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 >

第24章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第24章

小说: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不难看出,对于这类大型而复杂的研究课题,只有多
学科的协调配合(包括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学科的专家、学者等), 
进行“大兵团作战”才能奏效。又如,在竞技运动选材这一复杂问题上,过
去常用的是以经验为主的定性评价或单一学科的定量评价来确定人选,选材
的成功率较低。 70 年代以来,部分国家为了提高选材的准确可靠性开始进
行综合选材的尝试,中国于1978 年也开始研究综合选材问题。综合选材亦称
“科学选材”,它是由教练员和多学科专家组成综合选材组,并应用遗传学、
形态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训练学和预测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
和手段来测试及预测被选对象未来发展的有效选材方法。这是利用多学科综
合研究开发训练系统成功的范例,是体育科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具体体现。
体育科学的综合研究,正如其他科学的综合研究一样,不是将各学科的
研究成果简单相加,而是运用各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对体育实践中的
某复杂问题展开深入仔细的研究,获取各种参数,并应用系统的方法对各种
数据进行综合运算与评价,以得出较全面的结论。
体育科学的综合研究,可以有力地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渗透、移植
和互补,以形成各种新的观点、方法和技术,这对解决体育实践中的各种复
杂问题,以及促使体育科学体系内部横向结构的紧密与完善,都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因此,重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是当今体育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向。
②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体育运动。系统科学是信息论、控制论、
系统论、运筹学、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等系统理论和方法的总称。
系统科学是本世纪40 年代崛起的一组横断科学,由于它研究的对象不是客观
世界中某个别物质的结构及其运动形式,而是许多种物质的结构及其运动形
式的共同特性,因而它涉及的领域和范围十分宽广。尤其在研究那些具有跨
学科性质的复杂问题时,系统科学站在以往各门科学未有的高度,从不同侧
面揭示出事物的某些共同本质,从而解决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所不
能攻克的许多难题。这也是系统科学受到社会各部门普遍重视的重要原因。
自60 年代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被引入体育领域后,对当代体育的
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首先,系统科学思想和观点在体育科学领域的渗透和应用,为体育科学
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新的科学概念,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传统的体育理
论得到了补充,从而扩大了体育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为体育科学
的应用和开发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武器,使通过科研解决体育领域内的
各种复杂问题成为可能。例如60 年代末,前苏联体育工作者以系统论、控制
论和信息论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探索研究使运动训练达到最佳效果的方法和
途径。他们设计并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训练法——模式训练法,对其短跑运动
员鲍尔佐夫进行模式训练,获得了成功,成为应用系统科学理论解决“实现
训练科学化”这一复杂问题的典范。鲍尔佐夫在1972 年奥运会上摘取了男子
100 米跑和200 米跑两枚金牌。自此以后,系统科学思想在体育领域内名声
大噪,应用系统理论解决体育实践的诸种问题,也逐渐成为体育科学研究的
主要课题。

其次,由于系统思想和观点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思维方式,使人们登上了一个更概括的理论高度,把复杂体育现象
作为一个整体去加以考察,去研究和认识其纵横结构和动态变化的规律。由
此引起了体育科学方法上的一场重大变革,使体育科学在理论上和方法上实
现综合化有了坚实的基础。
迄今,系统科学已被广泛应用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体育
科研、体育决策和体育管理等复杂系统的研究。体育工作者在系统思想、观
点的指导下,正在运用定量化的系统技术(方法)处理复杂系统的问题,研
究如何使系统的改造或系统的开发进行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实现系统
的最佳化、高效化和可靠化。系统科学已成为带动体育科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的前沿科学。但是,由于系统科学也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本身尚处于发展和
完善阶段,因此,随着系统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进一步应用其思想、理
论和方法,带动体育科学研究,指导体育运动实践活动,是当今体育科学研
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③不断更新体育科学仪器设备,改进科研手段。体育科学仪器设备的研
制,是当代科学技术在体育科学领域中的延伸和应用,也是体育科学研究的
一个新领域,其目的是为当代体育和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物质方面的保
证。体育科学仪器设备,作为改进体育科研手段,搞好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 
在实现运动训练科学化和体育教学现代化的进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当代的体育科学研究,是以体育信息的采集为前提,以信息的传输和反
馈为纽带,以信息的处理为中心,如此循环往复的。信息是贯穿体育科研始
终的第一要素。过去,在体育科学研究中,人们常通过肉眼的观察来采集信
息,通过人的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于是得出定性的研究结论。现在大
量的现代科学技术,如传感技术、通讯技术、声像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
被广泛应用于体育科学研究领域,促进了体育科学仪器设备的研制和更新, 
改进了科学研究的手段,使体育信息的采集量和信息的可信度大大提高,使
信息传输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也使信息的加工处理更快、更及时、更精
确,从而提高了体育科研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例如,心率遥测仪应用于体育
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机能反应,以及实施的运动
负荷的适宜程度;通过电视录像高速摄影,并借助图片分析电脑和录像分析
仪,可以帮助教练员以最快速度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诊断”,以改进其技
术;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大量而又复杂的信息,并经过综合的定量分析得出
结论后,可以为决策机构在制定实施方案时提供科学的依据,还可以将各种
有效信息储存起来备用。通讯技术,声像技术和传感技术等现代技术应用于
体育领域,已成为采集体育信息的科学武器;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体育
科研得以从定性分析过渡到定量分析,从而为体育科学进入系统化、信息化、
定量化时代奠定了物质基础。
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对体育科学仪器设备的要求无疑会越来越高,现
在广泛应用的一些仪器设备已不能满足体育科学研究的需要了。譬如:电视
录像技术虽然可以对比赛和训练情况进行客观的记录,但却无法提供定量的
直接信息;高速摄影尽管能够提供某些定量信息,但因其过程繁杂,且耗时
过多,因而其实用价值受到了限制。这就要求人们及时地引进当代科技的最
新研究成果,更新体育科学仪器设备,使体育科研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目前,部分国家已进行了图像测量和光电测量等声像新技术的研究。图像测

量技术具有图像显示和参数测量双重特性;光电测量技术也具有对光学图像
进行适时处理,即可采集所需定量信息的特性。这两项新技术在体育科研中
的应用,为体育科学研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科学手段。另外,由于体育运动
的固有特点是“动”而不是“静”,这就对体育科学仪器方面的可靠性和实
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附加在运动员身上的测试仪器要求更高, 
既要求微型化、精密化和系列化,还强调其稳定性。因此,进一步开发和更
新体育科学仪器设备,充实科学研究的“武器库”,是推动体育科学向纵深
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当今体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当代卫生事业:目标宏伟 举步维艰
战后,从全世界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卫生资源明显增加,卫生服
务有所加强,人类健康水平显著改善。但是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间进展程
度很不平衡,大多数人所居住的地区及国家(如亚非拉各国),经济及收入
仍停留在很低水平上,广大人民生活贫困,卫生水平仍相当低,卫生资源有
限且分配利用不当。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居民并未得到应有的卫生服务,许
多社会卫生指标仍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所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
“2000 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目标虽然宏伟,但要真正被实施, 
全人类还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行。以下从五个方面来阐述这一观点: 
(1)社会经济发展
50 年代及60 年代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但从70 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经
济增长速度减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上依然存在着很
大差距。 1983 年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发达国家大多数在1 万美元以
上(如美国14090,前联邦德国11420,澳大利亚10780,法国10390,日本
10100),而不少发展中国家还不到1000 美元,如印度260,印尼560,埃及
700,尼日利亚760,埃塞俄比亚、扎伊尔等低收入国家的人均产值在200 美
元以下。
据世界银行估计,世界上有8 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有12 亿人(占
世界人口的25%)生活在亚洲的低收入国家中,人均收入不到150 美元,另
外9 亿人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中,人均收入为750 美元。在低收入国家中, 
87%人口居住在农村,成人中77%是文盲,48%儿童未上小学,75%人口无
安全饮用水。在中等收入国家中,57%人口居住在农村,37%成年人是文盲, 
3%儿童未上小学,48%人口无安全饮用水。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近20 多年来成年人文盲率在下降,儿童入学率在
增加,70 年代前半期,学龄前教育学生每年增加6。1%,小学入学率每年增
加2%,中学入学率每年增加3。9%,高等学校入学率每年增加5。4%。但在
不同地区及国家间差别仍很大,低收入国家近半数儿童未上小学;多数高收
入国家已普及教育,而低收入国家仍有近80%的成年人未受过教育。世界上
有8 亿文盲,其中60%是妇女。高等教育入学率,高收入国家稳定在20%左
右,而低收入国家仅0。6%。
经济文化与居民健康间的关系是众所周知的,115 个国家的研究结果表
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期望寿命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这种相
关关系不仅适用于国家之间,也适用于国家内部。在巴西,低收入人群的期
望寿命是49。9 岁,而高收入人群为62。0 岁。美国的研究表明,低收入家庭
的成员比高收入家庭的成员,致残性疾病的患病率高,因病长期或短期丧失
劳动力的人多。婴儿死亡率随母亲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下降,印度喀拉拉邦的
一项研究表明,营养不良与家庭收入及家庭主妇的教育程度有关,低收入家
庭中营养不良者占94%,而高收入家庭为26%,主妇为文盲的家庭中营养不
良者占94%,而中学毕业主妇的家庭中营养不良者仅9%。
(2)人口状况
卫生服务的对象是人群,分析人口的数量、分布、结构及其变动对正确
制订卫生政策,组织卫生服务有重要意义。
近30 多年来,世界人口将近增加了1 倍,1950 年全世界人口25。1 亿,

1960 年29。9 亿,1970 年36。1 亿,1980 年44。2 亿,1985 年47。6 亿。70 年
代以来,越来越多国家采取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世界人口的增长率有所下
降。世界人口增长率,1950~1960 年为1。9%,1960~1970 年为1。9%,1970~ 
1980 年为1。8%,1980~1985 年为1。7%。由于人口基数的增加,增长率的
减缓并不意味着人口增长数的减少,按人口增长率计算,世界人口增长数
1980 年为7500 万,而1985 年为8237 万。按世界人口资料表所公布的人口
增长率估计,1985 年全世界净增加了8237 万人,即每天增加22。6 万人,每
小时增加9402 人,每分钟增加157 人。世界人口增加过快仍然是当前世界所
面临的一项重要社会卫生问题,因为人口迅速增加,常导致生活贫困、受教
育少及营养不足人群的增加,而这些人一般是健康水平较差,需要更多卫生
服务的人。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的影响, 
人口有所下降。但在战后,由于死亡率降低,又加速了自然增长。菲律宾、
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等国平均人口年增长率都在2。6%以上(1970~ 
1979 年)。西南亚的一些国家如土耳其、伊朗、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和
科威特,从20 年代起就开始采取了降低死亡率的措施,再加之第二次世界大
战没有触及这些国家,故战后死亡率降到7~10‰,又由于出生率较高(30~ 
40‰),因而自然增长率上升较快。 1950~1970 年,土耳其人口增加一半, 
伊朗和伊拉克增加0。7 倍,而黎巴嫩和叙利亚几乎翻了一番。科威特由于邻
国工人大批涌入石油工业企业,人口增加了2 倍以上。据世界银行最近估计, 
世界有近8 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其中以南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绝对贫困
人数最多(虽然南撒哈拉非洲的绝对贫困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最大,但因
非洲人烟稀少,故贫民绝对数较少),亚洲约有1/3~1/2 的人口(尤其是儿
童)严重营养不良。
各地区及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有很大差别,1985 年世界人口的平均增长率
为1。7%,而发展中国家为2。0%,工业发达国家仅0。6%。分地区看,非洲
2。9%,亚洲1。8%,拉丁美洲2。3%,北美洲0。7%,欧洲0。3%,大洋洲
1。2%。在70 年代,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为19‰,而拉丁美洲国家1965~1977 
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27‰。这意味着在30~35 年内,人口增加1 倍。亚非
拉地区人口增长率较高的结果,必将影响世界人口的地区分布。
1950 年世界人口的地区分布是亚洲占54。7%,非洲占8。8%,拉丁美洲
占6。5%,北美洲占6。6%,欧洲(包括前苏联)占23。0%,大洋洲占0。5 
%,亚非拉地区人口增长的结果,世界人口中亚非拉地区人口比例加大,而
欧美人口比例相对缩小,预计这种趋势将进一步发展,到2000 年时世界人口
的绝大部分(81%)将生活在经济、文化、卫生条件比较差的亚非拉地区, 
而欧美地区的人口比例将相对减少。
非洲有55 个国家和地区。据1983 年统计总人口有5。14 亿,占全世界总
人口的1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6。9 人,居世界第三。其人口的地区
分布极不平衡,在尼罗河中下游河谷西北非沿海、几内亚湾北部沿岸、东非
高原和沿海地区人口比较密集,其中尼罗河下游两岸平均每平方公里有800 
以上人口,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而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平均每平方
公里不到1 人,是世界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
近30 多年来,世界人口的城镇化过程加快。世界人口中城镇人口所占比
例,1950 年为28。6%,1980 年为3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