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内观基础 >

第6章

内观基础-第6章

小说: 内观基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七、進 步

  要獲得拢酪粋人由內觀之道開始。內觀之道始於「名色分別智」,接著達到「緣攝受智」。繼續修習一個人將獲得「審察遍知智」,在此階段行者審察它們,有學識的人常花長時間這樣做。如你不要審察,就繼續觀照。你的注意力變得輕快。你清楚的看到所觀照對象的生滅,你已達到「生滅隨觀智」。

    在這階段,觀照變得容易,生起光明、喜悅、輕安。生起意想不到的經驗,一個人感到非常喜悅和快樂。開始禪修時,行者不讓心到處飄蕩有很大的困難。但心已習於飄蕩,大部分時間使他無法觀照。洠в幸患率侨缫猓行┬韬芾щy的掙扎。但對老師的強大信念,好的意念和決心,使行者通過這些困難。他現在達到「生滅隨觀智」這階段,一切都很順利,毫不費力順暢地觀照,觀照令人愉快而生起光明。他充滿喜悅並起雞皮疙瘩,身心輕安非常舒服。觀照對象好像自動的跌入個人的正念,正念也好似自動集中在對象。一切都被觀照著,不會疏失或忘記觀照。每次觀照時注意力都非常清楚。如注意某件事物,並思惟它,這是輕而易舉的。如觀照以前聽過的無常、苦、無我,它們變得了了分明。因此你會想弘法。你以為你可以成為一個好的弘法者。但如果你洠芙逃銓⑹且粋很差的弘法者。但你一心想要弘法,甚至可能變得愛講話。這就是「理想的涅槃」,為行者體驗的,但它不是真的拢吣鶚劇N覀兛煞Q之為「倣造涅槃」。

    「明白的人證得不死的境界。」

    禪修有如爬山。你從山腳下爬起,不久你感到疲倦。你問下山者,他們會以鼓勵的語氣告訴你:「已更靠近。」雖疲倦,你繼續爬,不久你達到一處有樹蔭的地方休息,涼風吹來,你的疲倦消失了,週遭的美景吸引你。你恢復精神往上爬。「生滅隨觀智」為你休息的地方,以便你往上爬,達到更高的內觀智慧。

    那些尚未達到此智慧的行者可能會感失望,好多天過去了而尚未達到觀智。他們常感氣餒,一些離開禪修中心而認為習禪毫無益處。他們還未發現「行者的涅槃」。因此,我們禪師須鼓勵到中心來的初學者,希望他們最少達到此智慧。我們要他們努力習禪以達到它。很多在我們的勸導下獲得成果。他們不再需要進一步的鼓勵,他們現在充滿信念,決心努力修習直到最終目標。

    「行者的涅槃」時常被稱為Amanusi rati,即非凡人的喜悅或超人的享樂。人從教育、財富、家庭生活獲得各種的快樂,而「行者的涅槃」,超越這些快樂。一位行者曾告訴我,他曾經放縱於各種世間的快樂,但洠в幸粯涌珊退麖牧暥U所獲得的快樂相比。他無法形容它多麼令人快樂。

    但就只有這樣嗎?不是,你需繼續努力修習。你繼續的觀照,那麼,當你有了進步,形狀不再明顯而你發覺它們一次又一次的消失。當你觀照任何生起的事物時,它們就消失。你觀照看,它迅速消失。你觀照聽,它消失。彎曲、伸出,它再次迅速消失。不只生起的對象,注意力也一起消失,兩者俱滅連續如此。這是「生滅隨觀智」。

    每次你觀照,它們迅速消失。長久觀照到此現象,讓你感到害怕。這是「畏怖現起智」。接著你找出這不停消失的事物的缺陷,這是「過患隨觀智」。當你繼續觀照,你對這些現象感到厭離,這是「厭離隨觀智」。

    「見到這一切現象,行者不再執取物伲男螤睢⒏惺堋!梗ā吨胁俊贰ⅰ断鄳俊罚

    你的身體曾經是令人感到喜悅的。坐下或起身,來或去,彎曲或伸出,說話或做事,這一切好像非常爽快。你以為你的色身是可靠、令人喜悅的事物。現在你觀照它,看到一切消失,你不再認為它可靠。它不再令人喜悅,它只是愚鈍的、令人厭倦的。

    你享受過身體與精神的樂受。你曾經如是想:「我正在享受」,「我感到快樂」。現在對這些感受不再感到愉快,當你觀照它們時,它們也消失。你對它們感到厭倦。

    你以為你的知覺很好,但現在它也在你觀照時消失。你也對它們感到厭倦。

    「行」形成身體、精神與說話的行動。認為「我坐、我起身、我去、我行動」,就是執著於「行」。你也曾經認為它們很好。現在你見到它們消失,你厭惡它們。

    你樂於思想。當剛來禪修中心者被告知不可以想事物,應不時觀照,他們並不悅迹,F在你看到思想、意念,如何生起與消失,你也厭倦它們。

    你的感官也一樣。現在對在六根門生起的事物都感厭倦。有些極度厭惡,有些是到某種程度厭惡。

    接著生起棄除它們的意念。一旦你厭倦它們,當然你要棄除它們。「它們不斷的生滅,它們不好,它們最好全部都滅盡。」這是「欲解脫智」。那「一切都滅盡」是涅槃。欲解脫是渴望涅槃。一個人如要涅槃應怎樣做?他要更努力的不斷習禪。這是「審察隨觀智」。經過特別努力修習,無常、苦、無我的特性變得更清楚,尤其是苦。

    審察之後,你將達到「行捨智」。現在行者非常的舒適,無需以很多努力觀照就能很順利進行並非常的好。他坐下來習禪,開始用功後一切將順利進行,如一個鐘一旦上發條就可自動的走。在一個小時左右,他不需改變姿勢並繼續著,不受干擾。

    證得此智慧之前,可能有干擾。譬如你的心可能被引向聽到的聲音並受干擾。你的思想可能飄蕩他處;你的習禪受干擾。痛的感覺如疲倦、熱、疼痛、癢、咳嗽出現,干擾你。你需要重新來過。但現在一切都很好,洠в懈蓴_。你可能聽到聲音,但你不理它們並繼續修習。任何的生起不干擾你觀照,心不再飄蕩。快樂的目標可能生起,但你無喜悅或快樂。你遇到苦的目標,但不會覺得苦或恐懼。痛苦感覺如疲倦、熱、痛,甚少發生,如有,它們並非難以忍受。你的觀照可看得更清楚。一旦你獲得這種觀智,癢、痛和咳嗽即消失。有些更治好嚴重的疾病。即使病洠в型耆謴停斈阏J真觀照你會感到一些輕鬆。因此在一個鐘頭內,或更長時間的觀照中不會有阻礙。一些人可繼續修習兩三個小時毫無干擾,並且身體不會感厭倦。時間在毫不在意中流逝。你想:「還不很久。」在這樣熱的夏天,如能獲得這種觀智是非常好的。當他人因非常熱而呻吟,努力於這種智慧的行者將不會注意到熱氣。整天如在飛逝中。這是非常好的內觀智慧,但可能有危險,如過份的憂懀А⒁靶幕驁讨偃邕@些無法祛除,是不會進步的。一旦它們被祛除,拢乐腔劬驮谀茄e待你去證悟。如何證悟呢?



十八、拢〉

  每當你觀照上升、下降、坐、樱⒖础⒙牎澢⑸斐龅榷际且环N努力,這是八正道的正精進。接著有念,此為正念。接著有定力,透視所觀照的目標並繫念於當處,這是正定。這三項歸迹墩乐兄▽W。接著是最初的注意力,配合定力,向著觀照目標。這是隨著目標的作用。根據裕瑁奶匦詾榕手啵╝bhiniropana…lakkhana )。這是正思惟。接著是了悟到所注意的目標只是移動、非認知、看、認知、生滅、無常等。這是正見。正思惟與正見構成正道中之慧學。構成戒學的三項為:正語、正業、正命。這在你受了戒,但尚未修習內觀時就已清淨具足的。但是對觀照的目標仍然可能會妄語、惡行和邪命。因此每當你觀照,你也在完美正道的戒學。

    在每一個覺察中,都包含八正道。它們形成內觀道,一但執取被祛除即可顯見。你須逐漸準備此道直到達到「行捨智」。當此觀智成熟、強壯時,時機一到即可達到拢馈K沁@樣的:當「行捨智」成熟、強壯時,你的觀照變得更敏銳與快速。在如此快速的覺察中,突然間,你進入安寧的境界,即是涅槃。它是相當不可思議的。你預先並不知覺,你也不可能在它顯現時加以審查,只有在它發生後你才知道到達涅槃。你會審查是因為你具有特別的智慧,這是「省察智」。於是能加以審查發生什麼事。這是你通過拢雷C悟涅槃的過程。

    因此,你如要證悟涅槃,重要的是努力修習脫離執取。對於常人,執取隨處而生:在看、聽、樱⒆⒁狻K麄儓讨挛餅橛缾a、快樂、好的、臁辍⒆晕摇⑷恕N覀円π蘖曇酝耆撾x這些執取。我們要努力修習以完全脫離這些執取。努力觀照一切的生起,一切所見的、聽到的、樱降摹⑾氲降摹H缒憷^續如此修習,執取消失而拢郎穑瑢е履鶚劇_@就是其過程。



十九、總 結

 .如何培育內觀?
  以觀照五取蘊來培育內觀。

 .我們為何、何時觀照五蘊?
  每當五蘊生起時,我觀照它們,以便不會執取於它們。我們無法觀照名與色,執
    取便生起。
  我們執著於它們,以為它們是永恆的、好的和自我。

 .如果我們在名色生起時加以觀照,就不會執取。

 .清楚觀照一切皆為無常、苦,只是過程。

 .一旦執取消失,拢郎穑瑢е履鶚劇

  這些是內觀的要素。

鼓 勵 的 話



二十、年青的織工

  現在講一些鼓勵的話。

    當佛陀傳授佛法時,他的聽眾諦聽並觀照而獲得覺悟,很多人在聽法之後覺悟。根據裕瑁骸敢淮蔚拈_示後甚至有八萬四千人覺悟。」讀了這些,有人可能會說:「獲得覺悟看起來非常容易,但我們在此非常勤奮修習卻毫無所獲,為什麼有此差別?」

    在此,你應記住裕柚唤o予當時的情況,並洠в猩钊胝f明聽者的德行。說法者為佛陀,他的聽眾是有高修為的人。讓我們看看以下的例子。

    有一次佛陀阿羅毗(Alari),現今的Allahabad開示,講睿悄钏馈K愿缆牨娪涀 肝业纳浅志茫乙欢〞劳觯业纳运雷鹘Y。死亡為無法避免。我的生命無法確定,死是肯定的。」然後他回捨衛城去。

    在阿羅毗的其中一位聽眾為十六歲女孩,一個織工。自此,她培養念死的正念。三年後,佛陀再次到阿羅毗。當佛陀坐在聽眾當中,他看到女孩向他走來。他問:「年青女子,妳從哪裡來?」女子回答:「尊者,我不知道。」「妳要到哪裡去?」他再問「尊者,我不知道。」她回答。「妳不知道嗎?」「我知道,尊者。」「你知道嗎?」「我不知道,尊者。」

    人們很輕視她,他們認為她對佛陀不敬。佛陀因此叫女子解釋她的回答。她說:「尊者,佛陀是不會閒談的,故當你問我從哪裡來,我立刻知道你的問話有特別的含意,你是問我前世是哪裡,這我不知道,所以回答『不知』。當你問我將去哪裡,你是指我來世將投生哪裡,這我也不知道故回答『不知』。然後您問我難道不知道會死,我知道會死,故回答『知道』,你再問我是否知道我何時將死,這我不知道,故回答『不知』。」佛陀對她的回答說:「善哉。」

    因此,從第三個問睿煽隙ㄎ覀儗馈:螘r將死則不肯定。讓我們自問第二個問睿囊活愝^多,善行或惡行?如多善行,你將去哪裡?這相當難回答,不是嗎?但有方法使這問睿浑y答。想想看你的身體、語言和心意所為,哪一類較多,善行或惡行?如多善行,你將到善界;如多惡行,你將到惡界。因此你應盡力行善。最好的法門為修習內觀,那你將永遠脫離惡道。你須嘗試最起碼達到預流果位。這樣足夠嗎?如你可達到那階段,我將感高興。但根據佛陀,你應努力直到證得阿羅漢果位。

  現在再回頭談年青的織工,她在佛陀的開示後成為預流拢撸黠@的,她獲得覺悟是由於她在三年內已培育了念死的正念。從此,我們可推斷很多人如她一樣。

    當佛陀住在捨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時,每天都集會說法。捨衛城的人民在傍晚時穿著清潔的衣服並帶花和香來聽聞佛法。當佛陀住在王捨城的竹林精舍時,也是如此。因此聽聞佛法後,他們一樣習禪和守戒。即使今日,人們聽禪師講經後也開始修習。當時是佛陀開示,人們怎能不修習呢?就是這些曾聽過他開示而修習過的人,在聽佛陀開示後,獲得覺悟。

    還有,那些聽開示的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女眾、各階層的人,這些有機會聽聞佛陀開示的人應是有很高修為的男眾、女眾。而佛陀以適合聽者的根性來開示,這點很重要。



二一、適合根性的修法

  曾有一位叫周利槃陀迦的,他在四個月裡都無法背誦一句有四十四個音節的偈。他的哥哥摩訶槃陀迦感到不耐煩並叫他回去。佛陀叫他來,給他一塊布,吩咐他拿著那一塊布並重眩龁堉胳畛鄯x,祛除污穢。」那比丘遵循佛陀的教導,了悟到身體內的名與色的特性並成為阿羅漢。他最多只花兩、三個小時。他如此容易獲得覺悟是因為他被授予一個適合他的根性的禪修業處。

    捨利弗尊者的一個弟子修習不淨觀四個月卻無所獲,因此捨利弗尊者帶他去見佛陀。佛陀以神通力顯現一朵金蓮花給那比丘。那比丘的前五百世一直都是金匠。他喜歡漂亮的枺鳎幌矚g不淨的事物。當他見到金蓮花,他著迷並在見到它時培育禪那。當佛陀使蓮花凋謝,他了悟到事物的無常、苦、無我。佛陀就教他一首偈,聽完之後,他成為阿羅漢。

    闡陀長老無法覺悟,因此他向阿難尊者請示。阿難尊者告訴闡陀:「你是可以得到覺悟的人。」闡陀充滿喜悅,他隨著阿難尊者的教導,不久就覺悟。

    現今一些禪師不知如何教導,以迎合行者的根性,他們所說的話不適合行者。結果,有希望的行者氣餒的回家。但一些禪師懂得如何教導,信徒本想只在禪修中心住幾天,卻受鼓勵繼續住在中心直到獲得覺悟。教導適合聽者的根性是重要的。難怪上千的人們在佛陀的開示後覺悟。

    在我們的聽眾之中可能有一、二個人已獲得完美德行,如那些在佛陀住世時期的人們,還有那些會在幾天或幾月的修習之後成熟的人,這些人可能在聽佛法時覺悟。如你無法現在覺悟,你繼續努力,不久即可成就。那些不曾修習過的人現在可以學到正確法門。如你在適合的時間修習,你將會覺悟,你繼續努力,不久即可到達。那些不曾修習過的人現在可以學到正確法門。如你在適合的時間修習,你將會覺悟。無論你覺悟或善行,你將在死後出生在六天界。在那裡,你將會遇到從佛陀住世時就在那裡,並已獲拢赖奶烊恕D銓龅浇Y孤獨、毗捨佉等。你可問他們從佛陀所學的和他們的修習。和天界善人討論佛法是非常愉快的事。但如你不要投生天界只要投生人界,你將可投生於此。

    有一次,大約25或30年前,一個華籍施主邀請一些比丘到他在毛淡棉(Moulmein)的住家進食,用完餐後,主持的比丘就祝福他說:「因供僧的善行,這施主可投生於天界,在那裡生活充滿快樂擁有巨大的宮殿和美麗的花園。」比丘接著問那華人:「施主,你不喜歡投生天界嗎?」「不喜歡。」華人施主回答,「我不要投生天界。」比丘感到驚訝地問:「為什麼?」「我不要在其他地方,我只要在我的家,我自己的地方。」比丘說:「好的,那麼你將投生在你的家,你自己的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