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疡医大全-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绵帛盖覆,勿令气泄,俟少间敷药。凡痈疽展大如龟之形,且看头向上下,先灸
其前两脚,次灸其尾,或红筋走紧而长,从尽处灸之,须留头并后两脚勿灸。若尽灸
之,不惟火气壅聚,使毒无从解散,又攻入里也。若辨认不明,以香白芷三分,汉
椒、桑白皮各一分,连叶葱白十根,新水煎汤,入酸醋半盏,淋洗少顷,其筋自现,
可以辨验头尾。
朱丹溪曰∶头面患毒,如纯阴平塌顽麻,非艾灸无功,但艾炷宜小,如麦粒样
式,以神其用也。
窦汉卿曰∶凡灸于患上头聚处,切蒜片如钱浓,放患处置艾壮于上,以火燃之。
若蒜皮枯焦,再易之。待将毕,三五壮着贴肉上灸为佳,至少者以二十一壮为期。头
顶上五壮七壮为期。艾炷只可如豆大,但面心为阳中之阳,禁灸。其阳证不可灸者
何?恐火气内侵,势益昌大,以火济火,故戒之。惟阴证可灸,郁气、湿热、积毒,借
火以拔之,然以火济水,自有相生之妙。临灸毕,用口吹火致灭。其火功借气得以入
内。其疮易散。设或灸不能即散者,灸迟之故也。虽不能全散,大能解毒,易溃脓,
易敛口,功难尽述。惟脏毒、坐马痈,以蚯蚓泥作饼,代蒜片艾灸之,以热为度,易
之如前,共十四壮为期。若附骨疽,痈毒
入骨髓,择天气晴朗和暖,尻神不犯吉日,午时灸至申时止,徐问病者骨中热否,若
果骨中热方效。凡灸不拘壮数,忽然爆起者,是病根脱矣,即止之。凡灸须饮食半
饱,并饮好酒以通经络,以和气血;再令善笑谈者,以乱其痛,亦妙方也。体虚者
禁灸。(《经验全书》)
薛立斋曰∶余按疮疡之证,有诸内必形诸外,在外者引而拔之,在内者疏而下
之,苟或毒瓦斯郁结,瘀血凝滞,轻者药可解散,重者药无全功,是以灼艾之功为大。
凡灸法,未溃则拔引郁毒,已溃则补接阳气,每治四肢患疮,气血无亏者,灸之皆
愈。头乃诸阳之首,及肾俞一穴在于两腰脊旁,并弱甚之人,内无真气抵挡火气,数
证禁灸,当慎察之。
王肯堂曰∶灸,乃从治之意,惟头为诸阳所聚,艾炷宜小而少。若少阳分野,尤
不可灸,灸之多至不救,亦有因灸而死者。盖虚甚孤阳将绝,其脉必浮数而大且鼓,精
神必短而昏,无以抵挡火气,宜其危也。
汪省之曰∶夫疮有脓水恶物,渐渍根深者,用面、硫黄、蒜三物,一处捣烂,看
疮大小,捻作饼子,浓三分,安疮上,用艾炷灸二十一壮,一壮一易矣。后四五日,
用翠霞锭子 入疮内,使歹肉尽去,好肉长平,然后贴收敛之药,内服补接之剂,调
理则瘥矣。
《元戎》曰∶疮疡自外而入者,不宜灸,自内而出者宜灸,外入者托之而不内,内
出者接之而令外。故经云∶陷者灸之,灸而不痛,痛而后止其灸。灸而不痛者,先
及其溃所以不痛,其灸而痛者,先及其未溃所以痛,而次及将溃,所以不痛也。
《精要》曰∶脑为诸阳所会,颈项近咽喉,肾俞皆致命之所,俱不可灼艾。
刘河间灸刺法谓∶凡疮疡须分经络部分,血气多少, 穴远近,从背出者,当
从太阳五穴,选用至阴(在足小指外铡,去爪甲角如韭叶大。)通谷(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束骨(在
足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昆仑(在足外踝后跟骨上陷中。)委中(在 中央、约纹中动脉。)从鬓出者,当
从少阳五穴,选用窍阴(在足小指次指端,去爪甲如韭叶。)侠溪(在足小指次指歧骨间本节前陷中。)临泣
(在足小指次指本节后间陷中。)阳辅(在外踝上四寸,辅骨前,绝骨端,如前三分。)阳陵泉(在膝下一寸,外廉
陷中。)从髭出者,当从阳明五穴,选用厉兑(在足大指次指去爪甲如韭叶。)内庭(在足大指次指,外
间陷中。)陷谷(在足大指次指间,本节后陷中。)冲阳(在足趺上五寸,骨间动脉,去陷骨三寸。)解谷
(在冲阳后一寸五分,腕上陷中。)从脑出者,则唯绝骨一穴,(在外踝上三寸,动脉中。)详见《痈疽灸经》。
刘宗浓曰∶此谓痈疽初发,宜灸之也。然诸疮患久成漏者,常有脓水不绝,其脓
不臭,内无歹肉,尤宜用附子浸透,切作大片,浓两三分,于疮上着艾灸之,仍服
内托之药,隔二三日再灸之,不五七次,自然肌肉长满矣。至有脓水恶物,渐渍根深
者,郭氏治用白面、硫黄、大蒜三物,一处捣烂,看疮大小,捻作饼子,浓约三分,
于疮上用艾炷灸二十一粒,一灸一易。后隔四五日,方用翠霞锭子并信效锭子,互
换用之。插入疮内,歹肉尽去,好肉长平,然后贴收敛之药,内服应病之剂调理,即
瘥矣。盖不止宜灸于疮之始发也。大抵始发宜灸,要汗下补养之药对证,至灸冷疮,
亦须内托之药切当,设反逆不唯不愈,恐致转生他病之患也。
经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营卫,以会大
气。邪溢气壅,脉热肉败,营卫不行,必将为脓。内锁骨髓,外破大 ,留于节腠,
必将为败。积寒留舍,营卫不养,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
大寒,留于溪谷也。此用附子灸者,盖此义也。(灸漏疮论)
李氏云∶治疽之法,灼艾之功胜于用药,盖使毒瓦斯外泄,譬诸盗入人家,当开
门逐之,不然则入室为害矣。凡疮初发一二日,须用大颗独蒜,切片三分浓,贴疽
顶,以艾隔蒜灸之,每三壮一易蒜,疮溃则贴神异膏,如此则疮不开,大肉不坏,疮
口易敛,一举三得。此法之妙,人所罕知。若头顶见疽,则不可用此法。(《五府极观碑》载)
伍氏曰∶凡用蒜饼灸者。盖蒜味辛温有毒,主散痈疽,假火势以行药力也。有
只用艾柱灸者,此可施于顽疽痼发之类,凡赤肿紫黑,毒甚者,须以蒜艾同灸为妙。
张景岳曰∶痈疽为患,无非血气壅滞,留结不行之所致。凡大结大滞者,最不宜
散,必欲散之,非藉火力不能速也,所以极宜用灸。然又有孙道人神仙熏照方,其
法尤精尤妙。若毒邪稍缓,邪深经远,而气有不达,灸之为良;若毒邪炽盛,其势
猛急而垂危者,则宜用熏照方,更胜于灸也。
冯鲁瞻曰∶疮毒溃后,风寒侵袭作肿痛者,用韭菜杵烂炙热,敷患上,冷则易
之;或捣成饼放患上,艾圆灸之,使热气入内。(《锦囊》)
张仲景曰∶凡人一见背有疮口外现者,不可小视之,急用蒜切片一分浓,贴在疮
口上,用艾火烧之。痛者烧之不痛,不痛者烧之知痛而止,且不可不痛而止也。此
法最妙,世人不识,而我特表而出之,以治发背之初起者。盖一经灸之,则毒虽火
化,以火攻火,又何疑焉?愿世医留意。
《心法》云∶灸乃开结破硬之法,倘有一点白粒如粟米起,四围微肿如钱,盒饭
于米粒上,着艾火十四五壮。三日内灸者,只灸成疮而散;三日外者,其肿渐少,宜
多灸之;或灸火着处,则结热可伸,灸处先溃,则毒势分减,庶免展开,不致下陷,
及坏筋骨,伤气血也。所谓灸至不痛者,谓着皮肉未坏处则痛,火至着毒处则不痛,必
令火气至着毒处方止;所谓灸至痛者,谓初着毒处不痛,至好肉则痛,必令火气至
好肉方止。畏灸者,或用独蒜瓣,或豆豉饼,或椒、姜、盐捣烂,捏作饼子,如当
三钱浓,铺艾灸之,热则易新饼,亦可散也。
卷八
艾灸门主方
属性:x陈艾圆x 此法因疮毒纯阴,平塌顽麻,非艾灸无功。每岁端午日蓄蕲艾一二
斤,愈久愈良。用时取叶为炷,或加麝香末、木香末、雄黄末,搓成圆,安蒜上灸之。
灸一切无名大毒。胡桃劈开去仁取壳,用极干人粪填满,合肿处,以艾火灸之,壳
穿则易。已成即流稠黄水,未成即消散也。
艾火灸成疮。春用柳絮,夏用竹膜,冬用壁喜窝,秋用新棉贴之。
x制艾法x(胡公弼) 须在伏天取真正蕲艾,不拘多少,捡净,以筛子中揉擦,再
将细筛又揉,筛眼中漏下者方成。艾茸或以粗布包搓亦可,再于烈日中晒极干收贮。灸疮最妙。
x骑竹马灸法x(《准绳》) 治一切疮疡,无有不愈。令病患以肘凭几,伸臂腕要直,
用蔑一条,自臂腕中曲处横纹,男左女右,贴肉量起,直至中指尖尽处,截断为则,不
量指甲。却用竹杠一条,令病患脱衣,正身骑定,前后用两人扛起,令病者脚不着
地,又令两人扶之,勿令伛偻,却将前所量臂篾,从竹杠坐处尾 骨尽处,直贴脊
背量至篾尽处为则,用墨笔点定,此只是取中,非灸穴也。却用薄篾作则子,量病
人中指节相去两横纹为则。男左女右,截为一则,就前所点记处两边,各量一则,尽
处即是灸穴。两穴各灸五七壮,疽发于左则灸右,疽发于右,则灸左。甚者左右皆
灸。盖此二穴心脉所过之处,凡痈疽皆心火留滞之毒,灸此则心火流通而毒散矣。起
死回生之功,屡试屡验。
x豆豉饼x(《理例》) 此法专灸一切痈疽对口,顽疮恶毒,肿硬不溃及溃而不敛。用
江西豆豉为末,唾津和作饼如钱大,浓如三文钱,覆患处,以艾铺饼上灸之,以患
者宽快为度。未成者即消,已成者虽不全
消,其毒顿减,大有奇功。
x桃壳灸法x(《毕驿承集》) 大核桃劈开,去肉、壳背钻一孔,内填溏鸡屎令满,将
有屎一面合毒顶上,孔外以艾灸之。不论壮数,惟取患者宽快,壳热另换一壳。如
法灸之,其毒立好,真奇方也。
x蜡灸法x(《秘方集验》) 凡患发背对口,一切无名肿毒,及久近 疮。先看所患肿
处,用生面水调作圈,根据肿处大小围之,圈高寸余,实贴皮上,勿令渗泄圈外,密施
布帛数重,防火气侵余肉。患者安身勿动,圈内铺极好黄蜡片屑,上以炭火灸至黄蜡
溶化。毒浅者,皮上觉热痛不受灸便止;毒深者,全不觉热痛,再下蜡,随化随添至
圈满,仍前热火灸至蜡沸。初觉痒,后觉痛,久之不要忍,乃去火,以少水微浇滚
蜡上,俟冷揭去蜡,近皮者俱带青黑色,此毒随蜡拔去。浅者一二灸便内消,深者三
四灸,亦脓去肿消立愈。灸毕外搽生肌玉红膏,此百治百验法也。
灸身上诸毒。独蒜一个,加雄黄不拘多少,共捣成饼粘贴,将艾放饼上,灸一壮即愈。
卷八
论针烙法
属性:李东垣曰∶夫疮疽之候,证候不一,针烙之法,实非小端。盖有浅有深,有迟有
速,宜与不宜,不可不辨。盖疽肿皮浓口小,肿多脓水出不快者,宜用针烙,疖皮
薄,惟用针以决其脓血,不可烙也。如有未成脓以前,不可以诸药贴 , 渍救疗,
以待自消。久久不消,内溃成脓,即当弃药,从其针烙。当用火针,如似火筋,磨
令头尖,如枣核样圆满,用灯焰烧须臾,作炬数温油,烧令赤,于疮头近下烙之。一
烙不透,即须再烙令透,要在脓水易出,不假按抑。近代良医,仓卒之际,但以金银
铁锭其样如针者可通用之,实在泄其毒也。或只以木炭熟火,猛烧通赤,蘸油烙之尤
妙。烙后实者捻发为 ,虚者以纸为 ,上蘸药 之,上以帛摊,温热软粘膏药贴之。
常令滋润,勿令燥也。夫疮疽既作,毒热聚攻,蚀其膏膜,肌肉腐烂,若不针烙,毒
气无从而解,脓瘀无从而泄,过时不烙,反攻其内,内即消散,欲望其生,岂可得乎!
嗟乎!此疾针烙取差,实为当理,然忌太早,亦忌稍迟。尝见粗工,不审其证浅深,
妄施针烙之法,或疮深针浅烙,毒瓦斯不得泄,以致内溃。或疮浅烙深,误伤良肉,筋
骨腐烂;或抑擦掀动,益加烦痛;或针之不当,别处作头;或实时无脓,经灸方溃,
遂使痛中加痛,真气转伤,详其所由,不遇良医也。以此推之,凡用医者,不可不
择,纵常医疗之得痊者,幸矣。(《十书》)
蒋示吉曰∶又有烙法,脓已成而皮浓肉深难溃,若不用针烙,使腐肉挟毒热之
气,久留肉腠间,将好肉亦化为脓血,此烙法所以有功于溃疡也。若根浅而皮薄者,
又何必假此以卖弄乎!由此观之,皮薄者用白降丹,皮稍浓者,则用针,皮极浓而
毒附骨者,非烙不可。其法看疮头最大者,即是脓窍,用熟铁五六寸长大针,下半截
用竹箸劈开,夹针在内,以意消息。用半寸即露针尖半寸于外。用一寸即露针尖一
寸于外。以线扎紧,庶深浅不致有误也。将针于麻油灯火上烧令红透,量疮深浅及所
生之处,深浅虚实,插入一寸或至二三寸,若未有脓,临时以纸捻 入,候次日取出。
脓色黄白即愈,赤黑防出鲜血。若在虚处,及筋骨节缝处。不得乱行针烙。针烙入肉,
犹宜稍斜,恐透内膜也。烙迟固为不佳,太早亦生变证,脓深针浅,内脓不出,外血
反泄,疮浅针深,内脓虽出,好肉受伤,此用针烙之难也。(《说约》)
申斗垣曰∶顽疖疮瘤妒其脓,半载医治不得愈者,当用烙法,烙之易愈也。
周文采曰∶夫顽疖疮瘤妒其脓,半载整年不得愈者,何也?盖于男妇不慎房欲,
故多有之,小儿亦因吮其欲乳,更是一理
也。亦有因跌撞妒其脓血,未及将愈,又跌之,故此成其顽疖。不能得愈,百药不
效,当用银钱、银匙烧赤,于疖上烙之,不数日而痊,先勿令知之。此真良法也。如
无银钱,以铜钱代之,亦可。
胡公弼曰∶凡火烙针圆如箸,大如苇,挺头圆平长六七寸,一样二枚,蘸香油于
炭火中烧红,看疮头形处烙之,宜斜入向软处一烙,不透再烙,必得脓。非其时所
出皆生血,当其时所出黄脓瘀肉。不假按抑,仍以纸捻 之,勿令口合。
又曰∶凡疮毒发在虚处,及筋脉骨节之处、断不可乱行针烙,即用针烙法,宜
稍斜防透膜也。
卷八
论刀针砭石法
属性:《素问》曰∶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
所谓同病异治也。
《通评虚实论》曰∶所谓少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痈疽不得顷时回。
《灵枢》曰∶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
李东垣曰∶夫上古制砭石大小者,随病所宜也。《内经》谓针石、砭石、 针,
其实一也。今时用镰者,从《圣济总录》丹毒论曰∶法用镰割出血,明不可缓也。合
扁鹊云∶病在血脉者,治之以砭石。此举《素问》血实宜决之。又《气血形志论》曰∶
形乐志乐,病生于内,治之以砭石。盖砭石者,亦东方来,为其东方之民,其病多
疮疡,其法宜砭石。砭石之用,自有证候,非止丹瘤也。但见肿起色赤,游走不定,宜
急镰之,先以生油涂赤上,以镰镰之,要在决泄其毒。然而此法不可轻用,忌其太
深。《内经》所刺皮无伤肉,以其九针之用,而各有所宜也。砭镰之法,虽治疮疽、不
可轻用也。(砭镰论)
周文采曰∶如针砭伤其经络,白脓赤
汁逗流不止,宜服内托黄 圆∶生黄 去芦焙锉八两,当归洗焙三两,木香、沉香、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乳香别研,各一两。诸香忌见火,共为细末,用绿豆粉四两,生
姜自然汁煮糊为丸,桐子大。不拘时温汤送下,四五十丸。(《集验》)
又曰∶古人用砭石、 针、刀镰,乃决疮毒之器械也。所谓疮毒之宜出血,可
急去之意,不可延缓,恐毒势变走。《内经》云∶病在血脉;决之于针石也。岐伯
五治论云∶砭针,乃磁石锋芒利快,决毒甚便,乃东方之民,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