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病矫治全套讲义(共四册)-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的评价太高了,认为在自己身上的这点口吃是天大的大事,现在想想真是滑稽可笑。”“一切皆可抛,口吃不可有,这实在是过分的得象个精神病了。”“一个字也不口吃的错误的主观愿望必须立即砸烂。”“我为什么不能允许人皆有之的口吃在自己身上存在?难道我不是‘人’吗?”“过去就怕别人知道自己口吃,现在我能主动暴露了,紧张心情也随之缓和多了。”“痛苦的心情是自我折腾起来的,自作自受,这种自我折磨结束了。”“我单位有个同志口吃了,我向他指出,他不承认,在十分钟里我二三次找出他的口吃,他对我一笑,淡然地说:“这有什么!”说完就算了,也没有把我向他指出的口吃放在心上,而我呢,只要有一次口吃内心就会翻腾不已,真是作茧自缚。”“别人一讥笑,自己就会面红耳赤,大动肝火,有时还会和人打骂起来,对口吃太多情,太没有修养了。今后我要一笑了之,‘你笑我也笑’是我的座右铭。”“努力地不想口吃,越来越被口吃的观念囚住,它几乎占有了我整个意识,决不再作这种无谓的努力了。想了就想,不想就不想,一切任其自然。”“压制恐惧心理,越压越怕,这种对抗不明智,要学会服从感情的自然。”“与口吃斗了这么多年,越斗越感到口吃的强大,今后再也不作这种不讲策略地蛮干了,要服从自然,要绝对无条件地允许口吃。”“过去我都是用感情来生活的,现在我才真正学会了用理智来判断是非。”“一切都成为过去,我已经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态度对待口吃了。”
自我和相互批判的结果,加深了对自己口吃病的理解,找出了口吃病的病根所在,改变了对口吃的错误评价和一切错误态度,缓解了促发口吃的心理因素,心理疙瘩解开了,思想包袱甩掉了,如释重负。
认识自己才可以正确地反映和改造外界的作用,而不受过去的感情障碍的影响。改变对口吃的错误态度才能改变内在世界的内容。
五、冲破执着
性格的某些不良倾向,如过分内向,不服从事物的自然,急于表达,激动、自卑心理,爱面子等是口吃病发病的基础,因而口吃病患者必须针对这些不良因素进行自我改造。
生来耳朵大,鼻梁高,个子矮等身体的特征是一生固定的,几乎没有变化的余地。然而性格却是心理方面的活动,与固定的躯体特征不同,相当富有变动性。
人的性格虽然不能说与遗传无关,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环境教育。人类一生下来就接受着各种各样的环境教育,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学、朋友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所以每个人的性格都颇为复杂。有时某一性格倾向占统治地位。而在另一环境里,当占统治地位的某一倾向“休息”时则另一种倾向就会占据优势。这就说明人的心理活动富有变动性。一个好逸恶劳的人,在教育和环境启发下,可以变得发奋图强起来,这时好逸恶劳的性格不是没有了,而是暂时“让位”了,若不继续进行修养,在一定的条件下仍然会变得好逸恶劳。
有的人青少年时爱好音乐、诗文、绘画、哲学,随着处龄的增长,对政治颇感兴趣,以不挠的精神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到了晚年却变得喜欢过隐遁的田园生活。
看似懦弱的人,有时却表现出刚毅不屈;平时威势迫人的人,遇到事有突变而意气消沉。人的性格常随着年龄、时间、环境以及所接触的事物,各种倾向会忽隐忽现地变化。
口吃病患者都具有复杂的性格,表现在口吃上某些不良性格常占有统治地位,应该在千变万化的生活环境里通过修养、陶冶和磨练,使各种性格倾向的关系保持平衡和协调。反之,遭遇不幸时,宴会上被不相识的人包围时,学生遇上老师,下级在上级面前,就容易表现内向,执着,有自卑感。这是一般人谁都可能有的,只是内向性格倾向的人稍许有些动机就容易被吸引去,也容易引起神经质症状。一旦发生神经质症状以后就被苦恼压倒,对生活失去兴趣,变得更加内倾,所以,口吃病患者们一天到晚总是执着干自己的口吃,一说话或一遇上要说话的场合就会紧张不安起来。
然而,没有内向倾向时,易陷入猛虎过河之勇,处事不顾自己的能力易招致失败,并且自己主张过强,难于与和平相处。自负心强,对自己所信所行之事一点也没有不备不安之感,从而毫无踌躇巡而勇猛地言行。这种人是骄傲的,事成时据为已功,事若不成刚不认为是自己的过失,不是借口于时之不利就是转嫁于别人。
内向倾向的特征是过小地评估自己,对自己的行动不能自负,缺乏自信,常是恭谦翼翼,总是畏惧自己的不足之处,一日三省吾身。这种人即使作为凯旋将军胜利归来时也会叹说:“有何颜面见父老,凯歌今日几人还。”
可见内倾性格也有它积极的一面。品行的修养则需要内向的自我反省,有了自我反省才能认识自己的缺点(口吃病患者常执着于口吃,把人皆有之的正常的生理现象的口吃误认为是缺点),才有自知之明,才有生活的向上和进步。内倾是我们生活上非常重要的性格倾向,但是内向,外向两者之间调和得不好,也就是内向的执着就会妨碍了生活的进步,口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内向的执着,它与单纯的自我内省是截然不同的趋向。
爽朗的人在人多面前拘束,认为是这是理所当然,应该是这样的,不因之苦恼,也决不努力地去改变这个状态。而有些神经质的人,误以为只有自己才这样,努力地不想这样,还去意识自己当时的行为和感觉,走路时常意识自己手的摆动,脚的起落,意识种种杂念,意识自已不安和恐惧的心情。
乘坐汽车发生事故时谁都会发生很大惊惧。以后再乘汽车时,有的人就毫不在意,而绝大部分的人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以前发生的事故,担心是否还会发生那样的事件而产生不安不快的心情,这是人的正常感情。一般人都认为这种不安不快的感情是理所当然的,不,根本就不去理会这是不是理所当然。只是抱着这种不安的心情乘坐汽车。去者日疏,随着时间的过去,这种心情自会逐渐淡漠以至消失。可是有的人想排除这种不安,打消这种不安的心情,想从这种不安的心情里逃避出来,在这个方面下功夫就会发生心理纠葛,遂成强迫观念,以后就越来越感到乘坐汽车困难,这就是理智的“谜”一一执着,理智本身是可贵的,但若变成与事实相反的思想的纠葛时便成为恶知,就会助长执着的加深。
口吃病患者意志消沉时,常把自己关闭在一个小世界里与世无争,尽量避免与人接触,只要别人不来干扰自己的小天地,对人也没有什么要求。这就是越来越加深自己内身倾向的执着。
要想冲破内倾的执着,就得反其道而行之。去掉局限性的失调,把自己的注意力和思想朝向广大的外界,不要把自己囚禁于自我中心的个人小圈子里,这就是向外转化,以求达到内外的调和。但是,只是想向外转达化而不行动起来是不行的。活动(说话本身就是一种活动),积极的活动本身就是向外的态度,活动中精神不得不转向外界,而且注意力向外时活动也会更积极。
一个任务没有完成好的时候,有的人专心研究没有完成好的原因,有的人则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处境。前者是外向,是积极的态度,后者是内向,是消极的态度。
襟怀开阔,视野宽广,多关心别人,少注意自己,以天下之忧为忧,以天下之乐为乐,冲破自我的小圈子,把自己的精力用在工作上,学习上。不仅用劳动,此劳动必须是从理想和兴趣出发和劳动,而不是任务观点的劳动,而且还要用合理的锻炼和娱乐使自己经常地忙碌着,使自己没有时间想到自己,越是这样越好。
任何内、外的偏激都不能认为是良好的性格,唯有内、外调和才是健康的心理,精神园满的人性格毫无矫激粗刚之处,这种人不会在某个“点”上执着起来,纠缠起来,他们的心情永远象春天的大海那样相对地安静、开朗。
六、制急
急躁和发怒容易使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平衡性和稳定性遭到破坏,患口吃病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导致更多的口吃。
口吃病患者都具有急躁性格,不管什么事都是又急又快,尤其在说话时,恨不得一开口就把所有的话一下子都倾倒出来,这是绝对有害的。不要“急于表达”,应该训练自己学着练习从容不迫地不紧不慢地说话。
患口吃病的人们常说,一急就要口吃,并希望能作到急躁也不口吃。多么无理的要求!连正常人在急躁的情绪下都容易出现口吃,何况一个患有口吃病的人,治疗胃肠病,在用药的同时还须注意饮食卫生,如若暴饮暴食,睡觉不盖被子不注意保养,用什么特效药也无济于事。所以问题不是在于怎么样作到急躁时不口吃,而是应该不要争躁,要服从治疗的要求。林则徐把“制怒”奉为座右铭,对口吃病患者来说“制急”更为重要。
感情冲动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情绪,如急于表达之情;二是相应的行动,就是急快的说话,激动之情的相应行动之情一旦付之以行为,则激动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强烈。如急于表达之情发作时,若“机关枪”式地急快猛重地说话,就会助长了急于表达之情,越急越快,越快越急地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感情是不能控制的,行动是可以控制的,急于表达之情只有通过修养使之得到改变,还应该教育自己,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善于管制自己的行动,不失掉对自己行动的主宰,特别重要的是每说话时,不论多么急于表达,必须从一开始就控制自己的说话方式,从容不迫的说话方式会导致心平气和的心情,心情心平气和了,就更容易从容不迫地说话,相辅相成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所以我们说,掌握发音法说话本身不仅是意志培养的过程,同时也是急躁性格改造的过程。
有修养的人能够做到喜怒哀乐不形于色,这些人并不是没有喜怒哀乐之情,而是他们善于控制自己的行动。
不少口吃病患者说,他们控制不住自己的行动,他们未尝不想掌握发音法,从容不迫地说话,可是急于表达之情冲动时,说话就会急快起来,控制不住。不要再这样欺骗自己了,任何强大的激动决没有使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力量,这些人之所以控制不住自己的行动,决不是控制不了,而是没有控制,也就是身自我控制投降。
性格改造是一个自我再教育的过程,不能依赖别人,急躁在你的身上,别人怎么能替你改呢?
急躁发作时才是急躁性格改造的最好的时机。在生活里要不时地检查自己,发现自己急躁的情绪,这时要抓住这个绝好的时机进行自我改造,决不宽怒自己,不放过任何一次时机。当急于表达之情发作时,决不可急快猛重地冲口而出。这件事急于向对方表达,等以后心平气和地再从容不迫地说话,不能再这样原谅自己,这样只能助长争躁性格的发展,就应该急于表达之情发作时,控制自己的行动从容不迫地说话,这就是自我修养。
对自己和自己行为的严格要求,对自己行为的原因分析,在性格和态度的培养中有着巨大的意义,当你急噪时问一下自己:“我急什么?”这种原因分析可以有助于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有些患者往往以怕别人着急为借口来对抗从容不迫地说话,明明是自己在偏说听话的人着急。
性格改造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生活中的每一举一行都要与性格改造结合。患者常以为说一两句话不须要改造,岂不是只说一两句话才是改造急于表达的重要时刻。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肌体,很难想象一旦用赛跑的速度奔跑,一面能从容不迫地说话。因而必须做到一切行动都应该是缓慢的。
生活要有规律。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以减少急躁情绪发作的机会,没有合理安排好生活可能是忙乱的土壤。从家里到单位上需要走30分钟,八点钟上班,七点半从家里出来,路上碰上朋友说两句话,误了一班汽车,就有迟到的可能。把时间卡得这么紧,就容易冒出急躁情绪,若能提早10分钟或一刻钟出门,心情就可平静,行动也可以从容。
有规律的生活可以使我们心情安定,不急躁,不慌乱,也能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正确组织起来的个人生活制度可以促使个体与环境之间建立良好的相互关系,使个体对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迅速与仓促或匆忙须区分开来,在某种形式或程度上后者会导致焦虑。遇上紧急情况须要作出迅速行动的时候,也必须作到快而不急,急而不躁。就是做到“心不急,情不躁”。
家里着火,火上了房也不着急吗?马路上老太太就要被汽车撞上也能从容不迫地说话吗?无稽之谈!这样的事一生能碰上几次?为什么想出一辈子也不见得碰上一次这样偶然的事来对抗急躁性格的改造呢?
不要以急躁来改造急躁。常听患者怨恨自己说:“我这个急躁脾气怎么还没改过来呢?”在改造急躁上急躁起来了。性格的改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须要一个过程,但也汪要以需要一个过程”为借口来原谅自己。
张景晖讲义(第四册)
一、必须允许恐惧心情冲动
允许口吃,无条件的允许口吃,把口吃置之度外,恐惧不安的心情自然缓和,而口吃病患者每说话时总是努力迫使自己不要口吃,这是绝对有害的,因为它会加重紧张心情和现象。说话的努力性不是最初引起口吃的原因,它是对口吃和想克服口吃的一种反应,“我要说话”的冲动和我“不能说话”的阻止因素相遇,跟着而来的就表现在“努力”上,不管患者所作的努力是心理上还是行动上的,都会在语言上竖起一个语言上的高墙,和怕口吃等强烈感情混合在一起,恐惧和焦虑从口吃发作时油然而生,并进一步增加说话的困难,努力也随着相应地增强了,口吃现象也改头换面的变得愈加严重,所作的努力性会使治疗毫无效果。因此,解除努力是头等大事。要学会停止这种不当的努力,虽不能完全制止口吃,至少能大大减轻说话的困难。
口吃病患者要无条件的允许自己口吃,排除一切试图不口吃的努力,同时也必须培养自己把口吃置之度外。如果一个口吃患者企图用各种方法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口吃,就势必滋长紧张心理;反之,如果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口吃毫不介意,允许口吃,这种有利态度必然会导致心理的缓解。思想解放了,口吃的机会就会减少。
正常人有时也会察觉自己发生了口吃,可是他们从没有不要口吃的愿望和努力挣扎,没有对它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和苦恼,更没有对它执着起来,一句话,正常人允许自己口吃。
不仅要允许口吃,还必须允许恐惧心情冲动。一般说来,允许口吃现象就会坦然,如初练滑冰的人,有的人认为跌一跤没关系,大不了爬起来再练。这种人的心情是坦然的,而有的人不想跌跤,怕跌跤,站在冰上必然是胆战兢兢。
如若不能改变对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