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玉机微义-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参 茯苓 天南星 薄荷(各半两) 干生姜 寒水石 生白矾(各一两)
蛤粉 黄芩 大黄(各一两) 滑石 牵牛(各四两) 藿香(一分) 半夏(一两)
上为末水丸小豆大生姜汤下日三
按此方名为搜风其实乃下实热痰之药
卷一中风治法
发表攻里之剂
属性:宣明防风通圣散治一切风热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芒硝 连翘 薄荷
麻黄(各半两) 甘草(二两) 石膏 桔梗
黄芩(各一两) 滑石(三两) 白术 山栀 荆芥穗(各半两) 一方去芒硝加牛膝人参半夏
上咀末生姜煎
按此乃肺脾膀胱胃肝心经之药也又表里血气之药也海藏云防风麻黄汗剂也大黄芒硝下剂
也栀
子滑石利小便也发表攻里合而并进故治杂病则佳治伤寒伤风有失仲景云发表攻里本自不同在
大定间此药盛行于世而多效何哉当时虽市井之徒口腹备衣着全但志药而形不苦然是凉亦多效
而少失变乱之际齑盐糟糠有所不充加以天地肃杀之运敢用凉药如平泰之世耶故多失而少效有
如仲景用桂枝当汉之末也韩祗和戒桂枝当宋之隆时时世之异不可不知
卷一中风治法
川芎石膏汤治风热
属性:防风通圣散去朴硝麻黄加人参寒水石甘菊砂仁
上为末水煎
按此乃通圣散加减药法刘张此等方极多兹不详录
卷一中风治法
调血养血诸剂
属性:机要大秦艽汤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知是血弱不能养于筋手足不能运口
强不能语言宜养血而筋自荣也
秦艽 石膏(各二两) 甘草 川芎 当归 芍药 羌活 独活 防风 黄芩 白芷 生
地黄 熟地黄 白茯苓 白术(各一两) 细辛(半两) 春夏加知母一两
上锉每服一两水煎天阴雨加生姜七片
羌活愈风汤疗肾肝虚筋骨弱语言难精神昏愦此药安心养神调阴阳无偏胜治中风内外无邪
服此药以行中道
羌活 甘草(炙) 防风 蔓荆子 川芎 熟地黄 细辛 枳壳 人参 麻黄 甘菊 薄
荷
枸杞 当归 知母 地骨皮 黄 独活 白芷 杜仲 秦艽 柴胡 半夏 前胡 浓朴
防己(各二两) 白茯苓 黄芩 芍药(各三两) 桂(一两) 生地黄 石膏 苍术(各四两)
天阴雨加生姜
上每服一两水煎如微汗加麻黄如通利加大黄更有四时加减法
就以此汤咽下四白丹清肺养魄二丹元安神定志和血是动以安神静以清肺
天麻丸治风因热而生热胜则动宜以静胜其躁是养血也此药行荣卫壮筋骨
天麻 牛膝(各六两同酒浸三日焙干) 萆 (另研细) 玄参(各六两) 附子(一两炮)
杜仲(七两) 羌活(十四两或十五两) 生地黄(一斤) 当归(十两)
一方有独活五两去肾间风
上为细末蜜丸桐子大常服五七十丸病大至百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白汤下良久则食服药半月
后觉壅塞以七宣丸疏之
按以上三方东垣云调经养血安神之剂然风而挟虚理宜补养仲景治风虚香港脚用八味丸略露
端绪
而世人莫能扩充之也局方骨碎补丸治肝肾风虚换腿丸治足三阴经虚专用疏通燥疾之药既失之
矣此三方较之局方虽优亦所得不偿所失也何以为然秦艽汤愈风汤虽皆有补血之药而行经散风
之剂居其大半将何以养血而益筋骨也天麻丸养血壮筋骨庶几近理
卷一中风治法
理气之剂
属性:局方乌药顺气散治风气攻注四支骨节疼痛遍身顽麻及疗瘫痪语言謇涩香港脚步履艰难脚膝
痿弱
麻黄 陈皮 乌药(去木各二两) 白僵蚕(去丝觜妙) 干姜(炮半两) 川芎 枳壳(麸
炒) 甘草(炒) 白芷 桔梗(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按严氏调气之设或出于此也太阴阳明气药也药性主治恐未必然
卷一中风治法
严氏八味顺气散
属性:白术 白茯苓 青皮 香白芷 陈皮 乌药 人参(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煎
按严氏谓真气虚而得此疾法当调气故用此药补虚行气虽此论迥出前人其用药则未也何者
四君
子补脾胃中气药也更用白芷去手阳明经风乌药通肾胃间气陈皮理肺气青皮泄肝气若风果在手
阳明经而肝肺肾胃之气实者可用但人身经有十二皆能中邪五脏之气互有胜负此方安能尽其变
乎又况真气先虚之人亦难用此也
卷一中风治法
理血之剂
属性:良方治风六合汤治风虚眩运 机要同四物四两 秦艽一作防风 羌活
上粗末水煎服
愈风汤疗产后中风口噤手足螈 如角弓状亦治血晕四支强直
荆芥(略炒为末)
上每服三钱豆淋酒调下用童便亦可其效如神治妇人产后中风口吐涎手足螈
当归 荆芥(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分水一盏酒少许煎七分灌下之咽即醒
按风本阳邪故内经曰阳受风气又曰贼风虚邪者阳受之所以诸方皆用气分之药多血分之药
少惟此二方以产后得疾多因血虚故专用行血之药
卷一中风治法
通关透肌骨之剂
属性:局方至宝丹疗卒中急风不语中恶气绝又疗心肺积热及小儿诸痫急惊心热(详见本方)
安息香一两半为末以无灰酒搅澄飞过滤去砂石约取净数一两慢火熬成膏子
生乌犀角 生玳瑁屑 琥珀 朱砂 雄黄(各一两) 龙脑 麝(各一分) 牛黄(半两)
银箔 金箔(各五十片一半为衣)
上将生犀玳瑁为细末入余药研匀将安息香膏重汤煮凝成后入诸药和搜成剂入不津器中盛
并旋丸如桐子大
牛黄清心丸治诸风痪 不随语言謇涩心怔健忘恍惚去来头目眩冒胸中烦郁痰涎壅塞精神
昏愦(云云)
牛黄(一两二钱) 龙脑 麝香 羚羊角末(各一两) 当归 防风 黄芩 白术 麦门冬
芍(各两半) 柴胡 桔梗 白茯苓 杏仁 芎 (各一两二钱半) 肉桂 大豆卷 阿胶(各
一两七钱半) 蒲黄 人参 神曲(各二两半) 雄黄(八钱) 甘草(五两) 白蔹(七钱半)
干姜(七钱半) 犀角末(二两) 干山药(七两) 金箔(一千二百片内四百片为衣) 大枣(一
百核蒸熟去皮核研烂成膏)
上为细末炼蜜与枣膏丸每两作一十丸用金箔为衣每服一丸温水化下食远服(详见本书)
发明云凡用丹剂者为风入骨髓不能得出故用龙麝牛雄犀珀珠金皆入骨髓透肌肤之剂使风
邪得
以外出也若中血脉中腑之病初不宜用龙麝牛黄恐引风入骨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若中脏痰涎昏
冒烦热者宜用之下痰镇坠清神
卷一中风治法
治痰通经诸方
属性:局方青州白丸子治半身不遂口眼 斜痰涎壅塞手足顽麻
半夏(七两水洗过生用) 南星(三两生用) 川乌头(半两去皮脐生用) 白附子(二两生
用)
上制度丸法见局方
三生饮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 斜半身不遂并痰厥气厥
南星(一两生用) 川乌(去皮生用) 附子(去皮生用各半两) 木香(二钱半)
上每服五钱水二盏姜十片煎八分服
按中风之病多因痰得以上二方乃行经治寒痰之药也相类之方极多兹不再录
局方省风汤治中风口噤口眼 斜筋脉挛急抽掣疼痛风盛痰实
防风 南星(生用各四两) 黄芩 半夏(水浸洗生用) 甘草(生用各二两)
上生姜煎汤滓每半两
按此治风痰挟热之药也
济生导痰汤治痰涎壅盛或胸膈留饮痞塞(方见痰门)
按此治痰泄痞之药世俗用之者众姑存之
千金地黄煎治热风心烦闷及脾胃间热不下食
生地黄汁 枸杞子汁(各二升) 生姜汁 酥(各三升) 天门冬 人参(各半斤) 茯苓(
六两) 荆沥(五升) 大黄 栀子(各四两) 竹沥(五升)
上十一味以五物为细末先煎地黄等汁成煎内药末调服方寸日再渐加至三以利为度
竹沥汤治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不能言
竹沥(二升) 生葛汁(一升) 生姜汁(三合)
上三味相和温暖分三服
荆沥汤凡患风人多热常宜服此
荆沥 竹沥 生姜汁(各五合)
上三味相和温暖为一服
三因小竹沥汤治中风涎潮谵语昏塞四肢纵缓
秦艽(去苗) 防风(去芦) 附子(炮去皮脐) 独活(各一钱)
上咀以水四盏煎至二盏入生地黄汁淡竹沥各半盏再煎去滓分四服无时
丹溪曰竹沥本草言大寒其意以与石膏芩连同类而诸方治产后胎前诸病及金疮口噤与血虚
自汗消
渴尿多皆是阴虚之病无不用之何世俗因其大寒二字弃而不用内经云阴虚则发热夫寒而能补正
与病对竹沥味甘性缓能除阴虚之有大热者大寒言其功也非以气言也又况假火而成何寒之有按
竹沥等方兼大黄附子者分寒热之异用兼荆沥者视痰气之虚实葛汁秦艽独活地黄门冬等又随经
而用也不可不知
卷一中风治法
杂方
属性:衍义治风涎潮塞气不通
皂角(炙一两) 白矾(生半两) 轻粉(半钱)
上末水调一二钱灌之须臾吐涎用矾者分膈下涎也
易简稀涎散治中风四肢不收涎潮膈塞气闭不通
晋矾(二两) 猪牙皂角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温水调下
宝鉴分涎散治中风涎潮作声不得口噤手足搐搦
藿香 干蝎 白附 南星 朱砂 腻粉 粉霜(各二两)
上研和匀每服一钱至二钱薄荷汤调下未吐利再服
卷一中风治法
千金耳散治诸风
属性:上以 耳叶曝燥为末酒调服方寸匕日三若吐逆者蜜和为丸服十丸准前汁一方寸匕日三
济生稀 丸
上以稀 草五月五日六月六日采叶九蒸九曝凡蒸用酒蜜洒晒干为末蜜丸桐子大空心酒下
百丸
卷一中风治法
圣惠方治中风口
属性:巴豆七个去皮烂研如左 涂右手心右涂左仍以暖水一盏安向手心须臾便正洗去药频抽掣
手中
指宣明防风天麻散治风麻痹走注肢节疼痛中风偏枯或暴喑不语内外风热壅滞解昏眩西北方人
多用之与后方同
防风 川芎 天麻 白芷 小川乌 白附子 荆芥穗 当归 甘草 羌活(各半两) 滑
石(二两)
上为末热酒化蜜少许调半钱加至一钱觉药力营运微麻为度或蜜丸弹大热酒化下一丸或半
丸白汤化下亦得、
经验如圣散治中风身体麻木走动眩运头疼牙关紧急手足搐搦涎潮闷乱及破伤风一切证
苍术(一斤) 川芎(八两) 细辛(四两) 防风 白芷(八两) 草乌(四两) 川乌(五两)
天麻(二两)
上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温酒调下茶清亦得如疯狗蛇蝎等所伤先用浆水口含洗净用此粘贴
仍服之至效金疮血出不止粘贴立定
卷一中风治法
灸法
属性:风中脉则口眼 斜 中腑则肢体废 中脏则性命危 凡治莫如以上发表调气血治痰诸法
然此可扶持疾病若要收全功火艾为良也
卷一中风治法
灸风中脉口眼斜
属性:听会二穴在耳前陷者中张口得之有穴动脉应手
颊车二穴在耳下二韭叶陷者宛宛中开口得之
地仓二穴在横口吻旁四分外近下有脉微动者是
凡 向右者为左边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左 陷中二七壮
向左者为右边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右 陷中二七壮
卷一中风治法
灸风中腑手足不遂等疾
属性:百会一穴在顶中央旋毛中
肩 二穴在肩端两骨间陷者宛宛中举臂取之
曲池二穴在肘外辅骨屈肘曲骨中以手拱胸取之纹头陷中是
风市二穴在膝外两筋间平立舒下两手着腿当中指头者宛宛中
足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胫骨外大筋内筋骨之间陷者宛宛中举足取之
绝骨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脉中
凡觉手足痹或不仁或痛良久乃已此将中腑之候宜灸此七穴病在左则灸右在右则灸左
灸风中脏气塞涎上不语昏危者下火立效
百会一穴如前
风池二穴在颞 后发际陷中
大椎一穴在顶后第一椎上陷者是
肩井二穴在肩上陷罅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之当其中指下陷者中举臂取之
曲池二穴如前
间使二穴在掌后三寸两筋间陷中
足三里二穴如前
凡觉心中愦乱神思不怡或手足麻痹此将中脏之候不问是风与气可速灸此七穴但根据次第灸
之
各五七壮日别灸之随年壮止如素有风人尤宜留意此灸法可保无虞此法能灸粹死经云凡人风发
强忍怕痛不肯灸忽然猝死谓是何病风入脏故也
卷二痿证门
诸痿因肺热相传
属性:内经曰肺热叶焦五脏因而受之发为痿蹶心气热生脉痿故胫纵不任地肝气热为筋痿故宗筋
弛纵
脾气热生肉痿故痹而不任肾气热生骨痿故足不任身然治痿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
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阙也云云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详见本文)
卷二痿证门
痿因五内不足所致
属性:陈无择云人身有皮毛血脉筋膜肌肉骨髓以成其形内则有肝心脾肺肾以主之若随情妄用喜
怒劳
逸致五内精血虚耗使皮血筋骨肉痿弱无力以运动故致痿 状与柔风香港脚相类柔风香港脚皆外所
因痿则五内不足之所致也
卷二痿证门
痿因血少
属性:原病式曰病痿皆属肺金大抵肺主气病则其气 郁至于手足痿弱不能收持由肺金本燥燥则
血液衰少不能营养百骸故也
卷二痿证门
治痿与治痹不同
属性:张子和曰痿因肺热相传四脏其脉多浮而大今人便作寒湿香港脚治之骤用燥药针艾汤蒸痿弱
转甚此证与治痹颇异风寒湿痹犹可蒸汤燔灸惟痿因热而成若作寒治是杀之也
卷二痿证门
治痿大法
属性:丹溪曰内经痿论肺热叶焦五脏因而受之发为痿 又曰诸痿皆属于土指病之本在肺也又曰
昏惑
又曰螈 曰瞀闷曰瞀昧曰暴病皆属于火又曰四支不举曰舌本强曰足痿不收曰痰涎有声皆属于
土又礼记注曰鱼肉天产也以养阳作阳德以为倦怠悉是湿热之病当作诸痿治之何局方治风之方
兼治痿者十居八九不思诸痿皆起于肺热传入五脏散为诸证大抵只宜补养若以外感风邪治之宁
免实实虚虚之祸乎或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至于振掉不能久立善暴僵仆皆以
木病风者木之气何为皆属于火曰舌本强痰涎有声何为皆属于土痿论未尝言及而吾子合火土二
家之病而又与倦怠并言总作诸痿治之何也予曰按原病式曰风病多因热甚俗云风者言末而忘其
本也所以中风而有瘫痪诸证者热甚故也又病源曰脾之脉连舌本散舌下今脾湿受邪故舌强又河
间曰胃膈热甚火气炎上故津液涌而为痰涎潮上因甚稠粘难出故作声也一以属脾一以属胃热谓
之属火与土不亦宜乎或曰内经治痿之法独取阳明何也曰诸痿生于肺热只此一句便见治法大意
经曰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此固是就生克言补泻而大经大法不外于此五行之中惟火有二
肾虽有两水惟其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经曰一水不能胜二火理之必然金体燥而居上主气畏火
者也土性湿而居中主四支畏本者也火性炎上若嗜欲无节则水失所养火寡于畏而侮所胜肺得火
邪而热矣木性刚急肺受邪热则金失所养木寡于畏而侮所胜脾得木邪而伤矣肺热则不能营摄一
身脾伤则四支不能为用而诸痿之病作泻南方则肺金清而东方不实何脾伤之有补北方则心火降
而西方不虚何肺热之有故阳明实则宗筋润能束骨而利机关矣治痿之法无出于此骆龙吉亦曰风
火相炽当滋肾水东垣先生取黄柏为君黄 等补药为辅佐而无一定之方有兼痰积者有湿多者有
热多者有湿热相半者有狭寒者临病制方其善于治痿乎虽然药中肯綮矣若将理失宜圣医不治
也但是患痿之人若不淡薄食味吾知其必不能安全也
谨按五痿等证内经特立篇目所论至详后代诸方独于此证概多缺略考其由皆因混入中风条
内故
也丹溪先生痛千古之弊悯世之罹此疾者多误于庸医之手故叮咛告戒极其明白有志之士必当于
此究心焉若夫陈无择谓痿因五内不足所致诚得之矣然痿之所不足者乃阴也血也而诸方悉是补
阳补气之剂能免实实虚虚之患乎且无择以二因立方可谓诸方之冠其余此证犹且未明况求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