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心灵解锁 >

第24章

心灵解锁-第24章

小说: 心灵解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一点是同仁不歧视,亲人多体贴。对于曾经当众出过丑或被拘役的露阴癖,在他重新回到单位和家里之后,领导在进行再教育的同时,一定要鼓励其振作精神,吸取教训,集中全力做好工作,还要做好同仁的工作,不歧视,不讽刺,多关心,多照顾,使其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以便扬起生活的风帆。在家里,妻子的体贴、温存更为重要。在夫妻生活方面要尽量给他以满足,使他体会到夫妻的床第生活,才是真正的性快感,以实现性兴奋点的转移,完善自己的人格,摆脱畸形的心理障碍。


他爱上他自己——谈自恋心理
  
  古希腊有个叫那西沙斯的少年,长得像春天的百花一样俊美,而且还有勇敢、威武的大丈夫气概。凡是见到他的人,没有不喜欢他的。有一天他在森林打猎,跑得又累又热,就找到一个有阴凉得地方休息。刚一坐下,发现脚下有一潭清泉。那西杀斯正想喝点水,便弯下腰去。他突然发现水里有一张非常漂亮的脸在望着他。他对水里的人说话,那个人的嘴也在蠕动,只是听不见声音。他点点头,水里那个人也向他点头。他非常欣赏水里那个美少年,简直是爱上了他。实际上他是爱上了他在水里的影子,也就是爱上了他自己。他爱得如醉如痴,不思饮食,也不再去打猎。一天到晚坐在清泉边,凝视着水里的影子。日久天长,他的身体越来越瘦,终因体力不支而告别人世。其实,那西沙斯的人生悲剧是由于自恋心理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自恋心理是一种病态的心理表现。它的特点是对自己的评价过高,觉得自己完美无缺,才华出众;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比别人强,喜欢颐指气使地指挥别人;对他人的赞美,喜不自胜,他人一旦表现不恭,就强词夺理,暴跳如雷,甚至寻衅报复。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品质,是幼稚心态与骄傲自满相伴而生的怪胎。就其自我为中心来说,属于幼儿时期的心理特征。在人的幼儿时期,常见的思维方式是只考虑自己,很少顾及他人。这种心理特征在幼儿时期是正常的现象,但反映在成年人身上,就成为一种心理障碍。成年人之所以产生这种自恋心理,除了思想的幼稚、偏执外,还与骄傲自满的心理情绪有关。由于骄傲自满,觉得自己处处比别人强,比别人高于一等,所以发号施令,指挥别人,就觉得理所当然;更对别人的批评接受不了。
  要走出自恋心理的误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摒弃以我为中心的观念,客观地认识自己。以我为中心是一种幼稚的认识观,看不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或者总是把自己摆在中心的位置。为此,要使他们认识到,人在群体中生活,大家都应平等相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彼此之间是一种相互和谐而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你看不起别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你。一个人的价值不是靠自己夸大其辞受到别人关注的;而是靠自己的实力和业绩来显现的。只要你取得了杰出成绩,就能赢得人们的尊敬与信任。还应认识到“强中自有强着手”,即使你取得了一些成绩,可是也不要一叶障目,看不到别人取得的更大的成绩。
  再一点就是学会关心爱护他人。凡是自恋心理患者总是“把自己看成是一朵花,把别人看成是豆腐渣”。出于这种观念作怪,就往往看不起别人,容不得别人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对别人的才智、成绩还十分嫉妒。为此,要在摆脱自我为中心的同时,培养团队精神,学会关心、爱护他人。把自己溶入团队的海洋之中,就能培养对他人的爱心。著名诗人何其芳在《生活是多么广阔》中告诫青年,要投入到集体的生活中,“去过极寻常的日子,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如果能以这种精神对待生活,那么就会感到生活中充满“快乐和宝藏”,也就不会感到唯我独尊,看不起别人,相反地却能向他人献出自己的爱心。正像《爱的奉献》所唱到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那时就“再也没有心的沙漠,再也没有爱的荒原”了。自恋症患者能够朝这个目标努力,便会逐渐变得心胸开阔,感到你是团队生活中的一员了。


沾上它就倒霉——谈吸毒心理

  据有关部门1999年底的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为68。1万余人,其中每个吸毒者的后面还有五个隐形吸毒者,这样算来全国吸毒者已达400万人以上。按每个吸毒者每天吸食一克毒品计算,全国吸毒者每天耗费人民币6亿元,一年可达2000多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是触目惊心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吸毒者在近年呈上升趋势,恐怕今年就已经突破了这个数字。
  沾染上吸毒恶习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心理上的原因,也有生理上的需要。有的是有了钱,想玩新花样,寻求刺激,将吸毒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武汉汉正街的第一代富翁中,蔡某富裕起来之后,他们夫妇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还不满足,在吃喝嫖赌之外,还寻求新的刺激,以吸毒为快,终至成瘾而不能自拔,弄得家财散尽,至今每天到菜市场拣菜叶度日。有的是出于好奇,开始并不知道危害有多大,只是在朋友的教唆下一试便落入陷阱。西安北郊的“拐四”就是这样上瘾的。在和朋友聚会时,一个毒贩子让他尝尝,白抽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毒瘾像魔鬼一样缠绕着他而不能解脱。他十年抽掉30万,抽没了新房,抽跑了媳妇,抽得人不象人鬼不象鬼。有的是想靠毒品来缓解身体病痛、心理压力或情感挫折。海南的亢女士正处于女性发展的流金岁月,可是身体悄悄地发起胖来,为此她十分苦恼。在一次与客户聚餐时,客户递给她一只特殊的香烟,告诉她吸这种烟可以减肥,结果一发而不可收,却“减”得脸上只剩下一双深陷的大眼睛,四肢瘦得惨不忍睹,仿佛一碰就会断掉。此外,还有的青少年吃摇头丸不知道是毒品,为了一时的刺激,导致上瘾。
  戒掉毒瘾是一个艰难的生理和心理改变过程。一般地说,除了戒毒者自己要有决心、信心、恒心外,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爱心。
  一是帮助戒毒者树立强烈的戒毒动机,经常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教育,帮助其认识到吸毒给个人和家庭造成的严重危害,建树戒毒的信心和毅力,促使其痛改前非,重新回到健康人的行列。
  二是家属要有耐心,能够长期坚持每天强制吸毒者服药一次,每天与吸毒者相处一两个小时,谈论未来畅想,解答思想疑难,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鼓励、开导其勇气十足地与毒品分道扬镳。
  三是家属和戒毒单位要做到保护吸毒者的个人隐私,维护病人的声誉,不为社会察觉戒毒者的行踪和情况,以便使其减轻思想负担,轻装前进。
  四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吸毒者的情商素质。情商是心理学界的新发现,主要是指自我情绪和人际关系的调解能力。吸毒者的情商素质一般很差。他们自我情绪的控制力差,遇到挫折或失意时,不能冷静地对待,而是依赖毒品刺激来排解;他们明知吸毒有害,还为一时痛快,铤而走险;他们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心理有压力或情绪受到挫折时,不是从朋友那里寻求帮助,而是自我封闭,以精神自慰为满足;他们眼光短浅,胸无大志,以吸毒品炫耀财富,认为自己财大气粗,有花不尽的金钱,殊不知一旦染上毒瘾便前功尽弃。这样的情商素质是导致吸毒的根本性的心理因素,因此要想抗拒毒品的诱惑,彻底拒绝毒魔,必须从培养情商素质入手,提高戒毒者的自我情绪和面对压力和挫折的调解能力。唯其进行如此的心理治疗,才能彻底拒绝毒品。  


说不定天上掉馅饼——谈赌博心理
     
  香港有部电视连续剧中有个叫“大头仔”的青年,他为了戒掉赌瘾,带着对象从加拿大回到香港,指望在家人的约束下不再赌博。殊不知,香港的赌场更多,他旧病复发,输个精光,最后他的对象也只好离他而去。他虽然没有像其他赌徒那样,在赌得一文不名的时候 ,进行诈骗和抢劫,但是赌场的惨败几乎使他流落街头。后来,他在一家公司找到工作,在参与炒股票时,他把赌场的教训用于炒股票,连连得手。从而尝到了尊严的滋味,开始了快乐而充实的生活。探讨嗜赌成瘾的心理背景,不难发现,“看手气,碰运气”,“说不定天上会掉馅饼”,这种侥幸心理是初涉赌坛的人的最初的心态。他们把“下小注,赢大钱”,视为令人愉快的人生憧憬。认为这是一条发财致富的捷径。  
  如果初战告捷,手气很顺,赢钱又快又轻松,便一发而不可收,小赢之后,还想大赢,于是就增加赌注,“人心无拘蛇吞象”,就会被拖上罪恶的战车。要是初战就输,也往往不是认输,赶快离开赌场,而是想捞一下本儿。输得越多,下的捞本儿的赌注越大。“大头仔”就是这样,输了想捞本儿,赢了还想赢,最终陷入迷宫一般的怪圈,就好象有一只无形的黑手紧紧地抓住了他,使他欲罢不能,嗜赌成瘾,形成变态心理。当然,也有的赌徒是出于好奇或是追求刺激。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内地的官员到港澳参观学习时,就有的官员出于好奇和精神刺激,用公款参与赌博,在大起大落的变换莫测的赌博中堕落成人民的罪人。
对于嗜赌心理的调适,应从一下几点入手:
  一是创设新环境,反省赌博危害。嗜赌成瘾的人往往是陷入一种认识的盲区,既陶醉于赢钱的欢欣,也常为捞本而歇斯底里,一时认识不到赌博的危害。为此,家里人要为其创造与外界隔离的环境,使他与自己的亲人生活在一起,现身说法地帮助他认识赌博所造成的危害,如亲人失和、家资输光、触犯刑律等,促使其进行有意识的自我反省,悔恨自己的过失性行为,增强是非判断能力,实现人格转化。
  二是转移关注点,培养新兴趣。嗜赌成瘾者一般是自身经济条件不良,祈望下小注,赢大钱,因而越陷越深,以至成为唯一的兴趣的追求。对此,要正面鼓励其参与其他有益的活动,占领空闲时间,如练习书法、学习绘画、打球、下象棋等活动,并且适当给予一些精神或物质的鼓励,这就转移了关注点,培养了新兴趣,达到戒赌的目的。同时还要鼓励其将余款购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使其明白,参与赌博,就没有钱买这些东西。久而久之,就逐渐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树立自尊观念,勇于挺身做人。凡是嗜赌成瘾的人都非常憧憬赌博的大赢,觉得非常光彩,满足了自尊心。大赢的幻象威力越大,头脑越膨胀,越不考虑身后的生计问题,越想再次赢得新的自尊。
  然而,赌场上赌徒一般不能把赢得的钱带回家,非得输得囊空如洗才离开赌场。对此,要使嗜赌成瘾的人认真地想一想为了自己的自尊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想一想那些因赌博而使妻子家小生活无着的悲惨处境,想一想那些因赌博挺而走险,偷盗、抢劫而锒铛入狱的可悲下场。通过这些赌博导致的不良行为与暂时的自尊相比照,使其产生一种对家人的内疚感和犯罪感,从而找回真正的自尊,挺起身作一个远离不良嗜好的人。


 算命先生两头堵——谈算命心理

  据报载,有一村民余某鱼塘的鱼被盗,他不去找公安机关报案,而是去找被称作“半仙”的算命先生“侦破”。算命先生算出盗鱼者住在北方。村民余某认定是任某作的案,因为任某住在北方,还因偷盗坐过牢。于是余某找任某兴师问罪,任某据理申辩,余某举棍就打,导致任某一命呜呼。事后算命先生为自己辩解,称偷鱼者没有“前科”,余某不懂“前科”何意,只好独自承担法律责任。像这类算命受骗、上当的消息,在报端屡见不鲜,那么为什么在各地都能见到算命先生,甚至还有的奔波数百里去求仙算命呢?
  算命是一种迷信活动,也是满足人们的一种心理需要。就迷信来说,由于长期的封建迷信的心理暗示作用,人们辨别不清算命先生的不确定意义的“两头堵”的语言本质,往往将自身发生的一些事主动地“对号入座”,对算命的神秘的色彩,笃信不疑,遇事求仙算命,为求得一些心理的慰籍或平衡。如有的人屡获机遇,平步青云,局外人不知就里,就认为命好,而自己屡经坎坷,就认为命相不佳,唉声叹气。因此遇事就乐意从算命先生那里的亦虚亦实的话语中寻求精神支柱。就人的心理机制看,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危机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当一个人陷入生活或工作危机时,就容易被迷惘、空虚、苦闷的心理情绪所支配,非常渴望得到某种启迪或有人指点迷津,得到一些情绪上的慰籍,获得一些抵御危机的力量,来解除心理的压力,求得心理的平衡。这样的人算命有如心理咨询,不过他的立足点不是像心理咨询那样,解决目前的具体的心理疑难问题,而是企望对未来人生做出预测,并且陶醉于算命先生那种真假难辨的概括性话语,相信其暗示的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算命感兴趣的,不是那些在幼年接受过封建迷信熏染的老年人,而是长在红旗下从小就接受无神论教育的中年或生活在网络时代的青年人。在大学生中近几年就很流行“请仙游戏”,名为“游戏”,实际上他们虔诚得很,把恋爱、谋职等人生的问题都列为“求仙”的重点。对此,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的申教授说:“这也许说明青少年中的信仰危机。人在缺乏稳定的信仰时,就会寻找可以作为精神支柱的参照物。”的确,一些中青年原有的信仰失落了,但信仰的空间又没有得到补充,因而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挫折或不能顺意时,不能以自己的信仰来导航。对自己缺乏信心,对未来无法把握,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或焦虑,都有可能使他们把希望寄托在随机的,而不是通过努力得来的东西上。再之,近年来有些庙宇的求签和人造景观的生肖算命,彩票和商品销售中奖,都影响人们对随机幸运的期盼,对人生际遇的把握不定,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算命活动的蔓延发展。
  要走出这种心理的误区,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认识到算命的本质。据操算命生涯的人透露,算命只不过是为适应社会心理需求的一种谋财的手段:“如果真的十分灵验的话,自己为啥不买张中头奖的体育彩票,一下子就变成百万富翁呢?”我经常在街头看到,一些穿着时髦的女士蹲在其貌不扬的算命者面前,聆听着他的“教诲”与指教。可以设想,如果算命者很有本事,算一算自己干什么能挣大钱,何必流落街头为人算命呢!还要认识到算命者的拉人上钩的手段。据说,这套手段概括为“勾、捧、套、抖”四个字。所谓“勾”,是抓住过客的表情和行为特征,留住过客。如对心情沮丧者,说有血光之灾,听他的话可以破灾;所谓“捧”,是察颜观色,投你所好,不 露痕迹地捧的你心花怒放。如,对大学生模样的女士,说你的眉眼生得好,能结识一位17·5米的男友,说得对方眉开眼笑;所谓“套”,是以话套话,摸清你的心理状况和急于解决的问题;所谓“抖”,就是依据你提供给算命者的信息,给你一些“敢断善圆”的“两头堵”的结论,让你在亦真亦假的话语中得到心理的平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