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6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下册) >

第108章

16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下册)-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寰刂啤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国号大顺,年③ 《国寿录》卷一。
  ④ 《明清史料》乙编,兵科钞出湖广郧阳府推官朱翊■奏本。
  ⑤ 《石匮书后集》卷六三。
  号永昌;他自己改名自晟。改西安为西京。设天佑殿大学士,由牛金星充任。增设六政府尚书等官。地方上增加省级设置,分全国为十二个州,官为节度使。同时发布开科取士,招揽人才。
  在经济上,李自成明确提出“贵贱均田”之制①,铸钱“永昌通宝”,平抑物价以利商品交易。保护农业生产,重申“马腾入田苗,斩之”和不准军士抢掠的禁令。陕西是李自成的故乡,义军所到之处,都对父老进行慰谕,凡军士妄杀百姓者偿命。责令官僚富户输金助饷,规定“九卿五万,中丞三万,监司万两,州县长吏半之”①。在文化上,制定“甲申历”,废除八股对偶的陈腐文体,改为散文形式。李自成在西安整顿军纪,加强训练,每三天亲往校场校射一次,加紧进军京师的准备。此前,已派先头部队进入山西。相继占领了荣河、河津、稷山、降州、平阳等地。
  同年二月,李自成亲率精兵两万,经韩城禹门口渡过黄河,迅速占领太原。在太原,李自成发布了声讨明皇朝的檄文,并移檄山西、河南各地。文云:“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甚至贿通官府,朝廷之威福日移,利入戚绅,闾左之脂膏罄竭。”又云:“公侯皆食肉,纨袴而倚为腹心,宦官悉龁糠,犬豕而借其耳目,狱囚累累,士无报礼之施,征敛重重,民有偕亡之恨。”②揭露了明皇朝的黑暗统治。大顺军在进军途中,还张贴反对明朝“加派”、宣布农民政权“不征粮”的文告,并派人广泛宣传大顺军“不杀人,不爱财,不奸淫,不抢掠,平买平卖,蠲免钱粮,且将富家银钱分赈穷民”的军纪和措施。③二月初八日,大顺军从太原分两路出发,一路由李自成亲自统率,取道忻州、代州、大同、宣化,经居庸关攻取北京。另一路由左营大将刘芳亮率领,东出固关,经真定、保定,向北攻取北京。三月初二日,大顺军进占大同,总兵姜瓖投降,活捉代王朱传■。初八日,至阳和。十一日,大顺军开进宣府,宣布“均田赦赈”④,“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⑤。宣化总兵王承胤投降,巡抚朱之冯自杀。十五日,大军越过柳沟天堑,到达居庸关,守将总兵唐通,监军太监杜之秩开门迎降。与此同时,刘芳亮率领的南路大军,东出固关后,真定知府邱茂华、游击谢素福出降,明内阁大学士李建泰也在保定投降。十六日,李自成率部过昌平,抵沙河。明朝京营兵三万,不战而溃。十七日,大顺军南北两路大军,前后到达北京城下。崇祯帝和他的大臣们陷于一团混乱之中。崇祯帝一面连下“罪己诏”,一面派勋戚太监,加强京师九门的防御。李自成命太监杜勋进城见崇祯帝,促其投降①。遭拒绝后,大顺军开始攻城。对平则门(今阜成门)、彰义门(今广安门)发起猛攻,并用缴获的巨炮轰城,守城官军避而不战。
  十八日,大顺军在彰义门外回族民众的帮助支持下,填平壕沟,攻入外城。十九日凌晨,攻打内城各门,人声鼎沸,杀声震天,火炮的闪光,晃动① 《罪惟录·崇祯帝纪》,十七年春正月。
  ① 冯梦龙:《甲申纪事·北事补遗》。
  ② 《明季北略》卷二三;《甲申传信录》卷六;《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十七等。③ 《明季北略》卷二○;冯梦龙:《甲申纪事·北事补遗》。
  ④ 《罪惟录·朱之冯传》。
  ⑤ 《明史》卷二六三《朱之冯传》。
  ① 《平寇志》卷九。
  的火把,照亮了北京城的夜空。②眼见破城在即,绝望的崇祯帝残暴地强迫皇后自杀,又亲手拿刀砍死心爱的妃子和女儿。半夜时,他企图逃出城去,但北京已被大顺军围得铁桶一般,只得回到宫中,命敲钟“召集百官”,可是连一个人影也没有,他走投无路,最后到万岁山(今景山公园)吊死在皇寿亭前的一棵海棠树上。由朱元璋建立的明皇朝,在经历了二百七十六年之后,随着这个末代皇帝的自杀而结束了。
  天将黎明,宣武、正阳两门,被李自成的骁将刘宗敏和李过两军首先攻破。接着其他各门也被攻开,义军像潮水决堤般地涌进北京城。十九日清晨,市民们张灯结彩,设案焚香,欢迎大顺军的到来。李自成命令大军整队入城,不得杀掠。刘宗敏首先率领义军从宣武门进入内城,队伍整齐,军纪肃然。中午时分,李自成头戴毡笠,身穿青布箭衣,骑着杂色黑马,在数百骑精兵簇拥下进入北京城。农民起义军在李自成的领导下,经过十五年百折不挠的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明朝的封建统治,取得了胜利。
  当时,大顺农民政权的区域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五省,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的部分地区。进北京后,首先是加强大顺政权的建设,其中主要措施有:任命官员,开科取士,选拔知识分子,政府官员一律受权将军节制;立即释放明锦衣卫狱中的犯人。严厉镇压作恶多端的明朝皇族和达官贵人。史称农民军“满街捉士大夫,拘系枷锁,相望于道”,一时“向来厂卫知名者,咸从束缚;要津猾胥,先倾其家而杀之”。在大顺军的打击下,地主官宦“混稠人中,低头下气,惟人觉”,“赤体狂奔,四散逃命”。那些投顺的明朝官吏,也是丑态百出。每天在午门外,他们身着青衣小帽,“匍伏听点。平日老成、儇巧者,负文名、才名者,晓晓利口者,昂昂负气者,至是皆俯首低眉,植立如木偶,任兵卒侮虐,不敢出声。亦有削发成僧,帕首作病”者,真是“种种丑态,笔不尽绘”,他们过去的那些淫威,在大顺军面前一扫无余。大顺军逮捕并处决了五百余名罪大恶极者。同时,宣布免除贫民赋税,成立“比饷镇抚司”,勒令明朝大官僚交出赃银,叫做“输银助饷”,由刘宗敏、李过等主持,追赃助饷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共得银七千万两。从而在政治、经济上打击了明朝的官僚地主,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然而,夺取北京的胜利,使义军的部分将领犯了骄傲自大的错误,产生了麻痹思想,失去了应有的警惕。面对吴三桂和江南的五十余万明朝军队,以及关外的清军队,大顺政权没有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四月初,明将吴三桂勾结清军队,联合向大顺军进攻,农民军伤亡二万余人。李自成得报,亲自率二十万大军东征。二十二日,在山海关一片石,遭到吴三桂部与清军的联合夹击,大顺军惨遭失败,被迫退到永平一带。吴三桂的投清和大顺军在山海关的失败,使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李自成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四月二十七日,李自成返回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即帝位,决心抗清到底。三十日,李自成放弃北京,准备撤回关中,继续在陕西、河南一带抗击清军。
  五月初,清军在吴三桂的引导下,开进了北京城。接着,就对大顺军展开军事进攻。在保定以南的望都一战,大顺军重创清军,打得清军主帅多铎② 《明季北略》卷二三。
  不敢出阵。但在定州的激战中,义军大将谷可成牺牲,李自成也身负箭伤,大军越固关退入山西。在平阳,李自成听信牛金星的谗言,误杀大将李岩,激起刘宗敏、宋献策等将领的不满,使军心涣散,战斗力减弱,失败不可避免了。
  大顺永昌元年秋(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李自成回到陕西后,准备进行反攻。南京的福王建号弘光,准备恢复明朝的统治。张献忠在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权,控制了西南地区。李自成曾在七月发布大举反攻清军的文告,声称要打到辽东,“从长安起马,三路行兵,指日前,先恢剿宁武、代州、大同、宣府等处,后赴北京、山海,剿除辽左。至叛逆官兵,尽行平洗。顺我百姓,无得惊遁。”①说明李自成反清的决心是很大的,只是力不从心。这年八月,在山西的大顺军东出固关攻克井陉;陕北的大顺军,在李过指挥下攻克府谷,直逼大同。十月,河南的大顺军渡河进攻怀庆。李自成在韩城居中策应。
  清朝定都北京后,立即派出两路大军,一路由多铎率领,南下攻打南明福王,一路由阿济格率领,专门攻打李自成大顺军。这年冬天,清军发动钳形攻势。阿济格和吴三桂、尚可喜率兵经大同,向榆林、延安进攻;多铎和孔有德、耿仲明率兵从河南怀庆向潼关进攻。李自成亲自赶到潼关指挥作战,依山列阵,挖壕树栅,预防清兵的冲击。
  大顺永昌二年(清顺治二年, 1645)正月初四日,刘芳亮领兵攻击清营。又在五、六两日连夜劫营。十一日,清军用炮轰击潼关,大顺军骑兵横冲敌军,又包抄敌后路,取得很大战绩。阿济格和吴三桂部从保德州渡河,突破大顺军的北部防线,打败李过所部,经绥德、延安,进逼西安。这时大顺军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十三日,清军攻进潼关,十八日到西安,李自成已在五天前撤走。
  李自成率大顺军撤离西安后,经蓝关,出武关,向南进入湖广,驻扎于襄阳。吴三桂率领清军追击,大顺军在邓州、德安、承天等地迎战失利,李自成撤出襄阳。时,牛金星降清。四月初,原明军左良玉部自武昌东下九江。李自成率大军乘虚进驻武昌城,大顺军各将领在武昌聚集,仍有三十万的兵力。接着,大顺军弃武昌南下,在富池口与清军一战失败,大将刘宗敏被俘牺牲,宋献策被俘后降清。大顺军余部转移到湖南,后与南明何腾蛟部联合,共同抗击清兵。至此,大顺政权已不复存在。
  关于李自成的结局,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个疑案。官稗史乘,众说纷纭。如成书于顺治十五年的《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李自成南奔辰州,将合张献忠。献忠已入蜀,遂留屯黔阳。部贼亡大半,然尚拥众十余万。乏食,遣贼将四出抄掠,黔阳四境鸡犬皆尽。川湖何腾蛟进攻之。自成营于罗公山,倚险筑堑为久屯计。势弥蹙,食尽,逃者益众。自成自将轻骑抄掠,何腾蛟伏兵邀之,大败,杀伤几尽。自成以数十骑突走村落中求食,村民皆筑堡自守,合围伐鼓共击之。自成麾左右格斗,皆陷于淖。众击之,人马俱毙,村民不知为自成也。截其首献腾蛟,验之左胪伤镞,始知为自成。李过闻自成死,勒兵随赴,仅夺其尸,灭一村而还,结草为首,以衮冕葬之罗公山下。”①而后来纂修乾隆四年刊行的《明史》中则说李自成窜死于湖北通山九宫山。① 《明清史料》甲编第一本。
  ① 《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八《李自成之乱》。
  乾隆十一年任澧州知州的何璘,根据实地考察所得,针对《明史》,撰写有《书李自成传后》一文。关于李自成之死,由于野史所载不一,他特记备考。“余以澧志不备,周咨遗事,有孙教授为余言:李自成实窜澧州。因旁询故老,闻自成由公安奔澧。其下多叛亡,至清化驿,随十余骑走牯牛坝,在今安福县境,复弃骑去,独窜石门之夹山寺为僧,今其坟尚在云。余讶之,后至夹山,见寺旁有石塔,覆以瓦屋,塔面大书奉天玉和尚。前立一碑,乃其徒野拂所撰,文载和尚不知何氏子。夫奉天岂和尚所称?曰玉、曰何氏子,盖寓言之,亦讳言之也。遍问寺僧,对不甚详。内有一老僧,年七十余,尚能记夹山旧事,云和尚顺治初年入寺,是律门,不言来自何处,其声似西人。后数年,复有一僧来,云是其徒,乃宗门,自号野拂,系江南人,事和尚甚谨。和尚卒于康熙甲寅岁三月,约年七十。和尚临终有遗言于野拂,彼时幼,不与闻。奉天和尚为其自号,野拂即以名其塔。寺尚藏有遗像,命取视之,则高颧深■,鸱目曷鼻,状貌狰狞,与《明史》所载相同,其为自成无疑。自成之构乱也,初僭号奉天倡义大元帅,后复僭号新顺王。其曰奉天玉和尚,盖以奉天王自寓,加点以讳之,而玉又玺质,天子之所宝,殆讫死不去僭号。与泰山贼王同一行径,可叹也。而野拂以宗门为律弟子,事之甚谨,又题称不知何氏子,寓尊奉于讳言,岂其旧日谋臣,相与为左右者欤?”①民国初年,章太炎也赞同这李自成禅隐说。并亲自到湖南石门夹山考察,访得李自成《梅花百韵》诗五首,撰写了《李自成遗诗存录》及《再书李自成事》等文。认为李自成窜死九宫山说“无诚证”,“不可信”。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郭沫若为通城县李自成墓题写了墓碑。接着由李文治等几位学者进行了考证,认为李自成于1645 年5 月死于通山县九宫山。为此,通山县在九宫山麓修建了“闯王陵”。
  八十年代初,湖南石门县在夹山寺西坡发掘了奉天和尚墓,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文物,进一步印证了何璘之说不是虚传,而是确实可信的。从此,李自成禅隐夹山和九宫山被击毙的两种说法并存。
  ① 清乾隆《澧州志林》卷二三。
  第二节张献忠张献忠(1606—1647),字秉吾,号敬轩,延安肤施(今陕西定边东)
  人。与李自成同岁。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着父亲做小生意,贩卖红枣。他当过捕快,后又来到延绥镇当一名边兵。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丢了性命。他因被人陷害,犯了“法”当斩,“主将陈洪范奇其状貌,为请于总兵官王威释之”①,最后以“鞭一百免”②。革役后他逃回到老家。
  天启末年,陕西全境灾荒不断。陕北又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和虫灾,禾苗枯焦,饿殍遍野。农民无法生活下去,最终只有铤而走险,起来造反。陕北地区首先爆发了农民起义,并很快形成燎原之势。最初,有府谷的王嘉胤、王自用起义,他们占领了黄龙山。接着宜川王左掛、安寨高迎祥、洛川张存孟、延川王和尚、汉南王大梁等纷起响应,斗争烈火燃遍了陕西全境。不久,李自成在米脂起义后参加了高迎祥的义军。
  崇祯三年(1630),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十八寨农民也组织了一支队伍响应王嘉胤等起义。他自号“八大王”。由于他“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军中称为‘黄虎’”③。这一队伍初属王自用,后自成一军。因他小时读过一点书,又受过军事训练,为人多智谋,果敢勇猛,很快就显示了指挥才能,他的部众成为当时以王自用为盟主的三十六营中最强劲的一个营。从此,张献忠随着义军,转战于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屡立战功。他的队伍也由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成为最强大的一支部队。在与官军的作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崇祯六年(1633)冬,义军大部分渡过黄河南下,张献忠所部是以高迎祥为盟主的十三家之一。
  崇祯八年(1635),各路义军被官军围困于河南。为了冲出包围圈,十三家义军首领,在河南荥阳举行了军事会议。商讨结果,决定分兵定向,打破官军的围剿计划。会后,张献忠和李自成在闯王高迎祥的率领下,向东挺进。这支东路军的主力就是张献忠的部队。他的部队作战勇猛,连破河南的固始和安徽的霍丘等州县,直指明朝的中都凤阳。
  作为东路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