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道德经注解(震阳子) >

第33章

道德经注解(震阳子)-第33章

小说: 道德经注解(震阳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者静之基。”此则循环自然之理,动极必静,静极必动。盖以动自静里生出,不静不动,动非常动。有时仍归于静。动静静动循环不已,如阴阳二气往来天地之间,自成造化。因为人不能法天,故人自为人,天自为天。能与天地合体日月并明,能执天之所行,天人合一,我即天耳。能行此道,不必论出世居世,不能行此道,出世与居世等耳。山中非尽属隐士,世上亦有高人,总要潇潇洒洒,不可拘拘执执。日用寻常无非大道,而庸人不知。往往求诸身外,真是道在迩而求诸远也。噫!得道不难行道难,行道不难守道难。能行能守一得永得,否则徒劳精神,更无得日也。 
  震阳赋云:世味萧疏道味浓,好从静里悟玄功。 
       春过瘦岭梅先觉,月到天心水自溶。 
       一窍玄关育万物,四时真气蓄三冬。 
       眼前便是无生面,底是迷途不悟空。                    
第七十章 知难 
  太上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也。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章解' 我的话很容易知道,很容易行,天下没有能知道的,没有能行的。我说的话有个宗旨,我说的事情有个主宰。就因为没有知道我的宗旨,我的主宰,所以不知道我呢。知道我的少,所以我的道就尊贵,因此圣人外面被着毛布贱人衣服,怀里抱着玉璧,人不易知道呢。 
  '演说' 江圣云:老子的话,大旨就是重道德恶兵战,清净不争,也是至平至常容易知容易行的。但世人鄙为迂腐或矜为神奇,或小而用之,仅以为修养的术。或歧而视之,竟认为异端之学。皆为看见外面的破衣,没有看见内里抱的好玉。世人知与不知道老子无足轻重,但却与世界大有关系。若国有知道他老的尚道德恶兵战的真宗旨,不是愚腐无用,是有真道理的,采取来试验试验,实为全球万国的大幸福呢! 
  黄真人云:夫“道”,人心固有之良,日用常行之事,至近至约,不可须臾离也。离则无道,无道则无人,又何言之有?况吾止所言,虽累千累万,盈匣盈箱,不可胜数。要皆切于人心,近于日用,无有难知难行者。顾何以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者,岂吾言之不易知不易行乎?盖言有宗也,即人所不学而知之,良知也。事有君也,即突然内所不学而能之,良能也。唯言知有宗,则近取诸身,而言皆善言。事知有君,则默窥其隐,而行皆善行。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难行者哉?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若不知言之有宗,事之有君,而求诸高远之地,广博之乡,是以玩物丧志,务广而荒。心为形役,性为气累,而本来天德之良,迷而不悟。竟以吾言之甚易者,转似大而莫之纪,远而无可稽,不良可慨欤!虽然其知也于我何加,其不知也于我何损?况我之所以为我,初不因人之知不知也。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我者仍自若也。是以圣人外被至贱之褐,内怀至贵之玉,晦迹山林藏身岩穴,亦唯顺性命之理,参天地之道以修其己。而人之知否从违,概不问焉,此所以圣者益圣而愚者益愚矣。太上之言,头头是道字字切身,以言道即道,以言身即身,莫易于此矣。夫何难知难行者哉?但人之昧昧者,良由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不务真常大道,反求诸糟粕,如辞章记诵刑名术数之类,学愈博而心愈荒,事愈繁而性愈劣。无怪乎太上言,当时为人心所同,后世为太上所独也。良由不明言之有宗,事之有君耳。夫宗者君者,即人身之中也。幺舜授受心传,无非允执厥中而已。后如文之纯一,参之慎独,轲之良知,莫非人身之一中。或光返照注意规中,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不即不离,是一在守无形之中。《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那么这个喜怒哀乐之未发,是什么气象呢?就是要心平身静,气质柔和,不睹不闻,戒慎恐惧,自自然然,性定神清。这就是所谓自己的本来真面目,自然就人欲易净天理复明。 
  震阳云:那么自古的圣贤仙佛,皆以此为第一步工夫。但起始须守乎勉然之中,终则纯乎自然之中。三教圣人名目各有不同,总不外此中字,吾前屡已言之矣。中也者,天地之大本,天地之正中。中就是中,乃先天无极老中之气,母气也。贵求食于先天无极老中,自然就得到长生久视之道矣。此即守中之道,无慕乎外,如圣人之被褐怀玉,则美之又美矣。                    
第七十一章 知病 
  太上曰: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章解' 知道,还不以为知道,这是上等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是大病害。惟独是拿着病当病的人,能以不生病。圣人之无病,就是因为他拿病当病,所以没有病。 
  '演说' 江圣云:孔老夫子教诲子路说:“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就是真见识。”和这一章的意思仿佛,而老子的话又更进一层。但老子还有一种意思,因为天下乱的时候多,必是非混杂邪说横行,知道的说知道,不知道的也说知道,甚至发表言论著成书籍,自己不明白还教其他人糊涂。自己有病不知还要传染天下人。扰乱得真有见识的人,身心也不清净。没有病的人,也无可如何,几至天下的国成了糊涂国,天下的人成了病人。所以反复说明,教人自己反省,自己治自己的病。江圣注这章书很有感慨,为着天下的人过于用聪明,我越发糊涂。我已经就是柔弱的人,为着天下人好战杀,我越成了心病,窃知天下人必有和我同病相怜的,安得有个善知识。开启开启我的愚迷,有个大医生,调理调理我的心病呢? 
  黄真人云:睿知所照,自如明镜无尘,止水无波。物来毕照毫无遁情,此神明洞彻自然而知,因物而缘如心而出。非臆度以为明,悬揣以为知者,其知也,由于性光之自照,而不是有前知之明,却能知人所不知。此上哲之士,非凡愚所能及也。那么凡人之智不能烛理,明不能照物。往往拟议其人之诚伪。逆料夫事之兴衰,幸而偶中,人谓其明如镜,自亦谓其烛如神。此等揣摩之知,非神灵之了照,乃强不知以为知。虽有所知,其劳心苦虑病已甚矣。是自作聪明者,自耗神气者也。夫唯以强知为病,于是病其所病而穷理以尽性修命,以俟天慧而不用智,实若愚。自然心空似水性朗如冰。一灵炯炯照彻大千。又何营回之苦机巧之劳,以为患也哉?是以不病。圣人明烛事机,智周物理,自有先觉之明,绝无卜度之臆。故凡人有病而圣人不病之者,以其能病所不知,病所不能。于是一心皈命,五体投忱,尽收罗于玄玄一窍之中,久之灵光焕发烛照无遗。固随在皆宜,亦无往不利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此言慧照之知,是为上等。若矫情之知。实为大患。唯以强知之患为患,是以无患。圣人之得免于患者,常以此患者为患,所以无患。大旨已明,兹不复赘也。 
  今再将道妙详言之。大凡打坐,必先从离宫修定。做一晌而后自考自证,果然空空无物,于是始向水府求玄。夫离宫修定是修性也,心空无物,即明心见性矣。所以吾尝云:“静坐之初,心悬之太虚,待身心安定,意气相平和,然后徐徐以意收摄,回照本宫。”到得了无一物介于胸间,从此一觉一照,即十方三界无在而不入我觉照之中。然而觉性不生觉性不灭,不过了了自了,如如自如而已。以此求玄,则水源至清,自可为我结丹之本。一霎时间,自然性光发现。何以见之?即吾前日所示,恍恍惚惚中,忽然一觉而动,是修道之要。始而以性摄情,若不先讨出性真本来,突地下水府中求玄,不知既无性矣。何以摄得起来。夫既有虚灵之性,能招实有之情,由此一阳萌动,自然肾间微氧,有氤氲蓬勃之机。要知离非属心也,凡凝耳韵含眼光,戒香味触法,皆是神火主事,故曰属离。坎非在肾也,一身血肉团子,无非是精。凡精所有,无非是气,精气所在即是属坎。我以神入血中,火热水里,未必即有气机发动,务须左提右挈,摄起海底之波上入丹田。久久烹炼火功既足,忽然天机发动周身踊跃,从十指以至一身,跳动不止,身如壁立意若寒灰,丹田气暖,此即血之不老不嫩合中之时。若非有此效验,尚是微嫩不可行火,若久见此景而不知起火,则气已散矣。气散始行用火,是以药老无用,学者审之辩之。然微阳初动,未必即有此盛气,只要心安意适气息融合,亦可行子午河车运周身。形质之精血,不经火煅,尚是污污浊浊。所以必须神火性光之烛照血中,自生出一点真气出来。即佛所云:“我于尘浊恶世修行,而得成道果,是谓鬼窝中取宝。”此不外乎浊精败血内,以神火煅出此一点真气来。气既动阳即生,又当知子进阳火,午退阴符,卯酉沐浴诸法,方能采得此真阳运行流通。内以驱除脏腑之阴私,外以招摄天地灵阳之真气,久久用功气质变矣。此河车一法有无穷妙义。古仙真云:“气明子午抽添。”抽即抽取水府之铅,添即添离宫之汞。汞即心中灵液,乃后天中之先天。从色身浊精败血中,以神火煅出而成甘露者是也。铅即精血中之气,气即古仙真所谓水中之金,即坎中实即肾内真气。此为后天之先,只可以固凡体,不可以生法身。此是以心肾交,即坎离交为既济,而生出来之药物,犹不可以作神丹。必要以性摄情,以情归性,性情合和,同煅于坤炉之中。忽地真阳发动,此为乾坤交而结丹,始可炼神丹为真仙子。总之修炼别无他法,只是一个河车运转。初关河车犹须勉强,中关河车天人合发,到得上关河车,纯乎自然之天,不失其时而已。至卯酉沐浴诸法,不过恐初学人心烦,火起行工不得不然。若到纯熟不须法矣。总在学人神而明之可也。所以圣人怀通达之知,欲使天下而质朴忠正,各守纯真之性。而小人不知道意,而妄行强知之争,以自显著,此则内伤精神灭寿消年也。                    
第七十二章 爱己 
  太上曰: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责。故去彼取此。 
  '章解' 道德斋礼,使民不用害怕刑威,自然知道敬畏。这样不怒而威,大威武就来了。所以当国的,不要仗恃权位压制人,不要餍足声色货利养自己的生。就独以不求餍足声色货利,所以不满而自溢,能以日新又新。因此圣人只求自知,不自己彰扬,只求自爱,不自己尊贵。所以去了那贪求无厌,取这谦下不争呢! 
  '演说' 江圣云:凡好战喜杀的人,外既然仗兵威宰割天下,内必仗刑威杀戮国民。他依仗兵力权位残暴不仁,无非想饱其欲壑,求声色足于耳目,轻暖足于身,肥甘足于口,再吞并天下,使万国来朝,夸耀他的名誉,尊重他的身体。像始皇自尊自大,以为超过二帝三王以上。并采取六国精英大修阿房宫,掳掠六国的子女玉帛以实其内,求肉身上的娱乐就是了。不知道仗兵威权势畏人,人虽不得不畏惧,然一旦失了,就譬如老虎失了爪牙,人就不怕了。像拿破仑盛时列国无不畏惧,随后失了兵威在孤岛囚死,谁还怕他呢?独有君子神武,神武不杀不怒,而民威于铁钺,人见了没有不尊敬的,说出话来人没有不信仰的。自然就声名扬溢于天下,自有天爵良贵,比这兵刑的威武强着万万倍呢! 
  黄真人云:所谓威者,乃纲常名教之天理,所最难犯者。使知慎独于衾影,畏天威于隐微,自然天锡纯煅眉寿无疆。诗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若天威俨在咫尺,而戒慎弗懔且明,致令伦常澌灭礼义消亡。则天良无存天罚不贷。而凶灾不免性命难全,是乃民不畏威而大威至矣。夫唯自爱其生之理,自保其天之良而不稍厌。诗云:“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愉无敢驰驱也。”天监厥德,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实有与天地同为悠久者焉。是以不厌,非圣人其孰能之?古帝王恭己无为,懋昭大德日就月将,洗心涤虑。精参造化之妙,洞晰本来之天,唯自知耳。至若德业文章,外之所著,圣人绝不以之表见于人。且朝乾夕惕重道守身,一息不离乎仁。他如名位声华人之所尊重者,圣人绝不以之足贵。虽圣人自知自爱之端,亦凡人共知共爱之端。特凡人知之而必见之,爱之而必贵之。那么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其慎幽独而不敢炫耀于人,重保养而不敢矜尚于世,岂凡人所可同日语乎?夫亦云去欲取理,尽人合天,以至超凡入圣绝类离群,而成亿万年不朽之神者。皆由此自知广居之安,自爱长生之乐,一于此不二于彼,而民自迁善而不知为之耳,舍此乌能若是哉?此言无狭所居,其所居必大。无厌所生,其所生者必长。 
  然用功之际,元神识神不可不知。夫人受气之初,从父母媾精时,结成一点黍珠。此时氤氤氲氲,只有一团太和之气,并无一点知识。然而至神至妙极其尽变,作出天下无穷事业出来,都由此一点含灵之气之神。从无知无识而有知有识,从无作无为而有作有为,莫非由此而始。此时天人一理物我同源,体用兼赅显微无间,故曰元神,此是天所赋畀的。到得血肉之躯既成,十月胎圆,呱的一声婴儿落生,此时识神始具。夫元神者,先天之元气,天地人物一样都藏于太虚中。一抵人身,则隐伏于人身虚无窟子之内,此是天所赋者。修行人欲成大道,岂可著空著色以求之哉?唯有一无所知一无所有,扫除一切尘氛,而个中消息自现灵妙自生,至若识神,乃人身精灵之鬼,劫劫轮回种子。必要五官具备百骸毓成,将降生落地时,然后这精灵之魂魄方有依附。古人谓后天识神,因有形魄而生者,此也。此元神识神大分别处也。但有生之后,元识两神交合一处,有时元神用事,识神退听。则后天之意气虽动,要皆由仁义礼智而发为喜怒哀乐,识神亦化为元神者此也。有时识神用事,元神隐没不见。虽仁义礼智之见端,亦皆变为私恩私爱私憎私嫌,元神亦化为识神者此也。总之为口耳一身起见者,皆是识神。一到识神用事,焉有光明正大,可以对天地质鬼神的事业出来?唯混混沌沌之中,忽焉一感而动,此时天理纯群,毫不夹后天识见。如能稳立脚跟端然行去,即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吾故教人于无知无觉时寻玄关一窍,良以此时与天地一体,与虚空一致。能从此处把握行将去,则天地之生生,不难自我而为生生。虚空之变化,不难自我而神变化。此时一觉,诚为天地人之根源,修士不从此下手,又从何处以为仙圣之阶哉?要之,无思无虑而出者,元神也。有作为见解自色身中出者,识神也,二者大不想侔。既明得元神生于虚无,识神生于色身。我于是正本清源,务令内外三宝守中,不许一知一见从有形有象有思有虑而出。如此操持如此涵养,久久尸魄之灵,皆化为清净元神而出,八万四千毫毛亦转为护法灵神。此所谓化识为元,转阴成阳者此也。此在人实力于虚无一边,不要为色身起见着想,得矣。                    
第七十三章 任为 
  太上曰: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这,或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