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9中国部分 >

第8章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9中国部分-第8章

小说: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9中国部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持人出的题目是: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什么? 

     正确的答案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由于任嫣然一不当心, 

回答成:“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刚好把三者的关系弄颠倒了。 

赛场上的一片笑声洪水般涌来,简直可以把任嫣然淹死。 

     主持者正要为任嫣然打分:自然是要扣十分。在这紧急关头,任嫣然手 

按话筒朗声说:“诸位不要笑嘛,我这‘三纲’是新‘三纲’,与古代的旧 


… Page 33…

 ‘三纲’完全是两码事。” 

     主持人说:“从没听说过有这么个新‘三纲’嘛。你倒是解释解释看。” 

     任嫣然扫视了一下整个赛场,赛场上一片寂静,大家都在洗耳恭听。她 

这时才用清脆悦耳的声音即兴演讲:“现在,我们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是主 

人,而领导者,不管官职多大,都是人民的公仆,岂不是 ‘臣为君纲’吗? 

我们的国家以计划生育为国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于是孩子在家庭里 

都成了 ‘小皇帝’,岂不是‘子为父纲’吗?许多家庭中,妻子的权力一般 

都超过丈夫,所谓 ‘妻管严’、‘模范丈夫’不是为‘妻为夫纲’作最好的 

脚注吗?” 

     台上台下一齐叫好。鼓掌声超过了刚才的嘲笑声。 

     主持人用话筒向全场宣布:“鉴于刚才这位选手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宣布,这道抢答题加 20分!” 



                             著名作家的妙语 



     一次,南开大学请著名作家刘绍棠去作报告。 

     当刘绍棠讲到文学创作要坚持党性原则时说:“每个阶级的作家都是有 

所为有所不为,即使是真实的东西,也是有所写,有所不写的,无产阶级的 

文学更是如此。” 

     有个女学生听后,写了一张条子:“刘老师,您说作家要有所为有所不 

为,我不能苟同。请问:既然是真实的,就是存在的;存在着的,就应该给 

予表现,就可以写。” 

     刘绍棠读后,微笑着对这位写条子的女同学说:“我想看看你的学生证, 

上面是不是贴着脸上长疮的照片?” 

     女同学迷惑不解地问:“把长疮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多么难看呀,我怎 

么会去拍这样的照片呢?” 

      “漂亮的小姐啊,你不在长疮时去拍照片,这说明你对自己是看本质的。 

你知道长疮时不漂亮是暂时的,它不是你的最真实的面目,所以你不想在长 

疮的时候照相,更不会把长疮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你说对吗?” 

     那位漂亮的女学生脸红了:“是的,刘老师。” 

     刘绍棠继续说:“共产党的某些缺点是需要批评的。但有些事情是有其 

特殊原因的,是涉及到许多方面问题的,应由党内采取措施去改正。可你非 

要把它揭露出来,这岂不是要共产党把长疮的照片贴在共产党的工作证上 

吗?为什么你对自己是那样的公正,而对别的事物就不公正了呢?” 

     在纽约国际笔会第48届年会上,有人问中国著名作家陆文夫对性文学是 

怎么看的。 

     陆文夫幽默地答道:“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 

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 

     与会者发出会心的笑声,接着是雷鸣般的掌声。 

     以《人到中年》为代表作而驰名文坛的中国当代作家谌容,一次去美国 

访问。 

     她应邀去美国某大学进行演讲时,其中有个美国人向她提出了这样一个 

问题:“听说您至今还不是一个中共党员,请问您对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 

如何?” 


… Page 34…

     谌容应对如流:“您的情报非常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员。但 

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至今尚未有离 

婚的迹象,可见,我同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有多么深呢!” 

     1982年秋天,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中美作家会议上,美国诗人艾伦·金 

斯伯格请中国作家蒋子龙解个怪谜:“把一只5斤重的鸡放进一个只能装1 

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 

      “您怎么放进去,我就怎么拿出来。”蒋子龙微笑道,“您显然是凭嘴 

一说就把鸡放进了瓶子,那么我就用语言这个工具再把鸡拿出来。” 

     金斯伯格赞赏道:“您是第一个猜中这个怪谜的人。” 

     一次,英国一家电视台采访中国当代青年作家梁晓声,现场拍摄电视采 

访节目。 

     这位英国记者忽然让摄像停下来,然后他对梁晓声说:“下一个问题, 

希望您能毫不迟疑地用 ‘是’或‘否’来回答,好吗?” 

     梁晓声不知是计,欣然答应。 

     谁知那位英国记者一扬手,遮镜板“啪”地一声响,记者把话筒放到自 

己嘴边,说道:“没有文化大革命,就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 

文化大革命在您看来究竟是好是坏?”说完把话筒立即伸到梁晓声嘴边。 

     摄像机对准了梁晓声的脸。 

     梁晓声的形象和声音将会由摄像机转告给广大观众。 

     此时,无论梁晓声回答“是”,还是回答“否”,都是笨拙的。但梁晓 

声刚才是答应用最“简洁”的一两个字回答问题的呀。因此不按照应诺的条 

件回答也不是个办法。看来对方是蓄意要出他的洋相。 

     在这进退维谷之际,梁晓声却不动声色地说:“在我回答您这个问题之 

前,我也问您一个问题: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 

大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您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是坏?” 

     梁晓声把话筒口转向英国记者。…… 



                              庞泰大树作指南 



     以庞泰为队长的十人科学考察队,决定到一座森林完成一项科学考察任 

务。但在进入森林之前,他们必须先通过一片30多平方公里的烂沼地。 

     这日,庞泰他们出发的时候,偏又遇上了个浓雾天气。10个人各自背负 

着各种仪器设备,每人手中还握了一根准备在烂沼地里探路的木杆,在一位 

熟悉地形的向导的带领下上了路。 

     不久,他们就进入了那片有名的烂沼地。此时,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按 

常规,这种大雾天,在几个小时后浓雾散去,必定是一个晴朗的天气。可是, 

这日的大雾,不但不散,反而愈来愈浓,浓得人在二三米之外,就根本无法 

看清对方了。那位本地向导,起先还能凭着记忆,领着考察队员,手拉着手 

向前行进,当领着大家来到前面的一条极其危险的陷泥河时,向导三转两转, 

一下子迷了路,走了半天,还是兜回了原处。偏偏队员们都忘了带定向仪。 

     向导急得眼泪汪汪,队员们也一个个走得筋疲力竭了。情势很是险恶, 

因为这片烂沼地是一条大江支流的延伸带,每天下午3时左右江里涨水时, 

便会把这烂沼地全部淹没。而前面的陷泥河就更危险,一旦人被陷入稀泥之 

中就很少有生还的可能了。 


… Page 35…

     在这进退维谷之际,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经验丰富的庞队长。 

庞泰撩了撩银发,缓缓地说:“我们现在最主要的是要辨清方向。” 

      “都怪我太自信,忘了带指南针。”向导带着哭声自责道。 

      “我这里倒有一个办法:一般说来,树向阳的一面都枝叶茂盛,树头大; 

背阴一面,树头小。树干呢,是向阳的一面长得粗糙;背阴的一面长得比较 

平滑。这都是受光照多少而造成的差别……” 

      “队长,您是说,树头大、枝叶茂盛、树干粗糙的一面是南面,反之树 

头小、树杆平滑的那面是北面?”队员们忙问。 

      “对!就是这样。” 

     向导根据庞泰的提示,找到了活的“指南针”。不一会,便在浓雾中把 

考察队员领出了烂沼地。 



                              中学生牛腹取钉 



     驼背李老汉驾着牛车赶集回到家,把在集上买的一捆菠菜和给儿子打家 

具用的一包铁钉朝牛车旁一放,就去酒店喝两盅了。 

     等到驼背李老汉喝了个痛快,回到牛车旁时,发现牛车旁除了一张包铁 

钉的纸外,一捆菠菜和一包铁钉全部给那条精壮的水牛吃掉了。 

      “哎哟,我的娘!牛把铁钉吃到肚子里了。这……这叫我怎么办呵!” 

     李老汉急得团团转,看着不进食的水牛,只是一味悔恨自己不该去喝那 

杯酒。恨来恨去可总是没有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 

     放学回家的儿子,这个高三理科班的学生看到父亲愁成这个样子,动开 

了脑子。 

     他想:如果给水牛动手术,从胃里取出铁钉,此事很费劲,家在农村, 

也不现实。那么是否有既不用伤及水牛、又可安然取出铁钉的办法呢?想着 

想着,突然,一个点子在他心中跃出。“爸,有办法了,我能把铁钉从牛肚 

子中取出来了。” 

      “噢——你怎么办?” 

      “爸,你先去设法搞块核桃大的磁铁,和一根细长的尼龙绳来。” 

     一会,老父亲弄来了磁铁与绳子。儿子把磁铁牢牢地系在尼龙绳的一端, 

然后用竹片把牛嘴撑开。他让父亲扳好张开的牛口,自己把系着绳子的磁铁 

送进牛的咽喉。 

     水牛把磁铁咽到了胃里。此时,儿子再把磁铁慢慢拉出。只见上面果真 

吸有六颗铁钉。接着,父子俩如此三番地进行了几次,吸出的铁钉愈来愈多 

了。 

     过了几天,本已不进食的水牛,逐渐恢复了正常。 



                           陈佩斯“连升三级” 



     陈佩斯自幼喜欢电影,梦想当一名演员。然而,可能是干一行怨一行的 

缘故,他的父亲著名演员陈强赌咒发誓,决不让儿子沾文艺的边。陈佩斯也 

决不听父亲的话,当演员的志向始终不变。 

      “文革”期间,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总政话剧团招生,陈佩斯瞒着父 

亲,都偷偷报了名,只因陈强当时被打成“牛鬼蛇神”而未被录取。陈佩斯 


… Page 36…

虽然屡屡受挫,但并不灰心。后来“八一”电影制片厂招生,他仍去报名, 

这一次时来运转,他被录取了。 

     他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到总政话剧团 《万水千山》剧组帮忙,扮演一个 

抢包袱的匪兵。这虽是个跑龙套的角色,但陈佩斯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 

机会。他发挥了自己全部的创作才能,把这个角色演得惟妙惟肖,活龙活现。 

     在排练中,陈佩斯绞尽脑汁,精心设计了三个细节。 

     第一个是,在打仗时,他背后响了一声,他把脑袋一甩,帽子掉了,然 

后回头大骂另一个匪兵:“瞎了眼了,你他妈的往哪打?”引得观众哄堂大 

笑。 

     第二个是,他扶一个匪兵逃跑,途中,这个匪兵烟瘾发了,就点白面儿 

吸着,他在旁边“馋涎欲滴”,忍不住用撩着烟也吸起来。观众被他那滑稽、 

贪婪相逗得忍俊不禁。 

     第三个是,一个被红军俘虏的匪军官为了掩盖自己的身份,抢了他的帽 

子戴上,把自己的军官帽硬塞给他。他拿着军官帽,戴也不是,扔也不是, 

最后灵机一动,解开衣服,藏在里面。这一招,博得观众一片喝彩声。 

     导演见陈佩斯确实有“两下子”,于是,“提升”他演匪班长。匪班长 

戏多了,他更有了发挥的机会,他又演好了。 

     导演又“提升”他演匪排长。到《万水千山》拍电影时,陈佩斯已“连 

升三级”,演一个像一个,真可谓身手不凡。 

     陈佩斯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力求在“小角色”身上做出“大文章”把龙 

套当作演员,把普通演员当作主演来演,终于越演越好,成为当前活跃在银 

幕上的著名演员,圆了他的“从艺梦”。 



                             马季巧喻教姜昆 



     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师从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学到了演技,也懂得了 

做人。他在成名后,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当今活跃在舞台上的相声演员姜 

昆,就是他的学生。 

     姜昆很有才华,学习也很努力。但他写相声段子时,一写就是写唱的。 

马季发现了这个倾向,感到这固然是因为姜昆嗓子好,想充分发挥自己的特 

长,但是只写唱段,不利于全面发展,提高技艺,也不完全符合相声的表演 

规律。为此,马季总想找个机会向姜昆指出这一点。 

     一天晚上,姜昆来到马季家,见马季正在做晚饭,但问道:“你在做什 

么饭吃呀?” 

     马季答:“炒饼。” 

     姜昆问:“早上吃的什么?” 

     马季答:“炒饼。” 

     姜昆又问:“中午呢?” 

     马季答:“还是炒饼。” 

     姜昆很有感触地说:“呵!你怎么搞的,一天三顿都吃炒饼。” 

     马季朝姜昆一笑,说道:“其实,吃饭和你那聊话(即相声段子)一样, 

总吃一样饭就让人腻,只有隔三岔五的变变花样才有新鲜感。再说,要想把 

饭作好了,就得练着蒸花卷,闷米饭的本领……” 

     这些话听来寻常,好像师徒两人在说相声似的。但其中富有深意。姜昆 


… Page 37…

是个聪明人,知道老师在点拨自己,炒饼就算好吃,也不能一日三餐当饭, 

自己嗓子再好,也不能老是唱着说相声。从此姜昆不仅丰富完善了唱段的写 

作,也不断开拓新的表现手法,从而使自己的相声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尴尬场面出妙招 



     一次,在北京香山饭店,一位青年书法家正在当众挥毫泼墨。围观者很 

多,求字的人也不少。 

     突然,在场的一位美国可口可乐的部门经理也要求给他写一幅字,而且 

提出了书写的内容。内容是:孔子曰:“可口可乐好极了!” 

     这个要求可让青年书法家为难极了,不要说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从没 

见过“可口可乐”这洋玩意儿;就是见了,他会替可口可乐做广告吗? 

     他实在无法下笔。不过他也知道那位美国人并无恶意,只是文化观念不 

同而已。要是不写呢,不仅让那位美国朋友扫兴,也影响到两国人民的友谊。 

     他正搔着头犹豫不决时,在一旁的他的老师鼓励他大胆地写,没关系。 

他只好如实照写了。 

     写完后,老师又让他加了一行字:“一位美国朋友的梦想”,他顿时明 

白了老师的用意。这一行字加得太好了,他就很快完成了这幅书法作品,既 

无损孔子的形象,又满足了外国友人的要求。 

     在场的观众都叹服书法家师生的这一招,连那位美国朋友也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