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2007年第5期-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不留神成巴赫 虎 头
虎 头:男,本名冯晓虎,1962年生于四川,现为对外经贸大学德语教授。发表过《沉浮莱茵河》、《永远的白玫瑰》等作品。
299年以前,1708年(清康熙47年)7月14日,23岁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来到魏玛。
这是巴赫第二次就职魏玛。五年前,18岁巴赫第一次就业便落户魏玛宫廷乐队。巴赫来自弥豪森(Muehlhausen),那里的极端虔信派要求教堂礼拜禁用器乐。等于端了巴赫的饭碗。而且弥城工资太低,二婚不久的巴赫曾叹息:“我们生活极其节俭,却仍常常连房租都交不起,并时时困于意外支出。生活何等艰难!”
巴赫只好跳槽。
1708年6月,到弥豪森一年,巴赫为魏玛侯爵翁威廉验收管风琴。他抓住机会为侯爵弹奏一曲。侯爵大悦,当场拍板聘他顶替刚退休的管风琴师。
当时德意志有352个公侯小国,面积和居民等于中国的乡镇。乐队是这些乡镇宫廷的品位象征。翁威廉与其弟翁若恩侯爵共治魏玛,各有独立的宫廷和乐队。巴赫任职“宫廷管风琴师兼宫廷乐师”,算魏玛宫廷音乐三把手。不久,翁若恩去世,其子翁奥德继位。叔侄显然不是理想的执政团队。46岁的翁威廉是个暴君,一言不合便与老婆离婚,并将她打入深宫,圈禁至死。他主抓教堂音乐。19岁的翁奥德能演奏小提琴与长号,思想开明,主管宫廷音乐。
从社会地位上讲,巴赫到魏玛算降格以求,因为他放弃了自由人身份。
列位看官须知,世界史上,音乐人一直属于手艺人。巴赫来魏玛虽涨了工资,却与马夫厨娘并列仆人名册。教堂专为他设一小屋,侯爵礼拜时屋门开启以便听见琴声;祈祷时屋门关闭,巴赫坐在里边根本看不见侯爵。
因此,巴赫想涨点儿薪水,得动半天脑子。
巴赫爱钱。因为他出身贫寒。他爹是爱深鹤市(Eisenach)乐队号手,巴赫在八个孩子中行八,9岁丧母,10岁丧父,被继母发去50公里外的俄德鲁夫(Ohrdruf)投靠大他13岁的大哥。1700年复活节,15岁的巴赫高中毕业,成绩上大学有余。但已有四子的大嫂再次怀孕,家中人满为患,饭菜就着哥嫂脸色,无法下咽。恰逢岚堡修道院(Lueneburger Michaeliskloster)唱诗班招生。大哥托人推荐巴赫过去,连一分钱旅费也没给他。被亲人像垃圾一样推出门去的巴赫与同学艾格格带着干粮,在阴晴不定的四月天徒步走到岚堡。300公里!
巴赫儿子巴佳爱在悼词中说巴赫有“透彻嘹亮的出色声音,音域宽广,唱腔极好”,因此他和艾格格都被唱诗班录取,巴赫还获最高奖学金,上学和吃住免费,有零用钱,冬天有免费木柴。此外,巴赫还勤工助学为贵族学生擦鞋、收拾屋子和去城里买东西。
巴赫在岚堡,等于海涅在巴黎。岚堡图书馆藏有欧洲175位作曲家的1100册手稿。他大抄其谱,如鱼得水。学校按新教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勤奋、谦逊和虔诚,课程有拉丁文、希腊文、神学、逻辑学、雄辩术、哲学和诗艺。巴赫还在附近的骑士学苑学习路易十三宫廷社交礼仪、宫廷舞和“写作优美的信件”,为日后供职宫廷作准备。
孤儿巴赫那时就明白:金钱就是独立。金钱就是尊严。
因此,他一生都在争取涨工资。
到魏玛五年后的秋天,哈勒(Halle,即后来发表爱因斯坦五篇“奇迹年”论文的城市)圣母教堂管风琴师、亨德尔老师查浮威去世。巴赫背着翁威廉前去应聘。12月13日,巴赫收到聘书。
哈勒薪水不高,巴赫根本没想去。但他绕弯子让翁威廉看了聘书。此时他的年薪已从150金古盾涨到215金古盾,但翁威廉仍于1714年擢升他为“音乐会总监”;工资250金古盾,成为魏玛音乐界薪金一把手。
巴赫涨了薪水,却失去侯爵信任。涨薪后两年,宫廷乐正去世。魏玛社会咸认为这把交椅非巴赫莫属。可翁威廉就是不任命他。他看上了汉堡四大教堂唱诗班总教习和汉堡市乐正台杰非(Georg Philipp Telemann)。这台杰非是巴佳爱的教父。他回信侯爵:“您手下的巴赫就是德国最好的音乐家。”然后,他写信通知巴赫。巴赫随即书面申请当乐正。翁威廉拒不作答,且拒见巴赫,后来更停止供应巴赫乐谱纸。
巴赫展示了穷孩子的强悍:他停止为宫廷作曲,并申请辞职。
翁威廉侯爵大怒:我不批!
势同水火之际,侄子翁奥德娶了葛屯侯爵李傲德(Leopold von Koethen)之妹。李大舅子乃音乐发烧友,听说巴赫正在闹调动,立邀巴赫担任他的宫廷乐正,兼任宫廷音乐教习,加薪,提升为宫廷官员,全权负责宫廷所有音乐。
巴赫立刻在合同上签字。埋骨何须定魏玛,人生处处是乐正!
其实,巴赫未必真想去比魏玛还小的葛屯。他的意思跟当年孟尝君手下大叫“食无鱼”的冯谖一样,还是闹待遇。可翁威廉这回下定决心要给巴赫some colours to see see。除了挟哈勒自重,巴赫还利用领导矛盾自肥:他是翁威廉拍板招来,理当死忠于他,却跟翁奥德的大舅子沆瀣一气!他明知翁威廉喜欢法国音乐,却常演奏翁奥德喜欢的意大利音乐!老账新账一起算,翁威廉下手令将巴赫投入监狱,因为他“违反国家规定”:任何仆役未经侯爵批准不得离开。
巴赫枯坐狱中无聊,遂提笔作管风琴众赞歌为嬉。这部儿子巴伟福(Wilhelm Friedemann)的音乐教材取名为《献给巴伟福的键盘小曲集》,封面题字“初学者雅正”,署名则是赤裸裸的挑衅:“葛屯侯爵殿下乐正”。
他还坐着翁威廉的牢呢,就以“李傲德的人”自居!
盛怒的翁威廉没说要关巴赫多久,所以巴赫计划写164部众赞歌,涵盖整个新教教历节日。
众赞歌(Motetten)源于天主教赞美诗,是马丁·路德(1483—1546)为新教独创的管风琴合唱,礼拜时由唱诗班演唱。这是路德宗教改革的武器,他采用德文歌词,曲调多来自德国民歌。早期众赞歌无和声,为众赞歌配和声的正是巴赫,他的众赞歌至今被视为四部和声典范。恩格斯称巴赫的众赞歌《主即坚固堡垒》为“十六世纪《马赛曲》充满胜利信心的赞美诗”。
准备把牢底坐穿的巴赫显然太过悲观,不到四周,在翁奥德和李傲德的双重压力下,翁威廉下令释放巴赫,史官记载:“11月6日,大逆不道的管风琴师巴赫因主动要求离职而被扣押于市裁判所。12月2日被恩准离职,释放。”计划中的164部众赞歌因此仅完成46部,后合编成集,即赫赫有名的《风琴小唱》(Das Orgelbuechlein)。
出狱后巴赫立刻北上葛屯。翁威廉随即下令删除巴赫的一切官方记录,相当于注销北京户口。翁威廉充分显示了权力的傲慢:一个弹管风琴的,你以为你是谁?抓你一句话,放你也是一句话!
权力面前,艺术算哪把夜壶?
李傲德当场兑现400金古盾年薪,巴赫工资与内廷总管平起平坐,比前任翻了一番,比在魏玛涨了百分之六十,而且坐牢双薪,第一次工资发了四个月的。
23岁的李傲德登基刚三年,手下只有五千多臣民。他热爱音乐,能演奏小提琴和羽管键琴。巴赫大受重用,常随侯爵去卡尔斯巴德浴场度假。三年后巴赫陪李傲德去浴场,三月后回家方知太太巴魅花因病去世并已下葬,留下三个儿子。
巴赫也许不急需老婆,但他的儿子们显然急需保姆。
与“满楼红袖招”的海涅相比,巴赫在搭讪女人方面只会以权谋私把对方弄进自己的唱诗班。1705年他就是这样娶了巴魅花。
葛屯丧妻,巴赫照方抓药。1721年夏,李傲德批准巴赫招聘一名合唱队员,巴赫招来的是魏亚蜜(Anna Magdalena Wilcke)。不到半年,只比巴赫长子巴伟福大七岁的魏亚蜜嫁给巴赫,改名巴亚蜜。婚礼“遵侯爵大人之命”在家中举行。这命令是巴赫自己申请的:这样他可以省下教堂的10个金古盾婚礼费。婚礼虽不隆重,却很热烈,现存一张葡萄酒账单证明,光葡萄酒就喝了27个塔勒。婚后李傲德立刻聘巴亚蜜为宫廷歌手,年薪200金古盾,巴赫家庭脱贫。
巴赫对这个自带饭票的女高音保姆显然非常满意,他在给艾格格的信中不无骄傲地说:“孩子们天生就是音乐家。我只有在家里才能随时举行音乐会。此外,我妻子是歌喉优美的女高音,长女也勇敢地与她唱和。”婚后不久,巴赫编写《致巴亚蜜键盘小曲》(Clavier…Buechlein vor Anna Magdalena Bachin Anno 1722)两册,供她练习钢琴,其中包括名作《法国组曲》和《英国组曲》。
巴亚蜜是真正的贤内助,她为巴赫抄乐谱抄到笔迹神似巴赫。当时欧洲尚无印刷术,雕印乐谱既少且贵,一般人只好抄谱。巴赫乐谱能够流传下来,巴亚蜜功不可没。
抄谱是打动巴赫的撒手锏。当年巴赫大哥抄了一份键盘乐谱,包括当时所有大师,极其珍惜,藏在柜子里不让小巴赫看。柜门是铁丝格的。等到夜深人静,巴赫就从小铁丝格里伸进小手,在柜里把乐谱卷成细筒再拿出来。怕大哥发现,更不敢使用昂贵的灯油,巴赫就着月光抄了整整六个月。好容易大功告成,心花怒放的小巴赫乘大哥不在家开始弹奏,不幸被凑巧回家的大哥逮个正着。不顾小巴赫的苦苦哀求,大哥粗暴地撕掉了他六个月的心血。
月光严重损害了巴赫的视力,所以在画像上巴赫总像妩媚的女生一样眯缝着眼:他近视,又坚持不戴眼镜。
文化大革命时我抄过《贝多芬的交响曲》和《音乐家小传》。《音乐家小传》包括众多名家,独无巴赫!这笔记本至今尚在我家书橱中。
巴亚蜜陪伴巴赫28 年,为巴赫生了13个孩子。巴赫曾请一位著名画家为妻子作油画一幅。从巴赫的财务情况看,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投资。
巴赫婚礼后八天,侯爵李傲德与19岁公主李福衡喜结连理,意乱情迷。公主不喜音乐,李傲德对音乐登时兴趣大减。
巴赫早已未雨绸缪。到葛屯一年多,汉堡雅可布教堂管风琴师去世,汉堡乐监亦年老多病,汉堡广招贤才。1720年11月,巴赫向李傲德报称前去汉堡验琴。其实他是去应聘。
巴赫首先拜见97岁的管风琴大师赖若丹(Johann Adam Reinken),并即兴演奏赖大师的幻想曲《巴比伦河畔》(An den Wasserfluessen Babylon),两小时不重样!一曲既罢,赖若丹叹道:“我原以为即兴演奏的手艺已死。真高兴看到它在你手中复活。”巴赫喜不自胜。当年他16岁时,曾专程徒步去汉堡听赖若丹演奏,那时他根本挤不到大师跟前儿。
即兴演奏就是巴赫的惊艳一枪。那个时代的音乐强调即兴演奏,尤其管风琴。巴赫的即兴演奏大都失传,不过,巴赫最具传奇色彩的即兴演奏故事却未失传。
那还是为赖大师表演之前三年的事。
1717 年秋,刚到葛屯的巴赫被召到德累斯顿参加萨克森王国宫廷举办的马香楼(Louis Marchand)音乐会。这厮乃法国管风琴名家,法王大内音乐高手,恃才傲物,声名远播。有次法王把他的一半薪水支给了他老婆,结果当天他到宫中演奏,弹到一半即起身拂袖而去,说是:“下一半让我老婆来弹吧!”
彼时法兰西乃世界惟一超级大国,欧洲音乐界惟巴黎马首是瞻,何况一个分裂贫穷、崇法媚外的德意志。音乐会富贵满堂,帝王将相冠盖云集。这马香楼亦非浪得虚名,他连乐谱也不拿,以一首即兴幻想曲开场,指法精妙,变奏流畅,一曲既罢,掌声如潮。
然后,德方小厮巴赫上台。一个简洁精致的前奏曲之后,巴赫随手弹起马香楼刚才的曲子,第一遍一丝不差,然后,他将这首曲子连续变奏12次,再准确地回到主题!
巴赫没有听到掌声。全体达官贵人目瞪口呆。他们忘了鼓掌。
巴赫随即提出第二天与大他16岁的马香楼友谊比赛:两方按对方指定的主题即兴演奏。马香楼勉强答应。当晚,他搭邮车夜遁,逃回巴黎。
巴赫技压马香楼,堪比岳飞大战金兀术,此事遂成德国音乐史千古传说之牛头山。
经赖若丹引荐,巴赫获得与七位管风琴师竞聘汉堡雅各布教堂管风琴师职位的资格。《巴比伦河畔》所向披靡,教堂马上要求巴赫速付上任保证金。从不做风险投资的巴赫一听要钱,立刻转身回了葛屯。
这是巴赫一生错过的最黄金的机会。后来有人信告巴赫,平庸的海德曼花四千马克得到了这个职位。教堂给了海德曼不少额外工作,这个富有手工业主的儿子很快就把这笔投资捞了回来。
李傲德与音乐渐行渐远,跳槽汉堡又以失败告终,巴赫再次被打入冷宫。巴赫一生运交冷宫,可每次他都带着伟大的作品破宫而出。这个奇特的现象,我称之为巴赫定律。
葛屯冷宫孕育的是一部24首前奏及赋格曲集。为初学者所写。巴赫作品几乎都为初学者所写。很多人觉得巴赫音乐听上去很单调,“像练习曲一样”。殊不知,它们就是练习曲!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练习曲最后都成音乐史上的丰碑。
《平均律键盘曲集》(Das Wohltemperierte Clavier),虽然写着Clavier(钢琴),但当时欧洲并无钢琴。我们津津乐道的“古钢琴”,根本就不是钢琴。这Clavier指的是羽管键琴。要知道,哲学家伏尔泰第一次听过钢琴演奏后说:“这新东西永远不可能取代羽管键琴的尊荣地位。它只是个钢铁怪物。”
因此,称这部作品为《平均律钢琴曲集》是错误的。
西方音乐一直是声乐天下,直到巴赫,乐器制作与演奏双双发展到高峰,器乐首现繁荣。巴洛克音乐以键盘乐器为龙头。巴赫一生执着键盘乐创作,而且他本人就是管风琴和羽管键琴演奏大师。
17世纪末是键盘音乐史分水岭,当时的大师有亨德尔、意大利的斯卡拉蒂、法国的库普兰和拉摩等。他们加起来也没有巴赫一半伟大。巴赫不仅为键盘乐发展划分时代,而且为复调音乐奠定千古不变的基础。巴赫既让复调音乐“听不透”,又简化了乐句结构,让复调音乐空前完美,绝后成熟,用严密工致的形式表现出人类千变万化、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是键盘音乐史的第一次伟大突破。
复调音乐是中西音乐最后的分水岭。《西方的没落》作者斯宾格勒认为中国音乐(包括京剧)曾超远距离领先世界,但始终停留在二维平面。唐太宗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管弦乐队,甚至能把乐音分成64个音节,却始终没有出现和弦!斯氏认为和弦是三维的,能带来纵深感,而纵深感是宗教的直接来源,欧洲教堂高顶穹窿突出的就是纵深感。中国人的灵魂对纵深向无要求,中国建筑的典型是苏州园林,小桥流水,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左顾右盼、流连忘返中施施然在二维平面上毫无目的地蜿蜒而去,不知所终。
巴赫作品中充满数的象征。众赞歌《此即神圣十戒》中对位声部的动机反复十次,象征基督十戒,同时以三个调性结构表示三位一体。《马太受难曲》描述耶稣死后发生地震,其鸣动的低音部音型在歌词的对应下被区分为18、68和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