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白话阿含经 >

第3章

白话阿含经-第3章

小说: 白话阿含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榈角岚灿湓茫叶允雷鸬慕痰汲渎艘苫蟆!徽庋幕埃俊沟蜕岜惹鸹卮鹚担骸甘雷穑胰肥嫡恻N说过。」

  佛陀接着说道:「低舍,我现在问你几个问题,你依着自己的见解来回答。倘若对【色】的贪着、欲染、爱恋、关注、渴求未能断除,随着它们的朽坏,就会生起忧、悲、恼苦。你说对不对?」低舍比丘回答说:「是的!世尊。」佛陀讚许道:「低舍,你说得很对!尚未断除对色身之贪爱者的确是如此。那麼,低舍,倘若对【受】、【想】、【行】、【识】的贪着、欲染、爱恋、不捨、渴求未能断除,随着它们的变异灭去,就会生起忧悲恼苦。你说对不对?」低舍比丘回答说:「是的!世尊。」佛陀讚许道:「低舍,你说得很对!尚未断除对【受】、【想】、【行】、【识】之贪爱者的确是如此。」

  佛陀接着问道:「低舍,倘若对於【色】、【受】、【想】、【行】、【识】(五蕴)的贪着、欲染、爱恋、不捨、渴求都断除净尽,其人还会不会因它们的朽坏、灭去而生出忧悲恼苦?」低舍比丘回答说:「不会的!世尊。」佛陀讚许道:「很好!低舍,你说得对!已断除对五蕴之贪爱者的确是如此。」

  佛陀接着问道:「低舍,【色】是常还是无常?」低舍比丘回答道:「世尊,【色】是无常的。」佛陀又问道:「那麼【受】、【想】、【行】、【识】是常还是无常呢?」低舍比丘回答道:「它们也是无常的。」佛陀讚许道:「你说得对!无论何时何地,一切的【色】、【受】、【想】、【行】、【识】(五蕴)都是迁流不定的。圣弟子应以直观的智慧洞见它们无常的本质,从而如实了知五蕴不为【我】所拥有、五蕴不是【我】、五蕴不在【我】之中、【我】不在五蕴之中。多闻圣弟子藉着正观五蕴无常、苦、非【我】,就会对它们生起厌离心,断除对於五蕴的喜贪,而得到解脱。於是,多闻圣弟子能自行记说『此生是长夜轮迴的终点,清净圣洁的梵行已坚立;完成了所有的行持,不会再受各种生存状态的羈绊』。」

  佛陀接着说道:「低舍,我为你说一个譬喻,你要仔细听着,牢记在心。有两个男子结伴同行,一个知道路,而另一个则否。那个不知道路的向知道路的说『我要前往某城、某村、某聚落,请你告诉我路该怎麼走。』,於是这个知道路的就指示不知路者,而说『朋友!你从这条路一直往前走,遇见道路分岔时,避开左边的路,转向右边的路继续走。你再往前走,会遇上一片森林。当你穿越森林后,会遇上一片沼泽地带。当你穿越沼泽地带后,会遇见峭壁与深坑,要注意避开它们,转向右边走,不久你就能到达目的地。』。」

  佛陀向低舍比丘解释道:「在这个譬喻裡,那个不知道路的男子比喻愚痴无闻的凡夫,而那个知道路的男子则比喻如来、阿罗汉、等正觉。行进间遇上的岔路比喻解脱道上的犹豫难决,左边的路比喻邪见、邪志...邪定,右边的路比喻正见、正志...正定(八正道)。森林比喻蒙昧无知,沼泽地带比喻五欲之乐,峭壁与深坑比喻瞋恚与苦恼,目的地则是指涅槃。」

  佛陀接着慰勉道:「低舍,振作起来!我已给予你辅导,为你解说法要,指示你解脱之道。低舍,你应该捨离放逸,在山间林下、寂静之处精进於禪思,免得日后因出家学无所成而追悔不已。」经过佛陀这番开示,低舍比丘充满法喜,信受奉行。

参考资料:汉译杂阿含第二七一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22:84我是这麼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裡。那时,罗侯罗尊者来到佛陀的住处,向佛陀行礼问讯后,坐在一旁,问道:「世尊,对於现前这个能见闻觉知的身体暨在它之外的其他有情眾生,吾人该有甚麼样的知识与体验,才可以断除身见、贪爱与我慢呢?」

  佛陀开示说:「罗侯罗,对於五蕴中的【色】,无论过去、现在、未来、内、外、胖、瘦、美、丑、远、近,应当运用内明的智慧,如实地观察并体验【色】不是【我】、【色】不为【我】所拥有、【色】不在【我】之中、【我】不在【色】之中;对於【受】、【想】、【行】、【识】,也要做同样的观察与体验。罗候罗,多闻圣弟子若能充分理解五蕴无常、苦、非【我】,并且以内明的智慧澈见五蕴的真相,就能断除身见、贪爱、我慢以及其他一切结使(烦恼),而永尽苦边!」

  佛陀作了这番开示,罗侯罗尊者充满法喜,信受奉行。

  参考资料:汉译杂阿含第二三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22:91。

  我是这麼听说的:

  有一段时期,佛陀在舍卫国游化,住在祇树给孤独园裡。这一天,佛陀向比丘们开示道:「应当如实观察色身(色蕴)是无常的!这样的观察就是合於正见的禪观,能使行者生起厌离心,不再贪爱色身,使心意得到解脱。同理,也如实观察各种感受(受蕴)、各种认知暨分辨作用(想蕴)、各种出於意志的活动(行蕴)、各种知觉(识蕴)也都是无常的!这样的观察就是合於正见的禪观,能使行者厌离它们,断除对各种因缘和合而生起之精神现象的贪爱,从而使心意得到解脱。像这样,比丘们!从五取蕴(五受阴)的繫缚中解脱出来,就能依愿自行记说:『此生是长夜轮迴的终点,清净圣洁的梵行已坚立;完成了所有的行持,不会再受各种生存境界的羈绊。』如同观察五蕴无常一样,观察五蕴的本质是苦、非【我】,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时,比丘们听闻佛陀这番开示,都很高兴地信受奉行。

  参考资料:汉译杂阿含第一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22:12。

  我是这麼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郊毗婆罗山的七叶林石窟中。那时,尊者瞿低迦住在王舍城郊仙人山侧的黑石洞裡,捨离放逸,专精禪思,证得了阿罗汉果,然而却一再退失掉禪定,达六次之多。於是,瞿低迦比丘心想:「我捨离放逸,精进禪思,已得解脱,却连续六次退失禪定。我与其再退失一次定境,不如以刀自断身命而入灭。」这时,恶魔波旬心想:「瞿低迦比丘若自杀,就永远脱离我的境界了。我要立刻前去通知佛陀,要他设法阻止此事!」

  於是,恶魔波旬来到佛陀的住处,以韵语说道:「大智大方便,自在大神力,得炽然弟子,而今欲取死。大牟尼当制,勿令其自杀。何闻佛世尊,正法律声闻,学其所不得,而取於命终!」

  恶魔波旬说完此偈,佛陀也以韵语回答道:「波旬放逸种,以自事故来。坚固具足士,常住妙禪定,昼夜勤精进,不顾於性命。见三有可畏,断除彼爱欲,已摧伏魔军,瞿低般涅槃。」恶魔波旬闻言,心怀忧恼,隐没不现。

  这时,佛陀说道:「比丘们!我们一起去仙人山侧的黑石洞,瞿低迦比丘已捨寿入灭了。」於是,佛陀率领着眾多比丘,来到了仙人山侧的黑石洞,只见瞿低迦比丘的尸身倒卧在地。就在这个时候,在瞿低迦比丘陈尸处出现像云一样的黑烟向着东西南北、上下四方不住地飘动着。佛陀问道:「比丘们!你们是否看见了瞿低迦比丘尸身周围出现的黑色烟雾?」比丘们回答说:「看到了!世尊」佛陀说:「那是恶魔波旬在搜寻瞿低迦比丘的受生之处,然而瞿低迦比丘已入无餘涅槃,不再有识的结生了。」

  恶魔波旬遍寻不获瞿低迦比丘的去处,就化为一个少年,来到佛陀的面前,问道:「上下及诸方,遍求彼神识,都不见其处,瞿低何所之?」佛陀回答道:「如是坚固士,一切无所求,拔恩爱根本,瞿低般涅槃。」

  比丘们听了佛陀这样的开示,都充满了法喜。

  参考资料:汉译杂阿含第一○九一经、别译杂阿含第三○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4:23。

  我是这麼听说的: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波吒利弗多罗国的鸡林园裡。这一天,纯陀尊者来到了阿难尊者的住处,彼此互相寒喧问讯后,就坐在一旁。然后,纯陀尊者问道:「尊者阿难,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是否有空为我解答?」阿难尊者说:「仁者请说无妨,我会就个人所知,为你解说。」

  於是,尊者纯陀问道:「世尊依其所知所见,将有情眾生的色身解析为地、水、火、风四大类不同性质的元素,施设各种譬喻,善巧方便地开示色非【我】的法义。那麼,【识】又是怎样的情形呢?世尊是否也说它非【我】呢?尊者阿难,您在僧中最为多闻,我为了听闻关於【识】的法义,专程从远方来见尊者。恳请尊者慈悯,为我开示其义!」

  阿难尊者就对纯陀尊者说:「我向你提几个问题,你随自己的意思回答。尊者纯陀,有没有【眼】、【色】与【眼识】?」纯陀尊者回答道:「有的!」阿难尊者接着问道:「【眼识】是以【眼】与【色】为因缘而生起的,对不对?」纯陀尊者回答说:「是的!」阿难尊者又问道:「那麼,作为【眼识】赖以生起之因缘的【眼】和【色】这两者是常还是无常呢?」纯陀尊者回答说:「它们是无常的。」阿难尊者又问道:「当【眼】和【色】这两项因缘发生变化时,原来生起的那个【眼识】还能继续存在吗?」纯陀尊者回答说:「尊者阿难,这是不可能的!」

  阿难尊者又问道:「尊者纯陀,既然【眼识】随因缘而生,也随因缘而灭,多闻圣弟子还会执持『【眼识】就是【我】、【眼识】为【我】所拥有、【眼识】在【我】之中、【我】在【眼识】之中』这类的知见吗?」纯陀尊者回答说:「不会的!」

  阿难尊者接着问道:「尊者纯陀,你对於【耳】.【声】.【耳识】、【鼻】.【香】.【鼻识】、【舌】.【味】.【舌识】、【身】.【触】.【身识】、【意】.【法】.【意识】的看法如何?它们是存在的吗?」纯陀尊者回答说:「是的!」阿难尊者问道:「前面提到这五个【识】也都是以相对应的根、尘为因缘而生起的吗?」纯陀尊者回答说:「是的!」阿难尊者又问道:「那麼,这五个【识】所赖以生起的因缘是常还是无常呢?」纯陀尊者回答说:「尊者阿难,后面提到的这五根与五尘也一样是无常的。」阿难尊者问道:「当这些根、尘发生变化时,那些以它们为因缘而生起的【识】还能维持不变吗?」纯陀尊者回答说:「不能!」

  阿难尊者接着问道:「既然六【识】都随因缘而生,也都随因缘而灭,整个【识蕴】都是迁流不息的生灭现象,多闻圣弟子还会执持『【识】就是【我】、【识】为【我】所拥有、【识】在【我】之中、【我】在【识】之中』这类的知见吗?」纯陀尊者回答说:「不会的!」

  阿难尊者开示至此,就为这次说法作一总结,而说:「所以说,尊者纯陀,世尊也一向宣说【识】无常、苦、非【我】。尊者纯陀,且让我就刚才所讲的法义,为你说一个譬喻:有一个壮汉,手持利斧,入山伐木,见到一株芭蕉树,以为那是堪用的木材,就将它断根削叶、剥除树皮,想要从中得到坚实的好木材,结果剥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整株芭蕉树都被解体,也没有坚实的木材可得。就像前述的这则譬喻一样,多闻圣弟子以正知见观察思惟【眼识】、【耳识】...乃至【意识】,如实知见它们无常、苦、非【我】的真相,了知它们无可执取,由是断除贪爱,无有丝毫的染着,而能自知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受后有!』。」

  经过这番法谈后,两位善士充满法喜,各自回到自己的住处。

  参考资料:汉译杂阿含第二四八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35:193。

  我是这麼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在摩竭陀国游化,住在竹林精舍裡。尊夫女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佛陀藉此因缘,开示了生命无常的法义。 

  尊夫女是舍卫国人氏。她在十六岁时出嫁,生了四个儿子。她是一位品德崇高又乐行佈施的良家女子,喜好以食物和其他的生活必需品供养比丘僧, 也时常去寺院裡打扫环境,给水壶添水,为僧团提供种种的劳务。

  尊夫女与生俱来就有少许的宿住智,因此她记得自己前世曾是忉利天上的一位天女,丈夫是一位名叫佩花环天的天子。她还记得有一天,正当佩花环天与他的妻子们在忉利天宫的花园裡採拾花朵,尽情玩乐时,自己因天寿终结而死去,然后受生在人间。因此,她每次供养了比丘僧,做了种种佈施之后,她都会发愿,希望来生能再受生於忉利天上,能与她挚爱的佩花环天再续前缘。

  有一天傍晚,尊夫女忽然得了急病,当天晚上就去世了。正如她所愿,她再度受生於忉利天上,成为佩花环天的妻子。由於人间的一百年只相当於忉利天界的一天,因此这时佩花环天与他的妻子们在花园裡的游戏还在进行着,而她彷彿只是暂时离开了一会儿。

  当尊夫女加入她们之中时,佩花环天问道:『妳刚才去了哪裡?我整个早上都没看到妳。』她回答道:『亲爱的,我因为天寿尽而物化,受生在人间一处名叫舍卫国的地方,成为人类的女子。我十六时嫁给一个男人,为他生了四个儿子。有一天,我得了急病,身坏命终,又在忉利天受生。我在人间时,勤作佈施,发愿迴向,希望能与你重逢,如今总算如愿以偿了。』

  比丘们得知尊夫女的死讯,有人悵然若失,也有人感到悲伤。他们去面见佛陀,向他报告此事。这时,有比丘问道:『世尊,这位尊夫女生前乐行佈施,广造善业,祈求来生再与她的丈夫相聚,请问她往生到哪裡去了?』佛陀回答道:『她已经如愿往生到她的丈夫身旁。』比丘们不解地说:『可是她并没有在她丈夫那裡啊!』

  佛陀回答道:『她祈求的不是人间的这个丈夫,而是她过去生在忉利天为天女时的丈夫,是一位名叫佩花环天的忉利天子。如今,尊夫女已经受生在忉利天上,再度成为佩花环天的妻子。』

  听了佛陀的开示,比丘们感慨地说:『尊夫女早上还在热心地供养僧团饮食,傍晚却一病不起!』佛陀开示道:『眾生的生命真是短促,死魔主宰了一切有情。在他们还沉溺於种种欲乐,难以饜足时,死魔就临到他们。』接着,佛陀以韵语说出了以下这段话:

  似锦年华,恣意攀折,五阴炽盛,贪乐无饜;当此之时,死魔骤临,彼人不觉,终为魔胜。 

  参考资料:原始佛典选译、The Dhammapada-Verses & Stories。

  我是这麼听说的: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裡,舍利弗尊者与摩訶拘絺罗尊者一同住在城郊的灵鷲山上。这一天傍晚,摩訶拘絺罗尊者结束禪思后,来到舍利弗尊者的住处,彼此互相问讯寒喧,然后各自入座。摩訶拘絺罗尊者问道:「我有事请教,您是否有空回答呢?」舍利弗尊者回答说:「仁者请说!我会就所知所见来答覆你。」

  於是摩訶拘絺罗尊者问道:「尊者舍利弗,何谓【无明】?」舍利弗尊者回答道「【无明】就是无知。对甚麼无知呢?对於【眼】无常这一事实未能如实了知,是谓无知;对於以【眼】为缘而生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