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周天预修版-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通过调息的训练完成炼己内容,要达到什么状态呢?
第一就是如上所述的息相。第二就是虚极静笃状态,感觉神识中只有一觉若存,绵绵密密,无惊无喜,淡淡然然。第三,就是观鼻端的训练,到眼前似有虚白之光,活泼泼的动,似有似无。这实质就是性光(神光)开始显现。只有这样,才可凝神入气穴。这里要注意,不要强求内视上丹田去“看”出神光。只要微微照鼻端或祖窍,只管调息入虚无,神光会自现。出现以后,就要赏看性光。去留意这个光,光就会消失了。只不忘虚定即可。到了这个状态,自然我们可以开始筑基,凝神入气穴了。
就是说《苏子瞻养生颂》里说,饿了就吃,但不要吃饱,一般在七分饱左右。然后到室外自然散步散心。使腹中空了以后(不是感觉腹中饥饿,而是不胀不沉,这样气才能顺,腹部才能放松下来。)入室练功,姿势不限(坐卧均可)。只在摄身静修,身如木偶如如不动。“常自念言,我今此身,若少动摇,如毫发许,便堕地狱,如商君法,如孙武令,事在必行,有死无犯,”是说坚持摄身,就象遵守商秧的法律、孙武的(军队)号令一样。其实就是下定大决定,坚持练功,任何事情不能变更之意。然后就是象佛家,象老子那个观鼻端之法。“视鼻端自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数,则有一法,强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俱入,随之不已,一旦自住,不出不入,忽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雨散,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自灭,自然明悟,{定能生慧}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於此。”
后面应该太简单了,大家自己去解了。
调息述要补充说明之一:
调息不要控制呼吸以达息相,而要令其自然入息相,对呼吸不要有任何控制,而只观其出入往来之态。
调息调到息相,心静有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次练功就能达到息心大定的。
可以说自古以来关于呼吸训练的方法不下于几百种。这些都可以称为调息训练。这些训练中,大多是有意控制呼吸的方式,通过不同的呼吸方法达到不同的练功效果。比如,深呼吸用于收功,武火呼吸用于炼药,文火呼吸用于养药等。而我这里让你训练的调息,不是让你控制呼吸方式的功法,而是一种把我们平时粗重的呼吸调和到微弱状态,甚至止息状态,以达到入静入定的目的。
心与息是相依相存的,我们没有练功的人,因为平时的杂念多,呼吸也不会去训练,所以,一想静下来,你想来进行调息的时候,就会发现呼吸会很粗重,甚至上气不接下气,呼吸阻滞,或呼呼声响的现象。一开始调息的人,基本都会这样。这不是你调息方法不对,而是你心还很乱,呼吸本身还很重,不重就不必调了,是吧?而我们要做的,不是通过意识控制,将粗重的呼吸控制成为细微的呼吸,而是只静静的观照自己的呼吸,不加任何的控制,它要粗就粗,我就注意它粗重的感觉。就象一个小孩,在你面前是闹是静与你无关,你只注意他在闹还是静,而不加任何干涉。观息,就是静观其状态,只注意其变化而不加控制理会。
这样下来,开始粗重的呼吸会慢慢缓和下来,原来上气不接下气的状态,会变得呼吸顺畅平稳,这时,心也开始平静下来。继续注意这个平稳的呼吸态,它就会继续弱下去,慢慢呼吸就变得柔和起来,这时感觉很柔和,但两耳还能听到自己轻微的呼吸声。而此时的心也相对比较静了,心思变得比较细腻柔和。继续观息,它就会更加深入,慢慢的听不到呼吸声了,呼吸也变得比较柔弱,但仍有一来一往的感觉。这就是到了风相这时心中也没什么杂念,平静,柔软,只存与呼吸一来一往的念头。再继续下去,呼吸就会变得非常细微,好象消失了,又好象存在,心里也极静,静得心中有点淡淡喜悦的念头,绵绵密密,不扰不惊。这就算初到息相了。再这样下去,呼吸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消失了,或说自己已经不知什么时候没在意呼吸了,感觉自己好象分不清东南西北似的,再下去,就突然感觉自己消失了,只有一灵尚存等等。这一切下来,都不是你控制而得的,而是你观息,让其自然而然逐步进入的状态。
调息述要补充说明之二:
开始静坐时,心烦意乱,无法入静怎么办?应如何处理。练功中昏沉欲睡怎么办?
首先这个道理你要明白,许多初学者入手开始练功。一收心返观,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有这么多的杂念。即使在不练功的平时,也不觉得自己的杂念如此之多。是练功造成的杂念吗?
我们先举一个事例,就是你在一个比较昏暗屋子里,阳光从窗口直射进来,你会顺着光线,看到很多游离的尘埃。而对于这些尘埃,其实我们空气里四处都是,但我们平时没有去注意,就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而一旦你注意了,他就清晰的出现了。很多人平时感觉不到什么杂念,但一坐来下,就感觉杂念多了,不是同一个道理吗?你平时没有返观内心,所以感觉不到多少杂念。而你一旦开始返观了,才注意到自己杂念多。这是本身存在的,并不是练功后多起来的。你能返观到杂念,也说明你的心已经开始静下来了。是吧?
怎么去排除杂念呢?各派的法门非常之多。比如守息、听音、意守、观想、斩念法,一念代万念等等。其实我们还可以象对付尘埃的方法一样。你要让空气中的尘埃逐渐的减少下来,你不断的去强行压制是没有用的,给它时间,只随心观照,不惊不扰,让它自然沉积,我无动于衷,不去理会它什么时候沉积完。它自然就会慢慢的沉积下来。所以你练功要有一定的时间来保证,坐久了,必然生禅境。不用去担心静不下来。只管收心去坐,不惊不扰,顺应自然物化而沉积杂念就行。
另外,你感觉昏沉易睡的话,你可以在功前做一些适当的不会太疲劳的一些运功,稍做休息以后再收心调息,也是不容易昏睡的。还要保证,不要在精神困顿时,想睡觉时练功,最好是睡好了以后,有精神了再收心练功。有条件的话,把静坐与站桩结合起来练功。能做到的话,打坐时,两眼垂帘,留一线微光,就不容易昏睡。
活子时述要
要了解“活子时”,首先知道一下子时与子时练功。
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就如同我们将一天分为24小时一样。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一天的十二时辰分别为:子时(23点至1点)、丑时(1点至3点)、寅时(3点至5点)、卯时(5点至7点)、辰时(7点至9点)、巳时(9点至11点)、午时(11点至13点)、未时(13点至15点)、申时(15点至17点)、酉(17点至19点)、戌时(19点至21点)、亥时(21点至23点)。
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法于阴阳,一天中的时辰也分为阴时与阳时。其中,子、丑、寅、卯、辰、巳为六阳时,午、未、申、酉、戌、亥为六阴时。而阴阳之间又是对立统一体。阴阳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阴极而阳生,阳极而阴生。亥时为阴极之时,子时为阳生之时,这个时候,天地之气机也处在阴极而阳生的状态。
而我们人也是一个小宇宙体,与天地的气机变化是息息相关的。在天地阴气至了极至而元阳初生之时,人体内的元阳之气也开始萌动,先天之精在这个时候自然萌生。这时,借天地阴阳交变之机炼化精气,就有夺天地造化之意。这时是进行炼精化气的最佳时机,所以古人提倡练子时功。
子时元阳(先天精、真精)萌动是的反映的,主要表现为:
男性会出现阳举、阳亢的现象,甚至久坚不下,会阴部位会有轻微的震动,而女性会出现子宫震动或收缩、会阴轻微震动,阴户抽动,乳房膨胀的现象。此外,还有男女共同的现象:如下丹田的暖融如春之感、内气在下丹田内旋动,身体绵绵软软,如温水浴后的感觉等等。这些就是先天精生的现象。在这个状态下要及时把握火候行炼精化气之功,将先天之精化为先天之气。
当然,这些现象从人的观察来看,并不是每人都在子时出现,随着年龄与体质的不同,出现这些现象的时间也不同,因人而异。
而且,对于多数练功者来说,一天中也可能在任何时间出现象子时精生的现象,这时同样须按子时的方式进行炼精化气,这就是古人称的“活子时”,也就是任何时间身中出现的类似子时才出现的精生现象。
活子时与丹道修炼是密切相关的。道家丹道修炼的核心就是精气神的修炼。而且是先天的精气神。《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云:“上药三品,神与气精。”而精气神三者,先天精是基础。所以,要进行先天精的采炼。先天精的产生,就在活子时。故修丹功,“活子时”修炼是重要内容。
请问古道老师;活字时出现时如何及时把握火候行炼精化气之功?
呵呵,这本身是立基完成,功修者精气充足以后产生“活子时”的修炼内容。原本计划不在预修期内讲的。既然问起,而且,许多人层次不齐,有些本身就会有精气充足而产生元精的现象。所以为了让大家能把握时机炼精,可以说各家炼精的法门有所不同,这里简单的讲述一种采炼之法。供参考之用。具体的采炼之法,我们后面再谈。
采炼活子时元精,首先要把握火候。在收心入静,凝神入气穴,冥冥寂照下丹田,静待一阳来复之机。直至混然忘我,混沌寂灭,入虚极静笃之机,元气突然发动,化为元精冲动阳关(女性亦有性冲动之感),此时阳物勃起而坚。这时容易使人心生欲望。这里的关键就要在于阳物勃起冲动阳关而心虚寂然欲心未起之机而采。虽有冲动感而阳物未坚,则药苗嫩,药力不足,不可采。而阳物举起过壮,欲心一起,则精走熟路,先天精即化为后天之精。已经不是先天之药了,不可采用。如果昏睡而觉迟,此时阳物久举而坚,处于极度亢奋态,此则阳壮性烈,不可强采。这时可以寂守阴跷(会阴一窍),自然呼吸绵绵,息息归于丹田,等阳物即将由盛返衰之机,而无欲心时,抓紧时机采炼。
除了在静坐还虚中一阳动而采以外,平时工作生活中,突然有一阳来复的活子时,或是在睡醒后,欲望未起阳物坚而不烈之时,均要抓紧时机采炼。随来随采。随采随炼。
采药的方法是:在阳坚而不烈,欲望未起之时,可以提肛缩肾,将元精抽提于脑,再沿任脉入下丹田。即:鼻根吸气时,将肛门,会阴,外肾(睾丸阴襄)与内肾一起缩起上提,加意元精从会阴(生死窍)随着吸气,沿督脉抽提于脑。清精入脑,脑中随之会有清凉舒畅之感。入脑后,闭气稍停留,而后呼气,眼神随呼气往下,以神领元气随息从任脉而下入下丹田。如果准确把握的话,一般三至五个呼吸,外肾(阳物)即可缩尽。外肾消退以后,则停止采元精,开始炼药。
炼药之法:采用武火周天的方式。吸则有心,呼则有意,吸要轻爽悠扬,呼要随意顺畅。不要猛吸猛呼,亦不可急促呼吸。吸气为采取,引丹田内药从会阴尾闾沿督脉上行到百会,呼为烹炼,内药随息而沿任脉降入丹田,将丹田气机散开。如引36息或72息为止。而后行温养之法。
温养:即放弃武火周天之呼吸,行自然呼吸,熏蒸温养丹田,心意绵绵,心虚神安,寂然内照温蒸,时时以真意相守,似丹田有火种绵绵不绝,悠然长存,心息相依,神气相注而养十分钟左右,即可收到炼精化气之效。
每次出现活子时之时,均按上法把握火候,进行采炼。温养。
另外,要特别强调,若产生欲望以后,则先天精已经化为后天精,不可采用。
补充说明:
活子时的现象,一般是在炼功者精气充足的情况下,在无欲无念的状态下自然出现的阳举(女子为性快感)现象。现在一些练功者,因为精气不足,难以出现活子时精生阳举的现象,而从丹经上简单的理解成活子精生时就是阳举,兴冲动。因而往往通过一些外在的刺激以达到阳举、兴冲动而未泄的现象当成了活子时。这其实是大谬。通过外在的欲望与刺激而产生的阳举冲动现象,不是精气足而自然表现的精生现象,内在的精也不是先天自然之精,而是后天之淫精。这样采炼的后患是无穷的。不但不能强身健体,反而要损伤五脏六腑,使大脑神志混浊,发昏发痛等。古人在修炼中是最忌采浊精的。
一般精气不足,不出现或极少出现活子时的练功者,应在炼己完成以后,行抽油添命之法又筑基(立基)。主要方法是凝神入气穴,守虚极静笃。
固精法门很多,这里给你介绍一两个:(引来的内容)
兜肾功
“金丹秘诀曰,一擦一兜,左右换手,九九之功,真阳不走,戍亥二时,阴盛阳衰之候一手兜外肾,一手擦脐下,左右换手,各八十一,半月精固,久而弥佳。”
固精关门法
方法:1)收心入静;2)左手通心,右手通肾,两手中指分别点按劳宫,舌抵上齿内人中督脉弦;3)提肛缩肾吸气,同时眼睛左、上、右、下转9圈一停,共转4个9圈;4)双掌搓腰眼至发热为止;5)意念将精气管关闭住。
四禅八定研习
鉴于论坛多数会员,对静定的层次尚不十分明析。现在从四禅八定中,对禅定的层次做一次尝试性的解析,供大家参考。
佛家修炼非常注重戒、定、慧的三无漏学,也称为三增上学、三胜学等。三增上学是有层次之分的。简单的说,首先要持戒,这里对于在家修行之人,可按五戒: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十善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悭贪、不瞋恚、不邪见;菩萨戒(略)等次弟而修。对于出家人则按沙弥(尼)戒,具足戒等次第受持。持戒的意义这里就不说了。持戒后要修定,为什么要修定呢?因为我们生活在物欲的世界里,心随物乱。心散乱,就看不清真相,就象一潭水不宁静,就照不清物影一样。修行就是要了解世界的真像,就要定心,就要修定。只有修出了定,才能深入的观察世界的本质真相,也就是苦、无常、无我和空等。因为有所执,有所求,有贪、欲,故心苦无边。而且佛家认为世界的万物是无常的。为什么说是诸法空相呢?因为佛家认为万相是无常的,不恒久的,有生灭的,所以不是本真追求的东西等等。看清世界的本相,就是慧,本心智慧。所以戒、定、慧是三无漏学,是佛家认为一般人须按此次序来修行。是不是一定要持戒呢?一般认为不持戒,心就不能定下来,但有些人不持戒,可以直接修定,佛家认为这是因为他有宿世善根。这里要不要持戒才能修定,我们就不多说了。我们主要是通过松静而达到定的。
禅定是由梵文(Dhyana)翻译过来的,音译为禅那,其意是静虑。静是静观,虑是思虑,也就是令心静定、专注不散。观就是观察,寂照。所以修习禅定的核心不外乎“止”、“观”二字。止与观并存,循循深入。观明即止,从而继续深入,止于其境再观。举例而言:如我们一开始观照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