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亚非文学史 >

第29章

亚非文学史-第29章

小说: 亚非文学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Α薄ⅰ翱嗑「世础钡茸诮堂孕殴勰睢U庑┎荒懿挥跋熳髌匪枷牒托蜗蟮耐昝馈!
  总的说来,《春香传》是朝鲜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优秀的古典文学名著,是朝鲜人民宝贵的文学遗产,它深为广大朝鲜人民所喜爱,至今,它仍然给我们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第十章 中古越南文学 
  第一节 概述   
  越南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东侧,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越南的古典文学,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主要反映了奴隶制时期和封建时期的越南社会的面貌。在十世纪以前尚未发现有成文文学,但流传下来的民间口头文学却相当丰富。最初的口头文学是一系列的神话传说,如关于世界起源的《天柱神》,关于种族起源的《龙子龙孙的故事》,表现同大自然作斗争的《山精水精》等。这类作品反映了越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丰富优美的想象。越南古代大量的民歌、民谣也是今天所能看到的较早的文学作品,它们原以口头文学形式在民间流传,后来才用文字记录下来。内容大都为歌咏劳动与爱情,反抗剥削压迫,反对封建混战,反对包办婚姻,揭发贪官污吏等等。这些歌谣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爱憎感情,体现出越南劳动人民的勤劳、活泼、开朗的性格,对后来越南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经过长期的发展,到十世纪以后越南才建立起第一个独立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李朝。李朝定佛教为国教,大力提倡儒学,定汉文为全国通用文字,仿效汉制,开科取士,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李公蕴建朝后于1010年颁布的迁都升龙(今河内)的诏书就是用汉文写成的,被认为是越南最早的历史文献,也是越南文学的开端。从这个时期起至二十世纪初,儒家思想占主要地位,越南文学完全以儒家思想为正宗。李朝时期尚无长篇著作,流传越多的是诗歌书启。 
  十三世纪陈朝时期,民族意识有所增强,民族文化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据传朝臣韩铨首先创造越南国音字“字喃”来代替汉字。这是借用汉字来标识越南音的文字,但有些比汉字还要复杂,不易在群众中普及和推广。尽管如此,字喃的产生仍不失为越南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为越南国音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许多文人逐渐使用字喃进行创作,阮铨的《祭鳄鱼赋》开创了字喃律诗的先河。之后,相继出现了陈光启的《卖炭翁》、阮士固的《国音诗赋》、朱文安的《国音诗集》和无名氏的《王嫱传》等国音文学代表作品,它们为越南民族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字喃的产生直接推动了诗歌创作的大众化和民族化。过去仅在劳动人民中间口头流传的民歌、民谣,现在得以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且传播开去。一些思想进步的作家,也得以从民间文学中吸取滋养。他们逐渐感到封建文人学士所恪守遵循的格律音韵过于刻板、拘谨,不利于表现新鲜、活泼的思想感情,于是大胆尝试,依据中国诗歌的音韵格律,结合越南的民歌、民谣,创造出一种新的诗体,即六八体诗。这种诗体,结构简单,字数六八相间,句句押韵。由于它形式灵活,易学易记,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很快就普及开来,成为越南文学中的一种主要诗歌体裁。六八体诗适宜于叙述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因此,长篇叙事诗也应运而生。根据民间传说整理改编的《贞鼠》和《石生》,便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六八体诗。后来,又将汉文七言诗与六八体诗组合成一种新的诗体,即双七六八体诗(四句一组,每句字数为七、七、六、八)。由于它比较讲究文字和声韵,所以在文人之间较为流行。此外,赋这一文体也被采用,十九世纪后,更发展为用字喃写赋。 
  与此同时,作为越南文学另一个颇为重要的方面,是利用汉字和汉文学形式所进行的创作,即汉语文学。越南自古以来就受到中国汉族语言、文学艺术的熏陶和影响。在这时候,越南文坛涌现出一批诗人和作家,如陈光启、范伍老、陈光朝、阮忠彦、张汉超和朱文安等。他们运用诗、词、歌、赋等多种汉文学体裁进行创作,在表现对于社会生活的感受和认识的同时,抒发出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理想抱负。 
  十五世纪的阮鹰(1380…1442),是越南杰出的民族诗人、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一方面用汉语,同时也用字喃进行创作。他遗留下来的主要著作,既有历史文献性的《平吴大诰》、《军中词命集》、《兰山实录》等散文作品;又有优秀的诗歌作品《抑斋遗集》(注:《抑斋遗集》是后人搜集、整理阮鹰所有的诗文而编汇成的总集。书成于阮朝初期(十九世纪中叶),编纂者为阮能静、杨伯宫和吴世荣。)和《抑斋诗集》;还有描述越南地理和风土人情的《抑斋舆地志》。阮鹰的《国音诗集》收有254首字喃诗,是目前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字喃诗集。阮鹰的作品感情饱满,语言平易清新、活泼流畅,因而开一代新风,在越南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黎思诚(1442…1497)也是十五世纪的主要诗人。他是黎朝皇帝(黎圣宗),提倡运用字喃进行创作。他不仅精于国音文学,更工于汉语文学。他的字喃作品有《洪德国音诗集》、《十界孤魂语文》等,主题多属歌颂封建王朝,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但他的诗声律严谨,风格清新,对越南文学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十六世纪以后,越南封建社会日趋没落,社会矛盾随之尖锐起来。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席卷全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瓦解着落后的封建经济关系。封建统治阶级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许多作家逐渐认识到社会的丑恶和黑暗,加强了自己作品的揭露性和批判性。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初叶(即帝国主义入侵越南前),是越南封建社会逐步走向崩溃的历史阶段。正是在这期间,越南的古典文学既丰富而又复杂,涌现一批重要作家,如阮攸、邓陈琨等,他们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 
  邓陈琨(1710…1745)的《征妇吟曲》是这时期著名的汉语文学作品。这篇长达四百七十七句的乐府诗,通过描写一个征人妻子的孤寂和哀怨,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混战带给广大人民的无穷灾难。诗中写道:“使星天门催晓发,行人重法轻别离。弓箭兮在腰,妻孥兮别袂。”封建统治阶级的争权夺利,破坏了劳动人民的和平生活,逼得他们妻离子散,亡命沙场。在浓烟滚滚的战争烽火中,士兵的“性命轻如草”,随时都有葬身荒原的危险;而在家的征妇,她们的命运,同样悲苦、凄凉。她们向着远征他乡、一去不返、音讯杳然的丈夫哭诉道:“君有老亲鬓如霜,君有婴儿年且孺。老亲兮倚门,婴儿兮待哺。供亲食兮妾如男,课儿书兮妾如父。供亲课子此一身,伤妾思君今几度。”这悲痛的哀号,是对封建兵役制和封建制度的血泪控诉,表现出广大人民对于当时连绵无止的封建混战的强烈不满。 
  黎贵惇(1726…1784)是黎朝的著名学者,敢于打破成规,在应举时第一个采用字喃写散文。这是对科举制度的一次冲击。他的字喃诗《妈妈我想嫁人》,以大胆泼辣的风格,揭露和抨击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和禁锢。他勇于接受新事物,对越南这一时期文学思想的发展起了先驱的作用。 
  阮嘉韶(1741…1798)是黎朝末期的诗人,他的代表作《宫怨吟曲》用双七六八体写成,全诗三百六十五行。作品有力地揭露了封建宫廷对许多无辜宫女的摧残和迫害,从宫女的悲惨命运中,反映出当时封建最高统治者的荒淫生活和封建制度下的残酷现实。这部作品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虽然还有一些缺点,但它一直被视为越南十八世纪的一部伟大作品,是继《征妇吟曲》之后又一部反映封建社会妇女痛苦的优秀作品。 
  胡春香是十九世纪初的女诗人,她的诗大部失散,仅存五十首,收集在《春香诗集》中。她擅长字喃律诗,她的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越南评论界认为她的诗使字喃诗达到一个顶峰。她的诗战斗性强,如《扇字咏》、《织布机》等诗作,敢于大胆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丑恶和伪善,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进行鞭挞。 
  阮攸(详见本章第二节)及其长篇叙事诗《金云翘传》的出现,是这一时期文学发展最突出的标志。 
  在这期间,故事和传奇性小说也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于十六世纪的字喃长篇传记——“字喃传记”(较早的作品有《塘虱虾蟆传》、《贞鼠传》、《白园孔阁传》等)。随着社会生活的向前发展,到了十九世纪初叶,无论就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而言,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不少引人注目的作品;如《方花》、《范载玉花》、《范公菊花》、《观音氏敬》、《宋珍菊花》、《李公》、《二度梅》、《初镜新妆传》等。它们都以细腻的笔触,反映出崩溃中的封建社会的动乱与不安,不仅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与荒淫,而且表达了作者对于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纯朴、善良的下层人民的深厚同情。 
  越南古典文学发展的历史,自有文字以来,到帝国主义侵入之前,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越南人民经过艰苦努力,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的面貌,并为近现代越南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第二节 阮攸   
  阮攸(1765…1820)字素如,号清轩,河静省宜春县仙田乡人。他的家庭是黎氏王朝的显赫贵族,不仅在政治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越南文坛上也负有盛名。他的父兄叔侄,多有作品问世,形成“鸿山文派”。阮攸自幼在“重忠义,擅文章”的家庭传统的熏陶下,立志效忠封建王朝,重视文学修养。 
  阮攸二十岁时中乡试三场(秀才),承父荫出仕“正首校”。这时,正值黎氏王朝衰败腐朽之际,西山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直逼黎氏巢穴,封建王朝岌岌可危。阮攸站在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立场上,积极参与镇压农民起义的军事行动,但终究未能挽救黎氏王朝必然覆灭的命运。严峻的现实使他逐渐意识到封建王朝的腐朽无能,“兴邦复国”的前途渺茫,感到时代的巨大变迁,非人力所能挽回。他内心忧虑颓丧,徬徨无着。他经过长期颠沛流离、贫病交集的生活之后,终于隐居故乡,放迹山水,寄情吟咏,成为一个“国破家败”的落魄政客。正是在这期间,他有机会接触到下层人民,亲眼目睹了人民的疾苦,使他痛感社会的动乱,权势的专横。这一切,对于诗人后来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1802年,阮福映在法国资本势力的支持下,击败了西山农民起义军,称帝越南。阮攸被迫应召,勉强出仕。任职期间,面对封建统治集团上层的争权夺利、相互倾轧,他采取了明哲保身、避而远之的态度;因此,虽然身居高位,处境却十分孤独,抱负也无从施展。他曾一再托病辞官,返回故里,然而均被召回,最终未能如愿。 
  1812年,阮攸出使中国。在这期间,他进一步接触到中国的古典文学,并对当时流行颇广的“才子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即有《金云翘传》的原本。由于这些小说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的中国(明代)封建社会的现实,与当时越南的社会状况,极为相似。所以,阮攸回国后,即借用中国《金云翘传》的题材,以具有民族特色的六八体诗的形式,写出了反映越南封建社会面貌、熔铸了他大半生坎坷际遇的越南的《金云翘传》。 
  1820年,阮攸再度奉使中国,未及启程即患重病,于同年去世。 
  阮攸遗留下来的作品,除《金云翘传》外,尚有诗文集《众生十类祭文》、《清轩前后集》等,但以《金云翘传》最为完整,也最为著名。《金云翘传》全诗凡三千二百五十二行,分为十二卷,是名符其实的长篇叙事诗。就它的组织结构、情节发展而言,可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卷至第三卷,描述作品女主人公翠翘的家世、才艺和性格。出身员外府第的翠翘,才貌出众,知书识礼,性格温顺。她与书生金重相识,互相倾慕,私订终身。不幸金重父死,回乡奔丧,翠翘与他忍痛相别。这是全诗开端。 
  第四卷至第六卷,叙述翠翘的幸福家庭,如何在贪得无厌的奸商和横暴无忌的官吏衙门的串通谋害下,惨遭破坏的经过。翠翘父兄含冤入狱,翠翘卖身赎救,受人欺骗,沦为娼妓。故事从家庭描写入手,逐步转向社会,揭开了罪恶的封建社会的帷幕。 
  第七卷至第八卷,描写翠翘怎样地挣扎反抗,要冲决罗网,跳出火坑,争取新的生活。结果,她嫁给一个懦弱无能的纨袴子弟束生为妾,受尽了官僚地主家庭加予她的种种侮辱和折磨,其间虽然得到女管家和女尼觉缘的同情和帮助,但终究摆脱不掉社会邪恶势力的重重包围,再一次落入陷阱。随着主人公不幸命运的曲折变化,作品进一步揭示出封建社会的层层黑幕。一个善良的女子,在那虎豹当道、豺狼成群的社会里,是如何地备受摧残,如何地走投无路,欲生不能。 
  第九卷,叙述翠翘生活的突然转变。一个揭竿而起、重整乾坤的英雄好汉徐海,持义除奸,横扫人间污浊,不仅帮助翠翘跳出火坑摆脱非人处境,而且为她报仇雪恨,严惩贪官污吏、奸夫毒妇。人民的希望得到了实现。这当然是作者对于社会出路的一种探索,但它清楚地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们渴求解放和幸福,并把它的实现寄托到强有力的英雄人物身上,寄托到坚决有力的斗争道路上。在这里,作者以爱憎分明的感情,淋漓酣畅的笔触,把全诗推向了高潮。 
  第十卷,描写翠翘在“夫荣妻贵”的封建观念支配下,力劝丈夫徐海“归顺”官军,结果双双受骗。徐海中计被围,身列战场;翠翘受尽凌辱,终于投江自尽。全诗至此基本结束。 
  第十卷至第十二卷,尾声部分。回应全诗开首,补叙金重办过丧事,再寻翠翘不得;后“会试”高中,补官上任,沿途查访翠翘下落,在江边得知“死耗”,于是设台祭奠。最后,在觉缘指引下,见到了已被搭救脱险、隐居庵堂的翠翘。经过十五年的颠沛流离、千辛万苦之后,翠翘与金重终于欢聚团圆。这一喜剧性的收场,显然带有浪漫色彩,鲜明地反映出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念。 
  从《金云翘传》所描写的整个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通过生动的艺术手法,具体地描绘了一幅基本上符合历史真实的越南封建社会末期的图画。通过翠翘这一典型人物的一生,反映出当时越南广大妇女和被压迫群众的悲惨命运。全诗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因素和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它的基本倾向是进步的。 
  《金云翘传》所选择的题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以出身“书香门第”的翠翘作为全书的主人公,以她的“员外”家庭的破产、没落为背景,细致地描绘了她所遭到的种种苦难与不幸。由于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矛盾纷乱、复杂,社会罪恶深重、弥漫,即使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也是“劫数”难逃,“命运”莫测。所以,具体描绘一个封建家庭及其成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