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国第一战+上+(双石+着)-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竟是可行还是不可行; 应该说比毛泽东更有发言权。而且从后来
战役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大军事家毛泽东在此时此刻为第四次
战役确定的战役目标; 的的确确是不切实际的。
战略统帅; 对战役形势的判断出现失误; 这不奇怪。
关键在于发现失误怎么办? 失误造成了后果怎么办?
伟人、庸人泾渭分明; 高下就从这里看!
毛泽东的第一个不切实际是“ 占领大田、安东一线为目标”。
这是一个发展战略进攻的计划。
也就是说把战线前推至北纬三十六点五度线附近。
这时毛泽东的思维; 想必还处在当年指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
大别山的模式中。想想那会儿是多么困难; 简直可以说是困难重
重; 各解放区都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都还在战略防御态势中与优势
敌人周旋。毛泽东却毅然在力量对比还没有发生根本转变的情况
下; 反常规用兵; 令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挥师千
里; 挺进大别山; 向敌人后方发展进攻; 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一锤子就把蒋介石的“ 哑铃”阵形砸了个稀巴烂。
如果仅凭困难的程度来说; 毛泽东这种设想应该说是有道理
的; 那会儿没吃没喝; 一支枪才几粒子弹; 放弃了延安; 放弃了华
中; 放弃了苏北; 放弃了大片根据地; 带着中央机关肩挨肩背靠背
地与胡宗南数十万大军兜圈子打游击。除了毛泽东这等雄才大略
的战略家; 换了别人谁敢在那个时候去设想什么战略进攻呀?
现在呢; 有国家政权; 新政权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又
有苏联后援; 力量空前强大; 兵员也优于敌人; 为什么不能像国内
446
开
国
第
一
战
战争一样; 和敌人掉个换位; 把进攻发展到敌人纵深去。
然而困难的性质却大大地不一样了。
对手不同了。
那是一支高度现代化的强大军队; 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在全
世界都堪称一流。内部相对比较集权统一; 虽然也有重重矛盾; 但
却没有蒋军那么多派系纷争; 其将领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
很高; 军内又能自由地争论探讨; 大胆揭露己方缺点; 吸取经验教
训和作出相应对策都异常迅捷灵敏。而对中国军队来说; 朝鲜战
场地形狭长; 在敌方空前密集的火力下; 自己非凡的徒步机动力发
挥大受局限; 大踏步地进退迂回相对于国内战争来说要困难得多。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 以一支久战饥疲之师; 去向被钢甲包裹起来正
气势汹汹扑来的敌人发展进攻; 还要把敌人逐退100 多公里; 无疑
是超越客观现实的一厢情愿。
后来的战况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个不切实际是要求保守汉城与仁川。
要实现这个战役目标; 中朝军队就要被迫在三七线附近采取
当时非常勉为其难的坚守防御方针。如此一来; 无异于以己之短;
就敌所长; 自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从而丧失以机动防御消耗和迟
滞敌人; 以空间换取时间的主动权。
这种思维; 源自准备完成“带最后性质的战役”的战略设想。
在这个思维基础上设想的“ 有利于中朝方的谈判”; 自然也就
没有立刻成为现实。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这不能不说是毛泽东的“ 千虑一失”。
有人要说啦; 毛泽东说的不对; 彭德怀说的又不行; 你能干; 你
是诸葛亮; 那你来说说怎么办才最为妥当合适?
这不是存心要笔者难看吗?
作为后来者; 我们看问题的背景和条件当然要比他们当年清
晰透彻得多; 也可能要冷静得多全面得多。一二三四; 甲乙丙丁;
随便在军校课堂上叫个少尉见习排长站起来; 他也能给你分析得
447
第十九章
反扑有力
磁性战术施辣手
应对仓促
机动防御筑血墙
头头是道; 论说得鞭辟入里。
可那管用吗?
别忘了; 毛泽东们当年面对的一个没法透视的封闭铁皮箱; 而
我们今天面对的却是一个什么都能瞅得清楚明白的透明玻璃箱。
事后诸葛亮最好当; 也最没用!
事实上; 哪还轮得着笔者这类蹩脚事后“ 臭皮匠”在那儿瞎叨
叨哟! 毛泽东彭德怀们自己; 很快就在将帅协谋的过程中; 在政治
目的和军事手段相互磨合中; 在战役战斗的实际发展进程中; 从两
个看似差异甚大的立场上彼此靠拢; 从两人的思路中; 扬弃了不切
实际的目标; 提炼出积极防御的思想; 在“ 实行机动防御和适时的
反突击; 消耗和迟滞敌人; 掩护二线部队开进和展开; 准备下一次
战役反击”的目标上; 统一了起来。
在战略家毛泽东一生中; 这是他最为虚怀若谷的时期。
1 月29 日; 彭德怀在中朝两军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战前动员。
在为会议作了总结后; 彭德怀传达了毛泽东的电报精神; 并区
分了各军、各军团的作战任务。
各军指挥员随即返回原部队指挥作战。
这时; 各军师团的主要军事指挥员大都在沈阳参加联合兵种
的培训; 因而在最初的战斗中; 部队大都是在政治委员们的率领下
迎击敌人的。
1 月30 日; 彭德怀、邓华、金雄、朴一禹联名向志愿军各军、人
民军各军团首长下达迎敌进攻的作战命令; 决定西线各军提前于2
月1 日晚出发; 中朝军队首长在重新区分了各军集结位置、出击路
线、攻击目标后指出:“敌近日北犯进展较快; 各部在开进时应争取
时机; 先敌到达; 并应随时准备乘敌前进或立足未稳时; 力争在运
动中出敌不意; 歼灭敌人。”
志愿军总部确定的部署是“ 西顶东放”。
“西顶”———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指挥志愿军第三十八、
第五十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组成“韩集团”; 在金浦、仁川及野
448
开
国
第
一
战
牧里至骊州以北68 公里地段上组织防御; 坚决抗击敌人向汉城方
向的进攻。以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位于金浦、仁川港、永登浦、汉
城地区; 担任海岸防御及汉城守备任务。以第五十军配属炮兵第
二十六团两个营展开于野牧里至庆安川以西地区; 依托修理山、光
教山、文衡山等要点构筑第一线防御阵地; 依托博达里、内飞山、鹰
峰、国士峰等要点构筑第二线防御阵地; 坚决抗击由水原沿铁路两
侧向汉城方向进攻之敌。以第三十八军配属炮兵第二十七团两个
连; 以主力集结在磨石隅里以南地区进行作战准备; 以该军第一一
二师展开于利川以北、庆安川以东至南汉江之间地区; 于堂谷里、
泰华、广岘、天德峰地区构筑第一线防御阵地; 于旺谷、新垡里、中
悦美、南治岘构筑第二线防御阵地; 坚决抗击由利川沿公路向汉城
方向进攻之敌。
“东放”———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指挥志愿军第三十九军、
第四十军、第四十二军、第六十六军组成“邓集团”; 于龙头里、阳德
院里、洪川及横城以北地区集结; 准备向原州、横城方向实施反击。
由朝鲜人民军前线总指挥金雄中将指挥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三、第
五军团组成“金集团”; 展开于三巨里、大美洞、宝来洞以北地区45
公里地段上; 掩护邓集团主力集结; 并准备以第三、第五军团在邓
集团左翼向横城东南方向实施反击。
从这个部署中可以看出; 彭德怀等志愿军首长已经确信“占领
大田、安东一线”实属不可能; 因而这个部署上体现了“ 出击”的大
前提; 预留了目标的小期望; 在防御作战的设计上; 也开始体现出
机动防御的思想。
毛泽东原来的设想; 已得到了较为切合实际的修正。
这就叫将帅协谋。
1 月31 日; 彭德怀将中朝军队作战部署电告毛泽东、高岗并通
报金日成; 同时报告与建议:
敌自25 日开始以大量飞机、坦克、大炮向我五十军
449
第十九章
反扑有力
磁性战术施辣手
应对仓促
机动防御筑血墙
及一一二师攻击; 占我野战工事约7 公里。我仅有步兵
武器及少数山炮; 且在弹药不足的情况下坚持抵抗。因
敌火力猛烈; 我伤亡相当大。
我军鞋子、弹药、粮食均未补充; 每人平均补5 斤; 须
2 月6 日才能勉强完成。特别是赤脚在雪地里行军是不
可能的。将各军、师直属队、担架兵抽补步兵团; 亦须数
日。我们拟于2 月7 日晚出动; 至12 日晚开始攻击。
决定邓华率4 个军首先消灭美二师; 然后进攻堤川
美七师、南朝鲜军第八师、二师; 韩先楚前往汉城指挥两
个军及人民军一军团; 坚持汉江南岸阵地; 相机配合主力
出击; 金雄往平昌指挥人民军3 个军团; 首先消灭南朝鲜
军第七师; 尔后向荣州前进。
九兵团目前只能出动二十六军共8 个团; 其余因冻
伤均走不动(一个师3 天只走15 里) ; 到4 月才能大体恢
复健康; 影响步兵优势; 这是严重问题。第三次战役即有
若干勉强性( 疲劳) ; 此役是带着更大的勉强性。如主力
出击受阻; 朝鲜战局有暂时转入被动的可能。为避免这
种可能性; 建议第十九兵团迅速开赴安东补充整训; 以便
随时调赴前线。
决心先表; 实际困难也说。
为将之道; 当如是也。
依靠毛泽东本人所倡导的认真负责事实求是的优良作风; 依
靠人民军队上下一心将帅协谋的光荣传统; 依靠全军将士英勇顽
强不怕牺牲的浴血奋战; 中朝军队仍然在极大的被动态势之中以
主动积极的姿态; 依托野战工事; 奋勇迎击以铺天盖地的钢铁开路
的敌人; 在汉江两岸; 一再对来势汹汹的“联合国军”予以重创; 给
踌躇满志的李奇微以当头棒喝。
东线最先与敌人打响的是第四十二军第一二五师。
450
开
国
第
一
战
第三次战役结束时; 第四十二军奉命在加平休整。
这时; 全军实力已大大削弱; 人数只有30831 人; 相当于出国
时人数的70%。按原订修整计划; 他们要在加平等待补充从国内
赶来的二线兵员。
然而; 1 月25 日后; 美步兵第二十四师、步兵第二师、法国营;
已向犁浦里、骊州、原州北进。韩军第八师也有自横城西窜; 向龙
头里进击的态势。
这一下子就把形势弄得紧张起来。
1 月27 日; 第四十二军奉命停止休整; 匆忙开赴龙头里地区展
开; 阻击“联合国军”的进攻; 掩护正进行反击准备的东线主力的集
结。
吴瑞林军长决定: 先以第一二五师至龙头里以南地区展开阻
击; 并争取于运动中歼敌一部; 掩护军主力向龙头里开进。待军主
力到达后即展开组织防御; 将敌阻于广滩里、龙头里、横城公路以
南地区。
1 月28 日; 第一二五师到达龙头里以南。
第三七五团团长赵立贤带着前卫第三营; 隐蔽进入原州通往
杨平公路上的一个名叫茂村的小村庄; 摆下了一个伏击阵势。
这回; 赵立贤捡了个不大不小的便宜。
他第一个把军长“ 在运动中歼敌一部”的意图; 变成了现实。
前卫第九连占领的阵地是茂村南山。
第二天太阳升到半空的时候; 后山上响起了急促的机枪声。
“ 敌人进口袋啦!”监视哨兴奋地叫了起来。
大家从堑壕里探头一看。
乖乖; 是从犁浦里渡过汉江的美国鬼子吉普车队! 一共12 辆
中吉普。已经被设伏部队打懵了头; 一辆接一辆在路上乱碰乱撞;
进不得退不得正乱成一锅粥。
“ 冲啊; 抓美国鬼子啊!”
第九连连长魏思福看看这个时机最好; 冲吧!
451
第十九章
反扑有力
磁性战术施辣手
应对仓促
机动防御筑血墙
战士们从工事中一跃而起; 向汽车扑去。
第三排副排长隋景春最先冲上公路; 朝着开过来的一辆吉普
车投出一颗手榴弹; 把汽车先炸瘫。然后冲锋枪对着车上乱作一
团的美国兵就是一阵横扫。
前头的车被炸毁; 后头的车又被挡住; 美国鬼子没路可跑; 全
钻到车下向外射击。
后来才知道这是美步兵第二十三团第一营几个残缺的连合并
组成的一个加强连; 大都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兵; 在美国
兵里算是出类拔萃之辈了。
和其他美国兵比起来; 他们大都打得还算顽强; 躲在车下边;
大伙儿用蹩脚英语怎么喊也不出来; 还拼命往外扔手榴弹、打机
枪。
魏思福说你们乱嚷嚷什么乱嚷嚷什么; 送他们回老家得啦。
大家三个一群两个一组; 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车下扔手榴弹。
激战30 分钟; 美国鬼子死伤大半。
剩下的觉得这车下边儿是呆不住了; 钻出来就住山上跑。
小个子中国兵们拼命地跟着美国大块头撵。
战士涂新祥一个人刺倒3 个美国兵; 机枪射手陈远明用铁锹
把一个美国兵砸得脑浆迸裂; 战士肖代贵腰部负伤; 仍然刺倒了两
个美国兵; 第三排排长张德发用冲锋枪打翻一辆吉普车; 活捉了旁
边坐着的军官??
剩下的美国兵晕头转向又往汽车上爬。
雨点般的手榴弹又飞进车厢; 美国兵七歪八倒又躺下一片。
又跳下车往路边往茅坑里跳; 往房子里钻。
那还能跑掉?
天上12 架美国飞机干着急没办法。
下面打成一团; 上边儿转成一圈; 愣是没招。
只好在四周山上乱扫乱射。
那还能顶事儿?
452
开
国
第
一
战
后边的第七连也赶到了; 第八班班长陈兴元从一名美国兵手
中抢过一挺机枪; 两个弹匣打完; 就把往山上跑的美国鬼子全放倒
在山坡上。
战至黄昏; 战斗顺利结束。
200 多个美国鬼子全部被击毙。
俘美军上尉连长1 名; 下士1 名。
这么多美国鬼子最后只逮住两个活的; 这还真不多见。
缴获汽车12 辆; 无座力炮2 门; 重机枪6 挺; 轻机枪9 挺; 自动
步枪和卡宾枪200 枝; 电台6 部; 报话机、步谈机20 部。
第四十二军的前哨战; 打得响亮!
与此同时; 西线战区已经打得惊天动地了。
为掩护第二线主力开进和展开; 第一线的第五十军和第三十
八军第一一二师; 从1 月25 日开始; 已经与美骑兵第一师、英步兵
第二十七旅、美步兵第二十四师、美步兵第三师、美步兵第二十五
师、土耳其步兵第一旅和英步兵第二十九旅轮番沐浴几度血雨腥
风了。
一场以血肉搏击钢铁的悲壮鏖战; 永铭史册!
第三十八军第一一二师第三三六团和第三三四团首当其冲。
1 月28 日; 他们分别在泰华山和鼎盖山与北进之敌打响。
27 岁的第三三六团第五连连长徐恒禄率全连守卫在泰华山前
的草下里南山阵地上; 这是第一一二师防御地段的西端点; 恰好位
于利川至水原和金良场里至京安里、汉城的公路交叉点上; 是一通
衢要道。
也是“ 联合国军”北进的必经之路。
拂晓; 美骑兵第一师一个营在10 多辆坦克掩护下; 分3 路向草
下里南山阵地运动。这次; 这些美国鬼子们长了些学问; 运动的部
队也作了伪装。前沿观察哨乍眼一瞧没瞅出所以然来; 还以为是
树林; 马马虎虎就让他们靠了过来。
年轻的连长徐恒禄却瞅出了蹊跷。
453
第十九章
反扑有力
磁性战术施辣手
应对仓促
机动防御筑血墙
徐恒禄虽然年轻; 战斗经验却异常丰富。
他从望远镜里看出了道道———这昨天还没有的树林在往前
移?
是敌人!
“ 别暴露目标!”
徐恒禄心说这狗日的美国佬学什么道道满快的嘛。
他看出敌人还没有发现自己的连队; 看样子也不会轻易冒进;
而且还会进行搜索。比较好的办法是利用这漫山的灌木丛和前沿
第四班的阵地把敌人放近了打; 给敌人一个下马威; 尽可能不暴露
主阵地; 以免过早地遭到敌“火海战术”的杀伤。
他先命通讯员文凯通知隐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