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峰是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各类院校的数量有了很大增长,但进入80 年代
后,由于经济增长减慢及部分院校入学人数减少,使澳洲政府开始严格控制
发展,甚至将部分院校合并,转而注重现有院校的内部拓展,提高办学效率,
同时,着重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增加旨在提高高等教育社会适应性和社会经
济效益的职业性课程,同时,减少如古典文学与语言等适用性不强的非职业
性课程和专业。
此外,随着欧洲,特别是亚洲移民的不断增加,澳洲政府目前也正拟定
移民教育方案,以发展多元文化;另一方面,因地广人稀等原因,澳洲政府
也正积极采用广播、电视等手段加强农村及边远地区教育的发展。
战后,澳洲从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后进国家,逐步建设成为西方式的现
代发达国家,教育在促进澳洲的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的进程中产
生积极作用,它将使澳洲沿着更加现代化的方向继续前进。
2。非洲概况
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面积3020 万平方公里(包
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部面积的20%,仅次于亚洲。人口5。53 亿(1985
年),约占世界部人口的11。4%。居民主要为黑种人、阿拉伯人,此外还有
少数黄种人、欧洲白种人。
居民多数信奉原始宗教、伊斯兰教、少数信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全洲
共包括55 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北、东、南、西、中非5 个地区。
(1)文化事业
新闻
北非诸国的新闻事业较为发达,撒哈拉以南为世界新闻事业不发达地区
之一。
北非 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6 国,居
民主要是说阿拉伯语的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新闻
事业发展也较早。主要出版阿拉伯文报纸,有的国家也出版英文报或法文报。
1984 年埃及、摩洛哥各拥有日报10 种以上,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各
拥有5 种以上,利比亚拥有4 种。
北非是非洲广播电视事业最发达的地区。埃及、突尼斯、苏丹最先开办
广播。多数国家在50 年代末到60 年代初开办电视。6 国的广播电视均由政
府经营。埃及的广播电视事业规模最大,是世界各国对外广播中使用非洲民
族语言最多的国家。
摩洛哥、苏丹、阿尔及利亚各有广播节目3~4 套,主要节目每天广播
19~24 小时。埃及、突尼斯各办2 套电视节目,每天分别播出23 小时和14
小时。其余各国各办1 套节目,每天播出5~8 小时。6 国共有电视接收机758
万架(1987 年),占非洲各国电视接收机总数的50%以上。
6 个国家都拥有各自的国家通讯社。埃及的中东社是本地183
区最有影响、最大的通讯社。
撒哈拉以南 这一地区有40 多个独立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曾经遭受长
期的殖民统治,经济发展缓慢,部族影响大,语言种类繁多。各国独立后开
始发展本国的报纸。特点是:①许多国家的报纸以过去殖民者的文字,即英
文、法文、葡萄牙文出版,只在东部有少数斯瓦里语报纸,在西部有少数豪
萨语报纸;②居民文盲较多,广播电台的作用大于报纸;③不少国家领导人
曾是新闻工作者,重视新闻事业的作用;④缺乏有训练的新闻工作者,器材
设备和经费不足。
报业的发展情况可分3 种类型:①没有日报。属于这种类型的,1984 年
有佛得角、中非共和国、科摩罗、吉布提、毛里塔尼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等国家;②有一种日报的,1984 年有贝宁、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加逢、索
马里、塞舌尔等20 多个国家;③有规模较大的日报,总发行量在5 万份以上
的,1984 年有加纳、肯尼亚、毛里求斯、莫桑比克、安哥拉、科特迪瓦、尼
日利亚、留尼汪、坦桑尼亚、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
和组织下,利比里亚于1963 年出版油印的农村版,上沃尔特(1964 年)和
马里(1972 年)也先后出版此种报纸。有16 个国家用本地语文出版农村报。
这一地区只有少数国家在独立前开办广播,多数开办较晚。广播电台主
要建立于1950~1960 年,电视台开办于1960~1970 年。1987 年,所有国家
都已开办广播,37 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电视,其中33 个播出了彩色电视节
目。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技术暂不发达,绝大多数国家只有1 套全国性广
播节目和电视节目。广播节目每天15 小时以上,电视节目多在每天5 小时以
下。电视接收机普及率较低, 有25 个国家每百人平均不足184
1 架。这一地区的多数国家更加重视通过广播电视进行教育和对农村广播。
赞比亚、扎伊尔、肯尼亚、乌干达、津巴布韦等国有专门的广播频率播出教
育节目。广播电台、电视台多是由政府经营或为国家所有的公共企业。极少
数国家有私营商业广播电台和宗教团体经营的广播电台。
本地区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通讯社。除南非的南非报联社为私营外,其
余全为国营。扎伊尔除国家通讯社外,另有2 家宗教组织办的私营通讯社。
1979 年,非洲统一组织在塞内加尔的达喀尔成立泛非通讯社。
出版
1949 年,一些英国出版公司在尼日利亚开设子公司。1964 ~1968 年,
美国富兰克林图书计划公司制订的技术援助计划,促进了尼日利亚教科书出
版业的发展。1977 年颁布的《尼日利亚企业发展法》使一些外国出版发行公
司成为本国企业。尼日利亚是非洲出版业较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162 家出
版社。出版社主要集中在拉各斯、伊巴丹。约翰·韦斯特出版公司、奥尼博
诺杰出版社、伊巴丹大学出版社。书刊发行渠道是:出版商…书商…读者。全
国性行业组织有:尼日利亚出版商协会、尼日利亚书商协会、尼日利亚大学
书商协会。政府对国内出版的图书,免征消费税,对进口、出口图书免税。
1970 年颁布版权法。尼日利亚是《世界版权公约》成员国。采用国际标准书
号,语区号为978。全国性出版物目录是《全国图书目录》。1980 年,年度
出书552 种,期刊35 种。主要从英国、美国进口书刊。主要向非洲英语国家
出口书刊。
埃及是世界上出版阿拉伯文图书的主要国家。全国拥有300 多家出版
社。主要的大型出版社是: 知识出版社、新月出版185
社、安格鲁出版社。政府出版机构是埃及图书总社、金字塔报出版社。由埃
及图书总社主办的开罗国际图书博览会,是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图书
博览会。1984 年,年度出书1277 种。
语言文字
阿非罗——亚细亚语系又称闪一含语系分布于北非和西南亚的一个主要
语系,包括阿拉伯语、希伯来语、豪萨语和阿姆哈拉等主要语言。使用人口
近2 亿。通常分为以下5 个语族:闪语族、埃及——科普特语族、柏柏尔语
族、库斯特语族和乍得语族。阿非罗——亚细亚诸语言的一些共同特点:①
语音方面:a 都有长、短a、i、u6 个元音;b。擦音都有3 类:清、浊和喉擦
音;c。用声门闭塞与否作为区别性特征;d。辅音与半元音(w 和y)一起使用;
e。有3 类辅音:清、浊和“强势”辅音,后者等于清辅音加上喉塞音,或等
于喉化辅音(包括清、浊),或内爆发音。②词法方面:a。名词和动词的词
根由动词派生而来,动词由两个部分构成:辅音构成词根,元音构成内容。
b。绝大多数词根都由3 个辅音构成,两个辅音的词很少。c。加中缀的系统非
常发达。即在词根中插进各种成分,构成新义。d。后缀系统较不发达。e。名
词、代词至少有3 个格;名词、代词和动词有3 个数一单数、双数和复数。
③语法方面:a。事件的结果用名词的零谓语表示。动词都互相对立的体:完
成体对未完成体,一次体对持续体;动词的时、态表达法到现代阶段才发展
起来;b。用添加后缀的方法表示代词的所有关系和宾语,给动词加前缀,表
示动作者。c。古代阿非罗—亚细亚诸语言的名词、代词和动词有许多性,现
大只有两个性。d。句法方面,修饰结构用得很多。保留上述所有或大部分的
阿非罗—亚细亚诸语言,属于古代阶段;保留不少于2/3 特点的,属于中古
阶段; 失去一半以上特点的, 则属于现代阶段。除了阿拉伯和186
希伯来书面语言外,所有阿非罗—亚细亚诸语言都是属于现代阶段的语言。
闪语族 主要包括阿拉伯语、希伯来语、阿拉米语、马耳他语和阿姆哈拉
语等。使用人口近1。3 亿。 主要语言特点是:保存有强势塞音t 和q。古代
的塞擦音已经消失,代之以咝音s、s、z 和齿间音th、th、dh。阿拉伯语中
保留有喉音。原来的6 元音系统也已经发生变化。词没有阳性标记,只有阴
性标记。南部闪语族诸语言名词复数的构成,采用所谓的“中分性复数”,
例如:阿拉伯语kalb(狗)、kiāb(许多狗)。用复杂的中加元音系统和加
前、后缀的方法构成新同。闪语族诸语言的典型句法是修饰结构:①支配的
名词置于被支配名词之前,前者以简缩的形式出现,后者用所有格;②两个
名词并列,名词用复杂格的形式表示,中间用代词连接。阿拉伯语中有不少
来自波斯语和突厥词的词语。
埃及——科普特语族 最初的代表是古埃及语,约4 世纪以后为科普特语
所取代,后者现仅用于宗教仪式。科普特语采用简化了的象形文字。
柏柏尔语族 分布于北非,主要是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其次是尼日尔、
马里等国。主要语言有什卢赫语、塔马齐格特语、瑞菲安语和图阿列格语(又
称塔马舍克语)。柏柏尔诸语言的使用人口800 万左右,其中摩洛哥有500
万,阿尔及利亚有250 万,其他国家有50 万。柏柏尔诸语言彼此极为相似。
语音系统中的元音*a、*i、*u 已失去,或简化为■、*ā、*i、*ū、变成a、i、
u,齿音间、边音和塞擦音已失去。除了动词以外,构词采用内部屈折法。名
词的复数采用中分性复数。图阿列格语动词有好几种表达法。来自阿拉伯语
的借词很多。187
库斯特语族 主要语言包括索马里语、盖拉语、锡达莫语、贝贾语等。分
布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地,使用人口1500 万左右。库施特诸语言的特点:
保留大部分强势辅音,闪语族诸语言中的齿间音在这里变成塞擦音。只有一
部分动词利用前缀(动作者标记)变化表示变位,大部分动词采用新的变位
系统。有阳性和阴性;重复词干表示复数;代词系统跟闪语族诸语言非常接
近。有来自埃塞俄比亚诸语言、阿拉伯语、尼罗——撒哈拉诸语言的许多借
词。索马里语采用阿拉伯字母。
乍得语族 分布于撒哈拉以南地区。主要语言包括豪萨语。乍得诸语言的
使用人口约3000 万,主要的语言特点:都是声调语言,声调有区分词义的功
能。跟阿非罗—亚细亚诸语言的早期阶段相比,乍得诸语言已失去许多音。
大部分动词是助动词后接动词性名词。大多数语言的名词都有性,但没有格。
有来自英语、阿拉伯语、弗拉尼语、东苏丹诸语言的借词。
(2)教育事业
二战后,非洲各国相继独立。民族解放运动为非洲教育的民主化和民族
化创立了基本条件。在教育发展战略上存在三种选择:(1)传统教育体制;
(2)西方教育体制;(3)社会主义教育体制。在教育民主化运动和人力资
本理论推动下,初步建立国民教育体制。1961 年亚的斯亚贝巴会议确立了20
年教育目标:实施普及的、免费的和强制的初等教育;使30%的小学毕业生
进中等教育阶段学习;使20%的中学毕业生进高等教育阶段学习。1976 年拉
各斯会议,1982 年哈拉雷会议开始检讨教育战略及政策失误:教育资源总短
缺,浪费严重及分配上的不合理,教育目标不符合非洲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教188 育
性失业,纵向和横向替代性就业等。重新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进行教
育改革。
教育行政
非洲国家执行赶超性的教育发展战略,为统一支配全国教育资源,宏观
控制国民教育的发展,建立国民教育体制。因此多半采用中央集权教育体制,
这也是国有制经济和集权政治的反映。
管理体制模式,设立中央和地方两级教育行政机构及同级督导评价机
构。中央教育部门设立各种职能部门,负责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技术和
成人教育,地方教育机构在接受上级教育机构的专业领导的同时,又受同级
地方政府的管理,主要负责中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
政府与教育部门的关系,尼日利亚实施中央集权为主,地方自治为辅的
教育管理体制,政府通过联邦教育部制定教育计划和政策,监督全国教育实
施情况,加强教育授权、控制跨度和指挥链。州教育部为联邦教育部在各州
的代表机构。州教育委员会代表地方当局助州教育部处理学校教育事务,主
管教师任命和教育经费。地方教育委员会负责初等教育,但在计划、政策、
课程标准、考试制度、评价、监督、视导等方面由州教育委员会掌握。联邦
教育部在不干涉州相对自治权力的情况下,对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和毕业水
平具有最高权力,并在各州兴办直属学校,通过遍布全国的视导团监督各州
的教育活动。
学制
非洲各国在模仿西方工业国家教育制度的基础上,适当增添民族性内
容,开放各级各类教育,沟通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实施普及义务教育。
由于各国综合国力和发展战略不同,因而在学制体系上表现不同,一般纵向
上包括初等、中等和高等三个层次,横向上分为普通、师范和职业类。
尼日利亚新学制是以6—3—3—4(5)制为基础,在中学与大学之间,
存在各种形式的三年制高等教育。6 年基础教育开设职业课程,后3 年则把
一般教育逐步引向适合社会需要的坦桑尼亚教育制度渗透着为社会服务的精
神,见下页学制图。小学毕业经过考试,可升入初中或进职业培训中心、师
范学校;初中毕业经考试获取毕业证书,或进入高中(专业学校),或就业;
高中毕业后学生需参加一年国民服务活动,除女生外,还需2 年工作实践,
才有资格报考高等学校,高校毕业生有义务在基层服务若干年。
苏丹新学制(1970 年)和乌干达学制的共同特点是纳入社会教育内容,
强化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性。
非洲教育经历几十所曲折复杂的发展道路。其中既有成功190
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
教育的特点及走向
特点:
①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各国把教育作为社会总体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
推动力,视教育为实现社会民主的要素和实现个人充分发展的必要途径,为
此制定了教育发展规划和战略,建立起配套的国民教育体制,对教育大力投
资,多年来教育支出的年增长率始终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并超出
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人均教育经费由1970 年的5 美元增至84 年的21 美元。
在免费的基础上开展普及义务教育和扫盲教育,还不断进行教育改革,调整
教育政策,改善教育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