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解锁-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科长却大为不满,对他说:“你已经退休了,还是在家休息吧!”他才恍然大悟,沮丧地离开办公室。还有一位处级干部在退休前给单位办的一件事没有办完,出于对工作的责任感,他仍然像退休前那样认真负责,安排一些人员参与其工作。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在安排工作时,竟然有人对他说:“你已经不是处长了,别再指挥我们啦!”对这两件事,且不说某些干部对退休人员的态度如何,单从退休人员来讲,却也反映出有的老同志没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生活秩序,正如飞速行驶的列车在突然煞车时的惯性滑动一样,没有及时控制住自己。这实际上是一种惯性的心理情绪在起作用。具有这种心理情绪的人,一般是对工作有感情,有责任意识的人。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模式被急剧改变,原来工作中的联系突然中断,对退休缺乏充分的理性的思想准备,一时间还不能适应,这就难免作出被人引为笑谈的故事。
步入“灰色年代”的老同志,心理情绪是很复杂的。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老同志的惯性的心理情绪外,有的同志坐卧不安,寝食不宁,心里没着没落,笼罩着莫名的失落感和空虚感;有的同志感慨于“人一走,茶就凉”的世态炎凉;有的同志愤怒于势利小人的改换门庭的卑劣行径。这种种情绪犹如一叶障目,使他们陷入严重的心理障碍之中。
按我国的习俗,六十花甲一轮回,就是说,人到六十岁,是到达了人生驿站的轮回点。如果说人的前半生是为国为家,以奉献为主旋律的话,那么后半生就应以享受人生为主打歌。年届六十,不是人生的抛锚,而是新的扬帆起航。正如德国大诗人歌德所称誉的那样,这是老年人的“第二个春天”。
要把握好人生的第二春,首先要优化自己的心理情绪,使自己的思想境界更高些,更理智些。思想豁达、境界高,就会心胸开阔,容易摆脱不良刺激造成的心理障碍。古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只有那些善于在大脑细胞中对情绪进行优胜汰劣的人,才能摒弃前嫌,将退休前的恩恩怨怨置之脑后。千万不要拿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做到一切从零开始,面向未来,轻装上阵,谱写自己的生命交响曲。这样你就会作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变得更为潇洒,心理防御机制也越来越健康。
其次要善于辨证地对待他人和自己。既要看到自己在岗时的贡献与功绩,也要看到工作中的失误与不足;既要为新一代的朝气与活力而高兴,也不要为他们的势利和狂妄而恼怒。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客观地估计自己和他人。人们爱把“人一走,茶就凉”视为贬义,其实它反映了社会的客观规律。退休人员应具有这种“人走茶凉”的意识,退了休就不必再为单位的事牵肠挂肚,应树立欧美学者倡导的“空巢”观念,小鸟长大后,飞离老巢,老鸟独立营构自己的新生活,而不再为小鸟的恩怨而劳神。
再次要发挥优势,享受人生。既然人生的第二春是以享受生活为主打歌,那么就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来发展自己,充实自己,并在这种发展、充实中享受人生的无尽的乐趣。在几十年的服从革命需要的经历中,有些老同志的兴趣、爱好、专长没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正是第二春的潜力和动力的所在。现在就应以此为切入点,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在最得心应手的圈子内发展自己。这样,你会感到生活充实,有意义,保持心理的平衡,同时也转移了注意力,排挤出烦恼的空间,会感到生活的无穷乐趣。
最后是与外界多联系,切忌封闭。有的老同志退休后,奉行“四不政策”:不串门,不访友,不写信,不打电话。这就等于与世隔绝,把自己封闭起来。虽然这种做法表面上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并不矛盾,但是实际上会束缚其发展。思想需要切磋,感情需要交流,技艺需要磨砺,因此经常到亲友家转一转,聊一聊,经常给亲友们写写信,打打电话,既能开拓自己的思路和眼界,同时也会平添许多生活的乐趣。
如果说人生的第一春是在“团队的大家庭”中,为社会事业各司其职,各尽其力的话,那么第二春则是自己的小家庭里,发展自己、充实自己,娱乐自己,以享受积极美好的人生。认识到这种变化,就能够很好地进行角色转换,适应新的环境,以愉悦的心态迎接轮回的又一春。
没有过不去的河——谈下岗心理
据说有位下岗女工,上有六十多岁的婆母,下有十来岁的孩子,丈夫又吃了病劳保,而自己只是个熟练工,没有一技之长。下岗后感到心里茫然无措,总觉得抬不起头来,看着什么都不顺眼。这种消极的心里情绪使得她整天魂不守舍,心神不宁,没料到祸不单行,竟然遭遇了一场车祸,更使她家的生活雪上加霜。
这个女工的遭遇虽属个别现象,可是职业下岗人员在经济上受到损失的同时,也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却是不争的事实。他们有的被视为“慵者下”的人,心理上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有的身无长技,另谋生路困难重重,感到前途渺茫,意志消沉;有的经济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导致家庭失和,子女教育也受到影响;有的谋职时低不成,高不就,苦活、累活不想干,想干的活又找不到,变得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性情烦躁,怨天尤人;有的原本有规律的生活节奏被打乱,淡化了职业规范和道德约束,变得自流放任,怪话连天,满腹牢骚;也有的为了捞钱,不顾脸面,误入不良人群的圈套,导致不良事端的发生,如偷盗、抢劫、卖淫,等等。这些心理状态可以称之为“下岗综合征”,其产生的主要因由,一是下岗职工对涉及切身利益的下岗缺乏正确的认识,未能从为国分忧的角度看待这个在改革进程中的新问题;二是下岗后面对经济和出路等实际问题,未能适时地调整思想观念,以适应新的选择;三是有关厂企领导对职工下岗的思想动员和组织安排不力,甚至趁机排斥异己,打击报复,造成难以挽回的恶劣影响。
对于涉及组织、领导方面的原因需要依靠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整顿和规范,而对下岗职工自身的心理障碍,则需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首先下岗职工应该认识到,下岗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就业带有福利的性质,人人有工作,各得其所,各尽起力。可是经济水平的提高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因此国有企业背着沉重的包袱而举步为艰。转入市场经济以后,国有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就必须引入竞争机制,进行技术改造和经济结构调整,这样就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尽管“这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发展,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如果每个下岗职工都能从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出发,就能认识到自己的下岗是为国分忧的义举,是工人阶级的觉悟性的体现,根本不必悲观失望,应该理直气壮地开创就业门路,谱写出一支显示自身才力的创业歌!
当然,在具体的操作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噪音,也直接影响到下岗职工的心理情绪。诸如有些厂企领导任人唯亲,排斥异己,打击报复,接受贿赂等恶劣行为,对下岗职工的情绪影响极大。对此,要善于辨证地认识问题,注意不要用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也不能因有人搞歪门邪道而影响为国分忧。古语说的“多行不义必自毙”,俗话说的“出水才见两腿泥”,都说明那些危害人民利益的人,不要看他今天跳得凶,最终一定成为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的。还要注意客观地分析问题,不能因自己下岗就将留用的人员都视为帮派圈里的人,就认为领导拉帮结伙。这种看法会影响你的心理情绪,束缚你的进取。应该对自己一分为二,看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们之处,譬如年龄、文化、技术水平、工作态度、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差距。如果能在比较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心理上就会安之若素,心平气和地接受下岗的现实。
再之,要树立实现自身价值的自强观念,开拓新的自我价值。唐代诗人李白在一首诗中写道:“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乃是理名言!人的智能表现是多方面的,但由于以前的就业是根据工作需要,统一由组织安排,难免有的人的工作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才智来。而在下岗后自己开创就业机会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选择,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以便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
最后,要严格自律。俗话说:“人穷志不短”。下岗后,原本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也不再受厂企的纪律和道德规范的约束,思想一放松,就容易对社会法纪也淡漠起来。这样的结果,有的与社会产生抵触情绪,悲观失望,精神受到刺激,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歇斯底里症和精神抑郁症等,也有的干出无法无天的违法行为,触犯了刑律,不仅个人痛苦不堪,还给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如果做到自律,即使是有些困难也能乐观以待,用辛勤的汗水滋润自家的生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谈跳槽心理
跳槽,原本是贬义,是指不安分的骡马不在自己的槽位吃草料,而越位到别的槽位去吃草料。可是近几年它却成了青年人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而且词义转化为中性词。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机遇挑战并存的今天,跳槽或称作换份工作,已经是青年知识分子,特别是高能知识群体成员的一种进取心和创新意识的表征。据说,在IT圈里有位先生在半年内跳了六家公司,还有位女士在大学毕业后的八年中,跳了七八次槽。这都说明青年人的观念与长辈人不同了。他们能够把握自己,以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就其心理机制来看,跳槽是一种寻求自我价值和维护自尊意识的心理情绪,但这种“自我价值”和“自尊意识”具体地体现在不同的人身上,有着不同的内涵。有的人跳槽是为了能有更多的薪水,有的人是为了发挥自己的专长,有的人是为以后自己创业积累经验和财富,有的人是因为与老板或同事意见不合,不愿在这里不受重视,等等。总的来看,跳槽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还是跳得对与不对,都是对自身的价值和自尊意识的维护。这说明青年人对自我意识、自我价值得到确认,这是我国社会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显著成绩。然而也不是所有的青年人都想跳槽的,有些人找到了发挥自身价值的所在,自尊意识也得到尊重,的确是不应该产生跳槽的想法的。但是有的人觉得自己的单位并不遂心,人际关系也不如意,可是待遇高,福利多,工作轻松,就想“舍车保帅”,不想跳槽;有的人不想和自己较劲,不愿担风险,喜欢安稳,即使是单位效益不好,也得过且过,自得其乐;有的人恋慕大单位,如政府机关、高校、科研院所等,就甘愿当一枚螺丝钉。尤其是一些女性,出于“男主外,女主内”的最佳拍档的考虑,从事稳定的职业就心满意足了。从这些不想跳槽的人来看,他们是把自身的价值定位于自得其乐的平稳生活,我们没有必要对他们的做法进行指手画脚,因为这也是一种活法。
由此看来,对跳槽心理的调适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只能就一些典型的现象亮明我们的观点:第一,当你感到现在的单位或者待遇过低,或者束缚你的发展,或者与上级很难协调合作时,跳槽是必要的。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通过跳槽找到一个能发挥你的专长而又上下和谐的单位,你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会感到踌躇满志,拥有广泛的个人发展空间,你的人生价值、创新意识和理想追求,都有可能发挥到极致和变成现实。
第二,尽量选择较为满意的单位。跳槽的本质是为实现终极目标铺路的行为,一次主动的跳槽,会使你体会到离终极目标越来越近的愉悦,也会使你一下子就跳到了理想的境界。因此在跳槽前要心中有谱,有个基本的选择条件,如薪水和福利如何,新单位的底细,管理层是否开明,是否能为自己提供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否有晋升的机会,人际间的团队精神如何等。当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只要基本达标就可以果断地应聘。你若是被原单位解雇,来不及选择理想的单位,不妨等一等,不要匆匆跳槽。俗话说到寡妇改嫁时常说:“出一家,进一家不容易。”的确,进入一个新单位就应是你自己基本满意的。要是你很勉强,必然影响工作效率,也有损你的形象。如此跳槽,不如不跳。
第三,如果你受到上司的批评,乃至误解或是受到同事的排挤,千万不要头脑发热,血脉贲张,递交辞呈。这样会使你失去机会,应该念好“忍”字经。有一位先生自尊心特强,容不得别人的指责和批评。一有不顺就跳槽,结果失去了几次提升的机会。其实,在一个单位工作,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不可能没有矛盾和分歧。古人说:“和为贵,忍为高。”为了事业或工作,有了矛盾或分歧,忍一忍,即使你当时觉得心里委屈,过后真相大白时自然能讨回公道。不要因一时的激愤而跳槽,更不要因嫉妒同事的提升或晋级而跳槽。因为你的情绪化辞职不会影响到领导的决策或做法,受影响的反倒是你自己。如果能忍一忍,你的业绩不会被抹杀,以后领导会产生一种补偿心理,给你一个满意的结果。
第四,跳槽时要善始善终。有的跳槽者说走就走,工作手续不交代就扬长而去。这样做一旦以后要与原单位办事就难上加难。跳槽是“人往高处走”,本来就无可厚非。但是在离开原单位时,要走得仗义,作好交接工作。既为自己找到理想得去处,也不使原单位的工作受到损失。这样,给自己留下退身之路,以后便于再打交道,也显示出自己的美好的职业素质。
一直送不走的过去——谈怀旧心理
小时侯奶奶常常讲家里的过去,告诉我们爷爷怎样起早贪晚,胡须上的霜花结得有多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才创出了偌大的家业;爸爸如何多才多艺,在外交部任职时如何受到重视,等等。在当时那个越穷越光荣的年代,总觉得奶奶的怀旧有些不合时宜。现在想来许多有关家史的口碑材料,当时没有注意了解都失传了。转眼间我也到了怀旧的年龄,也常向年轻人讲起50年代初期的惬意生活,60年代如何为革命不辞苦和累的工作精神。可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也往往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这是因为他们正处于朝阳初升时期,在洒满阳光和鲜花的道路上,陶醉于炽热的爱情,拼搏于沸腾的生活,沉迷于美妙的梦幻。即使偶有失意或惬意,约几个亲朋小聚,几杯美酒下肚,发泄一下,欢呼一下,一切又都归于平淡,根本没有心思回想那过往的失意或惬意。
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进入更年期的中老年人因为身体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出现了一些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怀念旧事、往事就是老年人进入更年期后的典型心理变化。人届老年,各个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变化,大脑的近期记忆衰退,思维和识辨能力也逊色于前;但是大脑中储存的往日信息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