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60-玉机微义 >

第1章

560-玉机微义-第1章

小说: 560-玉机微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玉机微义
作者:徐彦纯  
朝代:元明  
年份:公元1271…1644年  


原序
属性:此编辑于会稽徐彦纯吴陵刘宗浓续有增益皆明于医者凡五十卷门分类集于论病因证治条理粲 
然既详备矣夫医家神农轩岐伊芳尹及秦越人张仲景之书万世所宗不可易也历晋唐宋代有明者近 
代张元素起北方盖得神授深造间奥再传李明之二传王好古南方朱彦修得私淑马遂为医家之正 
派彦纯宗浓又私淑彦修者也论者谓元素医家之王道盖王道以养民为本元素之法浓脾土为要此 
知本之务也是编主素难金匮及元素一派之旨若诸家治法不倍此者亦旁采而附益之虽中医执此 
施治可以成功如病者有能知之亦必不为庸医所误其所济利岂小补哉东里杨士奇 

卷一中风门
中风叙论之始
属性:内经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寒中或为热中或为偏枯风善行而数变至其变化乃为他病历陈 
五脏与胃之伤及风病名皆多汗而恶风(详见本文) 
按风论发明风邪系外感之病有内外脏腑虚实寒热之不同别无瘫痪痿弱卒中不省僵仆 邪 
挛缩眩运语涩不语之文后世始与痿证混淆矣 
要略云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经络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 僻 
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在经即重不胜邪入腑则不识人入脏即难言口吐涎 
千金云岐伯中风大法有四一曰偏枯半身不遂二曰风痱于身无痛四肢不收三曰风懿奄忽不 
知人四曰风痹诸痹类风状 
按后世编集中风方治皆祖要略巢氏千金之论但不当以外中风邪立名而与五内痿证衮同出 
治此千古之弊也 

卷一中风门
中风脉法
属性:要略云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又云头痛脉滑者中风风脉虚弱也又寸口脉浮而紧寸口脉缓而迟 
皆曰中风也 
脉经云浮而大者风又浮而缓皮肤不仁风寒入肌肉又滑而浮散者瘫痪风又诊人被风不仁痿 
蹶其脉虚者生坚急疾者死 

卷一中风门
中风不治证
属性:发直吐沫摇头上窜直视口开手撒眼合遗尿不知人或面赤如妆或头面青黑汗缀如珠声如鼾 
睡皆不可治 

卷一中风门
风分在脏在腑之异
属性:病机机要云风本为热热胜则风动宜以静胜其燥是养血也治须少汗亦宜少下多汗则虚其卫 
多下 
则损其荣宜治在经虽有汗下之戒而有中脏中腑之分中腑者多着四肢有表证而脉浮恶风寒拘急 
不仁中脏者多滞九窍唇缓失音耳聋鼻塞目瞀大便结秘中腑者宜汗之中脏者宜下之表里已和宜 
治之在经当以大药养之 
发明云中血脉则口眼 斜中腑则支节废中脏则性命危三治各不同中血脉外有六经之形证 
则从 
小续命加减中腑内有便溺之阻隔宜三化汤等通利之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宜养血通 
气大秦艽汤羌活愈风汤主之 
按此分在表在里在经之三证立汗下调养之三法可谓开后世之盲聋但所用诸方学人宜详审 

卷一中风门
治风不可下论
属性:发明云治风当通因通用惟宜宣发以散之不可便以苦寒之药妄下龙麝朱砂牛黄诸镇坠之药泻之 
按此言风本外邪惟宜宣散此风在表之时也如伤寒中风传入于胃亦未尝不可下论中便字妄 
字可见其意便者有早与急之义妄者谓有不当下之义 

卷一中风门
治风不可利小便
属性:如小便少不可以药利之既以自汗则津液外亡小便自少若利之使荣卫枯竭无以制火烦热愈 
甚当俟热退汗止小便自行也兼此证乃阳明经大忌利小便 

卷一中风门
湿病似中风论
属性:元戎云酒湿之为病亦能作痹证口眼 斜半身不遂浑似中风舌强不正当泻湿毒不可作风病 
治之而汗也衍义论甚当易简所言与此相同 
按此则知口眼 邪半身不遂之病岂止风之一端而已况六气皆能中人其证亦有纵急搐搦不 
知人等证不可不以脉证分别 

卷一中风门
中风先调气说
属性:严用和云人之元气强壮荣卫和平腠理致密外邪焉能为害或因七情饮食劳役致真气先虚荣 
卫空 
疏邪气乘虚而入故致此疾若内因七情而得者法当调气不当治风外因六淫而得者亦当先调气后 
根据所感六气治之此良法也宜八味顺气散 
按此说真气先虚荣卫空疏邪气乘虚而入扩前人所未发但既曰虚矣邪又入矣补虚散邪理所 
当然 
而止曰调者意其谓因病而气壅不通调其通畅条达则真气自复邪气自行之义惜乎不能详也况中 
风治法岂止一端而已 

卷一中风门
气中论
属性:许学士云世言气中者虽不见于方书然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忧愁不已气多厥逆往往得此疾便 
觉涎 
潮昏塞牙关紧急若便作中风用药多致杀人惟宜苏合香丸灌之便醒然后随寒热虚实而调之无不 
愈者经云无故而喑脉不至不治自已谓气暴逆也气复则已审如是虽不服药自可 
按气中之说即七情内火之动气厥逆由其本虚故也用苏合香丸通行经络其决烈之性如推枯 
拉朽恐血气虚者非所宜也后云不治自复之意盖儆用药之失实胜误于庸医之手也 

卷一中风门
四肢不举有虚有实
属性:病机云四肢不举俗曰瘫痪经谓土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此真膏粱之疾非肝肾经虚其治泻令 
气弱 
阳虚土平而愈三化汤调胃承气汤选而用之若脾虚亦令人四肢不举其治可补十全散加减四物去 
邪留正 
按四肢不举世俗皆以为中风病此云脾土太过不及皆能致之其可一概用药乎 

卷一中风门
论风非外来乃本气病
属性:发明曰经云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此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 
之际 
或因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壮岁之时无有也若肥盛则间有之亦是形盛气衰而如此治法当 
和脏腑通经络便是治风然亦有贼风袭虚伤之者也治法轻重有三见前分在经在腑在脏之异 
按此云本气自病乃与刘河间论内热所生相合但彼云热而此云虚虚之与热并行而不相悖也 

卷一中风门
风本于热论
属性:河间曰风病多因热甚俗云风者言末而忘其本也所以中风有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实甚而卒 
中之 
也亦非外中于风良由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拂郁心神昏冒 
筋骨不用而卒倒无知也多因喜怒悲忧恐五志过极而卒中者皆为热甚故也若微则但僵仆气血流 
通筋脉不挛缓者发过如故或热气太甚郁滞不通阴气暴绝阳气后竭而死 疾涎者由热甚则水化 
制火而生 偏枯者由经络一侧得通否者痹和瘫痪也 口噤筋急者由风热太甚以胜水湿又津液 
滞于胸膈以为痰涎则筋太燥然燥金主于收敛劲切故也 或筋反缓者乃燥之甚血液衰少也诸筋 
挛易愈诸筋痿难复以见燥之微甚也 

卷一中风门
治风用汗吐下三法
属性:子和云诸风掉眩皆属肝木掉摇眩运目 筋急手搐螈 昏厥阴肝木之用也经云风淫所胜平 
以卒 
凉世何以热药治风邪予治惊风痫病屡用汗吐下三法随治愈木郁达之者吐之令其条达也汗者风 
随汗出也下者推陈致新也失音闷乱口眼 斜可用三圣散吐之如牙关紧急鼻内灌之吐出涎口自 
开也次用通圣散凉膈散大人参半夏丸甘露饮除热养液之寒药排而用之 
按此法的系邪气卒中痰涎壅盛实热者可用否则不敢轻易也 

卷一中风门
论中风不当与痿证同治
属性:丹溪曰今世所谓风病大率与诸痿证衮同论治良由局方多以治风之药通治痿也古圣论风痿 
各有 
条目源流不同治法亦异夫风病外感善行数变其病多实发表行滞有何不可局方治风之外又历述 
神魂恍惚起便须人手足不随神志昏愦瘫痪 曳手足筋衰眩运倒仆半身不遂脚膝软弱四肢无力 
颤掉拘挛不语语涩诸痿等证悉皆治之不思诸痿皆起于肺热传入五脏散为诸证其昏惑螈 瞀 
闷 
瞀昧暴病郁冒蒙昧暴喑 昧皆属于火曰四肢不举舌本强足痿不收痰涎有声皆属于土悉是湿热 
之病当作诸痿论治若以外感风邪治之宁免虚虚实实之祸乎若夫岐伯仲景孙思邈之言风大意似 
指外之感刘河间之言风明指内伤热证实与痿证所言诸痿生于热相合外感之邪有寒热虚实而挟 
寒者多内热之伤皆是虚证无寒可散无热当作实可泻 
谨按中风之病古方冠诸方首以其为人之大病也夫风乃六淫中之一天之邪气自外而入者也 
古 
人用药皆是发散表邪通行经络之剂以其自表而入亦当自表而出也至于东垣分在经在腑在脏而 
有汗下调养之法可谓详备精密则又通表里中三法而治矣若刘河间以为热甚制金不能平木或湿 
土过甚反兼木化皆非外中于风乃因内热而生迥出前古之论我先师丹溪先生谓数千年得经意者 
河间一人耳由是观之若病从外邪而得元气壮实者当从古方发散之例但用药不宜小续命汤须分 
所挟有寒热温凉之异受邪有脏腑经络之殊若病因内热而生者当从刘河间之论但有用药不宜如 
子和专以吐汗下为法盖病邪有虚有实难一概论又况痿病实与内热所生相同医者须宜识此或问 
外邪之感与内热之伤何者为多也丹溪曰西北气寒为风所中诚有之矣东南气温而地多湿有风病 
者非风也皆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经曰亢则害承乃制是也治痿之法详见痿条此不赘及 

卷一中风门
内因似中风论(续添)
属性:卢砥镜曰经云神伤于思虑则内脱意伤于忧愁则肢废魂伤于悲哀则筋挛魄伤于喜乐则皮槁 
志 
伤于盛怒则腰脊难以俯仰也何侍郎有女适夫夫早世女患十指拳挛掌垂莫举肤体疮疡粟粟然汤 
剂杂进饮食顿减几于半载适与诊之则非风也正乃忧愁悲哀所致耳病属内因于是料内因药仍以 
鹿角胶辈多用麝香熬膏贴痿垂处渐得掌能举指能伸病渐近安 
谨按经云风之伤人也为病善行而数变变至他证之类故为治不得其病情者往往或以风为他 
证 
或以他证为风皆不免乎得失之诮惟近代河间东垣丹溪诸先生者出始论他证之非中风治法当异 
此又卢氏治例可谓深达病情之机者即河间所论五志过极为病之例非真中风也而王安道又曰人 
有卒暴僵仆或偏枯或四肢不举或不知人或死或不死者世以中风呼之而方书亦以中风治之因尝 
考诸内经论风为诸证其卒暴僵仆不知人四肢不举者并无所论止有偏枯一语而已及观千金方则 
皆引岐伯之旨金匮要略具脉证邪在络在经入腑入脏之异由是观之则卒暴僵仆不知人偏枯四肢 
不举等证固为因风而致者矣乃用大小续命西州续命排风八风等诸汤散治之及近代河间东垣丹 
溪三子者出所论始与昔人有异河间主于火东垣主于气丹溪主于湿反以风为虚象而大异于昔人 
矣吁昔人之与三子者果孰是与果孰非与若以三子为是则三子未出之前固有从昔人而治愈者矣 
以昔人为是则三子已出之后亦有从三子而治愈者矣故不善读其书者往往不得其奥以余观之昔 
人与三子之论皆不可偏废但三子以类乎中风之病视为中风而立论故使后人狐疑而不能决殊不 
知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火因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也三子所论者自是因火因气因湿而为 
暴病暴死之证与风何相干哉如内经所谓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痿易四肢不举亦未尝必因于风而 
后然也夫风火气湿之殊望闻问切之间岂无所辨乎辨之为风则从昔人以治辨之为火气湿则从三 
子以治如此庶乎析理明而用法当矣惟其以因火因气因湿之证强引风而合论之所以真伪不分名 
实相紊若以因火因气因湿证分而出之则真中风病彰矣所谓西北有中风东南无中风者其然与否 
与斯辨诸子所论名实相紊而不明真中风之异可谓精切又何疑丹溪东南无中风之语哉夫风者天 
地之大气也五运之造化四时之正令耳上下八方无所不至者且人在气中形虚者即感之伤之中之 
有轻重不同实八风虚实之异耳矧有痿湿火热痰气虚诸证而似中风故古今治例不一是以徐先生 
折衷诸经之旨辨以上诸证不得与中风同治又岂惟三子所论哉然王氏以扩充其例因有是辨亦不 
害其为叮咛也余尝居凉州即汉之武威郡也其地高阜四时多风少雨土艺粟麦引泉灌溉天气常寒 
人之气实腠密每见中风或暴死者有之盖折风燥烈之甚也时洪武乙亥秋八月大风起自西北时甘 
州城外路死者数人余亦始悟经谓西北之折风伤人至病暴死之旨不诬丹溪之言有所本也人盖不 
经其所虽审经意故莫不有疑者也吁医之不明运气造化地理病机之微而欲行通变之法者难矣哉 

卷一中风治法
发表之剂
属性:金匮续命汤(千金名西州续命)治中风痱身不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拘急不能转侧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去皮) 当归 人参 石膏(碎绵裹) 炙甘草(各二两) 川芎( 
一两) 杏仁(去皮尖十四枚) 干姜(二两) 上咀水煎 
按心肺脾胃肝之药也又太阳经血气药也 
千金大续命汤比前方无人参有黄芩荆涩(元戎作竹沥) 局方小续命汤(出千金)治卒暴中 
风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 斜手足战掉语言謇涩神清气乱及治诸风(云云) 
防己 肉桂(去粗皮) 杏仁(去皮尖炒黄) 黄芩 白芍 甘草(煨) 川芎 麻黄(去节) 
人参(去芦各一两) 防风(两半) 附子(炮去皮脐半两) 
上为粗末每三钱姜五片枣一枚煎 
按心肺脾胃肝三焦命门药也 
古今录验有白术无杏仁 救急无芎 杏仁只十味 延年无防风 机要春夏加石膏知母秋 
冬加桂附芍药 

卷一中风治法
易老六经加减法(详见本方)
属性:麻黄续命汤 桂枝续命汤 白虎续命汤 葛根续命汤 附子续命汤 羌活连翘续命汤 
按续命汤治太阳外感风邪之药然外感挟寒者多故用桂枝等辈千金等方所收此类之药甚多 
无分经络不辨虚实寒热所谓虽多亦奚以为易老分六经庶乎活法也 
丹溪曰局方比要略少当归石膏多防风附子防己果与仲景意合否也仲景谓汗出则止药局方 
则曰久服瘥又曰治诸风似皆非仲景意然麻黄防己可久服乎诸风可通治乎 
局方排风汤治风虚冷湿邪气入脏狂言妄语精神错乱及五脏风发等证(详见本方) 
白鲜皮 当归(酒浸) 肉桂 白芍 
杏仁 甘草(炒) 防风 芎 
白术(各二两) 独活 麻黄(去根节) 茯苓(各三两)上粗末每服三钱姜四片水煎 
丹溪曰此云治邪气入脏而又曰风发又似有内出之意夫病既在五脏道远而所感深用麻黄以 
发其表宁不犯诛伐无过之戒乎 
按此与小续命相类而无所发明因世俗用之故收入其余雷同发散风寒者并略去 
宝鉴秦艽升麻汤治风寒客手足阳明经口眼 斜恶风寒四肢拘急脉浮紧 
升麻 干葛 甘草 芍药 人参(各半两) 秦艽 白芷 防风 桂枝(各三钱)上咀每一 
两连须葱白二根同煎 
按此治风寒外入阳明经即小续命之变法也古人续命虽有加减之不同大抵多因太阳一经之 
药今特留此方以见风邪所伤有六经之异也 
宝鉴不换金丹退风散热 
羌活 川芎 白附子 乌头 藿香叶 蝎梢(各半两) 荆芥穗 天麻 炙甘草 僵蚕( 
各一两) 薄荷(三两) 防风(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一丸细嚼茶酒任下涂 处亦可 
按古方治风解表多兼用热剂至守真开发凉剂始行然此等方极多姑存此以见意若防风通圣 
散治风热虽佳则又表里之剂也 

卷一中风治法
攻里之剂
属性:机要三化汤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先以加减续命汤治之内有便溺之阻隔者此方主之 
浓朴 大黄 枳实 羌活(各八分)上锉每服一两水煎 
此治风邪入里之下药也即伤寒用承气之意非内实者不可 
子和搜风丸治风热上攻眼昏耳鸣鼻塞头痛眩运痰逆涎嗽心腹痞痛大小便结滞 
人参 茯苓 天南星 薄荷(各半两) 干生姜 寒水石 生白矾(各一两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