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古希腊文学简史 >

第9章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古希腊文学简史-第9章

小说: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古希腊文学简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他物色丈夫。一城市青年爱上了老农的女儿,希望娶她为妻,于是哥氏痛痛快快地成全了他们。这个城市青年请求父亲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哥氏,全剧以两对青年男女的结合告终。从艺术上讲,《恨世者》戏剧冲突不够,性格描写较差,不够成熟。但是,该剧着重阐明了人与人之间首先是贫富之间的关系问题,具有米南德喜剧一贯具有的规劝性质。

  《萨摩斯女子》是诗人成熟时期的作品,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一个叫摩斯基昂的青年和邻家女子佛兰贡私下相好,有了一个儿子。摩氏的养父得墨阿斯有个情妇叫克律西斯,她收养了这个男婴。旅行归来的得氏获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就把克氏赶出家门。经过一番周折,矛盾解除,摩斯基昂和佛兰贡双方的家长为他们举行了婚礼,有情人终成眷属。

  米南德的喜剧作品之所以能广为人传颂,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诗歌明白易懂,语言优美。他在剧中舍弃了阿里斯芬托等人屡屡使用的粗鲁词语,以一种新的风格进行创作。在这里我们不妨引用米南德的二段诗歌:

  一、《我亲爱的土地》:

  你好,我亲爱的土地,多年之后重见,我要拥抱你。当我望

  见我的家乡的时候,一切地方我都不看重,只看重这地方,因为在

  我看来哺育我的地方是神圣的。

  二、《技艺给有安慰》:

  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幸,没什么比一门技艺会给人更好的安

  慰,因为当他一心钻研那门技艺时船已不知不觉越过了重重危难。

  无韵之离骚

  ——古希腊的散文

  散文是文学的一大样式,古今含义有所不同。在今人的观念中,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音响文学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形式自由、风格多变。而在古希腊人乃至后来的古罗马人的观念中,散文是指一种与诗歌相对、无须讲究格调韵律而又行文自如的文体,这与我国古人把不押韵、不重排偶、与韵文和骈文有别的一切散体文章称作散文,大致相同。在古希腊,散文被广泛应用在历史著述、哲学著述、演说辞等各个方面。从现存品种、数量而言,散文是其他文体无法比拟的。

  历史散文

  古希腊文学中最先繁荣的是史诗和抒情诗,稍后是戏剧(戏剧也是用诗写成),再后是散文。散文的最早形式就是历史著作。

  与史诗、抒情诗等一样,历史著作的故乡也是小亚细亚西部沿岸的爱奥尼亚。早在公元前七世纪末,爱奥尼亚人就有了叙事性的编年史、年谱,随之涌现出一些重要的历史学家,他们以形式简单、不讲求文辞修饰的散文把关于城市、民族、王公、神庙等事物起源的口头传说重述出来。米利都的卡德摩斯 (约公元前550年)被认为是希腊第一位历史学家,据说写过《米利都和爱奥尼亚的建立》一书,今已不传。米利都的赫卡泰乌斯(约公元前550—478年)是早期历史学家中最有名的一位。他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旅行家,曾在地中海沿岸各地广泛旅行,并到过波斯、埃及,并把其所见所闻写入《地理志》 (或译《世界游记》)。此外,赫氏还写过一部《谱系》,主要叙述希腊人祖先的情况。“米利都的赫卡泰乌斯这样说:我把自己信以为真的东西的东西等诸于书;在我看来,希腊人的传说是五花八门、有趣可笑的。”从史学的角度看,赫氏的著作大都是神话,价值不大;但从文学的角度看,他的著作清新、纯朴,不少地方富有趣味,另外,他代表着新的一代的精神实质,是所处时代从事学术研究、提倡理性主义和发扬文学创作风尚的楷模。其后值得一提的历史学家有莱斯博斯人希兰尼卡斯 (约公元前482—397)。希氏认为,历史旨在寻根究底,探索真实情况;哲学要求的是热爱知识,寻求真理,在很大程度上,两者涉及面是相同的。

  他亲自查询地方记载,不放过任何文学资料或口头传说,搜集大量资料,用彻底的编年史体系,加以编排,写出了一部《雅典编年史》。该书从传说中的雅典国王俄奇哥斯一直写到了作者所处的时代,洋洋大观,但可惜他收集的资料并非确凿可靠,编写中又多有杜撰,虽文字简洁优美,却实在无法为人利用。其他重要的历史学家还有阿尔戈斯的阿库西拉俄斯(公元前六世纪人)和兰普萨科斯的卡戎 (公元前六—五世纪人)。这些早期的历史学家被称为“散文说书家”,笔墨所及,有人物、事件、小邦、大国、政治、文化、军事,即他们所知道的一切事情和一切地方,并力求提供实际情况。然而,由于历史学本身尚处萌芽阶段,人们的认识水平非常有限,这些散文说书家的作品大多具有史话性质,历史价值不高。

  随着希罗多德的出现,希腊历史散文写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色诺芬三大史家异彩纷呈,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希罗多德和 《历史》

  希罗多德在古希腊的地位有些像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两人各自留下了一部不朽的史著,它们在各自地区的文学史上也赫然处于前列。希罗多德是希腊乃至整个西方的史学之父,有如司马迁是我国的史学之父。

  由于没有详细的文献记载,后人只能根据他本人的作品和其他不多的资料,对希罗多德的生平进行推测性的描绘。他是小亚细亚哈利卡纳索斯城人,出生于公元前484年左右。成年以后,由于反对当地僭主的统治,他和父亲被迫迁居萨摩斯。后来,他到了雅典,以雅典为第二故乡,在那儿度过了大半年。希罗多德酷爱旅行,在迁居雅典前曾到埃及、叙利亚、黑海沿岸、巴比伦、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等地,几乎走遍了当时西亚和地中海东半部各个主要地区。正因为此,后人又称之为“旅行家之父”。这些旅行对他的写作大有好处。公元前430至420年间,一般认为是公元前425年,希罗多德与世长辞,留在身后的是一部不朽之作《历史》。

  《历史》主要记述的是公元前五世纪初期希腊和波斯间的战争,有人又称之为 《希波战争史》。本书本来无卷次之分,后人将它分为九卷,每卷冠以一位缪斯的名字,因而又叫《缪斯书》。第一卷以远古以来一直存在着的神话式的欧洲与亚洲之间的敌对斗争开始,主要记述小亚细亚国家吕底亚与波斯的情况,谈到了吕底亚王克伊索斯进攻波斯,进而谈到波斯帝国的兴起及其征服吕底亚和埃及的活动;第二卷全部记述埃及“旧闻”;第三卷回过头来谈波斯:冈比西斯征服埃及其残暴统治,伪司美尔迪斯事件,大流士的兴起,波斯帝国的组织等;第四卷介绍西徐亚和利比亚的情况,进而叙述大流士对它们的征讨;第五卷介绍爱奥尼亚起义,波斯军队征服色雷斯,米利都起兵反抗波斯人,并向希腊本土各邦求援,斯巴达不予关心,雅典却表示支持;第六卷叙述爱奥尼亚陷落,波斯人进一步扩张,并派使者到希腊各邦索取水与土,即要求对方臣服,双方在马拉松交战;第七卷从薛西斯出征写到温泉关战役;第八卷记述决定性的萨拉米战役;第九卷记述普拉泰亚和米卡列之役,一直写到公元前478年雅典攻陷塞斯托斯。纵观全书,《历史》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六卷,它以希腊人和异族间的关系及作者所认为的发生纷争的原因和波斯的兴起、扩张为线索,记述了当时逐步集结在波斯麾下的各种力量、爱奥尼亚绝望的抵抗以及一场将要在希腊爆发的大风暴;第二部分包括最后三卷。主要记述波斯人入侵希腊和溃败的史实。也就是说,前六卷是后三卷的序言。史书的开头部分前后组织松弛,有人据此认为它并非作者在一时一地写成,前半部分的材料不是为了写战争而使用的。这种说法并不太符合实际。通读该书,你会越来越感到主题突出——参与希波战争这一重大冲突的各个国家和民族,全书显然是个统一体,它由许多不同的股线牢固地结合起来,最终结成了主线。

  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纳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

  果,他所以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

  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

  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它们的光彩,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

  纷争的原委交代清楚。

  这一绪论清楚地说明了《历史》的主要特点。作为一个“散文说书家”,希罗多德身上带有旧时代的深深烙印。

  虽然我的责任是把我所听到的都记录下来,但相信它们与否

  却根本不是我的分内之事;这一说明适用我的全部历史。

  作者的职业,主旨不在追求事实的真相,而在给人一时的娱乐方面取得成功,因而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使听众感兴趣。希罗多德强调有闻必录;散文说书家的兴趣,使他往往沉浸于趣闻逸事,有时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所述内容难免真假难辩。就这方面的成就而言,希罗多德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的作品具有诗歌的朴素、自然和魅力,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对话精练警辟,叙事生动,文笔流畅、亲切、优雅而富有诗意。就其文学成就而论,希罗多德足配后人赋予他的另一个称号:散文之父。后世著名作家琉善 (约生于公元120年)就曾这样赞叹:

  我虔诚地希望能够模仿希罗多德其他一些特点就好了!我并

  不希望学会他所有的特点——那当然是毫无希望的。但他使模仿者

  失望的那些特点中哪怕只学会一种也好啊,例如他那令人愉快的风

  格、他那构思的技巧、他那爱奥尼亚语的天然魅力、他那万千警句

  构成的财富,或者是他那成匹锦绣上的万千花朵中的任何一朵,如

  果能学到手该多好啊!

  自然,从史学的角度看,这种叙述方法,再加上希罗多德对神谶和灾异的传统信念,以及较为明显的亲雅典立场,影响了《历史》的真实性。这些都是早期史家共有的缺陷。但是,希罗多德作为“历史之父”的伟大之处在于超越了他们。他具有一种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能够从他的时期之前的那些被看作历史的大量杂乱无章的材料当中,即时构思成有条理的故事。他尽量利用当时所能见到的文献记录,如史诗、碑铭、档案以及他人的作品,同时加上“个人亲自观察、判断和探索”。在他那里,历史不只是一些突出的、并不相互连贯的事实的排列;在它的表面的混乱下面,必然有一种统一性和连贯性存在;历史家的职责就是区别比较重大的事实和细小的事实,并以适当的顺序把它们联系起来。他的著作具有一种前所未见的协调和综合能力。尽管他有些轻信,但在批判精神方面仍超越了自己的时代,比如对碑铭、传说常常表示怀疑,并力图发现事实的真相。另外,希罗多德是西方人中难得的几位对东方不抱偏见的人:他尊重古老的东方民族,承认他们比希腊具有更悠久更发达的文明;他对希腊人的仇敌波斯比较公正,没有肆意诋毁。因此,他的著作中保存了研究东方文化的有价值的资料。正是由于上述方面,《历史》被认为是西方真正意义上的最早的历史著作。

  《历史》中有着不少精彩的篇章,如大流士登基后波斯人关于政治体制的争论,雅典等城邦对待波斯人土水之贡要求的态度等。它不仅记述了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和思想斗争,而且把以独具的观察力观察到的世界记述下来,表达出整个人类的精神面貌。在当时,这个世界光怪陆离,十分有趣,深深吸引了独具慧眼、具有无比宽大胸怀的希罗多德,他不以批判的精神看待一切,这是他的弱点,却也因此比别人记录了更多的内容,保持了更多在今天看来十分珍贵的资料。他没有后来道德论者那么多的偏见、顾忌,冷静地记录下恶人善终、好人受罪的事实。他颂扬民主自由,对僭主深恶痛绝,却也陈述了专制有其合理存在性的理由。这部书不仅仅是用优美的散文写成的史书、地理志,也是著名的人类学著作,其中保留了东方及日耳曼民族的许多传说。“在希腊,从未有一个作家能像希罗多德那样涉及范围如此之大和去世的及永生的男女人数如此之多”。在西方,他是散文中的荷马,《历史》是散文体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

  修昔底德和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说及“散文中的荷马”,在古希腊人心目中还包括另一人,此即修昔底德。如果说希罗多德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无所不包的通史性的 《历史》,修昔底德则留下了一部专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修昔底德生平不详,后人有限的较可靠的了解,都来自《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从各方面综合分析,他的生年在公元前460至455年间,卒年可能是公元前401年,比希罗多德晚一代人左右。恰如希罗多德经历过希波战争,修昔底德经历了对古希腊史有着巨大影响的另一场大战,即伯罗奔尼撒战争。他之所以走上了写史之路,据说是少年时听希罗多德朗诵他的《历史》,心往神驰,暗下决心要写一部至少不亚于《历史》的著作,传名后世。这一传说虽很美好,却不一定合乎事实。作为一名富裕而显贵的家庭之后,修昔底德曾是一个充满理想的人: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了;这固然是件残酷的事,但于修昔底德而言却是一展宏图的良机。他精通军事,公元前423年被选为副帅,率雅典人去卡息狄斯作战,结果却一败涂地,其本人也迭受打击:“我遭遇不幸,在安菲波利斯统率军队以后被逐回国,过了二十年的流亡生活。”政治理想彻底破灭了!从此以后他转而从事历史写作,并在这一领域显出自己的伟大之处。修昔底德写史的风格与希罗多德几乎完全不同。

  关于战争事件的叙述,我确定了一个原则:不要偶然听到一

  个故事就写下来,甚至也不单凭我自己的一般印象作为根据;我所

  描述的事件,不是我亲自看到的,就是我从那些亲自看见这些事情

  的人那里听到后,经过我仔细核察过的。就是这样,真理还是不容

  易发现的:不同的目击者对于同一个事件,有不同的说法,因为他

  们或者偏袒这一边,或者偏袒那一边,或者记忆不够完全。我这部

  历史著作很可能读起来不那么引人入胜,因为书中缺少虚构的故

  事。但是如果那些想要清楚地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件和将来也会发

  生的类似的事件(因为人性总是人性)的人,以为我的著作还有一

  点益处的话,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我的著作不是只想迎合群众

  一时的嗜好,而是想垂诸永远的。

  这段话反映出修氏的与希罗多德及散文说书家完全不同的治史观念:历史家的首要责任是真实、客观,其著述要能予人以教益。希氏著作中经常出现的神话传说和神谕等从他的著作中完全消失了:修昔底德以不厌其烦的细节,以令人信服的真实性,记载了一切的胜利和灾难:他自己的失败和流放,塞拉库萨惨痛的史实,“斯坦塞斯”的恐怖,希腊战争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