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本草述钩元-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痰饮痞满
化。即在
于身半以下
一节尽之矣
肝。而效
一
冷。而亦
结滞。此
积滞。当与补
湖)
〔修治〕霜后取带熟者。去核曝干。或蒸熟。去皮核。捣作饼子。日干用。
卷十七山果部
柿
内容:原青绿色。收置器中。自然红熟。为生柿。用大柿去皮捻扁。晒露至干。纳瓮中。待生
白霜。取出。谓之白柿。令人呼为柿饼。二种宜治病。生柿性冷。日干作柿饼。稍杀其冷性
。当酌于证以对待之。
味甘平涩。性冷。入手足太阴血分。开胃(治上焦痰热。俾胃先受其甘冷之益。)涩肠。
消痰止
中
嗽止血之功
柿寒气稍减。
下血十年者。
以他药杂之。
煎匀。下柿煮
上蒸熟。批开
水煎。日饮
x柿霜x
清上焦心肺诸热。生津止渴。宁嗽化痰。治咽喉口舌疮痛。长于清肃上焦火邪。兼能
脾开胃。得桑白皮百部天麦冬沙参贝母苏子枇杷叶橘红栝蒌根。作丸噙化。治肺经有火。
嗽生痰。
〔论〕柿树四月开花结实。至八九月乃熟。是固受金气之专矣。丹溪谓其属金而有土者。
以
之功为专。乃有以开胃
走于胃。是以天气谷气分
肺胃所受。其气又合而一
生化于其中。使上焦心肺
胃受亢阳之气。则胃中
以对待之。然则所谓开
胃可疗。而消痰止渴
流贯者。得循天度而还
而止热嗽。疗肺痿。润
气谷气并而充身之明验
食。令人腹痛作泻。(
x蒂x
气味涩平。孟诜主咳逆哕气。
〔论〕柿蒂得金气之专以收。功能下气。本草云。涩平。涩即收气。而平即阳归于阴。
亦秋
血。就所因而投治。其剂亦
卷十七山果部
陈橘皮
内容:枳橙叶有两刻。橘叶两头尖。无两刻。柑叶与橘同。但柑树独无刺。橘枳橙皆有刺
皮纹细。色红而薄。内多筋膜。其味苦辛。柑皮纹粗。色黄而浓。内多白膜。其味辛甘
皮最浓。而虚纹更粗。色黄。内多膜。无筋。其味甘多辛少。以此别之不差。橘皮性温。
柚皮性冷。今市肆货橘皮。多以柑皮杂之。柑皮犹可用。柚皮则与橘悬殊矣。味苦辛。气
气味俱浓。可升可降。阳中之阴。入脾肺二经气分。及足阳明经。开胃和中。利水谷。理
燥湿。快膈消痰。治上气咳嗽。定呕哕嘈杂。时吐清水。及大肠闭塞并气痢。除膀胱留热停
水。疗酒病。留白则补脾胃。因白有甘意。去白则理肺气。消痰泄气。去白者。恐甘缓其辛
也。橘皮花开于夏。实成于秋。得火气少。金气多。(仲淳)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
升
胃。
肠血
感寒伤
食亦无
同枳
稠粘
末。
是
服。
卧各
杏仁
两。
和丸。绿
同黄连猪胆。
〔论〕橘皮味苦而辛。辛苦适均而气温。据其苦泄辛散温行。以为行滞气之剂。几与散
气诸
以
泽毛
能补能和。同于
无病。然气之寒者
皮专以泄滞气
单用并致戒于多用久用
能耗散真气。中气虚。气不归元者。忌与耗气药同用。胃虚有火呕吐。不宜与温热香燥
药同
〔修治〕入和中理胃药则留白。入下气消痰药则去白。去白者以盐汤洗浸。刮去筋膜。
哂干
水蘸
卷十七山果部
青橘皮
内容:橘之未黄而青色者。橙皮最浓。柑皮犹浓于橘。此青橘头上破裂。状如莲瓣。
今人多以小柑小柚小橙伪为之。不可不辨。
极苦而辛。气温。气味俱浓。沉而降。阴也。入三焦肝胆气分。炒黑则入血分。疏肝胆。
泻
用以疏通。)最
结。)去下焦诸湿。
气则损真气。(东垣)陈皮
补而后用之。(
陈皮浮而升。
人参鳖甲。能消
木香。消 癖气块
五两。炙甘草六两。
令焦。去甘草茴香。
拘老人小儿。皆可常
人久积忧郁。乳房
水一盏半。煎一盏
〔论〕夫枳子与橘红皆苦。而寒温不同。在江南有橘有枳。江北则有枳无橘。江南之枳。
又
寒
者也。以火为用则气宣。此火即元气。经所谓少火也。气食少火。不可想见真气宣扬之义欤。
抑不
贤又
命门
始。
遍致。
何。曰
阳而下
不下。
者。不
于虚。
化源在
施。肝
〔修治〕汤浸。去瓤。切片。醋拌。瓦上炒过用。消积定痛。醋炒。
x橘核x
橘实小。其味微酸。柑大于橘。其味甘。用核者审之。气味苦平。入足厥阴经。治肾
腰痛。膀胱气痛。小肠疝气及阴核肿痛。(炒研五钱。酒煮服。或酒糊丸服。)腰痛。橘核
仲各二两。炒研末。每服二钱。盐酒下。
〔论〕橘必成熟之实乃有核。青橘禀金令之初气。取其极小者入药。不得有核。然则核
之性
肝病
〔修治〕以新瓦焙者。去壳取仁。研用。
x橘叶x
与柑叶同形。但橘树有刺。柑树无。
气味苦平。入足厥阴经。主导胸膈逆气。行肝气。消肿散毒。乳痈胁痛。用之行经。(丹
溪)
卷十七山果部
枇杷叶
内容:味微辛而苦。后有微甘。气薄味浓。阳中之阴。降也。入手太阴足阳明经。性善下
治卒呃不止。噎膈反胃。及肺气热嗽。疗渴疾。妇人产后口干。和胃降气。清热解暑毒
香港脚冲逆。禀天地清寒之气。四时不凋。其味苦气平。平即凉也。经曰。诸逆冲上。皆
火。火气上炎。则为卒呃不止。此叶性善下气。气下则火降痰顺。而呕者不呕。渴者不
咳者不咳。冲逆者不冲逆矣。一妇患肺热久嗽。身如火炙。肌瘦将成劳。以枇杷叶木通款
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治为末。蜜丸樱桃大。食后夜卧各含化一丸。未终
而愈。同生地麦冬白芍炙草杞子桑皮茅根天冬苏子五味子栝蒌根童便。治阴虚咳嗽吐血。同
竹茹木瓜芦根汁石斛麦冬人参茯苓。治胃热呕吐。加童便人乳竹沥苏子白芍蔗浆。治噎膈反
胃。
同
连甘
〔论〕冬气闭藏。夏气蕃秀。草木之气。各应其时。乃枇杷于盛冬作白花。仲夏缀黄实。
是
气
于
以平亢
之亢者
不下为热
多而后
中。此
胃寒呕吐。及风寒咳嗽。并忌。(仲淳)
〔修治〕凡采得湿者一叶重一两。干者三叶一两。为气足。粗布拭尽毛。用甘草汤洗。
再用
卷十七山果部
胡桃仁
内容:气味甘平温。入肺肾二经。主治滋肺利三焦。润血脉。补肾益命门。治虚寒喘嗽化痰
利小便亦止小便频数。疗损伤石淋。一味勿去皮。空腹食之。最能固精。同破故纸蜜丸服
补下焦。以胡桃属木。故纸属火。二味合用。有木火相生之妙。(韩 )洪辑幼子痰喘。五
昼夜不乳食。其妻梦观音授方。令服人参胡桃汤。煎一蚬壳许。灌之喘定。明日。以胡桃
皮用之。喘复作。仍连皮用。信宿而瘳。消痰止嗽。用胡桃肉三颗。生姜三片。卧时嚼服。
呷汤两三口。再嚼桃姜如前数。即静卧。必愈。同补骨脂蒺藜莲须鹿茸麦冬巴戟山萸五味覆
盆
肾。遂致水弱火强。口舌干。精
胡桃肉白茯苓各四两。附子一枚
米饮下。老人喘嗽。气促睡卧不
入炼蜜少许。和丸弹子大。每卧
煎七分。顿服。久嗽不止。胡
汤浸去皮。研匀。入炼蜜丸梧
中有石子者。胡桃肉一升。细
酒服。不过三服效。鱼口便
服。少行一二次。有脓自大便
和橘核研酒服之。补肾治腰痛。
〔论〕胡桃仁状类命门。外皮水汁皆青黑。能入北方通命门。夫命门本阴中之阳。上通
于肺
脏
治石
正
归
包
更由阴而裕阳也。以命门主气也。由阳而育阴。即由阴而裕阳。故不可只曰补阳。
补髓矣。大约同故纸以补髓。兹味之功。当居其强半。(青蛾丸用故纸十两
可知此丸补髓。其功属何味居胜矣。)经曰。精成而脑髓生。盖精者阳中
变化。又阴中之阳所成。从气而搏 。修真家所谓气盛则精盈者。非离于阴
故又曰。精盈则气盛。精与气互根而互益。所以故纸无胡桃。犹水母之无 耳
卷十七山果部
银杏
内容:花于二月。每二更时开。随即卸落。人罕见之。一枝结子百十。经霜乃熟。烂去肉。取
核为果。三棱为雄。二棱为雌。须雌雄同种。其树相望乃结。或雌树临水亦结。或凿孔。内
雄木一块。泥之亦结。阴阳相感之妙如此。
x仁x
气味甘苦涩平。入手太阴经。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
毒杀虫。生捣能浣油腻。其去痰浊之功可知。多食则气壅胪胀。禀收令太过也。
〔论〕方书用银杏治喘。盖治喘之哮者。是证缘胸中之痰。随气上升。粘结于喉咙。以
及会
故丹
收降
血能
眚之
卷十八夷果部
荔枝
内容:x肉x
味甘气温。入手足少阴厥阴经。通神益智。健气驱寒。止渴。益颜色。治瘰 瘤赘
肿疔肿。发小儿痘疮。荔枝属阳。主散无形质之滞气。故瘤赘赤肿者用之。(丹溪)性禀畏
寒
颐)甘温益血。助营气。(仲淳)老人气虚。胃有暴寒。欲疏散则气益虚。遽投参 则微寒
更
不
酒
x核x
气味甘涩温。利厥阴。行散滞气。治心痛小肠气痛。 疝。妇人血气刺痛。其实双结。
而核肖睾丸。故其治 疝卵肿。有述类象形之义。(濒湖)同故纸牛膝延胡茴香木瓜杜仲橘
核
硫
效
痛。
两。
〔论〕 荔枝生于炎方。冬青春荣。迨夏至将中。则翕然丹
乃在夏至将中时者。阳气之用。遇阴将进而圆成也。夫得阴以成
阳之用。本草所谓健气驱寒。正入阴达阳之的证。丹溪主散无形
受滞于阴者。如瘰 赘疣。赤肿疔肿。固皆阴之圉阳。以为此证
火。亦即入阴而达阳之义。至述类象形。义取诸核能入肝肾治
乎。其治心痛及小肠痛。乃阳虚而阴乘之痛。非阳盛而阴微之痛
味正入血以化气耳。经曰。气虚者寒也。又曰。长气于阳。此以
更即入阴以化之。是之谓驱寒。是之谓散滞。固不可以他味之辛
热之味同。其入阴以散气分之寒。大不与纯补阳者相类。是所独
生者多食发热烦渴。可知止渴亦惟阳虚不能化阴。而津液不生者
则为倒施矣。
卷十八夷果部
龙眼肉
内容:荔枝才过。龙眼即熟。其色青黄。南人呼为荔枝奴。木性畏寒。然白露后方可采摘。
气味甘平。入足太阴手少阴经。开胃益脾。宁心安志。除健忘。却怔忡。禀稼穑之化。
故其
参五
肉去
前法食
服时气
〔论〕 龙眼与荔枝。其味皆甘。而气有温平之殊。气为味主。故或温或平。味即如其
气以
为血
捷得
则火
卷十八夷果部
槟榔
内容:槟榔树初生。引茎直上。旁无枝柯。条从心生。顶端有叶如甘蕉。其实春生。出穗凡数
百颗。五月成熟。剥去其皮。煮其肉而干之。皮皆筋丝。与大腹皮同。交州者甘。广州者
一种与槟榔同状而小。味近苦甘。为山槟榔。(即 子)又一种似槟榔而大。味涩。核亦
即大腹子也。
味涩苦而辛。微甘。气温。气薄味浓。阳中微阴。降也。入手足阳明经。白者辛多散气。
赤者
便气
如铁石
行极而
生长炎方。色白味涩。谓有金气。故其气前往。有右迁
然于脾土最为亲切。(不远)槟榔得天之阳气。地之金味
盛夏之火气耳。(仲淳)同草果枳实橘皮。治食疟。加三棱蓬术矾红红曲山楂麦芽。消一切
坚硬肉食。及米面生冷诸
下后重。同雷丸芜荑芦荟
治寸白虫。同苍术草果青
童便半盏。水一盏。煎
汤调末二钱服。香港脚冲
调下。日二。或入姜汁
以其壳煎汁或茶饮。苏
〔论〕 槟榔入口便涩。次苦。又次辛。最后微微有甘。虽涩不敌苦。而苦又不敌辛。
以涩
宜专
气之
必
又
土
气虚者。忌之。下痢非后重不用。疟非山岚瘴气不用。凡病属阴阳两虚。若非肠胃壅滞。
宿
〔辨治〕 尖长有紫纹者名槟。力小。圆而矮者名榔。力大。取鸡心正稳中实如锦纹者
佳。
灰火中
卷十八夷果部
大腹子
内容:即槟榔中一种腹大形扁而味涩者。不似槟榔尖长味良。
气味辛涩温。主治与槟榔同。
大腹皮 味辛。气微温。入足阳明太阴经。主冷热气攻心腹。大肠虫毒。痰膈醋心。(并
以
逆
肿药
同白术
〔论〕 槟榔得金味之浓。其皮何独不然。但在实气味凝浓。而皮则轻扬。故疏壅气之
性同
于健
〔修治〕 鸩鸟多栖此树上。须先以酒净洗去浊。仍以大豆汁洗之。晒干用。
卷十八夷果部
鸡距子
内容:其树枳 。夏月开花。枝头结实。如鸡爪形。嫩时青色。经霜乃黄。嚼之味甘如蜜。
气味甘平。止渴除烦。去膈上热。润五脏。利大小便。止呕逆。解酒毒。辟虫毒。功用
同蜂
过度。积热在脾。食多而饮水。饮
丸。用棘枸子煎汤吞之。湿热黄胆
藿香枇杷叶桑白皮陈皮干葛白茯苓
卷十九果之味部
蜀椒
内容:今归峡及蜀川陕洛间多种之。四月结子。枝叶间如小豆而圆。无花。皮紫赤色。
八月采实。江淮北土亦有之。不及蜀中者皮浓里白味烈也。(颂)
味辛而麻。气温以热。禀南方之阳。受西方之阴。(故重蜀产)大热有毒。气味俱浓。
阳也。
温中
化。
入右
逆。以
益命门
二十颗
者。必有
良以蛔
丸中用
乃为益火
丸五十颗
止。此除
服椒红补下
一斤炒去汗。
飧泄不化及久
小泄泻。小儿
瓷器贮之。每
〔论〕 蜀椒结实于大火司令时。故其气热。然采实必以八月。且其味绝无苦。但辛而
麻。
微云
命门
于阴
何以
自下
中而脾
属气怯
气下达
曰。
而生丙。
至于火而
有水。心
行呼吸。
如附子之
以致其金
必达水
火。故
而不峻
也。
x秦椒x
即俗所谓花椒。主治与蜀椒不甚异。然色黄味短。不及蜀椒。
肺胃素有火热者。忌之。一切阴虚阳盛诸证。法所咸忌。(仲淳)
〔修治〕 收椒。须用纸包。入瓷器中。再封。勿令见风。盖专取其气以补命门也。凡
使去
x椒目x
蜀椒肉浓皮皱。其子光黑。如人之瞳。人故谓之目。他椒子虽光黑。亦不似之。
则子无光彩矣。
气味苦辛。有小毒。治水气。及肾虚耳卒鸣聋。并止气喘。肾虚耳鸣。用巴豆菖蒲同研
细。以
聋者。
后乃随
湖)按
与椒谅
〔修治〕 入药微炒。
卷十九果之味部
吴茱萸
内容:一种粒大。一种粒小。小者入药。其色青绿。
苦辛大热。有小毒。气味俱浓。浮而沉。阳中阴也。入足太阴经血分。少阴厥阴经气分。
吴
治
湿
毒
咳嗽血。着痹谵妄不能食。嘈杂大便不通小便数。痘疹余毒。耳证虫。吴萸禀火气以生。故
其
言土
阴厥
上下
可代
其色
即数日
蜜丸梧
作茱萸
至数十
不止。
七十丸。
一滚。取
仁。去皮尖
半条。去脂
脾泄。老人
暖膀胱。水
三盏。煎七
炮姜等分。
熟布裹熨症
〔论〕 吴萸震坤合见。其色青绿。木皮亦绿。是木为土用者也。三月开花红紫色。本
春木
之辛以
畅厥阴风
所以辛
至阴肾
降土
于湿
气。
阴不
得阳
如甄
便燥
或和
与交泰
升。阳
味以奏
治浊气
而
以致脾患于湿。若血不滞则肝自润。而脾自燥。此即下气而除湿血痹之义也。如濒湖所云吞
酸。即方书湿热之治。有吐酸吞酸者。投咽醋丸。用黄连为君。苍芩陈茱为辅也。其湿热滞
气甚者。投参茱丸。用六一散为君。吴萸为佐。合服也。至治虚寒之吞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