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本草述钩元-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败血胀闷。或血晕口噤。由于恶露不下。(如由去血多而虚者仍忌)及血气心腹搅痛。月
候不调。疗虚劳血癖。气壅滞。并男女中风口噤不语。治人常常呕吐者。(恐胃有瘀血也) 破
疮疡
散表里风气。(宜与防风同用) 又能破死血。产后血肿胀满欲死者宜之。(洁古) 禀水土
之气以生。其主治悉由入血行血。辛咸消散。兼有软坚润下之功。(仲淳) 同泽兰川芎麦
冬生地蒲黄人麦童便益母草牛膝黑豆荆芥穗。治产后血晕有效。 同山楂延胡丹皮泽兰当归
五灵脂赤芍红花。治产后儿枕作痛。加乳香没药。治产后血癖不消。因寒而得者。加炒黑干
姜桂各少许。 同延胡丹皮当归牛膝地黄芍药续断。治妇人月后不调。煎浓汁。加入乳香没
药血竭自然铜 虫麻布灰黄荆子等末。量病轻重。调服四五钱。治跌扑损伤如神。 产后气
喘。面黑欲死。乃血入肺也。用苏木二两。水二碗。煮一碗。入人参末五钱。随时加减。名
参苏饮。神效。
〔论〕 苏木之味。甘多而兼咸。又有微辛。夫咸走血。甘入脾。然其质木也。其色赤
也。是心之生血。肝之藏血。脾之统血者。莫不具矣。又辛味藉肺金之气以达血之行。故于
血分之用最专。大约欲和血。则少用。欲破血。则多用可也。至谓其散风。乃属血中之风。
如血晕口噤证。观于表里二字。义固可思。
产后恶露已尽。由血虚腹痛者。不宜用。(仲淳)
〔修事〕 去皮节。细锉。和梅枝蒸半日。阴干用。
卷二十三乔木部
棕榈皮
内容:气味苦涩平。 止味衄。破症。治肠风赤白痢。崩中带下。(俱烧灰存性用)烧黑性涩。
凡失血去多。淤滞已尽者。用之为当。 与乱发同用。更良。年久败棕。入药尤妙。下血不
止。棕榈皮半斤。栝蒌一个。烧灰。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论〕 棕榈皮用止吐衄。世类以其苦涩为功。夫血溢岂遂以苦涩止。且能止者又何以
能破(破症)乎。要知兹木每皮一匝为一节。二旬一采皮。转复生上。是以化为生。于人身
血分之生化。诚有合焉者。又其皮有丝毛。错纵如织。剥取缕解。于人身血络之如织而复有
条理更相合焉。阅方书主治。于下血尤多。大约能使不归经络之血。胥以就理。其功固在苦
涩之外矣。夫血脏即风脏。血之不能和而就理者。乃风脏还病于肠胃之由也。如止以苦涩奏
功。岂遂能疗肠风而得当耶。
凡暴得吐血。瘀滞方动。崩中。恶露未竭。湿热下痢。肠风初发。带下方炽。悉不宜遽
用。
卷二十三乔木部
巴豆
内容:出巴蜀。(嘉州眉州戎州皆有)而形如豆。故名。有雌雄。紧小者是雌。有棱及两头尖
者是雄。雄者峻利。名刚子。(亦书江子)雌者稍缓。(濒湖) 出戎州者。壳上有纵纹。隐
起
味辛。气热。有大毒。 生猛熟缓。能吐(不去心则呕)能下。浮中得沉。升中得降。
气薄味浓。阳中阴也。入手足阳明经。 芫花为之使。畏大黄(同用泻反缓)黄连芦笋菰笋
酱豉冷水。反牵牛。 主治导气消积。(胃中无寒积者。弗用。)去脏腑停寒。心腹痛冷。气
血凝。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惊痫。大腹水肿。治生冷硬物所伤。及一切病泄壅滞。
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疗喉痹耳聋。去恶肉。通女子月闭烂胎。不利丈夫阴。
若急治为水谷道路之剂。去皮心膜油生用。若缓治为消坚磨积之剂。炒去烟令紫黑用。可以
通肠。亦可以止泻。世所不知。(好古) 巴豆得老阳气化。其性大刚过急。入腹如火。(洁
古谓为斩关夺门之将)但可对待阴寒太过。已成坚凝闭塞之象。而阳火消沮。竟如死灰不燃
者。下顺水性。热助火气。一用两得之矣。若木土金水不及。纵有可下之证。用之则木愈抑
而胀。土愈陷而废。金愈燥而炎。水愈涸而结矣。(卢不远) 万物合太阳火气而生者。皆
有毒。巴豆生于盛夏六阳之令。而成于秋金之月。禀火性之急速。及坚金之刚猛。故性有大
毒。 仲景三物白汤。治寒结胸懊 满闷身无热者。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用。桔梗三分。
贝母三分。二味为末。内巴豆。臼中杵之。白汤和服。强人半钱。弱者减之。病在膈上。必
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耳猝聋闭。巴豆一粒。纸
裹。针刺孔通气。塞之取效。痈疽溃后。腐肉不落。巴豆一味。炒至烟尽。存性。研膏敷上。
即拔毒去瘀生新。 急喉痹。同白矾枯过。去巴豆。单用矾。研细。吹入喉。流出热毒涎。
喉即宽。 二便不通。巴豆连油黄连各半两。捣作饼子。先滴葱盐汁在脐内。安饼子上。灸
二七壮。取利为度。 寒痰气喘。青橘皮一片。展开。入刚子一个。麻扎定。火上烧存性。
研末。姜汁和。酒一杯呷服。 寒癖。宿食不消。大便闭塞。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煮三
日夜。研熟。合酒微火煎。令可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水下。欲吐者二丸。 积滞泻痢。
腹痛里急。杏仁去皮尖。巴豆去皮心。各四十九个。同烧存性。研泥溶蜡和丸绿豆大。每服
二三丸。煎大黄汤下。间日一服。一加百草霜三钱。
附案 一老妇饮病。溏泄五年。肉食油物生冷犯之即作痛。服调脾升提止涩诸药。入腹
则泻反甚。脉沉而滑。此乃脾胃久伤冷积凝滞所致。法当以热下之。则寒去利止。遂用蜡匮
巴豆丸药五十丸与服。二日大便不通。不利。其泻遂愈。凡用巴豆治泄痢积滞诸病恒有不泻
而病去者。此药病相对。配合得宜尔。苟用所不当用。则犯轻用损阴之戒矣。 一女子值暑
月夜甚凉。患心痛。从右肋下起至心前歧骨陷处。并两乳下复连腰背两膀。俱骨缝胀痛。惟
右肋并心疼独甚。时作呕恶。初疑凉夜寒邪郁遏。气不流畅所致。用散寒行气药。不效。又
疑寒气郁滞。中有郁火。于前剂加散郁火药。亦不效。服加味煮黄丸。乃顿愈。姜黄三钱五
分。雄黄三分。去油巴霜八分。去油净。共为细末。醋糊丸黍米大。虚者七丸。实者十一丸。
姜汤送下。按经云。邪气盛则实。惟此辛热之剂。可以导之。前所用药。虽亦散寒。不能及
病也。用姜黄乳香者。寒能伤血故耳。
〔论〕 巴豆树植于西土。其叶在仲夏时新旧相代。而开花成穗即于斯时。结实作房亦
踵其后。盖禀地气之金。而受天气之火极其精专者。其实成熟至七八月渐落。此金化于火。
火终于金。专受炎火之气。而绝不受寒水之气者。夫金独受火气。而子气之水绝无与焉。所
以偏至之性。洵当有毒也。燥万物者莫如火。故能溃烂有形。损真阴而竭津液。且火气之精
专者。独为金用。金司降令。又从于最烈之火。故为斩关夺门之将也。其生用者。存金而去
火之毒。可以利水谷道而不伤脏腑。炒用者。从火而制金之锐。可以磨坚结积而不致暴厉。
本经所云荡练五脏六腑。盖生用合于荡。炒用合于练矣。金化于火。直司降令以透下焦。皆
其由阳入阴以神老阳之用。仲淳所谓阳中阴入手足阳明者。庶其近之。惟本至阳以破结阴。
非一切寒滞积久闭塞。固非其对待之治也。
此药沾人肌肉。无不灼烂。试以少许擦肤。须臾泡出。况肠胃柔嫩。下咽则徐徐而走。
能无溃烂之患耶。又何待下后而耗损真阴耶。不得已急证。欲借其开通道路。亦须炒熟压令
油净。入分许即止。不得多用。(仲淳)
〔修治〕 不去膜则伤胃。不去心则作呕。以沉香水浸。则能升能降。与大黄同用。泻
人反缓。为其性相畏也。 凡修事。敲碎去油净。用白绢袋包。甘草水煮。焙干。或研膏用。
日华子言。凡入丸散炒用。不如去心膜。换水煮五度各一沸。按巴豆之火毒。所畏者水也
。今去心膜换水煮。亦止于缓火毒尔。要知炒去烟。止可以去金之暴气。而火性尚存。金之
所畏者火。而巴豆又喜火也。治法宜中的为妙。 有用仁者。用壳者。用油者。 有生用者。
麸
x巴豆油x
治中风痰厥气厥中恶喉痹。 一切急病。咽喉不通。牙关紧闭。以巴豆研烂。绵纸
包。压取油。作然点灯。吹灭熏鼻中。或用热烟刺入喉内。即时出涎或恶血。便苏。 又舌
上无故出血。以熏舌之上下。自止。
卷二十三乔木部
干漆
内容:出汉中金州梁州者最善。益州广州浙中者次之。五六月。刻木取汁液干之。即曰
干漆。状如蜂房。但性急易燥。热则难干。无风阴润。虽严寒亦易燥也。
味辛苦咸。气温。有毒。气味俱浓。通行肠胃。入肝行血。降也。阳中阴也。 本经主
绝伤。续筋骨。填髓脑。安五脏。(丹溪言其性急而飞补。用之中节则积滞去后。补性内行。)
疗五缓六急。风寒湿痹。 诸本草消瘀血痞结。(削年深坚积。破日久凝瘀。)治腰痛。女
子疝瘕。经脉不通。利小肠。杀三虫。 方书于虚劳传尸。反胃蓄血。心痛胃脘痛。胀满着
痹。拘挛盗汗等证用之。 凡瘀血得之。即化成水。(仲淳) 大抵损伤一证。专从血论
。血属有形。形质受病。为痞结。为绝伤。惟兹味捷入血分而消之。则绝伤自和。绝伤和则
筋骨自续。而髓脑自足矣。凡风寒湿痹。多病于血滞。此痿缓痹急所由成也。至于腰痛疝瘕
。何一非此味通行经脉之治乎。(仲淳) 同 虫桃仁当归红花苏木丹皮灵脂延胡牛膝。治
腹中瘀血作痛。或产后感寒。恶露未尽。结成痞块作痛者。加入干姜泽兰。 同楝根鹤虱槟
榔锡灰薏苡根乌梅龙胆草。能杀肠胃诸虫。 同牛膝丹皮续断赤芍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延胡鳖
甲。治女子月闭因于瘀血。脐腹作痛。其畏寒而不发热口渴者。可加桂。 同 叶半枝莲
生地胡麻荆芥首乌天冬苦参。疗紫云风。 入大黄 虫丸。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
肌
为末。米饮服一字至一钱。 女人月水不通。脐下坚如杯。时发热往来。下痢羸瘦。此为血
瘕。(若是肉症。不可治也。)千金方用干漆一斤烧研。生地黄二十斤取汁。和煎。至可丸丸
梧子大。每服三丸。空心酒下。
〔论〕 漆之味甚辛而属金。第其湿者在燥热则难干。得阴湿则易干。似兼乎水火之用。
而有得于水为火用。火为水用。以成其气化者。丹溪谓属金而有水与火。良不谬也。其治瘀
血而破坚积。由积之坚者皆属阴。不外于血之属也。夫血原于水而成于火。恃有金为水母。
又为火妻。水火合于金。然后水为火用。而血之生机在此。火为水用。而血之化机亦在此。
兹物取其活血。只取其化机之流畅尔。以属金之物而有水火。火为之夫。水为之用。液之所
以化血者在是。故遇燥热则难干。火金之化气俱胜也。如以金水值水。斯化机为之息而易干
矣。(漆遇蟹则化水。可以征其化机之息。盖蟹固全得其气于金水者。)要惟兹物得乎化机之
全。能化即能生。所以活瘀血。破坚积。而便为补益。不然何以异于破血诸味。而本经且谓
其治绝伤续筋骨乎。至于用之必须炒熟者。以其禀火金之兼气以达水。不能无毒。(火金相
搏。则未免有毒。) 炒用所以去毒耳。
缪氏云。瘀血得干漆即化水。其消散之功可知。凡经闭非有瘀血结块阻塞者。切勿轻饵。
〔修治〕 须捣碎炒熟入药。不尔损人肠胃。若是湿漆煎干更好。亦有烧存性者。
卷二十四灌木部
桑
内容:桑有数种。白桑叶大如掌而浓。鸡桑叶花而薄。子桑先椹而后叶。山桑叶尖而长。
俱取土内嫩根。剥皮用。
桑根白皮 气味甘辛寒。甘浓而辛薄。(有兼苦者。有兼辛者。必择用辛者乃合。)可升
可降。阳中阴也。入手太阴经。 续断桂心麻子为之使。 本经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
崩中绝脉。补虚益气。治肺气喘满。虚劳客热头痛。及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调中下气。
消痰开胃。煮汁饮。利五脏。入散用。下一切风气水气。 方书治咳嗽嗽血吐血。鼻气耳聋
。声喑口病。中风往来寒热。虚劳发热。反胃胁痛。挛痹行痹香港脚。消瘅黄胆。泄泻。大小
便不通。小便不禁。溲血淋。肠鸣痫。 桑根皮泻肺中火邪。非泻肺气。泻邪即所以补正也
。(天益) 桑根皮虽入五脏。而以脾为主。盖伤中者。中土受伤。以致五脏劳极耳。羸瘦
即肉极。崩中绝脉即脉极。补虚者补脾土之虚。益气者益中央之气也。(之颐) 甘以固元
气之不足而补虚。辛以泻肺气之有余而止嗽。(东垣) 钱乙泻白散。治肺热咳喘。面肿身
热。用桑根皮炒一两。地骨皮焙一两。炙甘草五钱。每用一二钱。入粳米百粒。水煎。食后
温服。此方乃泻肺诸方之准绳。罗氏谓泻肺火邪。非泻肺气是也。 得天麦冬贝母沙参百部
五味子款冬薄荷甘草枇杷叶。为治嗽要药。 得芍药薏仁木瓜茯苓橘皮赤小豆。为治水肿之
神剂。 咳嗽吐血甚者。鲜桑根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刮去黄皮。锉细。入糯米四两。焙
干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消渴尿多。入地三尺桑根。剥取白皮。炙黄黑。锉。以水煮浓
汁。随意饮之。亦可少入米。勿用盐。 产后下血。桑白皮炙。煮水饮之。 小儿火丹。桑
根白皮煮汁浴之。或为末。羊膏和。涂之。
〔论〕 本经言桑根白皮补益功甚巨。按典术云。箕水星精。散而为桑。种树书云。根
下尝培龟甲。易茂不蛀。(龟神在坎。故桑以龟为食。)郭子章又言。桑无不宜之土。合而绎
之。则知此木乃水土合德以立命者。其气寒。其味甘。甘而有辛。犹人之脾气散精。上归于
肺。正水土合德之所化也。人身脾肾之气。至于肺。则归于在天之阳矣。阳畅而阴自降。则
能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矣。桑根皮之治伤中劳极羸瘦及崩中绝脉。补
虚益气也。岂非甘寒而致用于辛者。阳固无阏。而阴自和以降欤。夫水土合德以为阴。犹中
土之从乎地气也。辛甘合德以为阳。犹中土之从乎天气也。此味主伤中益气。是其主脑。(阳
中之阴伤。如唾血热渴。及劳热喘满。此地气不升。而肾阴不至于肺也。阴中之阳伤。如肺
中水气。水肿腹胀。此天气不降。而肺阳不归于肾也。)盖本甘辛合而肾与脾同至肺。即甘
寒合而脾之至肺者。肺仍与之归肾。明其补益之所以然。岂得以泻肺热。利水气。印定桑皮
之用哉。且如以为降多升少。其功尤在下气。何又奏效于产后下血。及消渴尿多耶。此可悟
本经指称之义矣。 经于桑白皮。首主伤中。似伤中特为劳极羸瘦崩中绝脉之本。夫所谓中
者。何也。人生有形。不离阴阳。本于阴而透于阳。透于阳而又未离于阴。是之为中气。即
东垣所谓元气也。桑之根皮。合于亲下。为水土立地之用。然却有辛以至天者。远水土气化
而际肺。即由天而还返其立地之精。以归于极下。是则搏 而神其升降者。固在天表之肺。
故其功以平逆气。而止嗽定喘为多也。下而香港脚之治。则自地升天者。即能由天而降地。总
是一气之所贯耳。(自肾而合于中土以际肺。俾阴得畅于阳。即由肺而复合于中土以归肾。
使阳更育于阴。夫如是则阴阳还元。营卫和合。其功不独在肺矣。)又以桑皮疗水肿。乃得
夫气为血之先。血为气之御焉。盖先天之水所以生气。后天之气所以化水。后天之气化。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