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白话阿含经 >

第4章

白话阿含经-第4章

小说: 白话阿含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於是摩訶拘絺罗尊者问道:「尊者舍利弗,何谓【无明】?」舍利弗尊者回答道「【无明】就是无知。对甚麼无知呢?对於【眼】无常这一事实未能如实了知,是谓无知;对於以【眼】为缘而生起的作用与现象(眼识、...)亦为无常之事实未能如实了知,是谓无知;同样的道理,对於【耳】、【鼻】、【舌】、【身】、【意】暨它们所生起的作用与现象(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概属无常未能如实了知,是谓无知。要之,尊者摩訶拘絺罗,对於六根暨其所生起之作用与现象无常、苦、非【我】的本质不理解、未亲身体证或对它们尚有爱染餘习未尽,都可说是【无明】。」

  摩訶拘絺罗尊者接着问道:「尊者舍利弗,何谓【明】?」舍利弗尊者回答道:「所谓【明】,也就是知的意思?知道甚麼呢?对於六根暨其所生起之作用与现象无常、苦、非【我】的本质充分理解,也亲身体证,而且对它们无丝毫爱染餘习,是谓知,也就是【明】。」

  经过这番共论,两位尊者充满法喜,各自回到自己的住处。

  参考资料:汉译杂阿含第二五一经。

  有一次,对戒律学夙有研究的优婆离尊者向佛陀请教有关比丘律中之杀人罪的问题。

  尊者问道:「世尊,故意杀害父母属於五逆重罪之一,犯此罪者依律不得受大戒。倘若有一位女子将自身所怀的胚胎取出拋弃,而另有一位女子将此胚胎植入自己的身中,而且将孩子生下来。这两个女人,究竟谁才是孩子的母亲?」佛陀回答道:「那第一位女子是孩子的母亲。」

  尊者接着问道:「这个孩子与第一女有血缘关係,但却是由第二女分娩生出,而且将他养育成人。倘若这个孩子长大,出家做了比丘,杀害哪一位母亲会同时成立波罗夷罪(裕В呵鳌⒖┖湍孀铮俊狗鹜踊卮鸬溃骸富故堑谝晃慌印!

  尊者接着问道:「这个孩子长大,若想要出家,该徵求哪一位母亲的同意呢?」佛陀回答道:「他应该徵求第二位女子,也就是那生他养他的母亲的同意。」

  尊者又问道:「有没有可能比丘为妇女施行堕胎,却不犯杀人罪?」佛陀回答道:「这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倘若比丘为妇女堕胎,但这个妇人所怀的胎儿并非人类,而是其他的动物,那麼堕胎不犯杀人罪。」

  尊者接着问道:「有没有可能比丘为动物施行堕胎,却犯了杀人罪?」佛陀回答道:「这样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倘若比丘明知动物所怀的是人类的胎儿,那麼纵然施术的对象是动物,但杀害的却是人,依然成立比丘律的杀人罪,必须受到驱摈的处分。」

  参考资料:十诵律卷52。

  我是这麼听说的: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舍卫国游化,住在祇树给孤独园裡。这一天,有一位婆罗门前来参访,彼此互相寒喧问讯后,就退坐在一旁,向佛陀问道:「乔达摩!你所说的『一切』是指甚麼?何谓『一切』?」佛陀向这位婆罗门开示说:「所谓『一切』,就是指十二入处(六根与相对应的六尘)…【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这些就是『一切』。」

  佛陀接著说道:「如果有人拒绝这个定义,认为它不究竟,要另外创设新理论,阐述『一切』。』他也只能这麼说说罢了;若进一步追问他所说的『一切』是甚麼,他也说不清楚,只会使说者与听者都更加迷惑。为甚麼呢?因为他讲的『一切』不是来自实证所得的经验,纯属戏论罢了。」

  当时,这位婆罗门听闻佛陀这番开示,很高兴地信受奉行。

  参考资料:汉译杂阿含第三一九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35:23。

  我是这麼听说的:

  有一段时期,佛陀在舍卫国游化。这一天,阿难尊者来到佛陀的住处,向佛陀行礼问讯后,退坐在一旁,问道:「世尊,所谓寂灭,究竟要止息的是甚麼呢?」

  佛陀回答说:「阿难,色身(色)是迁流不定的,依因缘而生灭,靠特定条件而存续;它会变得衰弱,然后完全腐朽掉,而归於无有。各种感受(受)、认知暨分辨作用(想)、出於意志的活动(行)、知觉(识)也都是迁流不定的,依因缘而生灭,靠特定条件而存续;它们也不能常存,终归於无有。阿难,如来所开示的寂灭之道,正是要止息这生灭不已的现象。」

  佛陀作了这番开示,阿难尊者充满法喜,信受奉行。

  参考资料:汉译杂阿含第二六○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22:21。

  我是这麼听说的: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裡。这一天,有一位婆蹉种的出家人前来参访。他合掌向佛陀行礼问讯后,就退坐在一旁,问道:「乔达摩!我有一些问题想请教您,有没有空回答我?」佛陀对游方行者婆蹉说:「你随便问吧!我会为你解说的。」

  婆蹉问道:「灵魂与肉身是一体的,对不对?」佛陀回答道:「灵魂与肉身是一体的说法,不能置答其是非。」婆蹉又问道:「那麼,灵魂与肉身两者分立併存,对不对?」佛陀回答道:「灵魂与肉身两者分立併存的说法,也不能置答其是非。」 

  婆蹉不解地问道:「这是怎麼回事?我问灵魂与肉身是一体还是分立併存,您一概不给我明确的答覆。乔达摩!您有什麼样独到的见解?您的弟子命终,您往往记说某某人往生那裡、某某人又往生那裡。那些弟子在这裡命终,而在他方受生,这不就说明了灵魂与肉身二者各自独立存在着?」

  佛陀回答道:「我那样的记说,是指餘习未尽的弟子仍然要继续受生;并不包括那些已证无餘涅槃、不受后有的弟子。」婆蹉问道:「乔达摩!餘习未尽而继续受生是什麼意思呢?」佛陀回答道:「餘习未尽而受生,就如火有所依凭而燃烧,不能毫无所依。」

  婆蹉反驳道:「我认为火虽无所依凭,仍然能够燃烧!」佛陀反问道:「怎麼说火无所依凭也能燃烧?」婆蹉问道:「譬如有一场大火正燃烧着,狂风吹来,烈焰腾空。那飘入空中的火舌岂非无依无凭的火?」佛陀回答道:「那被大风吹上天空的火焰,仍然是有所依凭,不能说它是无依无凭。」婆蹉不解地问道:「乔达摩!虚空中飞腾的火焰,怎麼还说它有所依凭?」佛陀回答道:「虚空中飞腾的火焰依靠风而存在,依靠风而燃烧。因为依风而燃,所以说这火仍是有所依凭的。」 

  婆蹉又问道:「那麼,眾生在此处命终,而在他方受生,依凭的又是什麼呢?」佛陀回答道:「眾生身坏命终,会在他方受生,是因为有贪爱而执取;因为有【爱】而有【取】,有【取】而受后【有】。爱慾就是从死亡到再生的依凭。」

  婆蹉说:「眾生因为贪爱而受生,因为欲染而受生;惟有世尊您自行证悟无生,成就了无上正觉。世尊!将来见面的机会还很多,我先告辞了。」佛陀对婆蹉说:「你请自便吧。」 

  游方行者婆蹉经佛陀这番开示,充满法喜,起身告退而去。

  参考资料:汉译杂阿含第957经、别译杂阿含第190经、英译巴利圣典Samyutta…44:9。

  我是这麼听说的: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裡。这一天,游方行者婆蹉前来参访。他合掌向佛行礼问讯后,就退坐在一旁,向佛陀问道:「乔达摩,你是否认为『有情眾生有不朽的自我』(世间常),而且主张这才是唯一的真理,其餘都是谬误的见解?」佛陀回答道:「婆蹉,那不是如来的知见,如来也没有主张它是唯一的真理。」

  婆蹉接着问道:「乔达摩,那麼你如何评论以下这些见解:『有情眾生没有不朽的自我』、『眾生界有其边际』、『眾生界没有边际』、『灵魂与肉身是一体的』、『灵魂与肉身两者分立併存』、『眾生死后还会以另一种形态生存着』、『眾生死后即一无所有』、『死后的世界既可说是存在、亦可说是不存在』、『死后的世界既不能说它存在、亦不能说它不存在』?你是否主张它们之中的任何一说为真理?」佛陀回答道:「婆蹉,你提的这些都不是如来知见,如来也没有主张它们之中的任何一说为真理。」 

  听了佛陀的回答后,婆蹉不解地问道:「前述那些见解有甚麼过患,以致於您要完全摒弃它们?」佛陀回答道:「那些见解是颠倒之见、偏枯之见、歪曲之见、茫然之见、繫缚之见,只能不断引生出痛苦、烦恼、绝望与不安,而且不能令人断爱去执、得到内明之智慧,也不能止息眾苦、通达涅槃。正因为了知前述那些见解的过患,如来完全摒弃了它们。」 

  婆蹉问道:「乔达摩,你自己的见解是甚麼呢?」佛陀回答道:「一位完成了梵行、成就正觉的圣者超越一切见解,亲证实相,如实了知【色】、【受】、【想】、【行】、【识】的生起、聚集、灭去、觉受与过患,因此对於五蕴不再有丝毫爱染,完全断除了一切有关於『我』、『我的』、『自我』...等等虚妄的观念与习气,捨离尘劳世累,心意纯净无染,止息了眾苦。」 

  婆蹉又问道:「乔达摩,一位完成了梵行、得到究竟解脱的比丘在死后会往生至何方呢?」佛陀回答道:「婆蹉,『往生』的提法在这裡是不恰当的。」婆蹉问道:「那麼您的意思是说他不往生了?」佛陀回答道:「婆蹉,『不往生』的提法在这裡也不恰当。」婆蹉问道:「这麼说来,他既往生、亦不往生?」佛陀回答道:「婆蹉,『既往生、亦不往生』的提法在这裡仍然不恰当。」婆蹉问道:「那麼,他既非往生、亦非不往生?」佛陀回答道:「婆蹉,『既非往生、亦非不往生』的提法在这裡还是不恰当。」

  婆蹉又问道:「乔达摩,我问您一位完成了梵行、得到究竟解脱的比丘在死后的去处,您却一概说我的提法不恰当(问题没有意义)。这已经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实在令我困惑不已,连原先从他人的讚誉而对您生起的一丝信心都要消失殆尽了!」佛陀回答道:「婆蹉,你的不解与迷惑是正常的,因为此法甚深,难知难见,惟有智者与圣弟子才明白它。婆蹉,长久以来,你有着自己的信仰与师承,有着自己的见解与修行,要在如来的法中见到真理,那是很艰难的。」

  佛陀接着说道:「婆蹉,我现在问你几个问题,你可以随意回答。婆蹉,倘若有人在你面前生起火来,你会看到并且知道『这火正在我面前燃烧着』这个事实,是吗?」婆蹉回答道:「不错!」佛陀问道:「婆蹉,倘若有人问你『在你面前这堆火靠甚麼而能继续燃烧?』,你会如何回答他?」婆蹉回答道:「乔达摩,我会如实回答他说:『这火能继续燃烧,是靠着不断添加薪草。』。」佛陀问道:「婆蹉,如果在你面前这火熄灭了,你也能清楚看到并且知道它熄灭了。是吗?」婆蹉回答道:「不错!」佛陀问道:「婆蹉,那麼如果有人问你说:『那在你面前熄灭的火去了哪裡?去了东方?去了西方?去了南方?去了北方?』,你会如何回答他?」婆蹉回答道:「乔达摩,在这个场合,『熄灭的火去了哪裡?』的问法不恰当。那火能继续燃烧,乃是因为有薪草为燃料。当燃料耗尽,无所依凭,火就熄灭了;说它去了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乃至任何地方,都是错误的说法。」

  佛陀开示道:「同样的道理,婆蹉!一位完成了梵行、成就正觉的圣者已摒弃了【色】、【受】、【想】、【行】、【识】(五蕴)之内、外、全部或一部有人、我、眾生之谬见与习气,断除了对它们的贪爱与执取,犹如截断的多罗树头不復生一般,於未来永不再受生。婆蹉!他就如大海一样的深广而不可测度,无论说他『往生』、『不往生』、『既往生、亦不往生』或『既非往生、亦非不往生』,都是谬妄的说法。」

  听了佛陀这番开示,游方行者婆蹉讚叹道:「乔达摩!好比在距离村庄、聚落不远的肥沃土地上生长着一株高大的娑罗树,由於岁久年深,枝、叶、树皮、边材都已凋零,最后只有主干独立不摇。乔达摩!您宣说的法义正如同这株枝、叶、皮、边材都已凋零的大树一样,歷久而坚立不摇!」

  经过佛陀的开示,游方行者婆蹉充满法喜,起身顶礼告退。

  参考资料:汉译杂阿含第962经、别译杂阿含第196经、英译巴利圣典Majjhima…72。

  我是这麼听说的:

  有一次,佛陀於那烂陀镇游化,住在波婆离芒果园裡。那时,阿私罗长者的儿子刀师聚落主来访。他向佛陀行礼后,坐在一旁,问道:「世尊,婆罗门教士拿着水瓶、配戴着花环、受浸於水中、举行火供,事奉诸天有成,能令死者往生至善处或天上。世尊,您是一位阿罗汉,也是一位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圣者,我恳求您也能慈悲利生,救度那些死者,令他们往生至善处或天上。」

  佛陀说:「村长,我问你几个问题,你就依自己所知所见来回答。村长,你认为怎样?倘若你的村子裡有人一向为非作歹,不但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綺语,而且满心贪欲、瞋恚、邪见,身、口、意具足了这十种恶行。此人身坏命终之际,若有一群人来聚在他身旁,叉手合掌、呼求祷告,希望他往生至善处或天上。这个作恶的人会不会因为有人替他作法、祈求,而往生至善处?刀师聚落主说:「不会的,世尊。」

  佛陀讚许道:「你说得对!村长。为甚麼呢?若有人一向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綺语,而且满心贪欲、瞋恚、邪见,身、口、意具足了这十种恶行。其人身坏命终之际,纵然有一群人合掌叉手、祷告呼求,为他举行各种宗教仪式,也不可能因此令他往生至善处或天界。村长,譬如距这村庄不远处有一个深水潭,有人将一块大石头掷入其中;其他的人则在潭边祷告呼求,说『愿这块大石头能浮起来!』。村长,你认为怎样?那块石头会因此浮出水面吗?」刀师聚落主回答说:「不会的,世尊。」

  佛陀接着说道:「同样的道理,村长!若有人一向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綺语,而且满心贪欲、瞋恚、邪见,身、口、意具足了这十种恶行。其人身坏命终之际,纵然有一群人合掌叉手、祷告呼求,为他举行各种宗教仪式,也不可能因此令他往生至善处或天界。为甚麼呢?因为造作这十种恶行,就有相应的恶业。因缘会遇,恶有恶报,必定堕入恶道或於卑贱处受生。」

  佛陀接着说道:「村长,你认为怎样?倘若你的村子裡有人一向奉行善法,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綺语,又努力降伏贪欲、瞋恚,捨离邪见。此人身坏命终之际,若有一群人来聚在他身旁,叉手合掌、祷告呼求,希望他往生至恶处或地狱。这个行善的人会不会因为有人作法诅咒,而往生至恶处或堕入地狱?」

  刀师聚落主说:「不会的,世尊。」佛陀讚许道:「你说得对!村长。为甚麼呢?若有人一向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