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疏证 作者:杨树达-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苑贵德篇》曰: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夫德不施则民不归,刑不缓则百姓愁;使不归之民,役愁怨之百姓,而又夺其时,是重竭也。夫牧百姓,养育之,而重竭之,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
树达按:以上皆使民不以时之例。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子罕篇》曰: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谨而信,
《礼记曲礼上篇》曰:幼子常视毋诳。
《先进篇》曰: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老子》曰:轻诺者寡信。
《逸周书官人篇》曰:扬言者寡信。
树达按:谨谓寡言也。说详余《释谨篇》。(见《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卷一。)信谓其言诚实可信也。寡言而不信,虽寡亦无当矣。夫人不言,谨也;言必有中,信也。轻诺扬言,皆不谨也。
泛爱众,而亲仁。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篇》曰:亲人必有方,多知而无亲,君子弗与也。君子多知而择焉。
树达按:多知谓多交。
《孟子尽心上篇》曰: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仁,不偏爱人,急亲贤也。
树达按:仁者无不爱,泛爱众也;急亲贤之为务,亲仁也。孔子云泛爱,孟子云不偏爱者。泛谓无差别,偏谓无遗漏,义自有别也。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
《史记仲尼弟子传》曰: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
“贤贤易色,
《子罕篇》曰: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卫灵公篇》曰: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事父母能竭其力,
《孟子离娄上篇》曰: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介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鼓瞍底豫,鼓瞍底豫而天下化,鼓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又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事君能致其身。
《春秋桓公二年》曰: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公羊传》曰:此何以书?贤也。何贤乎孔父?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其义形于色奈何?督将弑殇公,孔父生而存,则殇公不可得而弑也。故于是先攻孔父之家。殇公知孔父死己必死,趋而救之,皆死焉。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又《庄公十二年》曰:秋八月甲午,宋万杀其君接及其大夫仇牧。《公羊传》曰:此何以书?贤也。何贤乎仇牧?仇牧可谓不畏疆御矣。其不畏疆御奈何?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庄公归,散舍诸宫中,数月然后归之。归反,为大夫于宋。与闵公博,妇人皆在侧,万曰:“甚矣鲁侯之淑,鲁侯之美也!天下诸侯宜为君者,唯鲁侯尔!”闵公矜此妇人,妒其言,顾曰:“此虏也,尔虏焉故,鲁侯之美恶乎至?”万怒,博闵公,绝其。仇牧闻君弑,趋而至,遇之于门,手剑而叱之。万臂掷仇牧,碎其首,齿著乎门阖。仇牧可谓不畏强御矣。
又《僖公十年》曰:晋里克杀其君卓子及其大夫荀息。《公羊传》曰:何以书?贤也。何贤乎荀息?荀息可谓不食其言矣。其不食其言奈何?奚齐卓子者,骊姬之子也,荀息傅焉。骊姬者,国色也,献公爱之甚,欲立其子,于是杀世子申生。申生者,里克傅之。献公病,将死,谓荀息曰:“士何如则可谓之信矣?”荀息对曰:“使死者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则可谓信矣。”献公死,奚齐立。里克谓荀息曰:“君杀正而立不正,废长而立幼,如之何?愿与子虑之。”荀息曰:“君尝讯臣矣。臣对曰,使死者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则可谓信矣。”里克知其不可与谋,退弑奚齐。荀息立卓子,里克弑卓子,荀息死之。荀息可谓不食其言矣。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本篇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后汉书独行传》曰: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子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耶?”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温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曰:有威而可畏谓之威。
《礼记玉藻篇》曰: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速。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坐如尸,燕居告温温。
《法言修身篇》曰:或问:“何如斯谓之人?”曰:“取四重,去四轻。”曰:“何谓四重?”曰:“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
学则不固。
《淮南子修务篇》曰:昔者仓颉作书,容成造历,胡曹为衣,后稷耕稼,仪狄作酒,奚仲为车。此六人者,皆有神明之道,圣智之迹,故人作一事而遗后世。周室以后,无六子之贤而皆修其业,当世之人,无一人之才而智(智与知同)六贤之道者何?教顺(顺与训同)施绩,而知能流通。由此观之,学不可已明矣。
《中论治学篇》曰:民之初载,其蒙未知,譬如实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阳货篇》曰:子曰:“由也!女间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树达按:《广雅释言》云:固,陋也。《左传定公十年》云:“吾伪固而授之末。”《杜注》云:“伪为固陋不知礼者,以剑锋末授之。”《礼记哀公问》曰:“公曰:寡人固,不固,焉得闻此言也?”郑注释固为鄙固。学则不固,谓人能学则不至于固陋鄙倍也。此与“敏则有功”,“信则人任焉”句例相同。与上句别为一事,承上句训说者非也。
主忠信。
《颜渊篇》曰: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易乾文言》曰:忠信,所以进德也。
《礼记礼器篇》曰: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说苑敬慎篇》曰:颜回将西游,问于孔子曰:“何以为身?”孔子曰:“恭敬忠信可以为身。恭则免于众,敬则人爱之,忠则人与之,信则人恃之。人所爱,人所与,人所恃,必免于患矣。可以临国家,何况于身乎!”
《荀子哀公篇》曰: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请问取人。”孔子对曰:“无取健,无取,无取口哼。健,贪也;,乱也;口哼,诞也。故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士信悫而后求知能焉。士不信悫而有多知能焉,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尔(与迩同)也。(《韩诗外传卷四》文略同。)
无友不如己者。
《吕氏春秋骄恣篇》曰:楚庄王曰:“仲虺有言曰,诸侯之德能自为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存;其所择而莫如己亡。”(《荀子尧问篇》文异。)
又《观世篇》曰:譬之,若登山,登山者处已高矣,左右视,尚巍巍焉山在其上,贤者之所兴处,有似于此。身已贤矣,行已高矣,左右视,尚尽贤于己,故周公旦曰:“不如吾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
《中论贵验篇》曰:小人耻其面之不及子都也,君子耻其行之不如尧舜也,故小人尚明鉴,君子尚至言。至言也,非贤友则无取之,故君子必求贤友也。诗曰:“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言朋友之义,务在切直以升于善道者也。故君子不友不如己者,非羞彼而大我也,不如己者须己而植者也。然则扶人不暇,将谁相我哉?吾之偾也,亦无日矣。故填庳则水纵,友邪则己僻也。是以君子慎取友也。
《说苑杂言篇》曰:孔子曰:“丘死之后,商也日益,赐也日损。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如己者。”
《史记仲尼弟子传》曰:宓不齐字子贱。子贱为单父宰,反命于孔子曰:“此国有贤不齐者五人,教不齐所以治者。”孔子曰:“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
树达按:友谓求结纳交也,纳交于胜己者,则可以进德辅仁。不如己之人而求与之交,无谓也。至不如我者以我为胜彼而求与我为交,则义不得拒也。
过则勿惮改。”
《易象传》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卫灵公篇》曰: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张篇》曰: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又曰: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篇》曰:君子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朝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改,则与之。
又曰:过而不能改,倦也。
又《盛德篇》曰:人情莫不有过,过而改之,是不过也。
《春秋文公十二年》曰:秦伯使遂来聘。《公羊传》曰:遂者何?秦大夫也。秦无大夫,此何以书?贤缪公也,何贤乎缪公?以为能变也。其为能变奈何?惟善言,俾君子易怠,而况乎我多有之。惟一介断断焉无他技,其心休休能有容,是难也。何注云:秦穆公自伤前不能用百里子、蹇叔子之言,感而自变悔,遂霸西戎。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此之谓也。《荀子大略篇》曰:《春秋》贤穆公,以为能变也。
又《文公十四年》曰:晋人纳接于邾娄,弗克纳。《公羊传》曰:纳者何,入辞也。其言弗克纳何?大其弗克纳也。何大乎其弗克纳?晋缺帅师,革车八百乘以纳接于邾娄,力沛若有余而纳之。邾娄人言曰:“接,晋出也;貂且,齐出也。子以其指,则接也四,貂且也六。子以大国压之,则未知齐晋孰有之也?贵则皆贵矣。虽然,貂且也长。”却缺曰:“非吾力不能纳也,义实不尔克也。”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弗克纳也。
又《成公八年》曰: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公羊传》曰:来言者何?内辞也,胁我使归之也。曷为使我归之?之战,齐师大败。齐侯归,吊死视疾,七年不饮酒,不食肉。晋侯闻之,曰:“嘻,奈何使人之君七年不饮酒,不食肉!”请皆反其所取侵地。何注云:晋侯闻齐侯悔过自责,高其义,畏其德,使诸侯还齐之所丧邑。
又《定公十年》曰:夏,公会齐侯于颊谷。公至自颊谷。《谷梁传》曰:颊谷之会,孔子相焉。两君就坛,两相相揖,齐人鼓操而起,欲以执鲁君。孔子历阶而上,不尽一等,而视归乎齐侯,曰:“两君合好,夷狄之民何为来为?”令司马止之,齐侯逡巡而谢曰:“寡人之过也。”退而属其二三大夫曰:“夫人率其君与之行古人之道,二三子独率我而入夷狄之俗,何为?”
《史记孔子世家》曰:会齐侯颊谷,景公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又《定公十三年》曰:晋赵鞅归于晋。《谷梁传》曰:此叛也,其以归言之,何也?贵其以地反也。贵其以地反,则是大利也,非大利也,许悔过也。
《国语鲁语上》曰: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肉,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鹿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乎!且吾闻:以德荣国曰华,不闻以妾与马。”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为上大夫。
树达按:仲孙它为孟献子之子,字子服。
《左传宣公二年》曰:晋灵公不君,赵盾士季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之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犹不改。
○曾子曰:“慎终,
《礼记檀弓上篇》曰:子思曰:丧三日而殡,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
又《杂记下篇》曰:子贡问丧。子曰:“敬为上,哀次之,瘠为下。”
《荀子礼论篇》曰: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无知也;是奸人之道而倍叛之心也。君子以倍叛之心接臧谷,犹且羞之,而况以事其所隆亲乎。故死之为道也,一而不可得再复也。臣之所以致重其君,子之所以致重其亲,于是尽矣。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君子贱野而羞瘠。
追远,
《礼记坊记篇》曰:修宗庙,敬祭祀,教民追孝也。
又《祭统篇》曰:夫祭之为物大矣,其兴物备矣,顺以备者也,其教之本与。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顺之至也,祭其是与。故曰,祭者,教之本也已。
《荀子礼论篇》曰: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
民德归厚矣。”
《礼记檀弓下篇》曰:子游曰:人死,斯恶之矣;无能也,斯倍之矣。是故制绞衾,设蒌,为使人勿恶也。始死,脯酢之奠;将行,遣而行之;既葬而食之;未有见其飨者也。自上世以来,未之有舍也,为使人勿倍也。
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