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27-本草述钩元 >

第42章

027-本草述钩元-第42章

小说: 027-本草述钩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已伤之血。同地黄麦冬归身阿胶茅根童便。主血热吐衄。同地黄牛膝黄 地榆芍药荆芥 
治肠风下血。佐地榆。治横 鱼口神效。吐血燥渴及解毒。用茜根雄黑豆去皮炙甘草等 
为末。井水丸弹子大。每温水化服一丸。五十后经水不止者。作败血论。用茜根(一名 
龙姜)一两。阿胶侧柏叶炙黄芩各五钱。生地一两。胎发一枚烧灰。分六帖。每帖水一 
煎七分。入发灰服之。 
〔论〕茜根味甘而微酸咸。色赤气温。专于行血活血。本经治寒湿风痹。固以其温而行 
之矣 
通 
或 
则 
不 
徒 
金匮 
可从 
则难 
惟闭 
得以 
畅而 
而伤 
必以 
茜根汤治吐咯呕血。(四物加童便浸香附钱半。茜草根二钱半。水煎服。)乃阳虚而阴不 
能化 
气上 
化醇。第有足三阴(肝脾肾)手三阴(心肺心包)之殊。即有阴血阳血之宜审 
先导。第有足三阳(胆胃膀胱)手三阳(大肠小肠三焦)之别。即有阴气阳气之宜 
天地。分于身半之上下。可遂滚同而无精微之分辨乎哉。故审必于血之化原。或属 
(肝脾肾)或属在天之阴。(心肺心胞)然后明于气之驭血。或属在地之阳。(胆胃 
或属在天之阳。(大肠小肠三焦)。盖血于在地之阴资始。而于在天之阴资生。气于在地之阳 
资生。而于在天之阳资化也。夫阳本先阴而动。血乃于在地之阴。资始者。因血之质属阴也。 
阴未舒时。不能驭阳以为气。惟值阳正位。而阴乃合于阳以有生 
阳本先阴而升。气乃于在地 
惟及阳司令。而液乃合于气 
阴资生者。则宜究在天之气 
者以为治。此分天地而审阴阳之大义。虽然病有标本。若血上逆。则又急宜治标。故 
资始者。亦必从在天之资化者以疗之。而后治其资始之本。缘在天之资化者。不能化 
其急在标。不能舍在天之资化而迂图其资始也。(在天之资化者不能化阴数句。是治血 
要领。乃阳中阴虚也。至于阳虚不能化阴以致血瘀上逆者。是症不多见。正宜于茜根之 
盖前治责其本在阴。后治责其本在阳也。)若病由在天之资生。更不必言矣。 
缪氏。虽见血证。若加泄泻饮食不进者。勿服。 
〔修治〕铜刀锉。勿犯铁铅器。入药焙用。 

卷十一蔓草部
防己
内容:黔产不及汉中者良。故称汉防己。其茎如葛蔓延。茎根甚嫩。折一头吹之。气从中贯 
采其根用。剖开须作车辐解。而木强者不取也。汉防己。是根破之纹。作车辐解。黄实馨 
木防己。是苗上有丁足子。青白虚软。(嘉谟) 
气味大苦辛寒。性燥而不淳。善走下行。阴也。泄也。入足太阳经。防己阳中之阴药也。 
( 
脚 
拘 
己 
凶突 
热壅塞 
气已亏 
分湿热 
致二阴不通者。 
如肺痿咯血之类 
防己于下部湿热药 
乃无瞑眩之患。 
主之。防己黄 
风水恶风汗出。 
甘草半两。锉散 
痛加芍药。风湿 
卫。防术胜食。 
一钱。极验。 
〔论〕防己为除下焦湿热要剂。何以能通十二经。以其为足太阳本经药。经固曰巨阳者。 
诸 
盖 
病 
亦可治 
之为病 
其义 
之。 
气郁 
足肿一证。概以为湿热下溜耳。即是湿热概以为血分病耳。又不过曰气郁化湿。湿郁化 
热耳 
下输 
后天 
也。血海之上。乃有丹田。气充于血也。血生于气。则胃气之虚与胃阳之亢者。便 
气海。使肺气下降入心而生血矣。不能生血。则 
以冲任之气。不得胃气以行血海之化而达于足也 
血困于湿。其热者阴气微也。湿热虽属血分之病。 
乃先哲又谓胃气下陷者。盖天气下为雨。则地气上 
升焉。(其举阴以上升者。乃阴中之阳。正谓元气 
上升。(不能举阴以升。由冲任不得阳以化也。) 
化以荣于周身。乃举身半以下为肿或痛矣。是其 
必裕肾肝之阴以举阳。或益阳。或清其并阳之热 
或升而举之。岂漫从事于祛除湿热。更加防己辈 
阳以升。然后阳中含阴以降。此篇论病。乃先从 
是病机之本也。其有肝肾阳微。阴不得化。而湿热只因于下者。又当从肝肾为本。第不能舍 
后天生化之胃耳。 
缪氏。防己性悍气猛。走窜决防。大苦大寒。能伤胃。凡胃虚阴虚肾虚小水不利。及胎 
前产 
〔辨治〕凡使。勿用木条色黄而腥皮皱上有丁足子。惟要心有花纹黄色者。去皮锉。酒 
洗。 

卷十一蔓草部
通草
内容:即木通(古方通草。即今之木通。俗所谓通草。乃通脱木。)泽潞汉中江淮湖南州郡皆 
有之。绕树蔓藤。大者径三五寸。每节三二枝。枝即通草。通理细孔。含取一头吹之。气出 
彼头。色黄白者良。黑褐色者。用之无力。(此商人因其质轻易得。多致船篷上。为雨 所 
浸。以致腐黑。)或谓木通即葡萄苗者。误。 
苦辛甘淡而微寒。气平味薄。降也。阳中阴也。入手厥阴手太阳。并及足太阳。主除脾 
胃寒 
浮大 
可去 
助西方 
湿热癃 
胫酸脚 
通大肠。治 
宜木通以 
周身表里之 
白虎历节风。遍 
木通服。不效。 
随手没去。出 
畅而痛除矣。 
面赤唇干。咬 
甘草。治尿血 
〔论〕木通主治。类知为利水。而本经所云通利九窍血脉关节。殊未深究。夫水与血。 
是二 
于肺 
知木 
贯。 
通 
原非 
则胸膈血散。膻中血聚。则小肠壅滞。是则血脉通利。即其通利 
其通利血脉之功也。上而火中之水。在小肠之气和而能化。则下而 
亦应之而化。故非利小肠而无与于膀胱。但病于因膀胱者。不得专 
以湿多属血分。不利之病也。至风热之病于血者亦用之。以风脏即 
脉关节之义。至女子妊娠养胎。自肝始。脏腑相滋。各三十日。惟 
养经之数。无胎则下为月水。有胎则 
凡精滑不梦自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禁用。妊娠忌之。(仲淳) 
〔修治〕去皮节。生用。 

卷十一蔓草部
通脱木
内容:其茎空心。中有白瓤。轻白可爱。白瓤中藏脱木。故名。 
味甘淡。气寒。阳中之阴。降也。入手太阴足阴明经。主治泻肺利阴窍。治五淋癃闭。 
除水 
味淡 
气寒 
香红 
虚脱人禁之。孕妇弗服。(仲淳) 
〔修治〕揉碎用。 

卷十一蔓草部
钩藤
内容:状似葡萄藤。大如拇指而中空。折致酒瓮中。以气吸之。涓涓不断。茎间有刺。 
钩。色并紫赤。 
味微甘微苦而平。气微寒。入手足厥阴经。平肝风。除心热。主螈 颤振。头旋目眩。 
舒筋 
痛。 
火相煽 
中和之品 
痫螈 。 
每服半钱温水服。日三。 
〔修治〕久煎便无力。俟他药煎就。投钩藤一二沸即起。颇得力也。去梗。纯用嫩钩。 
其功 

卷十一蔓草部
石南藤
内容:一名丁公藤。江南湖南诸大山有之。细藤圆腻。紫绿色。一节一叶。叶深绿似 
浓。贴树处有小紫瘤。中有小孔。四时不凋。茎叶皆臭而极辣。白花蛇食之。 
味辛甘。气温。主治风血。补衰老。起阳。强腰脚。除痹变白。逐冷气。排风邪。治上 
气咳 
伐木 
治 
痛。 
四两 
梧子 

卷十一蔓草部
忍冬藤
内容:在处有之。藤蔓左缠。茎色微紫。对节生叶。似薜荔而青。有涩毛。三四月花初开 
瓣俱白。经三日渐变金黄。幽香袭人。燥湿不变。名金银花。藤名左缠藤。俗曰甜藤。 
忍冬。夏采花。秋采叶。冬采藤用。 
味甘。气微寒。主寒热身肿。解散热毒。治风除胀止渴。及一切风湿气诸肿毒。痈疽疥 
癣。 
其治风 
气。所云 
虺雷。治 
忍冬酒。 
叶入砂盆 
铁。生甘 
渣。分三分 
及疔疮便毒。 
以渣敷上。败 
痛实热。状 
一两。甘草八 
〔论〕忍冬凌冬不凋。取其汁能伏硫制汞。故有通灵之号。其质凝于严冬。而花吐于春 
深。 
性以 
以为 
诸 
有 
门 
方书治消渴已愈。防发痈疽。预取忍冬酒煮窨服。至大小肠通利。方为药到。此证乃脏腑热 
除。而经络之热未净也。必用此酒透去之。且不特治痈。亦能止渴。是则从脏腑而经脉。从 
经脉而肉里。斯味实有全功矣。别录谓其久服轻身。长年益寿。岂尽妄哉。忍冬。其藤左转 
。已属肝剂。而茎色微紫。又肝之血剂也。春深吐花。始白而后黄。是又由肝达肺。由肺达 
脾之味也。故不只于行经络。且能周肉理。散血分热毒。缪氏治偏头痛属肝经血虚有热者。 
用之。又忍冬花浸酒。能令血热而大肠结燥者通利。亦是乙庚相合之义。 
忍冬藤补血。惟气虚及寒多人。不宜。 
〔修治〕四月采花阴干。藤叶不拘时采用。 

卷十一蔓草部
黄药子
内容:在处栽之。茎高三二尺。柔而有节。似藤实非藤也。叶大如拳。根长尺许。围三 
外褐内黄。亦有黄赤色者。捣其根入染蓝缸中。云易变色也。黄药红药。一物二名。 
子。方书亦用之。未审何物。 
x根x 
味苦气平。平即兼凉。气薄味浓。降多升少。阴也。入手少阴足厥阴经。凉血降火。治 
肺热咳唾血。鼻衄舌衄。舌肿咽喉肿痛。疗诸恶肿疮 。消瘿。(不越凉血和营散结之义) 
解 
肝 
地 
两 
量 
治一切发背痈疽俱效。阴毒尤要。如无赤药子。以黄药子代之。吐血咯血。能解诸热烦躁。 
及 
两 
服 
臼捣 
〔论〕黄药根味苦气平。苦者火味。平者金气。火合金以为用。则气归凉降。气凉降以 
化血 
金火而降于水 
缪氏。痈疽已溃。不宜服。阴证当以内补为急。药子之类宜少服。只可外敷。 

卷十一蔓草部
王瓜
内容:三月生苗。其蔓多须。其叶圆。如马蹄而有尖。面青背淡。涩而不光。六七月开五出 
小黄花。成簇。结子累累。熟时有红黄二色。皮亦粗涩。根如栝蒌根之小者。澄粉甚白腻。 
须 
下尖长 
x根x 
气味苦寒。有小毒。能吐下人。主治消渴内痹。血月闭。寒热酸疼。益气愈聋。疗诸 
邪气 
下乳 
能除湿 
黄胆变黑。用土瓜根汁。平旦温服一小升。午刻黄水当从小便出。不出。再服。小便如 
泔。 
末。 
王瓜 
〔论〕经云。寒泣血。王瓜乃以苦寒而效活血之用。知其所治之瘀血。皆因于热者。第 
细绎 
又或 
用于 
再以 
实于六 
x子x 
即赤雹子 
味酸苦。气平。生用。润心肺。治黄病。炒用。治肺痿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疗反胃 
吐食 
赤雹儿 
半两。 

卷十一蔓草部
络石藤
内容:生阴湿处。冬夏常青。实黑而圆。其茎蔓延贴石。折之有白汁。其叶小于指头。浓 
强。面青背淡。涩而不光。有尖圆二种。功用相同。六七月采茎叶用。其绕树生者。叶 
薄也。气味苦温。微寒。入足阳明手足少阴足厥阴少阳经。治喉舌肿闭。背痈 肿。口干舌 
焦。养 
地之阴气 
毒也。喉 
即通。神 
叶相对 
栝蒌一 
小便白浊。 
史载之言 
用络石人参茯苓各二两。龙骨 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空心 
米饮下。日 
〔论〕凡味苦寒则就水。苦热则就火。络石味苦。凌冬不凋。得于阴气最浓。六七月采 
之。 
达清 
浊。 
〔修治〕粗布揩去茎叶上毛。熟甘草水浸。晒干用。 

卷十一蔓草部
木莲
内容:即木馒头。一名薜荔。延树木垣墙而生。四时不凋。浓茎坚强。大于络石。不花而实 
微似莲蓬而稍大。六七月实内空而红。八月后则满腹细子如稗。一子一须。其味微涩。其 
轻虚。 
味甘涩。气平。主治壮阳道。固精。消肿散毒。止血下乳。治久痢肠痔。心痛阴 。 
〔论〕黑丸子治久年痔漏下血。以木馒头为君。集简方治阴 囊肿。烧木馒头酒服。又 
有与 
振之 
证矣 

卷十一蔓草部
五龙草
内容:即五爪龙。纲目不载。因治背疽奇中。故详录之。此草蔓生下湿地。叶似丝瓜 
五丫。丫俱有须。故名五爪龙。三月间采。阴干用。 
背疽总略。背疽属火毒酝酿而成。不能外散。势必内攻。不能中出。势必旁溃。医以凉 
药围 
以火引 
照。即 
火捻提照方。照法日每一次。初用捻三根或四根。次日用四根或五根。以次至六七根止。 
大 
子 
药 
法熏 
太乙 
心等方 
先。 
x熏药方x 
雄黄朱砂血竭没药各一钱。麝香二分。血竭没药。赝物极多。须按本草求其真者。 
细末。绵纸为捻长约尺许。每捻药三分。真麻油润灼。离疮半寸许。自外而内。周遭徐 
之。火头上出。药气内入。疮毒随气解散。自不内侵脏腑。初用三条。渐加至五七条。 
渐消又渐减。熏罢随即敷药。自外而内者。言自红晕外。左右旋照以渐将捻收入疮口 
更须将捻猛向外提。以引毒瓦斯。此是手法。 
x敷药方x 
五爪龙车前草连根叶 草金银花各等分。上四味鲜草。一处捣烂。加多年陈小 
起。仍加飞盐末少许。共为稠糊敷疮上。中留一顶。拔脓出。若冬时无鲜者。用根及 
药。(蓄草者阴干。无见火日。)陈醋调敷。如五龙草急觅不得。而疮势紧急。即将车 
味捣用。亦能奏功。疮初发时。取五龙草汁半盏。黄酒和水饮。能内消。 
x太乙膏x 
元参当归白芷肉桂大黄生地赤芍苦参 八味切片。用麻油二斤。入铜锅内。煎至 
隔棕滤去渣。入黄丹十二两。再熬。滴水成珠。捻软硬得宜。即成膏矣。制丹法。先 
紫色。倾入缸。滚水泡之。再汲凉水满缸。用棒常搅。浸一宿。去水。再炒如前。两 
研。务要极细。 
凡人将发痈疽毒。半年一年前。必常自觉口干。或作渴思饮茶并水。或食已即饥。名为 
中消 
金银 
十余 
共 
得酒 

卷十二水草部
泽泻
内容:春生苗。多在浅水中。吐似牛舌。独茎而长。秋时开白花作丛。秋末采根。曝干用。 
味咸甘淡。气寒。沉而降。阳也。入足太阳少阴轻。逐湿行水。去三焦膀胱停水留垢。 
伐 
渗湿热。治泄精。及疝痛香港脚。肾脏风疮。去阴间汗。除阴湿之圣药。(洁古)去脬中留垢。 
以味咸。能泻伏水故也。(易老)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 
而土气得令清气上行。天气明爽。故仲景用治支饮苦冒。使之降而奏功也。(濒湖)下焦湿 
热致精泄者。宜投之。(嵩)八味丸之用泽泻。取其伐肾邪。起阴气。助补 
多服病患眼。(扁鹊)降令太过。清气不升。真阳潜耗故也。(濒湖)无疾服之。令人目 
(洁古)水肿昼剧夜平者。阳水也。泽泻同二苓术芍人参陈皮赤豆桑皮治之。多服必 
剧昼平者。阴水也。同车前赤苓生地白芍薏仁木瓜石斛赤豆桑皮治之。多服必愈。同 
苓半夏陈皮紫苏。治一切停饮停水。饮证病甚欲眩者。用泽泻五两。炒术二两。水三 
煎服。必效。肾脏风疮。泽泻皂荚水煮烂。焙研。炼蜜丸梧子大。空心。温酒下十五丸 
十丸。 
〔论〕泽泻本水草。味咸气寒。的入水脏。为逐湿行水之捷药。然咸得有甘。此濒湖所 
谓淡 
其能起 
如中焦阳衰 
焦膀胱病于 
相火郁于肝。 
泽泻皆治之 
升以达阳。 
则阳郁而 
致肾气虚 
及支饮苦 
茯苓汤下 
化而水行 
病患无湿无饮而阴虚。及肾气乏绝。精滑作泻。目虚不明等候。咸禁。 
〔辨治〕不油不蛀者良。细锉。酒浸一宿。漉出。晒干用。一法。米泔浸。去毛蒸。或 
捣碎 

卷十二水草部
石菖蒲
内容:一名尧韭。类凡五种。生于池泽。蒲叶肥。高二三尺者。泥菖蒲。白菖也。生于 
蒲叶瘦。根高二三尺者。水菖蒲。溪荪也。生于水石间。叶有剑脊。瘦根密节。高尺 
石菖蒲也。栽之以砂。一年至春剪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