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玉机微义-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胡 人参 紫苏 干葛 半夏 茯苓(各三分) 枳壳 陈皮 甘草 桔梗 木香(各
半钱)
上 咀生姜五片水煎服
人参败毒散(方见咳门)
按此二方足少阳柴胡例药
参苏饮解见痰饮门
局方柴胡升麻汤治发热头痛恶风体疼鼻寒咽干痰盛方见伤风门
按此足少阳阳明手太阴药也
葛根解肌汤治发热恶寒头痛项强伤寒温病
葛根(四钱) 桂(一钱) 黄芩 甘草 白芍(各二钱) 麻黄(三钱)
上 咀入姜枣煎
按此足太阳阳明太阴药也
知母葛根汤治身热头痛风温温毒证
知母(一钱半) 葛根(四钱) 石膏(三钱) 甘草 木香 升麻 黄芩 南星 人参 防
风杏仁 川芎 羌活(各一钱) 葳蕤(二钱半) 麻黄(二钱)
上 咀作二服入姜煎
按此足太阳阳明手太阴药也以上三方并足太阳例
河间六神通解散治发热头痛发渴身疼脉洪无汗
麻黄(二钱) 甘草(三钱) 石膏 滑石 黄芩(各四钱) 苍术(八钱)
上 咀入姜葱煎
按此足三阳手足太阴药也出太阳例
易老九味羌活汤治发热恶寒无汗或自汗头痛项强或伤风见寒脉伤寒见风脉并宜服之
羌活 防风 苍术(各一钱半)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黄芩 甘草 细辛(一钱)
上 咀水煎
按此足太阳阳明三阴药也
易老云经曰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若瘥失则其变不可胜言故立此法使不犯三阳
禁忌为解利神方非独活杂病药也
谨按仲景论伤寒发表药分六经及解肌可刺诸法盖恐药致误变逆慎之至也今集以上诸方皆
伤寒
表药之变法宜详审脉证而择用之然易老九味河间通解意虽不同务在药证相对名实相符方可行
之否则犯禁致逆及失其立法之意也是以许文正公曰近世论医有主河间刘氏者有主易老张氏者
张氏用药根据准四时阴阳升降而增损之正内经四气调神之义医而不知此妄行也刘氏用药务在推
陈致新不使少有怫郁正造化新新不停之义医而不知此无术也然而主张氏者或未尽张氏之妙则
瞑眩之剂终莫敢投至失几后时而不救者多矣主刘氏者或未悉刘氏之蕴则劫效目前阴损正气遗
祸于后日者多矣能用二家之长而无二家之弊则治庶几乎于此二方制法可见大抵学人当于经论
中求之知其所主不可偏执于一家而已
卷九热证治法
攻里之剂
属性:宣明三乙承气汤治脏腑积热痞满燥实坚胀
甘草 枳实 浓朴 大黄 芒硝
上 咀入姜煎
按此足阳明例药也发明曰汉张仲景作伤寒论为邪自外入传于胃者谓之入腑腑之为言聚也胃为
水谷之海荣卫之源水谷会聚变化而为荣卫邪气入胃则胃中之气菀滞糟粕秘结而为实实则泻之
人所共知如缓急轻重之剂则临时消息焉不恶寒反恶热发渴谵语腹满而喘手足 然汗出者急下
之宜大承气汤如邪气未深恐有燥屎少服小承气汤试之腹中转失气者有燥屎也乃可攻之不转失
气者初硬后溏尚未可攻攻之则腹满不能食若腹满不通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如发汗后
不恶寒但热者胃实也当和胃气调胃承气汤主之成无己云大热结实者与大承气汤小热微结者与
小承气汤以热不太甚故于大承气汤中去芒硝又以结不至坚故减浓朴枳实也如不至大坚满邪热
甚而须攻下者亦未可投大承气汤必以轻缓之剂攻之于大承气汤减浓朴枳实加甘草乃轻缓之剂
以调胃也设若大承气反用调胃治之则邪气不服小承气证反用大承气下之则过伤正气而腹满不
能食故有勿大泄之戒此仲景所以分治之未尝越圣人制度后之医者以此三药合而为一且云通治
三药之证及无问伤寒杂证内外一切所伤若根据此说与仲景之方甚相违背及失轩岐缓急之旨由是
红紫眩乱迷惑世人一唱百和使病者暗受其弊将何诉哉倘有仁心审是者当于内经仲景方中求之
贵使药证相对以圣贤之心为心则方之真伪自可得而知矣
当归承气汤 治燥热里热火郁为病或皮肤枯燥或咽干鼻干或便溺结闷通宜用此
当归 大黄(各四钱) 甘草 芒硝(各三钱)
上 咀入姜煎
按此足太阴厥阴阳明药也凡血证下药详见仲景抵当诸汤例兹不备录但此与前方可见有气
血之分
卷九热证治法
发表攻里之剂
属性:宣明双解散治一切风热积热
益元散 防风通圣散(各一两)
上每三五钱入葱白盐豉五十粒姜三片煎服
按此足太阳阳明少阴厥阴手足太阴药也治风热郁热甚捷但本论云治风寒暑湿饥饱劳役内
邪所伤无问杂病便可通解然斯意混同主治而寒湿何以得散内伤不足之证何以抵受邪实实虚虚
不无致逆故潘思敬云是仲景调胃承气汤后人一变加连翘栀子薄荷黄芩谓之凉膈至河间又一变
于凉膈中加防风川芎当归芍药麻黄石膏桔梗滑石荆芥白术谓之防风通圣古之复方也今复之又
复制法盖可知矣而学人识之
大柴胡汤治伤寒杂证发热脉沉实弦数热日数多或有表复有里脉洪头痛而谵妄或湿热自利
表里证已急宜此下之
柴胡(四钱) 黄芩 芍药(各一钱半) 半夏(一钱二分) 枳实(二钱) 大黄(二钱半)
上 咀入姜枣煎
按此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药也出太阳例
卷九热证治法
清气之剂
属性:局方人参白虎汤治气热心烦发渴
石膏(四钱) 知母(一钱半) 甘草(一钱) 人参(半钱)
上 咀入粳米一合煎
按此足阳明少阴手太阴药也
清心莲子饮治发热口干小便白浊夜则安静昼则发热
黄芩 麦门冬 地骨皮 车前子 甘草(各三钱半) 莲肉 茯苓 黄 柴胡 人参(
各二钱半)
上 咀水煎
按此足少阳少阴手足太阴药也
宣明柴胡饮子解一切肌热蒸热积热或汗后余热脉洪实弦数
黄芩 甘草 大黄 芍药 柴胡 人参 当归(各二钱半)
上 咀入姜煎
按此足少阳例又表里血药也宝鉴附于气分热例下今姑从之学人宜取择焉
机要云若肤如火燎而热以手取之不甚热为肺热目睛赤烦燥或引饮黄芩一味主之昼则行阳
二十五度此言气分热也
卷九热证治法
凉血之剂
属性:清凉饮子治大人小儿血脉壅实脏腑生热面赤烦渴睡卧不宁
大黄 芍药 当归 甘草(各等分)
上 咀水煎
按此足太阴厥阴之的药也
元戎四物二连汤治血虚虚劳发热五心烦热昼则明了夜则发热
当归 生地黄 白芍 川芎 黄连 胡黄连
上 咀水煎服
按此足太阴厥阴手少阴经药也
机要云若夜发热主行阴夜则行阴二十五度若胁肋热或一身尽热或日晡肌热者皆血病也宜
以上方及桃仁承气选而用之
卷九热证治法
清气凉血之剂
属性:局方洗心散治风壅壮热头目昏痛热气上冲口苦唇焦咽喉肿痛心神烦燥多渴五心烦热小便
赤涩大便秘滞
大黄(煨) 甘草 当归 芍药 麻黄 荆芥穗(各六钱) 白术(五钱)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生姜薄荷汤煎服
按此足太阳阳明厥阴手足太阴经药也今人多用之故收入然以白术合大黄入心故名洗心而
从以麻黄荆芥亦是表里药
甘露饮治男子妇人小儿烦热胃中客热口臭齿龈烦渴咽疮等证
熟地黄 生地黄 枇杷叶 山茵陈 天门冬 麦门冬 枳壳 黄芩 石斛 甘草(各等
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煎服
按此足阳明手太阴少阴经药也
龙脑鸡苏丸除烦热郁热肺热咳嗽鼻衄吐血血崩下血热淋消渴惊悸解酒毒胃热口臭口苦开
心明目
薄荷叶(一两六钱) 生地黄(六钱) 麦门冬(四钱) 蒲黄(炒) 阿胶(炒各二钱) 黄
(一钱) 人参 木通(各二钱) 银州柴胡(同木通浸二日取汁入膏) 甘草(一钱半)
上为末用蜜三两二钱炼过后下地黄末木通柴胡汁熬成膏丸桐子大每二十丸嚼破汤下
按此三焦药也
安神清镇诸方
局方至宝丹(方见中风门)
按此气血之药通关透肌骨之剂也
东垣朱砂安神丸治心神烦乱怔忡兀兀欲吐气乱而热似懊 状
黄连(一钱半) 生地黄 当归身 甘草(炙各半钱) 朱砂(一钱别研)
上为末蒸饼丸黍米大每十丸或十五二十丸唾津下
按此二方血分药也
牛黄膏治热入血室发狂不认人者
牛黄(二钱半) 朱砂 蔚金(各三钱) 脑子 甘草(各一钱) 牡丹皮(二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皂子大新水化下
钱氏安神丸治热渴心闷脉实颊赤口燥
麦门冬 马牙硝 白茯苓 山药 寒水石(各半两) 朱砂(一两) 甘草(半两) 龙脑(
一字)
上为末炼蜜丸鸡头大每服半丸或一丸砂糖水化下
按此气分药也
泻诸经实热方
局方凉膈散治上焦积热烦躁多渴面赤面热头昏咽燥喉咽肿痛口疮便溺赤涩狂言谵妄睡卧
不安并宜服之
大黄 朴硝 甘草(各二两) 连翘(四两) 栀子仁 黄芩 薄荷叶(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竹叶蜜些小煎服
按此手太阴少阴足太阴阳明药也轻者宜用桔梗汤母犯下二焦也余仿此(桔梗汤见喉痹门)
调胃承气汤治中焦实热胃热实而不满
大黄(一两) 甘草(二钱半) 芒硝(四钱半)
上 咀水煎
按此足阳明经药也轻者宜用前胡散
八正散治下焦积热二便闭涩多渴咽干口热生疮肿痛淋血
大黄 瞿麦 木通 滑石 扁竹 车前子 山栀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煎入灯芯
按此足太阳阳明经药也轻者宜用导赤散
钱氏泻青丸治肝经郁热
当归 龙胆草 川芎 山栀 大黄 羌活 防风
上为末蜜丸鸡头子大每一二丸
泻心汤治心热
黄连(一两)
上为末水调二三分量病患大小与之
泻黄散治脾热口臭咽干
藿香叶(七钱) 山栀(一两) 石膏(半两) 甘草(三两) 防风(四两)
上为末同蜜酒拌微炒香每服一钱
泻白散治肺热
桑白皮 地骨皮(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
东垣滋肾丸治肾热
黄柏(三钱) 知母(二钱) 桂(一分半)
上为末熟水丸桐子大每七八十丸至百丸食前百沸汤下
按此五脏药例也
半夏汤治胆腑实热精神不守热泄病
半夏 宿姜(各三钱) 黄芩 远志 茯苓(各二钱) 生地黄(五钱) 秫米(数合) 酸枣
仁(一合)
上 咀长流水煎
导赤散治小肠实热小便赤涩而渴
生地黄 木通 甘草(各等分)
上末入竹叶同煎
前胡散治胃气实热唇口干裂中心热躁大便秘结非时烦渴睡中口内生涎
大黄(半两) 桔梗 枳壳 前胡 杏仁(各一钱) 葛根(二钱)
上为末每二钱入姜煎
泻白汤治大肠实热腹胀不通侠脐痛食不化喘不能久立口生疮
橘皮 淡竹茹 黄芩 栀子仁 柏皮(炙各半两) 茯苓 芒硝(各一两) 生地黄(三两)
上锉每四钱入姜枣煎空心服
赤茯苓汤治膀胱实热腹胀小便不通口苦舌干咽肿不利
赤茯苓 猪苓 葵子 枳实 瞿麦 木通 黄芩 车前子 滑石 甘草(各等分)
上 咀入姜煎食前服
按以上诸方出五脏治要例
卷九热证治法
治虚热升阳之剂
属性:小柴胡汤治潮热身热默默不欲饮食或呕或渴或利或咳
人参 半夏 生甘草 黄芩(各二钱) 柴胡(四钱) 生姜(五片) 枣(二枚)
上 咀水煎
按此足少阳药也出太阳例主虚劳烦热能引清气上行阳道在经主气在脏主血故更能入血室
也
东垣升阳益胃汤治肺之脾胃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身体沉重口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
食少食不消洒淅恶寒而或微热(方见内伤门)
按此手太阴足阳明太阴之药欲升浮中焦下陷之气故加太阳诸经药也
补中益气汤治形神劳役或饮食失节劳倦虚损身热而烦脉洪大而虚头痛或恶寒而渴自汗无
力气高而喘
黄 (一钱半) 人参 甘草(炙各一钱) 白术 当归身 柴胡 升麻 陈皮(各半钱)
上 咀水煎
按此手足太阴少阳经药表里气血之剂也(加减见内伤门)
谨按发明曰经云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
之夫
治热以寒温而行之者有三皆同大热在身止用黄 人参甘草此三味者皆甘温虽表里皆热躁发于
内扪之肌热于外能和之汗自出而解矣此温能除大热之至理也热极生风乃左迁入地补母以虚其
子使天道右迁顺行诸病得天令行而必愈二也况大热在上其大寒必伏于内温能退寒以助地气地
气者在人乃胃之生气使真气旺三也此与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治法理同而
证不同学人最宜深玩
卷九热证治法
治虚热滋阴之剂
属性:杨氏秦艽扶羸汤治肺痿骨蒸成劳或嗽或寒或热声嗄不出体虚自汗四肢怠惰
柴胡(二钱) 人参 鳖甲(炙) 秦艽 当归 地骨皮(各一钱半) 半夏 紫菀 甘草(
各一钱)
上 咀水煎
按此足少阳例药又气血之剂也
局方当归补血汤治肌热躁热目赤面红烦渴引饮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此脉虚血
虚也若误服白虎汤必死宜此主之
黄 当归
上 咀水煎
按此足三阴经药也
十味人参散治虚热潮热身体倦怠
柴胡 甘草 人参 茯苓 半夏 白术 黄芩 当归 白芍 葛根(等分)
上 咀入姜煎
按此足少阳阳明太阴经药也
瑞竹堂柴胡梅连散治骨蒸劳热久而不痊三服除根其效如神及五劳七伤虚弱皆治
胡黄连 柴胡 前胡 乌梅(各三钱)
上 咀每二钱童便一盏猪 一枚猪脊髓一条韭根白半钱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不拘时
按此足少阳厥阴手少阴太阴经药也出少阳例亦是劫剂
元戎五蒸汤治骨蒸劳热自汗
甘草 人参 知母 黄芩(各二钱) 茯苓 熟地黄 葛根(各三钱) 石膏(半两) 竹叶
(二十片)
上 咀作一服入粳米一合煎加减见本论
按此足阳明手太阴手足少阴经药也以上并气血之剂
卷九热证治法
升阳滋阴之剂
属性:局方十全大补汤治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者
白茯苓 人参 当归 白术 黄 川芎 肉桂 白芍(炒) 熟地黄 甘草(等分)
上 咀每服一两入姜枣水煎
按此手足三阴气血药也
人参养荣汤治久病虚损口干食少咳而下利心惊悸热而自汗
前方减芎加陈皮五味远志
上 咀入姜枣煎
按此手足太阴药气血之剂也
黄 鳖甲散治男女虚热身瘦五心烦热四肢怠惰咳嗽咽干自汗食少
人参 肉桂 桔梗(各一钱半) 生地黄 半夏 紫菀 知母 白芍 黄 甘草 桑白
皮(各二钱半) 天门冬 鳖甲(各五钱) 秦艽 茯苓 地骨皮 柴胡(各三钱)
上 咀入姜煎每服一两卫生宝鉴减桂芍地骨皮人参黄 散
按此手太阴例药气血之剂然气乱于胸中为清浊相干者须加气药以理之又不必拘此如气液
衰阴血竭古方有兼用乌梅蛤蚧猪肾脊髓人屎等物皆其法也
卷九热证治法
治风热之剂
属性:川芎石膏汤
(方见中风门)
仙术芎散治风热燥热
防风通圣中加菊花藿香砂仁减麻黄芒硝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
按此足太阳阳明三阴经药也
卷九热证治法
寒热之剂
属性:柴胡姜桂汤治寒热自汗
柴胡(四钱) 桂枝 黄芩 干姜 甘草 牡蛎(各一钱半) 栝蒌根(二钱)
上 咀水煎
按此少阳例药也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发热恶寒便清不渴脉浮紧而涩(方见伤寒例)
阳旦汤治身热恶寒头痛脉洪盛自汗
桂枝汤加黄芩一两
按此并太阳例药
卷九热证治法
暑热之剂
属性:局方黄连香薷饮
按此手太阴少阴药也
东垣清暑益气汤(方并见暑门)
按此手足太阴少阴足阳明药也
卷九热证治法
湿热之剂
属性:五苓散(方见湿门)
东垣清燥汤(方见痿门)
按此手足太阴气血之剂也出太阳例
卷九热证治法
火热之剂
属性:黄连解毒汤
按此手足太阳阳明少阴手太阴药也
当归龙胆丸(方并见火门)
按此足阳明厥阴手足太阴少阴药也
卷九热证治法
风湿热之剂
属性:东垣羌活汤治身重或眩运麻木小便涩大便不调下焦痿软不能行止
羌活 防风 柴胡(各一钱) 本 独活 茯苓 泽泻 猪苓 黄 甘草(炙) 陈皮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