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560-玉机微义 >

第7章

560-玉机微义-第7章

小说: 560-玉机微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殊况仲景治痢又有合下合温之法焉此得非孟浪乎 
丹溪论局方用热药涩药治痢之误 
按此见滞下门 
谨按泄泻一证古方率以为肠胃虚寒与风冷乘之为论故多行涩热之剂彼泻痢者岂无积滞岂 
无热 
证乎今观病机机要所论有属寒属风湿属火之证此因于外而伤者也又云厥阴经动并胃气下降为 
泻痢三因所言七情感动脏气不平亦致溏泄此则因于内而伤者也外则当调六气内则当平五脏况 
又有饮食所伤肠胃停滞所致者治法各不同也然更有因胃气下流而泄者在法则当升举因风而成 
飧泄者则当解散因痰积于上焦以致大肠之不固而泄者又当去上焦之痰而不治其泻因脾胃气虚 
而泄者又当补中益气使胃气升腾而泄自止盖各求其本而治可也 

卷六泄泻治法
治湿之剂
属性:机要白术芍药汤治太阴脾经受湿水泄注下体重微满困弱无力不欲饮食暴泄无数水谷不化 
宜此汤和之身重暴下是大势来亦宜和也 
白术 芍药(各一两) 甘草(五钱) 
上锉每服一两水煎 
治湿泻茯苓汤又治食泻湿热 
白术 茯苓(各七钱半) 
上咀每服一两水煎食前服 一方有芍药三味等分名白术散 
按以上三方和中除湿足太阴阳明经药也白术之甘入胃而除脾胃之湿芍药之酸涩除胃中之 
湿热四肢困茯苓利水道而除湿此三味泄痢须用之药也 
苍术芍药汤如前证 
苍术(二两) 芍药(一两) 黄芩(半两) 
上锉每服一两加淡味桂半钱煎服清 
按此解散湿热上中二焦之剂太阴经的药也 
良方胃苓汤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 
五苓散 平胃散 
上和合姜枣煎空心服 
按此乃表里除湿之剂东垣所谓上下分消其湿是也太阳太阴经药也出阳明饮痞例 
仲景五苓散 
宣明益元散(方并见湿剂) 
按以上二方除湿利小便之剂太阳经的药也 

卷六泄泻治法
治风之剂
属性:机要防风芍药汤治泄痢飧泄身热脉弦腹痛而得及头痛微汗 
防风 芍药 黄芩(各一两) 
上咀每服半两水煎服清 
按此治风辛凉之剂太阴太阳经药也 
苍术防风汤治泄痢脉弦头微痛 
苍术(二两) 防风(一两) 
一方苍术四两麻黄一两防风五钱姜七片煎 
按此足太阴阳明经药也 
良方神术散治春伤于风夏必飧泄 
苍术(一斤) 本 川芎(各六两) 羌活(四两) 粉草 细辛(一两六钱) 
上粗末每服三钱姜三片煎要出汗加葱白 
按以上三方治风胜湿辛温之剂此则太阳经药也局方胃气汤治大人小儿风冷乘虚入客肠胃 
水谷不化泄泻注下(方见滞下门) 
按此方名曰治风具实和血之药也 

卷六泄泻治法
治热之剂
属性:局方戊已丸治脾胃湿热泄痢不止(方见滞下门) 
按泄泻局方多以为寒至刘张始言有属热属火之证故诸方中治热泻之方甚少然仲景治伤寒 
挟热下痢用葛根黄芩黄连汤但人未之思耳 

卷六泄泻治法
治暑之剂
属性:局方来复丹治伏暑泄泻如水(方见本方) 
易简云硝石性寒佐以陈皮其性疏快硫黄且能利人若作暖药以止泻误矣盖由啖食生冷或冒 
暑热之气中脘闭结挥霍变乱此药通利三焦分理阴阳服之甚验 
按此出厥阴硫黄例药也 
香薷饮治伏暑吐泻(方见暑剂) 
按此治暑之表药也肺脾经药也出太阴浓朴例宣明桂苓甘露饮治饮水不消呕吐泄痢或下痢 
赤白(方见暑剂) 
按五苓散益元散加寒水石解利湿热太阳经药也 

卷六泄泻治法
治寒之剂
属性:机要浆水散治暴泻如水周身汗出一身尽冷脉微而弱气少不能语甚者加吐此为急病 
半夏(一两汤洗) 附子(半两泡) 桂(五钱) 甘草(炙五钱) 良姜(二钱半) 干姜(一 
作干生姜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五钱浆水二盏煎至半盏和滓热服 
白术汤 
白术 芍药 甘草(炙各三钱) 干姜(半两炮) 
上如前服甚者去干姜加附子三钱谓辛能发散也局方理中汤治脏腑停寒泄泻不已(方见寒 
剂) 
按此出厥阴己寒例药也以上用姜附之药皆为暴泻气脱如五虚等证救急之剂所谓暴泻非阳 
者也然有属火者亦当求责 

卷六泄泻治法
治风寒湿之剂
属性:本事曲 丸治中风或中风湿脏腑滑泻 
川芎 附子(炮) 神曲 白术(等分) 
上为细末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米饮下此药亦治飧泄 
按此出太阴例药也 
止涩之剂(按诸方论并见滞下门) 

卷六泄泻治法
去积之剂
属性:本事温脾汤治痼冷在肠胃间泄泻腹痛宜先取去然后调治不可畏虚以养病也 
浓朴 干姜 甘草 桂心 附子(生各二两) 大黄(生四钱碎切汤一盏渍半日搦去滓煎 
汤时和滓下) 
上细锉水二升半煎八合后下大黄汁再煎六合去滓服 
按泄痢腹痛其证多种有积滞者固宜取去岂但痼冷一端而已须详证虚实寒热随其所宜以调 
之 

卷六泄泻治法
升发之剂
属性:东垣升阳除湿汤自下而上者引而竭之 
升麻 柴胡 防风 神曲 泽泻 猪苓(各半两) 陈皮(三钱) 苍术(一两) 大麦 面 
甘草(炙各三钱) 如胃寒肠鸣加益智仁半夏各半钱姜枣同煎非肠鸣不得而用之 
上作一服水煎早饭后热服之 
升阳除湿防风汤如大便闭塞或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或有白脓或血慎勿利之利之则必 
致重病及郁结而不通也以此汤举其阳则阴气自降矣 
苍术(泔浸去皮干净四两) 防风(二钱) 白术 白茯苓 白芍药(各一钱) 
上咀除苍术另作片子水一碗半煎至二盏内诸药同煎至一大盏热服食前 
按饮食入胃气上升输精心肺然后下降若脾胃有伤不能上升反下流肾肝而成泄痢者法宜填 
补中气升之举之不可疏下此东垣发前人所未论也 

卷六泄泻治法
调补脾胃之剂
属性:钱氏白术散治小儿泄泻胃热烦渴不问阴阳并宜服之 
人参 白茯苓 白术 木香 甘草 藿香(各一两) 干姜(按中论即是葛根) 
上为末水煎 
按此太阴经四君子例药也治小儿阳明本虚阴阳不和吐泻亡津液烦热口干以参术甘草甘温 
补胃 
和中木香藿香辛温芳香可以助脾茯苓甘草分阴阳导水湿葛根甘平倍于众药其气轻浮鼓舞胃气 
上行津液又解风肌热治脾胃虚弱泄泻之胜药也易简白术汤治证同前 
前方藿香改黄 是也 
秘藏黄 补胃汤治一日大便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时泄腹中鸣 
黄 当归身 柴胡 益智仁 陈皮(各三钱) 甘草(炙二钱) 升麻(六分) 红花(少 
许) 
上咀作一服水煎食前服 

卷六泄泻治法
补肾之剂
属性:机要肉豆蔻丸治肾泄久不愈脉沉细无力者效 
破故纸(炒) 肉豆蔻(面裹煨各等分) 
上为末枣肉为丸桐子大饮汤下空心本事方破故纸四两肉豆蔻二两名二神丸治脾肾虚弱 
本事五味子散治肾泄 
五味子(二两) 吴茱萸(半两细粒绿色者) 
上二味炒香熟为度细末每服二钱陈米饮下有一亲识每五更初晓时必溏泄一次此名肾泄服 
此而愈 
局方金锁正元丹治肾虚泄泻小便频数虚冷之证 
五倍子 茯苓(各八两) 朱砂(别研三两) 龙骨( 三两) 紫巴戟(去心一斤) 补骨脂 
(酒浸炒十两) 肉苁蓉(洗焙) 葫芦巴(焙各一斤) 
上为末入研药令匀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 

卷七疟门
内经叙疟
属性:内经云夏伤于暑秋必 疟又云先寒后热者名曰寒疟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其但热而不寒者 
名曰瘅疟 
按内经论疟谓阴阳相并之虚实发为寒热历叙四时及六经五脏与胃之疟以至连日间日发之 
早晏最为详尽学人必通考全文以熟玩之 

卷七疟门
疟脉
属性:略要云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 
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脉经云疟脉自弦微则为虚代散则死 

卷七疟门
疟备三因
属性:陈无择云夫疟备三因外则感四气内则动七情饮食饥饱房室劳逸皆能致之经所谓夏伤暑秋 
疟 
节烦疼胀满自汗善呕因汗出复浴湿舍皮肤及冒雨湿有牝疟者寒多不热但惨戚HT 栗病以时作此 
则多感阴湿阳不能制阴也五种疟疾以外感风寒暑湿与卫气相并而成除瘅疟独热温疟先热牝疟 
无热外诸疟皆先寒后热内所因证病者以蓄怒伤肝气郁所致名曰肝疟以喜伤心心气耗散所致名 
曰心疟以思伤脾气郁涎结所致名曰脾疟以忧伤肺肺气凝痰所致名曰肺疟以失志伤肾所致名曰 
肾疟所致之证不同素问此五种疟疾以感气不和郁结痰饮所致不内外因有疫疟者一岁之间长 
幼 
相似有鬼疟者梦寐不祥多生恐怖有瘴疟者乍热乍寒乍有乍无南方多病有胃疟者饮食饥饱伤胃 
而成世谓食疟有劳疟者经年不瘥前后复发微劳不任亦有数年不瘥结成 癖在腹胁名曰老疟亦 
曰母疟以上诸证各有方治宜推而用之 
按无择有七情感动郁气成疟之论可谓发千古之未发但所集随证施治之方皆是温热脾胃之 
剂止 
有四兽饮云治五脏气虚结聚涎饮夫以各脏君臣之药补虚泻实之法各各不同岂可以一方通治 
七情之疟哉岂欲学人自求之与嗟夫医之为学宋三百年钱仲阳之下一人而已其集方者尚如是欲 
使人据证捡方乌可得也 

卷七疟门
论痰能致疟
属性:严用和云素问谓疟生于风又夏伤于暑此四时之气也或乘凉饮冷当风卧湿饥饱失时致脾胃 
不和痰积中脘遂成此疾所谓无痰不成疟一日一发易治间日一发难愈三日一发者尤其难愈 
按此谓胃气不和痰积中脘而成疟则自内而生病于外也与素问风暑外伤虽异然外既受伤则 
内气 
必郁亦生痰此自外而生病于内也疟而挟痰诚有之矣其引以无痰不成疟之一句则失之偏也其用 
药治法亦且未详 

卷七疟门
疟分三阳三阴浅深之异
属性:病机机要云经曰夏伤于暑秋必 疟伤之浅者近而暴伤之重者远而为 者久疟也是知夏 
伤暑气 
闭而不能发泄于外邪气内行至秋而为疟也有中三阳者有中三阴者其证各殊同伤寒也在太阳经 
谓之寒疟治多汗之在阳明经谓之热疟治多下之在少阳经谓之风疟治多和之此三阳受病谓之暴 
疟发在夏至后处暑前此乃伤之浅者近而暴也在阴经则不分三经总谓之湿疟当从太阴经论之发 
在处暑后冬至前此乃伤之重者远而为 者老也居西方宜毒药疗之 
按此分风暑所伤有阴阳浅深之异发前人所未论也 
详见后论中 

卷七疟门
疟非脾寒及鬼食辨(后添论断)
属性:子和云内经既以夏伤于暑而为疟何世医皆以脾寒治之用姜附硫黄之类甚者归之祟怪良可 
笑耶 
又或因夏月饮食生冷之类指为食疟此又非也岂知内经之论则不然皆夏伤于暑遇秋风寒而后作 
也邪热浅则连日邪热深则间日并入于里则寒并入于表则热若此论则了不相干于脾也治平之时 
其 
民夷静虽用砒石辰砂有毒之药以热治热亦能取效扰攘之时其民劳苦内火与外火俱动以热攻热 
转为吐血泻血疮疡呕吐之疾岂与夷静之人同治哉余尝用张长沙汗吐下三法愈疟病极多大忌错 
作脾寒治之 
按此云无脾寒及鬼疟皆是得之于暑又谓平治与扰攘之时治疟不同皆确论也然食疟则世亦 
有之 
者然观其用药以白虎加人参汤小柴胡五苓桂苓甘露之类则调之也甚者脏用承气大紫胡下之更 
不愈以常山散吐之悉是寒药降火之剂盖以疟从火之化也又有谓治刍荛贫贱之人与富贵膏粱不 
同之论固是然仍用温脾散辰砂丹劫药贫贱之人岂与治平时人同欤贫贱者脾胃虚寒其可用劫剂 
欤此恐非出于子和之笔也学人试思之 
或问俗以疟为脾寒何也曰此亦有理天地之间惟吴楚闽广人患此至多为阳气之所盛处其地 
卑湿 
长夏之时人多患 疟霍乱泻痢伤湿热也本暑盛阳极人伏阴在内脾困体倦腠理开发或因纳凉于 
水间木阴及泉水澡浴而微寒客于肌肉之间经所谓遇夏气凄怆之小寒迫之是也或劳役饥饱内伤 
而即病作故指肌肉属脾发则多恶寒战栗乃谓之脾寒尔实由风寒湿 之邪郁于腠理夏时毛窍疏 
通而不为病至秋气敛之际表邪不能发越故进退不已往来寒热病势如凌疟人之状所以名疟即 
四时之伤寒故十二经皆能为病古方治法多兼于理内伤取效脾胃和而精气疏通阴阳和解诸邪悉 
散此实非脾病也但病气随经升降其发早暮日次不等内经具病例已详专世以发表解肌温经散寒 
等法亦未尝执于燥脾劫剂也又曰既疟本夏伤于暑为病世有不服药饵或人与符咒厌之亦止何也 
曰此夏时天地气交百物生发湿热熏蒸禽虫吐毒之际人因暑热汗出神气虚耗感得时间乖戾之气 
为病故与厌之亦止若移精变气之谓也然古人称疟不得为脾寒者正恐人专于温脾之说不明造化 
之源而失病机气宜之要故也 

卷七疟门

属性:丹溪曰内经谓夏伤于暑至秋为 又曰 疟皆生于风 疟老疟也以其隔两日一作缠绵未去 
前贤 
或用峻剂恐其禀受怯弱与居养所移者所宜始悟常山乌梅砒母劫剂或误投之轻病为重重者危矣 
夫三日一作者阴经受病也作于子午卯酉少阴疟也作于寅甲巳亥厥阴疟也作于辰戌丑未日太阴 
疟也疟得于暑当汗而解或因取凉太过汗郁成痰其初感也弱者即病胃气强者伏而不动至于再感 
复因内伤其病乃作宜其难瘥夫感暑与风皆外邪也非汗多不解来求治者皆已经试劫剂胃气重伤 
似难速愈必先与参术等补剂加减以取汗得汗而虚又行补养下体属阴最难得汗补药力得汗出 
至足方是佳兆又有感病极深邪气必自脏传出至腑其发无时若发于午之后寅之前者血受病也为 
难愈须渐渐趱早方是佳兆故治此病者春夏易秋冬难大忌饱食以汗之难易为优劣也佥宪詹公春 
得疟累试劫药绵延至冬来求治予知其久得汗惟胃气未完非补不可一味白术末之粥丸与二斤 
尽药大汗而安如此者多但略有加减不必尽述 
按内经以疟从风寒暑而得之乃天之邪气所伤当以汗解仲景河间悉用发表之药但以寒热多 
少分 
经络而治然亦有三阴三阳之异也盖伤在阳者迟而暴伤在阴者远而深在气则发之早在血则发之 
晏浅则日作深则间之此虽分在阴在阳是乃浅深之谓皆当从汗而解也机要谓在三阳经其汗下和 
解同伤寒治外邪解而内未已者以早晚分气血而用大柴胡大承气桃仁承气下之久疟胸中郁郁欲 
吐而不能吐当以藜芦散雄黄散吐之此为暴病而气实者设也我丹溪先生论邪气深入阴分血分而 
成久疟者当用升发之药自脏而出之于腑然后自表作汗而解若用下药则邪气愈陷下而难出也又 
久疟之人正气虚者不可用劫药损其胃气劫之数次不愈者病若不变必待春来气升疟气随升发之 
气而出方已遇此者当以补之一妇人久痢一子亦痢死哭甚数日后痢止疟作医与四兽饮之类凡两 
月召予视之一日五六作汗如雨无休歇不能起卧食少懒语脉微数予以痢后无阴悲哀伤气又进湿 
热之药助起旺火正气愈虚汗既大出无邪可治阴虚阳散将在旦夕岂小剂之所能补今用人参二两 
白术二两芍药一两黄 半两甘草少许作一服浓煎一钟日服四五次两日寒热止又二妇同病疟一 
者面光泽予以湿在气分非汗不解两发汗出而愈一者面赤黑色予以暑伤血分用四物汤加辛苦寒 
之剂二日发唇疮而愈临病处治其可执一乎前论又有食疟痰疟疫疟瘴疟者其方皆未备学人又当 
随证而思其所以治之也 

卷七疟门
疟门治法
属性:解表之剂 
仲景白虎加桂枝汤治温疟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石膏(一斤碎) 桂枝(三两) 粳米(六合) 
上咀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熟去滓煎至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汗出愈 
按此太阳阳明经药也 
柴胡桂姜汤治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名曰牝疟 
柴胡(八两) 桂枝 黄芩(各二两) 栝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