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活到天年--秘传全中国的养生祛病大法 >

第8章

活到天年--秘传全中国的养生祛病大法-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的,人们在潜意识中意识到了这些部位的关联性,所以在命名上也让它们相互关联。我们如果能把这种关联运用到养生和治病上,效果是不可思议的。比如,腿肚子上的合阳、承筋、承山,对腹痛都有很好的疗效,肚子痛、肚子胀的时候,可以在这3个穴连成的线上寻找压痛点。背部酸痛或者背部僵硬疲劳的时候,可以在手背、脚背上找压痛点,都能起到非常好的缓解作用。耳背更为神奇,它也对应于人体的背部,当我们独自一人无法捏积的时候,可以用从下往上捏耳背代替,每只耳朵捏10次,会感觉非常舒服。 

  使用穴位,是不需要死记硬背大量内容的,只要抓住最核心、最重点的内容,其余内容可以根据一些规律去推演,我这篇文章只是做了一个示范,教大家一个举一反三的方法。更多的规律,我后面还会陆续谈到,当然读者也可以举一反三,在自己身上试验,得出更合身的经验。 

   13。 救命大隐士,委中最无私 

  委中穴,有人一辈子都没用过自己身体上的这个宝贝,却任由腰痛、背痛折磨,这真是太可惜了。它是我们身体里面的隐士,我们不妨三顾茅庐,把它请出来,让它帮我们挺起健康的脊梁。 

  腰部和背部的绝大多数疼痛,比如腰痛、背痛、腰酸、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都出在膀胱经上,都是由于膀胱经气血不通。足太阳膀胱经是阳气最旺盛的一条经脉,在人体的腰部和背部,除了正中间的一条督脉,其余就全是膀胱经了,脊椎左右各两条。我认为,只要打通膀胱经,绝大多数腰部和背部的疼痛都能解决。 

  说到打通膀胱经,马上有人跃跃欲试,说:〃这容易,在腰部和背部沿着膀胱经刮痧就可以啦。刮出紫斑来,气血就通了。〃这固然是一个好办法,但是,有没有更好、更简单、更易于我们自己独立操作的方法呢? 

  当然是有的。我们记住一句口诀就够了:〃腰背委中求。〃有腰椎病以及一部分颈椎病时,主要用这个委中穴就够了。委中穴很好找,就是在窝里面,这个穴在一个岔路口上,在背部分为两支的膀胱经在这里汇合为一支,继续下行。因此,刺激这个穴位,能振奋整个膀胱经的活力,尤其是疏通腰背部的气血。我在平时嘱咐病人自己调养的时候,常常建议他们〃以指代针〃,用按压的方法。而通常我用这个穴,一用就有疗效,病人的痛苦即使不会马上消失,也会大为减轻。 

  但有很多人在使用这个穴位的时候,效果却并不理想。所以他们经常问我:〃您是不是运用了功夫啊?〃其实,这点小手法哪里需要什么功夫?我的功夫不是手上或者针下的功夫,而是理解古人传下来的口诀的功夫。〃腰背委中求〃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将其理解为:腰背上的病痛就要取委中穴。这就未免有点粗枝大叶了,还有一个〃求〃字,被他们给丢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腰背上的病痛,要到委中穴那里去求。求什么呢?我们看一个健康的小孩,或者是腰很正常的人,你让他趴下来的时候,摸他那个委中的部位,会发现它是凹陷的,这是正常状态。如果这个部位有一个凸起的,或者有条索状物,或者有一个小包,或者有一处压痛点,这才是你所要〃求〃的东西。用针把这个凸起或小包扎下去,或者用手指揉它,让它自行消失,这样委中才能治你的腰背。 

  有很多朋友的委中穴上没有这个东西,那就说明委中不起作用了,那就别用啦,任何穴位起作用都是要有它的物质基础的。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而在委中这里能〃求〃到凸起或小包的,绝大多数腰椎都存在问题。有一段时间,我为了观察委中穴,就特意到公共浴室去看,看到委中鼓起的,我就走过去搭讪,说了没几句就问:〃您是不是有点腰疼啊?〃结果很神奇,问一个准一个。 

  治疗由膀胱经气血不通所产生的腰痛、背痛、腰扭伤,还有两个小偏方:一是拿点硼砂点内眼角的睛明穴,或者不用硼砂,直接用手指按压睛明。当然,用硼砂效果更好一些,因为硼砂能给睛明穴一个更强烈的刺激;二是掐双脚小趾外侧的至阴穴,一般来说,掐各穴5~8分钟,腰痛就会减轻。 

  这两个方法为什么如此有用呢?因为睛明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起始穴,而至阴穴是膀胱经的终止穴。每一条经脉的起止穴都有不同寻常的功效,它们能调动整条经脉的气血。好比一条蛇,无论是刺激它的头部还是刺激它的尾部,只需要轻轻的一个刺激,它全身就能剧烈地动起来。不但膀胱经,其他经脉也可以用这个思路来取穴,以疏通其气血。 

  一般说来,对于十二条经脉以及任督二脉,我们都可以根据这个思路,用它的起始穴和终止穴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了。如果能再在这条经的其他部位取1~2个穴,那就更加得心应手了。好比用膀胱经治疗腰背病痛,我们用睛明、至阴和委中3个穴,就足够了。 

  当然,治疗膀胱经最重要的还是委中穴。委中在窝藏得很深,我们稍微把腿一弯就把它埋藏起来了,可能是因为它用途大,所以才被人体保护得如此严密吧。也正是因为它藏得最深,所以非常娇弱,也非常敏感,一旦受到刺激,反应就会最强烈,最能波及整条经络。可惜的是,因为埋藏得深,所以它受到的刺激最少。 

  委中穴,有人一辈子都没用过自己身体上的这个宝贝,却任由腰痛、背痛折磨,这真是太可惜了。它是我们身体里面的隐士,我们不妨三顾茅庐,把它请出来,让它帮我们挺起健康的脊梁。 

  14。 别拿胃痛不当回事胃痛的身心共治法 

  因为心胃相通,所以,出现胃心痛的时候,如果不治心而仅仅治胃,疗效是不明显的。胃痛的时候,我们可以自己按揉内关或者请别人帮着按灵台或至阳,如果感觉疼痛消失或有所减轻,那说明这个胃痛是〃心胃痛〃,得非常小心,不能再认为〃胃痛不是病〃了。 

  一次,我在餐厅无意间听到两个人聊天。一个说:〃我经常胃疼。〃另一个说:〃没关系,胃疼不是病嘛。〃我吓了一跳:过去只听说过〃牙疼不是病〃(其实牙疼也是病,而且是可以治疗的),还从来没听说过〃胃疼不是病〃这个说法。回到家,我赶紧在网上一搜索,才发现〃胃疼不是病〃的说法还真不少。 

  胃疼现在已成了小资病或者白领病。往往就是这一群小资、白领,饮食起居极其没有规律:他们经常不好好吃早餐,晚餐又吃得很多很丰盛;他们夜生活丰富,很晚才睡觉,而且还吃夜宵;他们经常喝各种冰镇饮料、碳酸饮料。长此以往,没几个人的胃不出问题。我在临床上各种病人都见过很多,唯独胃疼的病人很少,看来一般的胃疼,很多人能忍也就忍了,因为,他们往往认为胃疼真算不上是一个病,再怎么疼也至少不是威胁健康的大病。 

  可实际情况并不这么简单。胃疼不仅是病,而且还是一个危害很大的病。 

  现在很多心脏病病人,尤其是心梗病人,都有长期的胃痛病史。那种胃痛是有一阵没一阵的,时轻时重,病人开始也没有好好治,等到治的时候又没能完全治好,一直拖着,拖到最后,心脏病出来了。 

  心和胃是密切关联的两个器官,《灵枢经·经别》说:〃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里面明确指出,胃经有一条经别直接上通于心。慢性胃痛之所以难以治愈而最终引发心脏病,就是这一条经别被堵住了。 

  心胃相通,而且它们的位置也很接近,都在胸口窝那一块。所以,我国古代的医书中很少见到〃胃痛〃的记载,而只有心痛。《黄帝内经》和《诸病源候论》中记载的心痛有多种,其中只有一种是真正的心脏受伤而痛,这叫〃真心痛〃,是〃朝发夕死、夕发朝死〃的,也就是相当于现在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其他的〃心痛〃,只不过来自于心包受邪,相当于现在的心绞痛等;还有相当一部分心痛其实就是胃痛,《诸病源候论》称之为〃胃心痛〃。虽是胃心痛,但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久而久之就会发展为真心痛。 

  因为心胃相通,所以,出现胃心痛的时候,如果不治心而仅仅治胃,疗效是不明显的。我在给人治疗胃痛的时候,最常用的两处穴位是内关和脊柱上的至阳、灵台。内关穴是心包经上的穴位,在手腕上方2寸左右的地方,我们可以以这一点为中心,沿着心包经上下寻找,找出按上去最有酸胀或疼痛感的地方,按揉一会。至阳和灵台也是如此,我们只要以这两个穴为参照点,在脊柱上上下寻求,找到压痛最厉害的那一点就行了。胃痛的时候,我们可以自己按揉内关或者请别人帮着按灵台或至阳,如果感觉疼痛消失或有所减轻,那说明这个胃痛是〃心胃痛〃,得非常小心,不能再认为〃胃痛不是病〃了。 

  也正是因为心和胃之间有这么一条特殊的经别连着,胃的健康也直接影响我们的心智和神明。胃疼的人精神会略显萎靡,这是心阳受扰;喜欢暴饮暴食的人,头脑会变得迟钝,记忆力会衰退;有很多人失眠,也是因为晚餐过量,肠胃不和,所以有经验的老中医都会说〃胃不和则卧不安〃。 

  现代生活中有很多失眠的病人,他们一般都有脉滑数有力,舌苔厚腻,兼见腹胀、腹泻或大便不利等症,这时我会给他们开一付健胃消导的药,方中用麦芽、山楂、莱菔子、厚朴、甘草、陈皮、半夏等,并让他们晚上别吃晚饭。据病人的反馈,效果是非常不错的。有的病人反映:〃本来以为晚上不吃饭会饿得睡不着,哪知道,吃了您的药,肚子就不胀了,晚上虽然有点饿,但是心情很放松,很快就睡着了。〃心情很放松,说明通过治胃已经对心起到了作用。 

全书选载完毕,更多精彩,请见原书。呼吁购买正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