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医系列:是药三分毒 作者:刘弘章刘浡-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一再处理仍未能使近于纯品的成合结晶化,则可先制备其晶态的衍生物,再回收原物,可望得到结晶。例如游离生物碱可制备各种生物碱盐类,羟基化合物可转变成乙酸化物,碳基化合物可制备成苯踪衍生物结晶。美登碱在原料中含量少,且反复分离精制难以得到结晶,但制备成3…滇丙基美登碱结晶后,再经水解除去澳丙基,美登碱就能制备成为结晶。
②溶剂的选择:制备结晶,要注意选择合宜的溶剂和应用适量的溶剂。合宜的溶剂,最好是在冷时对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度较小,而热时溶解度较大。溶剂的沸点亦不宜太高。一般常用甲醇、丙酮、氯仿、乙醇、乙酸乙酯等。但有些化合物在一般溶剂中不易形成结晶,而在某些溶剂中则易于形成结晶。例如葛根素、逆没食子酸在冰醋酸中易形成结晶,大黄素在吡啶中易于结晶,萱草毒素在N,N…甲基甲酞胺中易得到结晶,而穿心莲亚硫酸氢钠加成物在丙酮一水中较易得到结晶。又如蝙蝠葛碱通常为无定形粉未,但能和氯仿或乙醚形成为加成物结晶。
③结晶溶液的制备:制备结晶的溶液,需要成为过饱和的溶液。一般是应用适量的溶剂在加温的情况下,将化合物溶解再放置冷处。如果在室温中可以析出结晶,就不一定放置于冰箱中,以免伴随结晶析出更多的杂质。“新生态”的物质,即新游离的物质或无定形的粉末状物质,远较晶体物质的溶解度大,易于形成过饱和溶液。一般经过精制的化合物,在蒸去溶剂抽松为无定形粉末时就是如此,有时只要加入少量溶剂,往往立即可以溶解,稍稍放置即能析出结晶。例如长春花总弱碱部分抽松后加入1。5倍量的甲醇溶解,放置后很快析出长春碱结晶。又如蝙蝠葛碱在乙醚中很难溶解,但当其盐的水溶液用氨液碱化,并立即用乙醚萃取,所得的乙醚溶液,放置后即可析出蝙蝠葛碱的乙醚加成物结晶。制备结晶溶液,除选用单一溶剂外,也常采用混合溶剂。一般是先将化合物溶于易溶的溶剂中,再在室温下滴加适量的难溶的溶剂,直至溶液微呈浑浊,并将此溶液微微加温,使溶液完全澄清后放置。例如J…细辛醚重结晶时,可先溶于乙醇,再滴加适量水,即可析出很好的结晶。又如自虎杖中提取水溶性的虎杖甙时,在已精制饱和的水溶液上添加一层乙醚放置,既有利于溶出其共存的脂溶性杂质,又可降低水的极性,促使虎杖甙的结晶化。自秦皮中提取七叶甙,也可运用这样的办法。在结晶过程中,一般是溶液浓度高,降温快,析出结晶的速度也快些。但是其结晶的颗粒较小,杂质也可能多些。有时自溶液中析出的速度太快,超过化合物晶核的形成分子定向排列的速度,往往只能得到无定形粉末。有时溶液太浓,黏度大反而不易结晶化。如果溶液浓度适当,温度慢慢降低,有可能析出结晶较大而纯度较高的结晶。有的化合物其结晶的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例如铃兰毒甙等,有时需放置数天或更长的时间。
④制备结晶操作:制备结晶除应注意以上各点外,在放置过程中,最好先塞紧瓶塞,避免液面先出现结晶,而致结晶纯度较低。如果放置一段时间后没有结晶析出,可以加入极微量的种晶,即同种化合物结晶的微小颗粒。加种晶是诱导晶核形成常用而有效的手段。一般地说,结晶化过程是有高度选择性的,当加入同种分子或离子,结晶多会立即长大。而且溶液中如果是光学异构体的混合物,还可依种晶性质优先析出其同种光学异构体。没有种晶时,可用玻璃棒蘸过饱和溶液一滴,在空气中任溶剂挥散,再用以摩擦容器内壁溶液边缘处,以诱导结晶的形成。如仍无结晶析出,可打开瓶塞任溶液逐步挥散,慢慢析晶。或另选适当溶剂处理,或再精制一次,尽可能除尽杂质后进行结晶操作。
⑤重结晶及分步结晶:在制备结晶时,最好在形成一批结晶后,立即倾出上层溶液,然后再放置以得到第二批结晶。晶态物质可以用溶剂溶解再次结晶精制。这种方法称为重结晶法。结晶经重结晶后所得各部分母液,再经处理又可分别得到第二批、第三批结晶。这种方法则称为分步结晶法或分级结晶法。晶态物质在一再结晶过程中,结晶的析出总是越来越快,纯度也越来越高。分步结晶法各部分所得结晶,其纯度往往有较大的差异,但常可获得一种以上的结晶成分,在未加检查前不要贸然混在一起。
⑥结晶纯度的判定:化合物的结晶都有一定的结晶形状、色泽、熔点和熔距,可以作为鉴定的初步依据。这是非结晶物质所没有的物理性质。化合物结晶的形状和熔点往往因所用溶剂不同而有差异。原托品碱在氯仿中形成棱柱状结晶,熔点207℃;在丙酮中则形成半球状结晶,熔点203℃;在氯仿和丙酮混合溶剂中则形成以上两种晶形的结晶。又如N…氧化苦参碱,在无水丙酮中得到的结晶熔点208℃,在稀丙酮析出的结晶为77℃…80℃。所以文献中常在化合物的晶形、熔点之后注明所用溶剂。一般单体纯化合物结晶的熔距较窄,有时要求在0。5℃左右,如果熔距较长则表示化合物不纯。但有些例外情况,特别是有些化合物的分解点不易看得清楚。也有的化合物熔点一致,熔距较窄,但不是单体。一些立体异构体和结构非常类似的混合物,常有这样的现象。还有些化合物具有双熔点的特性,即在某一温度已经全部融熔,当温度继续上升时又固化,再升温至一定温度又熔化或分解。如防己诺林碱在176℃时熔化,至200℃时又固化,再在242℃时分解。中草药成份经过同一溶剂进行三次重结晶,其晶形及熔点一致,同时在薄层层析或纸层层析法经数种不同展开剂系统检定,也为一个斑点者,一般可以认为是一个单体化合物。但应注意,有的化合物在一般层析条件下,虽然只呈现一个斑点,但并不一定是单体成分。例如鹿含草中主要成分为高熊果砍,异高熊果甙极难用一般方法分离,经反复结晶后,在纸层及聚酞胺薄层上都只有一个斑点,易误认为单一成分,但测其熔点在115 ℃… 125℃,熔距很长。经制备其甲醚后,再经纸层层析检定,可以出现两个斑点,异高熊果甙的比移值大于高熊果甙。又如水菖蒲根茎挥发油中的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在一般薄层上均为一个斑点,前者为结晶,熔点63℃,后者为液体沸点296℃,用硝酸银薄层或气相层析很容易区分。有时个别化合物可能部分地与层析纸或薄层上的微量金属离子、酸或碱形成络合物、盐或分解而产生复斑。因此,判定结晶纯度时,要依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此外,高压液谱、气相层析、紫外光谱等,均有助于检识结晶样品的纯度。
以上,我们不厌其烦地谈到了中药的提纯方法,也就是粮食、蔬菜、水果的提纯方法,请问你敢吃这些东西吗?
草药提纯变西药,莫说中医发展了 第4章 草药提纯之后就出现了毒性 目前草药提取物:黄芪、越橘、蒲公英、辛弗林、甘菊花、当归、紫锥菊、淫洋藿、人参、银杏、葡萄籽、绿茶、大豆异黄酮、蒺藜子、红景天、大黄、红车轴草、问荆草、卡瓦、牛蒡根、黑升麻、何首乌、绞股蓝、葡萄皮、山楂叶、水飞蓟、灵芝、五味子、白柳皮、番茄红素、贯叶连翘等,大量地出现在市场上。 但是有关草药注射剂的临床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是逐年增加;尤其是我国的过敏反应特别多。如果不认识其研究与开发中的主要问题和其利弊,那么其潜在的危险因素将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这是因为中草药注射剂的研究难度大,有效成分、不明成分和杂质在多数情况下难以区分,提取纯度难以达到要求。其次,在提取、精制过程中,难免会混有如蛋白质、鞣质、树脂等可能产生变应性反应的物质或杂质。尤其是我国的中药材受到化肥、农药的污染,因此草药提纯的难度太大。据说,我国的参芪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给病人使用之后,经常出现过敏反应。中国的制剂研究水平与国外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草药制剂的研究水平更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然而草药必须提纯!什么?你刘弘章刚刚说完草药提纯不好,怎么又说草药必须提纯呢?是的,这是西医的需要。西医需要作用快速的药物从事手术、抢救工作,但是化学药物的高度毒性,影响了临床。为了保证手术、抢救的安全进行,西医需要使用低毒的药物。
世界上最早研究草药提纯的是西欧,他们从金鸡纳皮的树皮里提取了奎宁、从爱尔兰的民族医生的药丸里提取了洋地黄毒甙、从马拉雅拉姆的民族医生的药丸里提取了降压灵。中国也有这样的能人,他叫赵承嘏,字石民,生于1885年,卒于1966年,享年81岁。江苏省江阴县人,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博士。1925年,赵承嘏到北京协和医学院任药物化学教授兼药理系代主任,开始了草药研究工作,对麻黄、延胡索、莽草、贝母、钩吻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发表了论文10余篇,成为我国草药化学研究的先驱者。 然而这些科学家不是为中医服务的,他们是为西医寻找低毒药物;而且他们不是研究中药提纯,而是叫生药提纯。也就是说,现在许多人糊涂了,一提草药,他们就说是中药;一提草药提纯,他们就说是中药提纯。岂不知西医也研究草药?我们北京医学院也有生药专业,有许多教授、学生;他们每天就是学习研究草药的化学成分,并且搞草药提纯。但是他们与中医是两码事!
20世纪70年代,中国从草药青蒿中成功提取的抗疟新药青蒿素,被有关报纸吹嘘为中国中医药研究的重大科研成果,并荣获1978年科学大会奖。可笑吗?很可笑!因为青蒿素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从中药的队伍中清除出去,随之列入了西药的队伍。
中国人把草药称之为中药,然而草药并非只长在中国,因为世界各国都生长草药,然而世界各国都是善待草药,从来没听说用化肥、农药种植,更没听说用硫磺、磷化锌去熏草药。目前以日本、韩国、印度、泰国为首的民族医药,和以德国、法国等为主的欧洲国家植物类药等草药,不仅占据了国外草药市场的绝大部分江山,也同时在中国登堂入室。洋人的草药在2003年的中国销售额达26亿美元,占有26%的中国市场。在1981—2002年全球上市新化学合成药物中,草药产物及其衍生物占到28%,草药产物的合成、半合成药物占到24%,化学合成药物为32%,生物药物和疫苗为15%左右。可以看出,一半化学合成新药来自草药产物,采用草药产物进行新药研发大有所为。2003年,欧洲非处方植物药销售额为9190万欧元。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认为,全球超过40亿人口在使用草药,并且每年保持10%的增长率。
你看,我们有些大陆人一提草药就说是中药,而且要让中药走向全世界,这是非常可笑的。从总体来说,草药就是植物药;传统医药就是这些草药的制剂。德国是植物药生产的大国,多为单一的天然植物药提取物,或为三至四味植物药的简单复方。德国也是欧盟中使用植物药最多的国家,约占欧洲草药市场的70%。草药的应用在德国已经具有合法地位,并被纳入了德国医疗保险系统。据调查,德国85%的人认为草药有效,毒性低,德国政府也十分重视传统医药的发展,每年拿出1000万马克资助开发自然疗法。目前,西欧各国中最早经政府批准,并由保险公司支付医药费用的自然疗法医院也设在德国,这家医院由于疗效显著,预约住院已排队到一年半以后,在西欧产生了轰动效应。美国对于植物药的发展也高度重视。据称,《美国药典》将在最近开始制定草药标准。由于美国民众对植物药的需求日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1997年首次设立了“植物药研究讲座”,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也召开了“全国草药研讨会”。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大学设立了“美国植物药科学研究中心”,汇集了一批医药精英,专门从事草药的研究开发;加利福尼亚大学开辟了植物药园圃,种植了190余种常用植物药。美国的草药多半在国外进行加工,然后再向各地销售。例如,美国的西洋参以每年500万美元的额度在中国销售。印度草药的发展历史与中国草药一样悠久。由于历史的原因,西方世界对印度草药的认识要早于中国草药。日本目前有200多家植物药厂,其中最大的津村株式会社占到全国草药制剂总产量的70%左右。韩国是亚洲四大传统医药市场之一,年销售额10亿美元以上。韩国保健卫生部1969年规定药厂生产植物药,无须做临床等各种试验。韩国出口的拳头产品高丽参,高出我国东北元参价格的十几倍。东南亚及香港地区的中成药,大多是按古代传统中药制剂加工方法制备而成,与国内生产的同类产品不同。值得指出的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开发草药及其制品的同时,对于中国中药制剂的发展带来了冲击。德国对于植物药青蒿进行标准提纯后,已经取代了中国的青蒿素,推向国际市场,并赢得了巨大的利润。日本在草药的标准化、规范化上下工夫,也将其生产的草药打入了国际市场。值得注意的,目前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开发草药的时候,绝大部分原料并不是从中国进口。因为出产草药的国家和地区很多。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通常以某地区的物种数来表达,全世界大约有500…5000万个物种,但实际上在科学上描述的仅有140万种。除对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的了解比较清楚外,人类对于其他类群如昆虫、低等无脊椎动物、微生物等类群,还很不了解。初步估计有昆虫75万种,脊椎动物4。1万种,植物约25万种。生物多样性并不是均匀地分布于全世界168个国家;全球生物多样性主要分布在热带森林。仅占全球陆地面积7%的热带森林,容纳了全世界半数以上的物种。 不过,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墨西哥、扎伊尔、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12个,这些国家拥有70%的世界植物药。 其中,巴西、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扎伊尔、澳大利亚、墨西哥、中国等7个国家拥有世界一半以上的植物药。
①巴西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拥有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茂密的热带森林,面积几乎占全球热带森林面积的30%,比占第二位的印度尼西亚多三倍。事实上,巴西所有的热带雨林面积比中、南美洲所有其他国家的热带雨林总和还要多,比亚洲总和多,也比非洲总和多,如果把所有类型的森林算在一起比较,则巴西的森林覆盖面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亚马逊森林的最大部分位于巴西境内,占巴西全境的42%,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国土有如此广阔的热带森林。巴西的热带森林至今仍有80%左右未受到破坏。
②哥伦比亚具有极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哥伦比亚是世界上单位面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而且在物种种数上仅次于巴西,名列世界第二位。虽然哥伦比亚的国土面积,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0。77%,但却栖息着全球大约10%的陆生植物和动物。哥伦比亚拥有大约45000 … 50000个高等植物种,也就是说,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