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艺 2004年第12期-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目 录 :::。。。
[卷首语]
一个文学编辑的“三爱”........................刘益善
[中篇小说]
别有滋味...............................力 哥
[短篇小说]
蓝色金枪鱼社区............................阿 成
壕坑纪事...............................吕志青
招商.................................闫 刚
刺客.................................海冬青
女人.................................严 苏
男孩子 女孩子............................谢大立
[小小说之窗]
军旅小小说四题............................王培静
禁酒令................................谢志强
叹词.................................刘建超
绝爱.................................彭建兵
[新小说平台]
无事.................................晓 窗
雕刻无事的时光(评论)........................蔚 蓝
[散文随笔]
天鹅之歌...............................徐 迟
怀念骆文...............................朱 奇
审读文人风骨.............................周 熠
一个人和一本书............................赵金禾
[诗歌阵地]
城市印象片断.............................杨 矿
石牌纪事(三首)...........................吴 强
红安人(二首)............................胡晨钟
如果及其它(组诗)..........................彭卫华
诗词五首...............................一 丁
[理论与批评]
读田禾的诗..............................李 瑛
陈染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分析.......................程佳莹
世相麟爪的诗意表达......................鲍 风 龚秀兰
“2004《北京文学》全国中篇小说年会”在成都举行 ............
[报告文学]
展我心宏图 现天地真情........................韩 归
[枝江酒页]
走江口................................甘茂华
一个文学编辑的“三爱”
■ 刘益善
三项学习教育其中一项是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教育,我当了31年编辑,在此谈谈当编辑的认识吧。我谈文学编辑的职业爱心,就是“三爱”:
爱文学编辑这个职业。作家的出现,作品的产生,是离不开编辑这个职业的。我们编辑的劳动,就是为了作家的作品能够发表,产生更大影响,有助于或促进一个作家的成长、成熟,最后使他成名。这就是文学编辑的职业意义,而且这个职业应该是很重要的。第六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主题报告总结了五年作协工作成就。分组讨论时,我提了一个意见:报告里没提到编辑,这么多作家作品的产生离得开编辑的劳动吗?离不开。后来反馈说这个报告修改时,把我的意见加上去了。我想,我是以一个文学编辑的身份参加这次作代会的,编辑是作协组织中的重要成员,文学编辑应该为自己的劳动感到骄傲,应该热爱这个职业,不自卑。
编辑的职业责任感十分重要。文学编辑对作品握有生杀之权,可使一位作家出现,也可使一个很有创作前途的作者夭折。当然,成熟的作家是扼杀不了的。但是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因为编辑的采纳与否,可能被推迟出现、成名或从此被埋没。编辑取舍稿件要慎重,要如履薄冰。编辑这个职业,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要热爱这个职业,勤勤恳恳,谨慎负责。
爱稿件。选稿是编辑的工作。见了稿件,是喜悦。我对读稿子有点上瘾,编辑工作首先是选稿,沙里淘金,审稿时连一个标点也不能放过。我是文学编辑,看稿是我的责任,我也喜欢看。读稿,选稿,有时给业余作者的集子写序,我也喜欢干,不给报酬也是常有的事,我没有任何怨言。特别是读到好稿子时,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兴奋感与快感,认为《长江文艺》有重头稿子了。可能是因为当编辑久了,读稿成了一种嗜好。因为再大的作家都是从第一个编辑看稿、选稿中开始的。
当你拿到一篇稿件时,应想到这是作者点灯熬夜,苦思冥想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倾注了许多的心血,把稿子寄来,是对编辑的信任,作为编辑应该认真读稿,取舍。方方有一天对我说,1977年她在长航当码头工人时,我给她写的谈稿子的信,她还保存着哩。方方说这是非常珍贵的。
我记得非常深刻的一件事,那是1976年《诗刊》刚刚复刊时,诗人刘章当时借在《诗刊》工作,来湖北组稿。我当时负责接待他们。刘章聊天时说,他在乡下当农民时很喜欢写诗,可总是发表不了,后来写了一组民歌寄给《诗刊》,并决定若再不发表,他就一辈子不写诗了,认认真真当农民去。后来刘章的诗发表了,是一个编辑从一堆废稿里抽出几张退稿准备作解手纸时,却发现是很好的作品,然后发了整整两个页码,从此,刘章走上了写诗的道路,并成为一个很有影响的诗人。
我去年收到陕西刘剑峰写来的信,说7年前他的一个中篇小说《小矮人》我们通知要发,但没有发出来。我是1998年当主编的,没见过此稿。但我还是查找了,没找到。我复信:由于交接失误,麻烦把原稿再寄来。他寄来了,我们几经修改,以《狗埚的演员生涯》为题将稿在《长江文艺》上发表,后来,《中篇小说选刊》选用了。这应该说对作者是一个鼓励,认真对待稿件是对一个文学编辑最起码的要求。
爱作者。文学编辑面对的是作者和读者。作者有个成长的过程,与作者打交道,交朋友,对文学编辑很重要,特别是通过办笔会,编辑与作者有了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我认为只有与作者交心谈心知心,才能有好稿。
我把作者分了三个层面:一是广大自由来稿者;二是有一定水准已达到省内知名者;三是在国内外产生影响的名作家。我们文学编辑的任务,对初学写作者是善于发现;对中间层是努力推举;对大影响的名作家是广泛争取。对这三个层面的作家共同的出发点是一个“爱”字。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促使省内外更多的作者写出好的作品。虽然有些作者对编辑的态度会随着成名的步伐一步步改变。没成名时很恭敬,刚成名时还友好,成大名了有时会显出一些派头。但对所有的作者我们都把他们当好朋友。
说是爱作者,其实,有付出总有回报。朋友对我的爱也令我非常感动,特别是去年我在《长江文艺》工作30年时,有很多作者朋友为我送诗、字、画,写文章,还有的朋友送礼物。特别是刘醒龙、邓一光、陈应松、马竹、徐鲁、田禾等专门为我写文章,先后在《芳草》、《文学自由谈》、《光明日报》、《文学报》、《长江日报》、《湖北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发表。我的朋友对我不薄,这是我干了31年编辑的最好回报。因此我的编辑人生是很充实的。
别有滋味
■ 力 哥
陈小杰第一次见到石伟,还是大学四年级开学前的一天。当时,学校对学生宿舍进了一次调整,刚刚调整了一个新房间的两个女同学因为住上下铺发生了争执,吵吵嚷嚷的声音很大,这时,石伟出现在宿舍门口。
陈小杰看到石伟的第一眼时,没留下太深的印象,甚至都疏忽了他的年龄。石伟在门口很是认真地瞅着,陈小杰以为是哪里的男生来看热闹的,她劝两个正在争吵的女同学,说:“因为那么丁儿点的小事吵多不好,搞得男同学都来看热闹,”随后又对上铺的同学说:“我家住在本市,可以常回家住的,你愿住下铺,住我的好了。”
那个女生瞧了一眼门口站着的石伟,有些难为情地将行李提起来,嘴里嘟哝着,甩在了陈小杰的铺上。
这时,石伟喊了陈小杰的名字。陈小杰才认真端量了石伟,只觉得个子挺高,挺瘦,年龄也不像是学生,如果是同学知道陈小杰的名字并不奇怪,而这个人绝对是一张陌生的面孔,她好一阵的懵懂,虽然这样,她还是仔细地搜寻了大脑储存的记忆,彻头彻尾地没有这个形象,才冒犯一句,说:“我并不认识你呀,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他含笑不语,眼里明显有挑衅味。
陈小杰当时想自己的神态一定很尴尬。在他的目光下显得拘束而扭捏,她不得不又一次重复刚才的话来掩饰难堪。
这时他说话了,不是对着陈小杰,而是对着那两个吵嘴的女同学,叫出了她们的名字。那两个同学也和陈小杰一样感到莫名其妙。
注视到大家惊奇的神态,他显得挺得意,过了一会儿,他才做了自我介绍,说他叫石伟,说他是这个年度他们的任课老师。
大家恍然大悟,知道这学期的任课教师中有石伟这个人,还知道他刚刚在北京读完硕士研究生回来,考上研究生前他就是这个学校的讲师。一想又颇为疑惑不解,没有道理他会知道每个学生的姓名。
他环视屋内的环境,才笑笑,说:“我有个习惯,就是在上课前知道每个学生的姓名。”
陈小杰就问:“那你又是怎么知道我们的姓名的?”
“你们都有学生档案嘛,你们的每一副尊容都储存在我的大脑皮层里了。“他很幽默地说。
屋里的几个人舒畅地笑了,刚才有过的不愉快的宿舍的气氛显得活跃了。
“你们怎么还将我拒之门外,为什么不邀请我进来?”说这话时,他那双眼睛分明是对着陈小杰,陈小杰才觉察出石老师正伫立在宿舍门口,慌忙地闪身让他进来。石伟矫健地跨过地上堆积的杂物。
出现这么个年轻的老师,陈小杰她们都很兴奋,围住他问这问那,几乎是不容他回答,就问起下一个问题,她们不过是在老师面前满足好奇心罢了。
陈小杰不知怎么想的,鬼使神差地拿出从家带来的小酸枣,陈小杰从小就爱吃酸的,他妈常买这种酸的东西,今天派上了用场招待了石老师。刚放到宿舍仅有的桌子上,那些颗粒饱满、滚圆剔透的小酸枣立即铺展开来占据了半个桌面。
石伟情不自禁地吸吮一下,说:“这个好,这个好。我一见到小酸枣,嘴就犯酸了。”说着,扔进嘴里一个,有滋有味咀嚼,样子有些夸张。
“我从小就爱吃酸的,一见到就忍不住。”石伟又说。
陈小杰显得别样地笑了,说:“那么咱们俩还有相同之处。”说过后陈小杰有些后悔,刚刚与这位年轻的讲师认识,说这样的话显得有些唐突,她看到石伟并没有在意,感到自己太敏感了,难为情地笑了。
陈小杰这一笑却被石伟捕捉到了,石伟说:“笑什么哪,你?”他盯着陈小杰那么专注看着,搞得陈小杰有些不好意思。
陈小杰感到那目光从哪里见过,又一时想不起来,这么一想心里不知怎么还倒了酸,说:“我是为我们俩的酸味相投感到可笑,以为或许见到你就会犯酸的。”说完这句话,她想自己又冒犯了石伟,歉意地笑笑。那两个女同学也跟着笑起来。
“今后我要是看到你,就会想起你的小酸枣。”他戏谑道。他这一句笑话中的小酸枣,便成了后来石伟称呼陈小杰的专有名词。
石伟说过这话,陈小杰隐隐觉得有种酸酸地含意莫名其妙地袭上了她的心头,她又看了一眼石伟,看到正在说话的石伟的神情挺有趣,她顾自笑了,笑得一定很甜。
陈小杰见到石伟最多的时候,都是在课堂上。女生在课堂上对男教师的所有之处都甚为敏感,穿戴长相举止说话,都是她们的议论话题。她们还可以细致到男老师身上的饭渍,脸上的痦子,甚至在某个裸露着皮肤的地方看到的细微的伤痕,都能演绎出许多夫妻间的动人故事出来。
石伟的记忆超群,所有的同学都领教了,他在不到两次课的时间,会准确地叫出每个人的姓名。谁都能领略出他对知识掌握上有着不容置疑的能力,他说起话来,诙谐深沉,撩人心动,每到他的课很少有人逃课,偌大的教室总是满满腾腾的。
陈小杰也说不上怎样,总爱坐到前一排听课。大学四年级是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男女生之间都寻找到了自己的对象,尤其是女生更甚,她们这时的年龄大多都在二十三四岁了,如果毕业后再去选择对象,恐怕都成了社会的大龄女青年了。现在为什么知识女性独身的居多呢,这与大学经历不无关系。
陈小杰有个同班同学叫李奇,长得不错,有点像歌星毛宁,而陈小杰又貌似杨钰莹,同学们有意无意地把他们俩儿总往一起扯,时间一长,两人之间真就好像有那么点意思,也就有意无意地往一起凑凑,常常在一起聊,说起话来也觉得很开心。
看到别的同学如火如荼如胶似漆的样子,陈小杰羡慕得要死,也总想这样,可是一见到李奇,那种热情总也燃烧不起来。人也有些奇怪,不知为什么,越是觉得般配,各方面都很优越,越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陈小杰心里曾想过。拿他当摆设还行,做个男人他还不够资格。想到这里,她便生出他不是个男人更好些的想法。同时她想到自己与母亲开过的玩笑,便有些忍俊不禁地笑了。妈妈总关心女儿是否处了男朋友,当母亲的总是很焦急,她希望女儿找到一个同学做朋友。
陈小杰对妈妈说:“我班的男同学都太有经济头脑,现在就会赚钱了。”
妈妈高兴得合不上嘴:“经济社会,这样的小伙子好,你要找了这样的同学,一辈子都不愁了。”
“嗨,妈,他们是靠玩麻将赢的。”
“那可不行,这样的男生可不好,不是还有其他的同学吗?”
“剩下的,就是输家了。”
学生无聊地打麻将几乎席卷整个校园的学生,大都加入进去了。李奇也不例外,单凭这一点陈小杰也感到他的庸俗。
石伟每次在课堂出现,陈小杰心里不知为什么总要多跳几下,她对自己的不争气,总要气恼一番,她搞不懂为什么会这样。她常把这种心态归结为石老师提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