从类象的角度言穴内气血的特征的。本穴物质为攒竹穴传来的水湿之气,相对于头部其它经脉的气血来说它温度较低,即使是在本穴吸热上行气血量也不大,如同遥远的星星般细小,故名星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较低温态的水湿之气。

运动规律:循膀胱经传输于曲差穴。

功能作用:吸热生气。

治法:寒则泻之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

4曲差

别名:鼻冲。

穴义:膀胱经气血由此输送头之各部。

名解:1)曲差。曲,隐秘也。差,派遗也。曲差名意指膀胱经气血由此输送头之各部。本穴物质为眉冲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并输送头之各部,但因其气血水湿成份少如若有若无之状,故名曲差。

2)鼻冲。鼻,肺之所主,言穴内物质为气也。冲,冲行也。鼻冲名意指穴内气血的运行为冲行之状。本穴物质为眉冲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胀散之气性同肺气的凉冷之性,且为向穴外的冲行之状,故名鼻冲。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动规律:由穴内输向头之各部。

功能作用:清絷降浊。

治法:寒则泻之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

5五处

别名:巨处。

穴义:头部气血由此汇入膀胱经。

名解:1)五处。五,东南西北中五方也。处,处所也。五处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头之各部。本穴气血本应由曲差穴提供,但因曲差穴的气血受热后散于膀胱经之外,基本无物传入本穴,穴外头之各部的气血因而汇入穴内,故名五处。

2)巨处。巨,巨大也。处,处所也。巨处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穴外的广阔天部。理同五处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由穴外的头之各部汇入穴内。

功能作用:汇聚头部冷降浊气。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无灸。

注:本穴经书列为不可灸,是因为本穴的气血空虚即为正常态,若施以火灸,则穴内地部的水湿气化充斥穴内,穴内正常的空虚态即被破坏,故不可灸。

6承光

穴义:膀胱经气血在此进一步受热胀散。

名解:承,受也。光,亮也,阳也,热也。承光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进一步受热胀散。本穴物质为五处穴传来的凉湿水气,至本穴后进一步受热胀散,如受之以热一般,故名承光。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水湿含量少。

运行规律:吸热后上行于通天穴。

功能作用:疏风散热。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无灸。

注:本穴经书列为禁不可灸,其理与五处穴不可灸相近,原因在于本穴气血由五处穴提供,水湿成份比五处穴更少,施灸只能熬干穴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