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神社大揭秘-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年2月在京都灵山合祀津和野藩士福羽美静等人的招魂活动,在这样权威的记载上,那时连”元宫”这样的招魂小祠都还没有。
再往前追溯靖国神社的起源,幕末的”祭祀参政”,孝明天皇把宗教祭祀当作政治工具被视为日本神道国教化的最初楔机,当宗教成为政治,新的神明就要被制造出来;伴随而来从普通的”神””佛”难分的”招魂”到军人专享的”招魂社”,可以看到它的源头。
1866年12月,睦仁即位天皇,立即在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为首的倒幕派支持下开始了夺回政权的战争,正是这一场血腥的”戊辰内战”揭开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序幕——而发生这一切的大背景,就是日本像大清王朝一样,面临着英、美、法、荷等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接着发生了一件大事:1867年12月,16岁的明治天皇召开御前会议宣布《王政复古令》,宣告了新的中央政权的诞生,所谓”复古”即是重新回到天皇掌权的时代。原来,作为天皇此前却早已失去了直接统治权,政权是掌握在幕府手里。
开元就是战争,目睹血洒疆场,明治新政权和年青的天皇明白稳定政权首先需要安抚武士集团,应当让崇尚死亡之美的武士亡灵归其所哉,于是为他们修建招魂祭祀的专门场所,最早的为战争亡魂专用的小祠便应运而生了。从明治元年前后起,在广岛县、在三重县……为战殁者修建了最初的一些招魂”小祠”,各自取名为:”水草灵社”、”镇灵社”、”旌忠社”、”表忠社”等等,甚至无名,那时还没有”招魂社”这个名称,细论起来,第一个也不是靖国神社;其中最早的,距今也只有约135年,与日本神国论者所吹嘘的纪元2665年130代天皇相比,只经过了明治、大正、昭和、平成4代,时间并不算长,不过却是日本近代开疆拓土的最重要的历史时期。
日文的”招魂”与汉语意思相仿,即”招还亡者之灵魂而供养之也。”招魂,祭祀亡灵,对于中国人并不陌生,这一类的民俗或宗教活动早已有之,类似的东西东西方都有,即使在各自的宗教体系里也不是特别主流的东西。难得明治天皇的是:把它作了军庙,用它来为护卫政权的武士招魂,把京都招魂社改造成了天皇御下特别的战争神社。京都招魂社按照睦仁的旨意在东山落成后,1868年5月,明治政府将1853年在美国海军入侵江户湾的”黑船事件”和”戊辰战争”中的官兵亡魂供奉于京都东山,”向天下表彰其情操”,”慰其忠魂”;一年后,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后改名东京,立即把京都招魂社迁到东京九段北现址,改成了东京招魂社,1869年6月举行了第一次合祀祭,下赐永世禄米一万石,正式建立了这种带有”军庙”性质的”祠堂”。维新政府创建招魂社的目的,可以从担任1938年至1949年靖国神社宫司10年之久的铃木孝雄的文字里读出:”靖国神社享受皇室的特殊待遇,在明治元年五月的布告中天皇颁布了令人感激的圣旨:‘建立神社是为了安抚忠魂永远供奉,使忠节益彰’”。日本出版的《靖国神社忠魂志》中也说:”是依据明治天皇深远之睿虑而创立的神社,它体现了圣上的旨意,建立神社是为了安抚忠魂,永远供奉使忠节益彰”。1871年7月,日本废藩置县;1872年2月,日本废兵部省,设陆、海军省;1879年6月4日,才建立10年的东京招魂社改为别格官币社的”靖国神社”,”靖国”二字,语出中国史籍《春秋》”僖公23年秋”之”吾以靖国也”。在”东京招魂社”易名”靖国神社”的奉告祭中也有释语:”你们赤胆忠心,忘家献身,各自死去,正因有此伟大功勋,才使我大皇国得以安邦治国,故改称为靖国神社。”
第一部分日本军国主义的招魂幡(2)
所谓”靖国”,”靖”即是”安”,也作”护”、”镇”之意,”靖国”即是效忠天皇、镇护国家。有人为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辩解,说日本的”靖国神社”与中国人理解得不一样。其实借用汉字善于学习的日本人巧舌如簧,从”招魂”到”靖国”,四个日文汉字与中文汉语的含义并无不同。顾名思义,”靖国神社”一开张,就被赋予了强烈的国家职能和政治意图,绝非仅有10年的招魂社好比了。从”招魂”到”靖国”,宗教祭祀形式虽然没有什么改变,但是性质却大有不同。从祭祀的对象来看,在招魂社10年还局限于国内,怎么说也是国内战争;但改靖国后,对象几乎全是对外征讨,就无法摆脱军国主义的侵略二字了。从安抚亡灵的”招魂”到安邦治国的”靖国”,赋予了它更重要的使命,也把它推到了更高的国家政治平台。
近2年,温家宝总理屡次吟及清末维新革命先驱者黄遵宪的名句,阐述治国外交之道;2005年正值黄遵宪逝世一百周年纪念,从他所编撰的《日本国志》中也可以看到:凡国统志、邻交志、天文志、地理志、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刑法志、学术志、礼俗志、物产志、工艺志;包括神道、佛教、祭祀、丧葬等都归纳在”礼俗志”中,其中记有:”官币大社……共三十三社……官币中社……共十二社,官币小社鹿儿岛……别格官币九社……陆军省靖国神社。”
除了以上特别记明”陆军省靖国神社”外,还在”兵志”的陆军部分的经费项下,在举例的明治12年(1880年)经费表”支出款”栏目中明确记载有”靖国神社寄附金”一栏,说明当时的确是由日本陆军省来开支靖国神社的经费。
日本的神社自古就有所谓的”社格”制度,各个历史时期分别有:上古社格制度、古代中世纪社格制度、近代社格制度;所有大大小小的神社都要确定”社格”,是赋予它的一种资格、等级和地位。日本神社的近代社格制度建立于明治维新初年,维新政府在对全国的神社进行了一个阶段的调查后,于1871年(明治4年)发布了太政官布告,重新规定了日本神社的社格制度,将所有的神社分成了官币社和国币社两大类,分别分为大、中、小社,官币社从宫内省接受奉币由宫中的神祇官祭祀,国币社从国库接受奉币由地方官来祭祀,当时列格为官币社的有97社。还有”别格官币社”,”别格”可以理解为特别的社”格”,用日本学者的话说:就是被赋予一种例外的特别的存在。至于”诸社”,是在以上官、国币社以外的神社。府、县社是接受府县的奉币的神社,乡社是接受府县或市的奉币的神社,藩社是接受藩的奉币的神社;不过因为日本”废藩置县”没有了藩,所以实际并没有过藩社。至于伊势神宫,因最为崇高反而没有社格。
日本近代神社的社格顺序如下:官国币社:官币大社、国币大社、官币中社、国币中社、官币小社、国币小社、别格官币社、府社、县社、藩社、乡社、村社。其它,还有无格社,即没有社格,如护国神社,分为民间建立的和受政府保护的;后者在1939年战时,由日本内务省指定了一批护国神社。日本神社的社格还有升迁制度,到1946年日本战败投降后近代社格制度也随着国家神道一起被废止。
到日本战败投降以后,日本神社开始了现代社格制度,取消了社格,神社各自成为独立的宗教法人,统一由神社本厅管理,虽然它也确定了一些重要的神社为”别表神社”,但是基本上是无社格的制度;尽管如此,现在的日本神社尤其是靖国神社与护国神社特别喜欢标明过去的社格或地位,明显保留着60年前国家神道时期留下的深刻影响。
靖国神社甫一成立,就具有了特殊的国家地位,作为天皇的一座”御社”,形同于政府的宗教机构,在天皇和军方的推动下,从一开始就被纳入了国家神道体系,而且地位慢慢超过其它大多数官、国币社,被置于国家神社体系的顶端,几与祭祀皇祖神的伊势神宫并驾齐驱。1882年1月,明治天皇颁布了《军人赦谕》,为明治维新对外征战发出了号召;同年2月,靖国神社专门收藏和展览”战利品”的游就馆开馆,标志着靖国神社从此成为日本国家最高地位的军国主义战争纪念馆。
到了上世纪30年代,在军国主义的高潮中,裕仁天皇接着又把日本各地的招魂社改成了护国神社,在日本所谓的”八百万”神之外,构筑成了一个以靖国神社为顶点的以祭祀战争亡灵塑造战神为目的及特点的”靖国”神道体系。
甲午一战,小日本打败了大清国;日俄战争,日本”脱亚入欧”进入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行列。大清国的危亡引来了戊戌变法,清政府举办新政,大批人士赴日考察,把侵华战争中的胜利者当作了自己的先生。这时的靖国神社,让中国人看到的则是大清国的耻辱。
光绪33年(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委派大清国”记名军机章京陆军部郎中”杨芾赴日本考察宪政,于4月6日乘”博爱丸”抵日,在日游历了126天,考察了长崎、神户、东京、大阪等地,参观了学校、幼儿园、帝国大学、医院、图书馆、博物馆、公园、警察署、监狱、造纸厂、造币厂、冶炼厂等等,曾经三进靖国神社,回来后写下了一本《扶桑十旬记》。据他记述第一次看到:”日人将历年战胜所获俄军械及我国军器,胪陈于社外四周屋内,加以标记”,”所列虏获枪炮军装战品甚多,绘伊历次战胜各图,并将所获奉天各官德政匾额悬挂四壁”。第三次他重游游就馆见到:”中国大小铳无算”,”又有金龙炮一尊,标明系清国最贵重之炮,明治三十三年为其所获”,”将旅顺港黄金山之炮台及大连湾和尚岛之炮台捏成模型”,”并将收取台湾、及攻取牛庄情形绘图张挂”,”其在奉天掠获各衙署金字匾额”。
同一年,四川官员楼藜然出游靖国神社也记述道:”……为祀嘉永以降以至于今死王事者之所……天皇亲行国殇礼,其遗族人入而招魂者,举国荣之……山县有朋撰文:西南之役,近卫兵勇战,贼最畏焉。顷军人相谋为死者建碑表功,皇上特赐金以助其费。呜呼!人谁不死,此可谓死有余荣矣云云。其解释死生之理,如当头一棒,宜日兵之以敢死闻世界也……附近有游就馆一,即贮清日之战之战利品者,闻李文忠头衔及叶志超降伏状俱在。”
快一百年过去,清末人们在靖国神社里看见的”战利品”——中国人民的耻辱,仍然摆放在那里,而且扩建了更多的地方增加了”九?一八”、”七?七”、在上海、在南京、在武汉……靖国神社至今还拿它们当作日本”靖国”胜利的荣誉,而中国人则更加不应该忘记!
第一部分日本军国主义的招魂幡(3)
大日本帝国皇军的招魂幡
如今的靖国神社,在1872年时只有一座本殿只是招招魂而已,过了10年建起了游就馆,1887年建起了第一座鸟居即”第二鸟居”,到1901年才建起了拜殿;由此可见,大量增加的军事祭祀需要,是从甲午战争和参加八国联军进攻天津打进北京城以后始;1921年第一鸟居竣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游就馆新馆竣工,1934年4月游就馆”国防馆”竣工,10月才有神门,到日本投降27年后的1972年才建起了灵玺簿奉安殿,而军犬慰霊像更是在1992年新建的;可想而知,靖国神社真的有着多么悠久的宗教和文化传统吗?
经过了130多年的重修和扩建,躲过了替日本侵略战争充当”宗教帮凶”的犯罪清算,靖国神社现在占地面积已经达到了约10万平方米,四面的围墙大致勾出了一个英文字母”P”形,那一”竖”横躺着,是从东边正门往西通向一重重主要参拜殿堂的主”参道”,上面”一圈”里最大的建筑是游就馆,还有相扑馆和靖国会馆等等。
若从九段上巴士站下车,先往东去,不远的路口有一架过街桥,走上桥往北看很容易就看到一座两根立柱撑着一道横梁的牌坊不像牌坊似的建筑,那叫”鸟居”,还有那正面刻着斗大遒劲的”靖国神社”汉字的石碑,那就到地方了。”鸟居”是日本神社特有的典型性建筑物,是神社存在的标志;鸟居又很像是鸟架子?不错,据说它正是供神鸟停留的栖木;如今在日本,有鸟居必有神社;如果看到了鸟居,再走一走就一定会看到神社了。在日本神道教里,鸟居的存在代表着人间和神界的分隔,踏进鸟居也就是进入神的世界了。靖国神社的这座鸟居系用青铜精密铸造,高23米阔34米,号称日本”第一鸟居”。
说是第一,其实再走下去,还有两座鸟居,这第一鸟居只是建于大正10年(1921年),比建于1887年的第二鸟居还晚了34年呢。恐怕是命运多舛吧,到了1943年5月,日本侵略战争吃紧武器物资供应不足,在为前方”献铜献铁”的运动中,这青铜的尤物还被拆去换成了木头的,直到1974年才再建起来。
鸟居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只要立起一座鸟居,就是一座神社;在战争中,日本军队打到哪里,神社就建到哪里,有时一切皆无,找得到什么就用什么,石头、木头,不管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立起了鸟居就有了神社。鸟居的建筑形式虽然很简单,但是也有形制的差别,据说最简单的就是一横两竖三根,复杂一点的是两横两竖四根,上面的一横叫做”笠木”,下面的一横叫做”贯”;再复杂一些的,上面的一横其实由”笠木”和”岛木”组合而成,与下面的贯之间可以立一块神社的牌子叫做”额束”,两竖的脚下呈突起状叫做”龟腹”。
诚如所说,乌居代表着人间与神界的界线,靖国神社里有三座鸟居,就算是三重神界吧,但是到了日本的伏见稻荷大社的”千本鸟居”,那里有上千座的鸟居沿着山路布成了长长的鸟居走廊,从人间到神界,从神界再回人间,要走上几十分钟。最复杂的鸟居,要算日本广岛严岛神社的鸟居,它的龟腹加大了许多,整个外形更像中国的牌坊,现在是世界文化遗产。
进了鸟居西去,沿着”P”的一”横”往里走,拦路站立着一座青铜军人雕像,仿佛在看守着过往的人们”你到哪里去?”他是靖国神社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日本军事家和军事改革家的大村益次郎;因为创建靖国神社他出力很大,曾为选定社址还查看过此地,所以在明治15年(1882年)时由山田显义伯爵等人建议,由宫内省动用天皇下赐金委托雕刻家大熊氏广制作了这尊日本最早的西洋式铜像。在上面的铭文中写着:”大村益次郎,文政七年(1842年)出生于周防国铸钱司村(今山口县山口市)的一个医生家庭。跟广濑淡窗学儒学,跟绪方洪庵学兰学……到江户(今东京),开办私塾”鸠居堂”,并担任幕府讲武所的教授,以兰学家、兰方医和兵学家成名。由桂小五郎推荐入仕长州藩,庆应二年(1866年)在第二次征伐长州作战时,指挥石州口战役,大败幕府军队,成为引人注目的战术家。在戊辰战争中担任新政府的军务局判事,入幕大总督府。在平定东北之乱中任兵部大辅,因为建议实行西洋军制而得罪了攘夷主义者,于明治二年(1869年)9月在京都公务时被暴徒袭击而伤,同年11月5日死于大阪,时年46岁。”所以,也有人称大村益次郎为日本近代陆军的创始人,他把守在这里,也在提示着靖国神社的性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