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论语疏证 作者:杨树达 >

第8章

论语疏证 作者:杨树达-第8章

小说: 论语疏证 作者:杨树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许,司射命曰:不鼓不释,三耦卒射如初。司射命设丰实觯如初。途命胜者执张弓,不胜者执弛弓。升饮如初。卒,退丰与觯,如初。(此三耦第三番射揖让之事。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诗卫风硕人》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韩诗外传卷三》曰: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究。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尽师而熟。由此观之,则教学相长也。子夏问《诗》,学一以知二。孔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礼记礼运篇》曰: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

  又《中庸篇》曰: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举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树达按:《中庸》云:有宋存焉,与《论语》异者,《中庸》为子思居宋时所作,有所避忌也。本阎若璩说。

  ○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礼记郊特牲篇》曰: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郁合鬯,臭阴达于渊泉。灌以圭璋,用玉器也。既灌然后迎牲,致阴气也。

  ○或问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礼记祭统篇》曰:凡祭有四时:春祭曰,夏祭曰,秋祭曰尝,冬祭曰烝。,阳义也;尝,阴义也。者,阳之盛也;尝者,阴之盛也。故曰莫重于尝。古者于也,发爵赐服,顺阳义也。于尝也,出田邑,发秋政,顺阴义也。故记曰:尝之日,发公室,示赏也。草艾则墨,未发秋政,则民弗敢草也。故曰:尝之义大矣,治国之本也,不可不知也。

  又《仲尼燕居篇》曰:子曰: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尝之礼,所以仁昭穆也。馈奠之礼,所以仁死丧也。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子曰:明乎郊社之义,尝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

  又《中庸篇》曰:郊社之礼,所以祀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又《礼运篇》曰:孔子曰:呜呼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之。吾舍鲁何适矣?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

  树达按:当时制度,天子郊禘,鲁为诸侯,不合郊禘。孔子答云不知者,不欲显言之也。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礼记玉藻篇》曰:凡祭,容貌颜色,如见所祭者。

  又《祭义篇》曰:致齐于内,散齐于外。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齐三日,乃见其所为齐者。祭之日,入室,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礼记礼器篇》曰:孔子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盖得其道矣。

  《春秋繁露祭义篇》曰:孔子曰:吾不与祭,祭神如神在,重祭事如事生。故圣人于鬼神也,畏之而不敢欺也,信之而不独任,事之而不专恃。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春秋繁露郊语篇》曰:天者,百神之大君也。事天不备,虽百种犹无益也。何以言其然也?不祭天而祭地神者,春秋讥之。孔子曰:“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是其法也。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礼记檀弓上篇》曰: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周,殷人棺椁,周人墙置。周人以殷人之棺椁葬长殇,以夏后氏之周葬中殇下殇,以有虞氏之瓦棺葬无服之殇。

  又《檀弓上篇》曰:仲宪言于曾子曰:夏后氏用明器,示民无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周人兼用之,示民疑也。

  又《檀弓下篇》曰:殷既封而吊,周反哭而吊。孔子曰:殷已,吾从周。

  又《坊记篇》曰:殷人吊于圹,周人吊于家,示民不也。子云:死,民之卒事也,吾从周。

  《汉书礼乐志》曰:王者必因前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即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大平而大备。周监于二代,礼文尤具,事为之制,曲为之防。故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孔子美之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礼记檀弓下篇》曰:殷练而,周卒哭而,孔子善殷。

  树达按:棺椁之制,周兼用夏殷周三代之礼。明器之制,周兼用夏殷二代之礼。此因而文者也。反哭之礼,殷人已慤,周改其制,此革而文者也。

  又按:从周其大较,孔子又未尝不善殷。盖择善而从,无所固执也。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春秋繁露郊事对篇》曰:孔子入太庙,每事问,慎之至也。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仪礼乡射礼》曰:礼射不主皮。主皮之射者,胜者又射,不胜者降。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白虎通宗庙篇》曰:诸侯以月旦告朔于庙何?缘生以事死。故国君月朔朝宗庙,存神爱政也。

  《春秋文公十六年》曰:夏五月,公四不视朔。《公羊传》曰:公曷为四不视朔?公有疾也。何言乎公有疾不视朔?自是公无疾不视朔也。然则曷为不言公无疾不视朔?有疾犹可言也,无疾不可言也。《谷梁传》曰:天子告朔于诸侯,诸侯受乎祢庙,礼也。公四不视朔,公不臣也,以公为厌政以甚矣。

  《蔡邕集月令篇名》曰:古者诸侯朝正于天子,受月令以归而藏诸庙中。天子藏之于明堂,每月告朔朝庙,出而行之。周室既衰,诸侯怠于礼。鲁文公废告朔而朝,仲尼讥之。《经》曰:“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自是告朔遂废,而徒用其羊。子贡非废其令而请去之。仲尼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庶明王复兴,君人者昭而明之,稽而用之耳。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说苑敬慎篇》曰:孔子论《诗》至于《正月》之六章,然曰:不逢时之君子,岂不殆哉!从上依世则废道;违上离俗则危身;世不与善,己独由之,则曰非妖则孽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

  《晏子春秋杂上篇》曰:晏子侍于景公,朝寒。公曰:“请进暖食。”晏子对曰:“婴,非君奉馈之臣也,敢辞。”公曰:“请进服裘。”对曰:“婴,非君茵席之臣也,敢辞。”公曰:“然。夫子于寡人何为者也?”对曰:“婴,社稷之臣也。”公曰:“何谓社稷之臣?”对曰:“夫社稷之臣,能立社稷;辨上下之义,使当其理;制百官之序,使得其宜;作为辞令,可分布于四方。”自是之后,君不以礼不见晏子。(《说苑臣术篇》大同。)

  《新序杂事一篇》曰:赵简子上羊肠之坂,群臣皆偏袒推车;而虎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简子曰:“寡人上坂,群臣皆推车,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是会为人臣悔其主。为人臣悔其主,其罪何若?”虎会对曰:“为人臣侮其主者,死而又死。”简子曰:“何谓死而又死?”虎会曰:“身死,妻子又死,是谓死而又死。君既已闻为人臣而侮其主者之罪矣,君亦闻为人君而悔其臣者乎?”简子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何若?”虎会对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辩者不为使,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侵。”简子曰:“善。”乃罢群臣不推车。为士大夫置酒,举群臣饮,以虎会为上客。

  《魏志明帝传》注引《魏略》曰:董寻上书谏明帝曰:建安以来,野战死亡,或门殚户尽,虽有存者,遗孤老弱。若今宫室狭小,当广大之,犹宜随时,不防农务。况乃作无益之物,黄龙凤凰,九龙承露盘,土山渊池,此皆圣明之所不兴也。今陛下既尊群臣,显以冠冕,被以文绣,载以华舆,所以异于小人。而使穿方举土,面目垢黑,沾体涂足,衣冠了鸟,毁国之光以崇无益,甚非谓也。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无忠无礼,国何以立?

  臣事君以忠。”

  《春秋襄公五年》曰:十有二月辛未,季孙行父卒。《左氏传》曰:季文子卒,大夫入敛,公在位,宰庀家器,为葬备,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

  《晏子春秋谏下篇》曰:晏子使于鲁,比其反也,景公使国人起大台之役,岁寒不已,冻馁死者乡有焉。国人望晏子,晏子至,已复事,公乃坐,饮酒,乐。晏子曰:“君若赐臣,臣请歌之。”歌曰:“庶民之言曰,冻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散我,若之何?”歌终,喟然叹而流涕。公就止之,曰:“夫子曷为至此?殆为大台之役夫!寡人将速罢之。”晏子再拜,出而不言,遂如大台,执朴鞭其不务者,曰:“吾,细人也,皆有盖庐以辟燥湿。君为一台而不速成,何为?”国人皆曰:“晏子助天为虐。”晏子归,未至而君出令,趣罢役,车驰而人趣。仲尼闻之,喟然叹曰:“古之善为人臣者,声名归之君,祸灾归之身,入则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则高誉其君之德义。是以虽事惰君,能使垂衣裳,朝诸侯,不敢伐其功。当此道者,其晏子是耶!”

  《荀子臣道篇》曰: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国贼者。以德覆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次忠也;以是谏非而怒之,下忠也;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之持禄养交而已耳,国贼也。若周公之于成王也,可谓大忠也。若管仲之于桓公,可谓次忠矣。若子胥之于夫差,可谓下忠矣。若曹触龙之于纣者,可谓国贼矣。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毛诗序》曰: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荀子大略篇》曰:《国风》之好色也,传曰:盈其欲而不愆其止,其诚可比于金石,其声可内于宗庙。杨注云:好色谓《关雎》乐得淑女也。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即往不咎。”

  《周礼大司徒》曰:设其社稷之而树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

  《淮南子齐俗篇》曰:有虞氏之祀,其社用土。夏后氏,其社用松。殷人之礼,其社用石。周人之礼,其社用栗。

  《白虎通社稷篇》曰:社稷所以有树何?尊而识之,使民望见即敬之,又所以表功也。故周官曰:司徒班社而树之,各以土地所宜。《尚书逸篇》曰:大社唯松,东社唯柏,南社唯梓,西社唯栗,北社唯槐。

  又《宗庙篇》曰:《论语》云:哀公问主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松者,所以自竦动。殷人以柏,柏者,所以自迫促。周人以栗,栗者,所以自战。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孟子公孙丑上篇》曰: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闻乎曾西曰:‘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荀子王制篇》曰:管仲,为政者也,未及修礼也。

  又《大略篇》曰:管仲之为人,力功不力义,力知不力仁,野人也,不可以为天子大夫。

  《春秋繁露精华篇》曰:齐桓挟贤相之能,用大国之资,即位五年,不能致一诸侯。于柯之盟见其大信,一年而近国之君毕至,鄄幽之会是也。其后二十年之间,亦久矣,尚未能大合诸侯也,至于救邢卫之事;见存亡继绝之义,而明年远国之君毕至,贯泽阳谷之会是也。故曰:亲近者不以言,召远者不以使,此其效也。其后矜功,振而自足,而不修德,故楚人灭弦而志弗忧,江黄伐陈而不往救,损人之国而执其大夫,不救陈之患而责陈不纳,不复安郑而必欲迫之以兵,功未良成而志已满矣。故曰:“管仲之器小哉。”此之谓也。自是日衰,九国叛矣。

  《新序杂事篇四》曰:有司请吏于齐桓公,桓公曰:“以告仲父。”有司又请,桓公曰:“以告仲父。”若是者三。在侧者曰:“一则告仲父,二则告仲父,易哉为君!”桓公曰:“吾未得仲父则难,已得仲父,曷为其不易也?”故王者劳于求人,佚于得贤。舜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汤文用伊吕,成王用周召而刑措不用,兵偃而不动,用众贤也。桓公用管仲,则小也,故至于霸而不能以王。故孔子曰:“小哉管仲之器!”盖善其遇桓公,惜其不能经王也。

  《法言先知篇》曰:或曰:“齐得夷吾而霸,仲尼曰小器,请问大器?”曰:“大器其犹规矩准绳乎!先自治而后治人之谓大器。”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篇》曰:管仲相齐,曰:“臣贵矣,然而臣贫。”桓公曰:“使子有三归之家。”曰:“臣富矣,然而臣卑。”桓公使立于高国之上。曰:“臣尊矣,然而臣疏。”乃立为仲父。孔子闻而非之,曰:“泰侈逼上。”一曰:管仲出,朱盖青衣,置鼓而归,庭有陈鼎,家有三归。孔子曰:良大夫也,其侈逼上。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礼记杂记下篇》曰:孔子曰:管仲镂簋而朱,旅树而反坫,山节而藻棁,贤大夫也,而难为上也。

  又《郊特牲篇》曰:台门而旅树,反坫,绣黼丹朱中衣,大夫之僭礼也。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如也;绎如也。以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述而篇》曰: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卫灵公篇》曰: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