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疡医大全-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不食。怒属肝木,怒则木气升发而冲开脾气也,故怒胜之。夫医贵有才,无才则何以应变无穷。)
经曰∶脏气绝,则神见于外。(一士人喜观书,忘食。一日有紫衣人立于前曰∶公不可苦思,思则
我死矣。问其何人?曰∶我谷神也。于是绝思而食如故矣。)
经曰∶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脾苦湿,是有余,宜白术。脾欲缓,是不足,宜
甘草。以甘补之,人参;以苦泻之,黄连;脾虚以甘草、大枣之类补之;脾实以枳实泻之。
《灵枢》曰∶足太阴气绝,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
软,肌肉软则舌痿,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甲日笃,乙日死。
《灵枢》曰∶愁忧不解则伤意,意为脾神也。
思而动血者,属脾。
肿胀水肿有十种之分,四肢苦重为脾水。总而论之,肾虚不能行水,脾虚不能
制水,凡肿先起于腹,而散于四肢者,可治;自四肢而归于腹者,难疗。
经曰∶黄如蟹膏者生,黄如枳实者死。
又曰∶实则梦欢歌快乐,虚则梦饮食相争。
又曰∶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
不通。上下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
《脉经》曰∶脾绝十二日死。(一云∶五日死。)何以知之?口冷足肿,腹热胪胀,泄利不觉,出时无度。
仲景曰∶环口黧黑,柔汗发黄者,此为脾绝。
补∶人参、黄 、甘草、莲子、扁豆、苍术、白术、茯苓、山药、芡实、陈皮。
泻∶枳实、石膏、青皮。
温∶丁香、藿香、胡椒、吴茱萸、附子、肉桂、良姜。
凉∶玄明粉、滑石。
引经报使∶升麻、白芍。
卷三内景图说(上)
胃
属性:r胃图p04…a41a16。bmpr
经曰∶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又曰∶胃者,汇也。号为都市,五味汇聚,何所不容,万物归土之义也。
又曰∶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之谷,
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满。
《难经》曰∶胃重二斤一两。
经曰∶足阳明胃经。
又曰∶是经常多气多血。
又曰∶辰时气血注于胃。
又曰∶胃为水谷之海。
《灵枢》曰∶人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海
之所行云气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
又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脏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酸先走肝,苦先走
心,甘先走脾,辛先走肺,咸先走肾,谷气津液已行,荣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
又曰∶饮食入胃,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
虚,更虚更实,故气得上下而无病矣。
《入门》曰∶胃为水谷之海,脾为消化之器。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脉
道乃行;血不可不养,卫不可不温,血温卫和,得尽天年。
《灵枢》曰∶ HT 以下至天枢,长八寸。过则胃大,不及则胃小。
又曰∶胃为之海,广骸大颈胀胸,五谷乃容。
又曰∶脾应肉。肉 坚大者胃浓;肉 松者胃薄;肉 小而松者,胃不坚;肉
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脘约不利也。肉 不坚者胃缓;肉 无小裸累者胃急;肉
多小裸累者胃结;胃结者,上脘约不利也。( ,谓肘膝后肉如块者。)
又曰∶胃病者,腹 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噎不通,饮食不下。
又曰∶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也。
又曰∶胃中寒则手鱼际之络脉多青。胃中热则手鱼际之络脉多赤。
又曰∶面热者,足阳明病;两跗之上脉竖坚者,足阳明病;此胃脉也。
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东垣曰∶胃伤之证,不思饮食,胸腹胀痛,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黄肌瘦,怠
惰嗜卧,常多自利。
又曰∶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
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
又曰∶胃病治法,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澄心息虑,从容以待真气之复常也。
经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
又曰∶胃为足阳明,其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
又曰∶呕吐血,成盆成碗者,属胃经。
又曰∶牙宣出血,属胃肾虚火。
《丹心》曰∶人无根本,水食为命,盖脾胃属土,主纳水谷,人之根本也。
《回春》曰∶五味淡薄,令人神爽气清。
《必用》曰∶胃实宜平胃散。虚宜补中益气汤。不进饮食,宜养胃进食汤。(苍术、白术、人参各一钱,
陈皮、浓朴、白茯苓、炙甘草各七分,神曲、麦芽各五分,姜枣引或蜜丸,米饮下二钱。)
《脉经》曰∶胃绝五日死。何以知之?脊痛腰中重,不可反复。
太乙真人曰∶美饮食,养胃气。
吐出多者为吐血。
又曰∶胃者,仓廪之官,布养四脏,故五脏皆禀气于胃,乃五脏之本。故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
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
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东垣治内伤,主于脾胃,其谓脾司转运之职,胃为受气,营养于身,是平人也。若饮食失节,脾胃乃伤,
脾伤则不能运化,胃伤则不能容纳而诸病生矣。
丹溪云∶百病先观胃气何如。
经曰∶厥气客于胃,则梦饮食。
又曰∶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
又曰∶胃疟者,令人疸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又曰∶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
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 胀,食寒则泄,胗形瘦而腹大。(胗,唇也。)
孙真人曰∶新食竟取风,为胃风。
经曰∶谷入于胃,脉道乃行。
又曰∶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 。( 音亦。)
又曰∶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
又曰∶胃者,水谷之海,主禀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也。
又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又曰∶胃为之市,水谷所归,五味所入,如市之杂也。
《太素》曰∶胃者,太仓也。胃之五窍,(谓咽、胃、大肠、小肠、膀胱也。)闾里门户也。
经曰∶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其系自膈下正中,微着左胁,于胃之上,与胃包
络相附矣。其胃之包,在脾之上,与胃相并,结络周回,漫脂遍布上下有二系;上
者贯膈入肺中,与肺系相并,而在肺系之后,其上即咽门也。咽下,胃脘也。胃脘
下即胃上口,贲门是也。水谷自此而入,以胃出谷气,传之于肺,肺在膈上,因曰贲
门,其门处膈膜相贴之间,亦漫脂相包,若胃中腐熟水谷,则自幽门而传入小肠,故
曰∶太仓之下,口为幽门,其位幽隐,故名之也。
《脉经》曰∶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音陛。)其软而散者,当病食痹。
又曰∶趺(音夫)阳脉浮者,胃气虚也。数者,胃有热,即消谷引食。涩者,胃中有
寒,水谷不化。粗而浮者,其病难治。浮迟其久病。
又曰∶胃脉若沉涩者,气逆;气逆者,人迎盛;人迎者,胃脉也。逆则盛而热聚
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
又曰∶是动则洒洒然振寒,善伸数欠,
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牖而处,甚则欲上高
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 厥,是主血。( ,音干,胫骨也。)
又曰∶所生病者,狂疟湿淫,汗出鼽衄,口 唇胗,(音疹,唇疮。)颈肿喉痹,大腹
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 外廉,足跗上背痛,中指不用。气盛则身
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
满。盛者,人迎(左手)大二倍于寸口(右手)。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音歪。)
足阳明胃引经药歌∶
辰胃丁(香)防(风)砂(仁豆)寇(白)术,半(夏)知(母)葱(白)葛(根神)曲苍(术)乌(药),
石膏白芷升(麻)檀(香)木(香),下治相沿效不辜。
经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
帝曰∶见真脏脉者死,何也?岐伯曰∶五脏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
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也。故邪气盛者,精气衰也。故病
甚者,胃气不能俱至于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病胜脏故死。
又曰∶胃实不眠。
又曰∶卧寐不宁,乃胃中之津液干枯,不能内荣其魂魄也。
凡饮食减而大便转觉艰涩者,胃病而运化之机迟也。肌肉消瘦者,胃主肌肉也。
形体困倦者,胃病而约束之机关不利也。
阳明邪实。(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阳明正虚。(故喜火,喜日月光者,喜助正也。)肿胀水
肿有十种之分,小便闭涩为胃水。
经曰∶得谷者昌,失谷者亡。
冯鲁瞻曰∶脾胃尤为后天元气之本,化源生发之机,五脏六腑之大源,气血精微莫不赖之以长养也。
补∶白术、黄 、芡实、陈皮、扁豆、莲子、山药、半夏、苍术、百合。
泻∶枳实、朴硝、大黄。
温∶藿香、香附、良姜、益智、胡椒、吴茱萸、肉豆寇、丁香、浓朴、木香、干
姜、草寇、生姜、白豆寇。
凉∶滑石、山栀、黄连、竹茹、玄明粉、黄芩、石膏、连翘、石斛、升麻、天花粉、葛根、知母。
引经报使∶升麻、葛根上行。白芷、石膏下行。
卷三内景图说(上)
肺
属性:经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为生气之源,其形四垂,附着于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
布以行诸脏之气,为脏之长,为心之盖。
又曰∶是经多气少血,其合皮也,其荣毛也,开窍于鼻。
《难经》曰∶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主藏魄。肺叶白莹,谓为华盖,以覆诸脏。虚如蜂窠,
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浊之运化,为人身之橐钥。
又曰∶寅时气血注于肺。
r肺图p04…a41a17。bmpr
x肺者市也,百脉朝会之所也。凡饮食入胃,不敢自专,地道卑而上行朝于肺。肺乃天道下济而光明。x
经曰∶肺者,在天之燥,在地为金,在
人为肺,在时为秋,在方为西,在色为白,通窍于鼻。
经曰∶西方金也。万物所以收成也。
又曰∶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脾土为母,肾水为子。大肠为脏,克木主气,若久卧则伤气。司藏
魄,其类金,其畜马,其卦干,其性义,其华毛,其候鼻,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其病在皮毛,其
音商,商者,强也。象金,性之坚强也。其数九,其臭腥,其声哭,其气 ,其液涕,其味辛,外应皮毛而色
白;然贵如白玉光泽,不欲如垩。
《灵枢》曰∶肺应皮,皮浓者大肠浓。更肺主燥,然燥则伤肺,病则为嗽。痘主脓泡,若热气胜则病,其
病之候,则面白悲哭,手捏眉目鼻面,嚏涕吐衄,喘咳寒热,胁有动气。肺虚则叹息,呼吸少气,鼻涕嗌干,
喘乏咳血而唇白。肺实则闷乱,喘促咳嗽,上气鼻塞,胫股肩痛而胸满。肺绝则汗出发润,喘而不休,毛发气
出,然肺绝者,三日死。平脉则秋旺七十二日而脉浮毛,毛者,稀软之状,轻虚似浮,其贼脉浮大而牢,与夫
面赤皆逆,危脉则毛如风吹。
华元化曰∶肺乃生气之原,五脏之华盖。
经曰∶肺属辛金,为阴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肺配胸中与大肠为表里,其母脾土,其子肾水,其克肝木,
其贼心火,主藏魄。其色白,其味辛,其臭腥,其华毛,其候鼻,其充皮,其液涕,其声哭,其气 ,其不足
则太息,其有余则喘嗽,其平脉浮短,其贼脉洪,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伤,皮节伤则
皮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丙日笃,丁日死。肺绝三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白如豕膏者生,白如枯骨者
死。实则梦兵戈兢扰,虚则梦田野平原。忧伤肺,喜胜忧,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
岐伯曰∶形寒饮冷则伤肺,饮冷以其
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
《金匮真言论》曰∶秋气者,病在肩背,肺之应也。
又曰∶脉变动为咳。
《脉论》云∶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夹钱,曰肺平。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浮,曰肺病。脉来如物轻
飘,如风吹毛,曰肺死。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肌肤之状。
经曰∶肺之见证也,善嚏,悲愁欲哭,洒淅寒热,缺盆中痛,肩背痛,脐右少腹胀痛,小便数,溏泄,皮
肤痛及麻木,喘少气,颊上气见。
经曰∶肺主气。
又曰∶诸气皆属于肺。
又曰∶肺藏气,气有余则喘咳上气,气不足则息利少气。
《灵枢》曰∶膻中为之气海,膻中者,肺室也。有余则胸面俱赤,不足则少气力,不多言。
丹溪曰∶冷气、滞气、逆气、上气,皆是肺受火邪,气得炎上之化,有升无降,熏蒸清导,甚而转成剧
病,局方例用辛香燥热之剂,是以火济火也。
张子和曰∶诸病皆生于气,诸痛皆因于气。
《回春》云∶风伤气者为疼痛,寒伤气者为战栗,暑伤气者为热闷,湿伤气者为肿满,燥伤气者为闭结。
《入门》曰∶逸则气滞,亦令气结。轻者行动自愈;重者橘皮一物汤。(橘皮一两,洗净,新汲水煎服。)
《直指》云∶七气者,喜、怒、悲、思、忧、惊、恐,或以为寒、热、恚、怒、喜、忧、愁,皆通也。
经曰∶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肺为牝脏,牝者,阴也。
又曰∶诸气 郁,皆属于肺。
人有七情,病生七气,气结则生痰,痰盛则气愈结,故调气必先豁痰,如七情汤
以半夏主治,而官桂佐之,盖良法也。
太乙真人曰∶少言语,养内气。
象川翁曰∶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荣卫一身,莫大于此。
黄帝问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
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岐伯对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喜则
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
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荣
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矣。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内外皆越,故气
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经曰∶气为精神之根蒂。(李东垣曰∶气者,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
又曰∶久卧伤气。
《西山记》曰∶近秽气,触真气,近死气,乱生气。
《正传》曰∶男子属阳,得气易散。女人属阴,遇气多郁。是以男子之气病常少,女人之气病常多。故治
法曰∶女人宜调其血,以耗其气;男子宜调其气,以养其血。
气生于谷
《灵枢》曰∶人受气于谷,谷入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荣,浊者为卫,荣在脉中,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