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曲黎敏开讲养生经典 >

第12章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曲黎敏开讲养生经典-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自然会往那儿补,或者往那儿运行,如果它没有做到这一点,就说明它现在气血不够。 

  人体有一个最经济的原则,就是一定要先保住命。即如果得了病,现在治不好,那么我要先活着,我先保命,等气血慢慢补足了以后,再去解决疾病的问题。所以我们说到人体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一个观点:在人生当中,人做事是可以努力的,但是如果身体满足不了你的需求的话,你就不要去过分地拉动它,不要过分地去努力。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有的人身体已经很不好了,但是他会对医生说:“你等我十天,等我把这件事忙完了,我肯定会回来看病。”可是没等到十天,他就已经倒下了。身体比大脑更聪明,大脑意志可以继续撑,但是身体已经不能撑了。即使勉强撑着,也会像“泡沫经济”一样,等泡沫一落下去,人就是虚证了。 

  针刺疗法有一个很重要的内涵,扎针等于是把别的经络的精气调一下,暂时补给需要精气的经络,所以如果人是虚证,扎针就要很小心,假如别的经脉精气也不太足,这个时候将气调来调去对身体就会有影响。在按摩里边也存在这个现象,如果特别虚的人,我们一般不建议他进行按摩治疗,因为按摩其实也是调元气到肌肤这个层面。如果人体内部元气已经很空了,按摩师还拼命地在表层调他的气的话,他当时会觉得很轻松,能得到缓解,但是过后他身体里边会更虚,身体的疼痛还会继续加重。 

 第三个层面,是脏腑出现病变。一般脏腑出现病变,就要用药了。中医用药,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用药如用兵”。中医说开药是“开方子”,为什么?“方乃正也”,也就是说开的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中药讲究配伍,配伍的原则是要守“方正”的原则,不能乱来。乱来就是希望瞎猫可以碰上死耗子。比如说有人咳嗽了,就把中药里能治咳嗽的药都用上,这就是乱来。这样乱开处方不仅治不好病,还会延误病情。中药里有九味药是去胃酸的,如果大夫把这九味药都开在药方里,他毫无疑问是庸医。那只能叫开药,不能叫开方子,方子是有“道”的。上医开方子就像在为我们的生命画一幅画或谱一首美妙的曲子,就好比“桂枝汤”一方,里面没有一味治感冒的药,可是把它们放在一起就可以把感冒给治好了,这就是因为它配伍精准,非常和谐。作为医生,就要和上战场的将军一样,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要集合几支部队去打敌人,并不是自己人多就可以打败敌人,最关键的是要靠排兵布阵。 

  病入膏肓的治疗之法 

  病入骨髓和病入膏肓是一个概念,扁鹊说人病入骨髓时,司命之神也没有办法进行救治。但是在中医里,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灸法。现在国家也在大力提倡这种方法,正在努力研究。比如大家会去采艾草,然后用艾绒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实施灸法,灸法就是用火法。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叫“针石汤火”,这个“火”指的就是灸法。古代是拿灸法当做养生药法来进行的,每年都要在身体的某些穴位去重灸,最后达到养生的目的。 

  以上就是中医里所谓的四诊和疾病的四层,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前面一章我们讲了对医生的要求,医生固然要做到精和诚,医术要高,要有慈悲心,但是目前在医疗界,医患关系总是有一点紧张的。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治病的过程中患者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生病的是患者,传统医学认为祛除疾病、恢复健康的主导因素在于患者,医家只不过是一个重要的有积极或消极影响的外在因素而已。因此传统医学非常重视医患关系中患者的地位和作用。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最后提到,扁鹊“故病有六不治”,也就是有六种病人他不给治,是哪六种呢? 

  扁鹊的“六不治” 

  第一种,“骄恣不论于理”。如果这个病人特别不讲道理,医生就不要给他治病。比如当扁鹊第一次看见齐桓公时,说齐桓公有病在腠理,不治将深。但齐桓公很多疑,认为扁鹊很缺德,只是想挣他的钱。医生好心告诉他,他还误解医生,像这种情况下就不要给他治疗。 

  《郭玉传》里也讲过医生有“四难”,哪四难?第一难是人“自用意不任臣”,就是他自己有一套思维观念,不相信别人,即使医生是这个行当里边的专家,他也不相信,这样医生就很难为他治病。第二难是“将身不谨”,对待自己非常不认真。第三难是病人身体非常虚弱,不能用药,也很难治。第四难是病人好逸恶劳,医生让他去多运动,他就是不去;医生让他好好服药,他就是不好好服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情况下,医生一般都没有办法治疗。 

  第二种,“轻身重财”。“轻身重财”一方面是说人心疼钱,宁死不看病。另一方面,有些人拼命工作,拼命挣钱,储蓄了金钱透支了健康。现在有这样一种说法:四十岁之前拼命挣钱,四十岁之后花钱买命。殊不知,等到那个时候,人的元气已经亏失透支太多了,再想花钱买命,不见得就能买来命。现在很多人英年早逝,就是因为透支太多,元气都没了,神仙也救不了。像这种对自己的身体从来就不知道爱惜,只是追求外在事物的人,统统都属于“轻身重财”,像这种人扁鹊也不会治疗。 

  第三种,“衣食不能适”。“衣食不能适”相当于郭玉所说的“好逸恶劳”型。比如医生让他吃饭懂得节制、喝酒要有节制,但是他不听,仍然暴饮暴食、大量饮酒。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喝酒过度不好,但是男人在外面工作压力大,再加上应酬多,仍旧会大量饮酒。所以男性得肝病、肾虚的特别多。有些人明明知道喝酒对肝不好,可是还要喝,他们说戒不掉,像这种都属于“衣食不能适”。医生让他怎么穿衣,如何吃东西,他都不肯听,不愿意建立起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那医生对这种病人也是没办法的。 

  现在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现代病有几大原因:第一,膳食不合理;第二,运动过少;第三,压力大。这样,人不可能不生病。《黄帝内经》里谈到了天地万物,无所不包,它不是在讲一个单纯的生病治疗的道理,而是在讲天地万物一个总体的规律。它并没有过多地提到药的问题,它就是告诉大家,如果能够去掉或减少自己的欲望,“因天之序”好好生活,人就会不生病。所以《黄帝内经》实际上讲的是如何不生病的道理,它的前提不是建立在如何治病上,而是建立在如何不生病上。所以,我个人认为,古人对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视的。 

  第四种,是“阴阳并藏气不定”。所谓阴阳,在人体里边指的是气血,如果五脏气特别足,神明就会显现出来;如果人的气血错乱,五脏神明就会乱。人的神魂意魄志受到干扰,藏气就不再定了,魂魄也都会乱,这种情况下医生也没法医治。 

  有人认为不一定要找最好的医生,找水平中等的医生治治也行,只要不碰上庸医就好。其实,无论什么医学,医生绝对没有中等之说,要么就是好医生,要么就是庸医,因为一旦下错了药,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好医生也变成了庸医。如果病人曾经被庸医下错过药,弄得阴阳错乱,藏气不定,即使找到扁鹊,扁鹊也没法治了。 

  第五种,“形羸不能服药”。“羸”就是特别弱,如果病人身体特别弱,连汤药也服不进去,就没法治了。如果病人能碰到合适的医生,可以试一试灸法,否则基本上就没法去治了。 

  第六种,“信巫不信医”。就是病人只相信巫师,不相信医生。在扁鹊那个年代,有医生和巫师这两种互相对立的职业。在现在来说,就是只信中医不信西医,或者只信西医不信中医。其实,只要你看医生能不能把医理讲得很透彻,或者看疗效如何,就可以自行判断选择哪一种治疗方法。 

  这就是扁鹊对患者提出的六个要求。 

 中国古代还有“病有十不治”的说法。 

  第一种是“纵欲淫不自珍重”。即人过分地放纵自己的欲望,不知道爱自己的身体,这种人不能治。作为病人,首先要学习爱自己,如果不爱自己,就谈不上去爱别人,如果不珍惜现在的这条生命,也不会去想未来的问题。 

  第二种是“窘苦拘囚无潇洒之趣”。假如这个人整天郁闷难受,总是不开心,没有一点情趣爱好,医生也没法给他看病。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比如有的人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已经灰心丧气。那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培养点爱好,比如读书、刺绣等,老了以后,即使喜欢遛鸟也可以,这也是人生的一点点寄托。 

  第三种是“怨天尤人,广生烦恼”。古人认为君子是“人不知而不愠”,而“小人多怨”。就是说别人要是不了解他,他也不怨怒别人,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君子;而反过来,如果他总是在那儿抱怨,永远觉得天底下的人都对不起他,这种人会广生烦恼,而烦恼不去,病就不会好。所以人要正确地看待人生。 

  第四种是“今日预愁明日,一年常计百年”。这就是典型的杞人忧天。有一些老人就是这样,一天到晚瞎操心,明明知道儿女不会听自己的,还没完没了地管,儿女不听话他们就生气,就会得病。如果不把这种瞎操心的毛病改掉,即使吃药恐怕也很难对身体有好处。 

  第五种是“室人噪聒,耳目尽成荆棘”。“室人”就是屋里人,指妻子。这条是对女人的一个要求。这个女人一天到晚在屋子里唠唠叨叨,丈夫回到家,也没个清静之所。其实,家是最自由的地方,家是人们最随性的地方,在家里我们就应该保持一种最放松的状态。如果丈夫在外面辛辛苦苦工作一天,回到家之后,妻子还没完没了地叨唠,即使丈夫自己想快点把病养好,也办不到。这条对家庭主妇的要求就是女人要宽厚、要仁慈,这样家庭才能够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第六种是“听信巫师祷赛,广行杀戮”。过去巫师作法的时候,经常要杀鸡,或者杀猴,取点动物的血。中医里有一句话叫做“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如果病人通过杀生的方法来延续自己的这条命,那就离生命的本意更加远了。 

  第七种是“寝兴不适,饮食无度”。“寝兴不适”就是该睡觉的时候不睡,不该睡觉的时候总睡;“饮食无度”就是该吃饭的时候不吃,不该吃饭的吃饭总在吃。违反规律的事,自然对身体不好。 

  第八种是“讳疾忌医,使虚实寒热妄投”。即讨厌别人说自己有病,或者是今天相信这个医生,明天又相信另一个医生,这对治疗是很不利的。其实这种人是急功近利,他总是希望有个医生用一两副药就能马上把他的症状消除。但是人得病不是一天两天得的,是“积劳成疾”,是有时间跨度的。如果他看了一个医生,吃了一两副药,没解决,就马上换医生,这对治疗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因为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个医生说是寒证,开了补药,那个医生又说是热证,开寒药,他胡乱地把虚实寒热的药都给吃下去,麻烦会越来越多,不仅治不好病,身体还会越来越虚弱。 

  第九种是“多服汤药而涤荡肠胃,元气渐耗”。有些患者不明医理,喜欢用偏方。他今天听来一个方子,就开始用这个方子,喝了几天药之后,又听来另一个方子,赶紧换着喝。他没考虑到这些药是否真的对自己的身体有益。乱吃药只会造成元气渐耗。 

  第十种是“以死为苦,与六亲眷属常生难割舍之想”。这种人就叫不通透的人,所谓不通透的人就是一天到晚想着自己如果死了怎么办,恨不得天天吃点长生不老药。天天要和家里人说“我舍不得你们,我不能死……”反正就是害怕死。 

  扁鹊的“六不治”和中医的“十不治”,实际上都是想让大家在医患关系方面处理得更好一些,患者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一定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自己的求医态度,或者可以去读书,认认真真地学习,培养情趣,这样也会使我们的人生得到某种放松。 

  扁鹊是中国医家的最高境界和典范 

  扁鹊到处行医,给天下的人治病,他走到洛阳,发现这里的人非常尊敬老人,因为洛阳是周朝的故都,是行孝道的地方,所以他在洛阳就当老年医生,专门治耳目病症,因为老人经常出现眼花、耳聋这些毛病。自古燕赵出美女,邯郸的女人可以嫁王侯,她们为了争宠就争强斗胜,又好嫉妒、生气,结果伤及乳房和子宫,出现带下症,扁鹊到了那个地方,就做妇科医生。等他到了秦国,秦国人很喜欢小孩子,因为秦国经常在边境上和别的国家打仗,所以特别注重对后备军的培养,扁鹊到这儿以后,就专门治小孩子的病症。可是没想到,秦国的一个太医令叫李醯,他非常嫉妒扁鹊的才华,就派人把扁鹊杀死了。 

  我们可以看到,扁鹊既做妇科医生,也做老年科医生,还做儿科医生,实际上说明了中医注重的是医理,中医是不分科的。中医认为:不管男女老幼,人的所有病症,都围绕着两个字——阴阳。如果把医理阴阳弄清楚了,什么样的病都可以治。扁鹊成为中国医家的最高境界和典范,而且他高妙的医术和慈悲的心地,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去怀念。传统文化认为人的寿命应该是“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用这种观点来说,人应该活到的最高寿限,实际上是一百二十岁。现代科技对人类自然年龄有三种推算,一种是用增长期乘以寿命系数,是一百二十五岁左右;另外两种是细胞分裂学说和性成熟期学说,这两者都认为人的正常寿限应该是一百二十岁到一百四十岁之间。可是为什么在天地之间,所有的动物都能够活到自己的自然寿限,而只有人活不到自己的自然寿限?原因何在?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站立起来了。人的直立导致了人的呼吸方式和运动姿势以及消化功能方方面面的变化。 

  人的呼吸方式发生改变 

  首先,是人的呼吸方式发生了改变。除了人以外,动物均是腹式呼吸,因为动物都是趴着的。其实,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自己躺着和站着时呼吸方式是不一样的。人的站立决定了人会产生很多问题。动物采取爬的姿态,导致了它们的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腹式呼吸的优点就是可以充分发挥肺细胞的功能,增加肺活量。而人类只有在胎儿期和婴儿期是以腹式呼吸为主的。人自从学会走路,就从腹式呼吸转变为胸式呼吸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胸式呼吸导致人大部分的肺细胞长期闲置不用,减少了肺的活性。这是人活不到自然寿限的一个原因。 

  中国的道教医学试图用胎息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胎息,就是尽量把口鼻呼吸转为腹式呼吸。比如我们现在认为,呼吸就是喘气,但是道教医学对呼吸有严格要求,比如说鼻子是用来吸清气的,嘴巴是用来吐浊气的,在这一呼一吐之间,有一个标准叫做“绵绵若存”,即放一根羽毛在前面,吸气时不可以让羽毛吸到鼻孔里,呼气时也不能让这根羽毛动,这是一种很沉缓的呼吸法。后来道教在胎息方面,还有一些具体的方法,比如说行气的方法,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