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博览群书2004年第08期 >

第22章

博览群书2004年第08期-第22章

小说: 博览群书2004年第08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鉴了新闻传播学的理论(第183~200页)。而作者对严复参加“筹安会”活动的分析,也较好地应用了心理分析方法(第430~436页)。其次,《大传》极大地拓展了严复研究空间。如将严复的政治活动(参加“中国国会”、参与“南北会谈”、辛亥革命后发表的政见、与袁世凯的关系等)列为研究对象,这样就把严复政治思想研究的空间从理论延伸到实践(第221、377、409、430页)。再如,针对过去偏重教育思想而疏于教育实践的研究状况,《大传》则将“严复总办北洋水师学堂”、“筹建复旦公学”、“监督安徽高等学堂”、“执掌北京大学”等一系列教育实践列为研究对象(第61、228、279、295、383页),从而将严复教育思想研究的空间拓展开来。其三,《大传》发现并探讨了一系列新课题。如严复西学观形成的时间问题(第8页);《社会通诠》影响的双重性问题(第339页);严复进化思想创造性问题(第178页)等等。虽然《大传》所叙述的绝大多数史料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但由于作者在解读这些熟悉史料时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开拓了新的研究空间和发现了新的研究问题,所以四十余万字的著作中并无低级重复之处。
  当然,《大传》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一,史料采用上应力求严谨。如上所言,《大传》以史料丰富见长,但在采用史料上仍有欠严谨之处。如作者自称辛辛苦苦赶到上海寻找相关史料,可史料到手后只是“粗略查阅”(第221页),这不能不令人们对作者随后所采用史料的准确性产生疑问。其二,观念逻辑应尽可能与事实逻辑相呼应。《大传》在事实逻辑的叙述上可谓清晰、平和、缜密,无可挑剔,但在观念逻辑上的评述则显得较为薄弱,画龙点睛的评述尚有发挥的余地。其三,在史料、文本的宏观驾驭和组织上也有提升的空间。《大传》在剪辑、组织史料方面显然是花了很深功夫的。但是,一方面因为史料表现出来的顺序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另一方面因为作者主要是按照自己的研究兴趣取舍、组织史料,这样就使得某些地方太臃肿,某些地方又太单薄。
  瑕不掩瑜,正是因为有了皮后锋博士的这本《大传》所提供的新史料、所采用的新方法、所贯彻的科学态度,使人们看到了学贯中西、充满爱国热忱、传播西学火种的严复;也看到了周旋于妻、妾、儿、女之间的严复、遭受挫折以搓麻将排遣闷气的严复、为版税与出版社斤斤计较的严复、嗜鸦片如性命的严复。《大传》击碎了严复在人们心目中的神话般形象,但却送来了一个真实完整的严复。皮后锋博士在严复研究中积累的学术经验应成为学术共同体的公共财富。


插图珍藏本的美与忧
■  万 宇
  别致的开本、精美的图片、豪华的纸张、细致的排版制作工艺,为形式化了的美感文字寻找到精美的物质化形式。随着“图景时代”的到来,“版本升级”成为出版界的热门话题。由图文书进而插图珍藏本,“插图珍藏本”在短时间内成为人文社科图书的佼佼者,销售业绩良好,充分体现了图像的魅力。三联书店的董秀玉曾表示:“经过测试,证明图像最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图文书将会更好地吸引读者阅读文本。优秀的插图会帮助读者加强文意理解。”而“插图珍藏本”文本一般会选取经典,强化了图像的力量,参照国际规格包装文本,从用纸、封面到配图力求体现精晶观感、文化色彩和收藏价值。
  从目前市场来看,“老照片”等一些图文书近来已日渐式微,在图文中的“主流”位置受到动摇,插图珍藏本的范围不断扩展,超出了传统的艺术类书籍、图像写真版的图书,对话体、旅游行走类图书显露出迅速升温的迹象,发掘和催生了新的出版“热点”。我们注意到,其中插图珍藏本形式的美学著作逐渐多了起来。因此,关于学术图书与视觉表达如何统一,目前美学著作的插图珍藏本存在哪些优势并产生了哪些忧虑与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讨。
  美学著作中,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开了学术性著作出版插图珍藏本的先河。1981初版的《美的历程》,十五六万字,213页的小册子,定价一元九角,原书附有大量的黑白插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的《美的历程》插图珍藏本定价为88元。图片涉及的内容广泛,从远古图腾到明清小说。精美的插图、优良的纸张与丰富多变的排版,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亲历“美的历程”,也使得这条属于中国之美的时间长廊立体而生动起来。自问世以来,《美的历程》多次再版累计达几十万册,适量的插图珍藏本在市场中也表现不俗,不过似应注意同时推出低定价的普及版本。
  
  图像的力量,还是图像霸权?
  
   如何看待“图像的力量”?如何看待“读图时代”的来临?有专家认为:图文书的畅销,体现了后现代文化对于知识的一种解构,图片遮蔽了文字,游戏取代了阅读、娱乐替代了思考。人们从中获得的知识是不系统、不完整的。学者陶东风曾这样表示:“我总觉得一本书中出现太多的图片是一种霸权,说图片简单明白,可以调剂晦涩的文字我并不赞同。我觉得图片穿插在文字中打断了阅读的节奏,未必是一件好事,而且图片承载不了文字的内涵,对学术著作而言甚至会削弱其严肃性和完整性。”
  “纯文本”阅读和“图文阅读”哪种更为我们所需要呢?从阅读的角度考虑,不同的图书形式也培养、影响了不同的阅读习惯。密密匝匝满页的文字,使阅读需要不断地思考与推敲,这对于心智的成长、思维的训练都颇有益处。但另一方面,在文中穿插图片,可以使阅读感觉轻松,同时,图像也可以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形象,思绪有所引申,对文字形象有所补充。其实,“纯文本”阅读与“图文阅读”本身并无优劣之分,而是针对特定文本来说适合不适合的问题。
  对适宜做成插图珍藏本图书的选择,考验出版商的眼光与胆识。以《美的历程》为例,这本书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叙述了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之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之美,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这样的文字辅以大量精美的图片,直观而形象,令我们得以凝视历史的表情,感触美的气息。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对图片魅力的解析相当生动,“你不能藐视那已成陈迹的,僵硬了的图像轮廓,你不要以为那只是荒诞不经的神话故事,你不要小看那似乎非常冷静的阴阳八卦……想当年他们都是火一般炽热虔诚的巫术礼仪的组成部分或符号标记。它们是具有神力魔法的舞蹈、歌唱、咒语的浓缩化了的代表。它们浓缩着、积淀着原始人们强烈的情感、思想、信仰和期盼。”这些叙述对于图片在文本中的应用也具有相当强的针对性,图片赋予文字以强烈的情感与灵魂。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插图珍藏本:作为一种出版手段,它强调以图片形式对于文字的补充、影响、引申。
  选取国内外的经典优秀作品,配上精美插图重新出版,这在提升我国一般图书的出版质量上具有重要意义,使其同时具有经典著作和图文类书两大卖点。另外,经典作品往往是盗版者的主要目标,插图珍藏本由于其成本较高,纸张特殊,不易被盗版,也是防盗版的一种措施。
  由于图文书的出版成本高,图书定价也偏高。如果强调学术和思想的普及化功能,需要的是便宜的载体,而不是豪华的珍藏本。插图本的主要价值如果更多地体现在观赏、装饰房间和书橱上,那么也就沦为了一种针对市场的商业策略了。从销售情况看也印证了这一忧虑,装帧豪华的高价图文书在节日图书市场销售较好,平时则表现平平。从价格与实用的角度来看,选择以文字为主的普通书籍则是书虫们的上选了。《中国图书商报》记者唐明霞也表示出担忧:“我觉得插图本的定价太过昂贵,我对它的市场号召力存有怀疑。出版社应该对此做更慎重更仔细的探讨后,再去考虑是否大规模地做插图本。”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插图珍藏本?
  
    以刘士林先生著《苦难美学》插图珍藏本为例。这是一部原创的美学著作插图本,展现了相当多的插图珍藏本的元素与话题。《苦难美学》全书装帧精美;异形16开本,封面以颜色对比强烈的红黑纸材的折叠拼接、采取挖洞开窗的技巧突出了题名《苦难美学》,版式设计精巧,蕴涵着强烈的视觉震撼,所收一百六十余幅中外美术名作及精彩的说明文字,使本书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
  《苦难美学》立意深邃,理论性较强,在追寻、搜索、生发人类的“苦难智慧”,那种对付困境的人类智慧,或者说一种如何处理“善一恶”共存和“二律背反”的大智慧,否则,难以挽救当代的重重危机。作者取法于康德的先验方法论,并以“道德高于知识’’的价值论、实践论,去思考当代现实和危机;准确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生产:消费”循环系统社会分析方法论,厘清人类再生产的三种方式(物质再生产/人自身再生产/精神生产)及其总体关系;利用经过“十年辛苦不寻常”熔铸的“诗性智慧”的“返本开新”法。秉承他所提出的“新道德主义”,他感慨于现实生活中“技术感性”完全取代了人真正的感性,不满于一般的从西方译介过来的精神资源,寻根求源,沿着真善美的“逻辑一历史”二维图式回到轴心时代,回到原始的诗性智慧中去,找寻那使人类历史得以存在的“苦难智慧”。提出惟有这“苦难智慧”的母体“秘方”,才能拯救当代人类的灾难,才能“开当代之新命”。
  像这样的学术性著作如何进行“插图珍藏本”的编辑与操作,给了我们很多启发。首先是如何配图的问题。理想的文配图应选取大量插图,图与文字的安排妥帖自然,排版舒畅大方,既无拘谨保守之态,又无喧宾夺主、画蛇添足的小家子气。这就需要有关各方对图片有更强的理解和艺术感受力,让图片与文字真正协调互动。“图文两张皮,图不对文,甚至风马牛不相及”是插图本的大忌,而出版商的动机是否纯粹,设计是否高明,出版商的修养高低、是否具有以读者为本的耐心和细致,在配图的过程中都会得以明确体现。《苦难美学》的图片类别相当丰富,从中国水墨到西方油画作品,从实物到人像,由作者选取,而非编者操刀。原创作品由作者选取图片,并配以图片说明,说明文字也相当精彩,图注选取了古典诗文、美学经典著作,有些则是作者对图片的解析感悟。例如在选取的图片《山水花卉册之四》的图注引用了宗白华的《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形式之最后与最深的作用,就是它不只是化实相为空灵,引入精神飞跃,超人美境;而尤在于它能进一步引人‘由美人真’,探人生命节奏的核心。”不仅配合了原文中对于古代文明中诗性伦理的解读,又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启迪,图文配合的相当妥帖。如果仅仅用插图来吸引目光,扩充页码,抬升定价,这些都将损害“插图珍藏本”的品质。
  由于配图本身有水平、质量高低之分,配图如果太单调或者与文字不协调、或是编撰者在选择上过于随意就会损害全书的质量。图和文应该是相映成趣、相互辉映的,而不能一方成为另外一方的附庸,尤其是有些比较严肃的学术著作,要配上真正与文字有互动性的图片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配上过多的图片,吸引了读者的视线,转移了注意力,有时反而会削弱文章的力量。为解决这一问题,出版商也有所尝试,如《艺术哲学》插图珍藏本将内文与彩图本分作两本,文字与插画可随意对照,颇有新意。
  “我们的一切希望都满怀热忱地寄托于这一认识:在这忐忑不安抽搐着的文化生活和教化斗争下面,隐藏着一种壮丽的、本质上是健康的古老力量,尽管它只是在非常时刻有力地萌动一下,然后重又沉人深渊,等待未来的觉醒。”(《苦难美学》)这是一份忧郁的自信。在“苦难美学”这一原创性理论建构,成为新世纪以来中国思想史上一道澡雪精神、淬砺人物的人文景观的同时,《苦难美学》这一优秀的插图珍藏本也为以后的图文书出版提供了一个范本。
  (《苦难美学》,刘士林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55.00元)
  家大人正巧是生物专业背景,本书虽不敢忝称科普,但却丝毫不能犯常识错误,因此常得父母大人的贴身指导,并不时提供更专业的线索和提醒。(第207页)
  所以读半夏之说虫儿,浓郁的人文关怀之中,不时显露着精制的生物学细节,比如他说蝼蛄:
  脑袋和胸脯构成一个椭圆,这是它个性体现的核心所在。椭圆的脊梁向上隆起,像一面盾牌,盾牌的中央,有个凹陷,上面涂抹着一颗暗红色的心脏,构成类似贵族骑士的族徽,标志的意味,胡乱揣摩,大约应该是血脉绵长的爱心一族了。(第140页)
  以这样的方式描述蜊蜊蛄,更容易让人想象它的尊容。然而,半夏先生还没有说完:
  盾牌下面伸出的,是充满爱心的狗骑士张牙舞爪的双手,宽扁粗大,向外弧形宛转。末端装置着凸刺,坚硬如木,不是利剑,宛如钉耙,这是它的独门兵器,学名叫开掘足。风快爽利,丝毫看不出徽章上强力标榜的拳拳爱心,乖张。靠近腋窝的胳膊上,还隐隐约约划着一道裂隙,那是乖张骑士听风辨器的耳朵。手上长眼,是上了封神榜的妖精;把耳朵按在兵器上,却是圣斗士也不具有的异秉,倒的确方便了顺风。这样的文字已经有了走火人魔的嫌疑,我已经说不清半夏是为了说虫,还是为了炫耀他的贫嘴和博识。读半夏文,如同吃川菜,不管吃的是什么,一定会被厚积薄发的调料香得口涎四溢,失了警惕,一路吃下去,直弄得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只有老食客才有可能绕过叠床架屋迷阵重重的调料,品出正主儿的本味。又如游颐和园,倘如只顾着辨识长廊上上下下浓妆淡抹的彩绘图案,辨得越多,就越看不到颐和园的面目。半夏先生东征西引,东拉西扯,上至诗经圣经大藏经,下至市井流言黄段子,中有流行电视时尚海报,无不入味儿,无不入典。典非典,非常典。不管是蝉娘子,还是蜊蜊蛄,经与半夏一煮,就全成了一个味儿——半夏味儿。
  这就像治咳嗽的半夏,得名原是因为生于夏天的中间儿。(第171页)
  此中之“治”,非治疗之治,乃是压制之“制”。一锅半夏炖虫儿,完全是半夏的话痨,压住了别人的咳嗽。所以欲读半夏的文字,须有打持久战的准备,读一遍只是半夏,读两遍以上才能见到虫儿。反过来说,虫儿只是引出话痨的由头,随便一个线头儿放出来,半夏先生在那边倒啊,倒啊,就倒出一篇花团锦绣来。东北话把讲故事叫说瞎话,民谚云:“瞎话瞎话,说起没把儿,一根牛毛,捻双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