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顾松园医镜 >

第35章

-顾松园医镜-第35章

小说: -顾松园医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不行,惟当补胃。仲淳谓呕吐若由火冲胃热,而不由寒湿痰壅者,切禁半夏,盖世人阴虚血少,津液不 
足者多,半夏辛温有毒,最损津液,故相宜者绝少也。 
x保和丸x〔见泄泻。〕 
此方因伤食呕吐者,主此加减。 
x沉香降气散x 
沉香 砂仁 苏子 橘红 枇杷叶 茯苓 麦冬〔皆下气降逆之品。〕挟热者加甘蔗浆 
芦根汁。 
此方因气滞呕吐者,可用之。 
呕吐大痛,色如青菜叶者死。 



卷九·御集

霍乱

属性:霍乱者,挥霍撩乱,起于仓卒,心腹大痛,呕吐泻痢,或憎寒壮热,头痛眩晕,先心痛,则先 
吐,先腹痛,则先泻,心腹俱痛,则吐泻交作。吐泻躁扰烦乱者,方为霍乱。不烦乱者,止名吐泻。经 
言∶岁土不及,风乃大行,民病霍乱。此脾弱肝强之所致也。又言∶土郁之发,民病霍乱。此郁极则 
发之所致也。又言∶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此湿 
伤之所致也。又言∶热至则身热霍乱。此火热之所致也。又言∶足太阴厥气上逆则霍乱。又言∶清浊 
相干,乱于肠胃,则为霍乱。此因厥气上逆,清浊不分,饮食不节之所致。《内经》所论致病之因 
如此。而张戴人则谓霍乱由风、湿、 三气合邪为病。盖脾湿、土为风木所克,郁则为热乃发, 
发则火上炎故吐,吐者, 也。脾湿下注故泻,泻者湿也。风鱼甚故转筋,转筋者,风也。是统内经 
风郁湿火合发为言。惟河间则专主火热,而谓三焦为水谷传化之道路,热气甚则传化失常而吐泻霍乱。 
火性躁动故也。俗只谓停食者,误也。转筋者,热气燥灼于筋,故筋挛而痛,并非寒也。巢氏论霍乱, 
谓由阴阳二气相干,乱于肠胃间,因遇饮食而变。是即《内经》厥气上逆之条也。考之《金匮》以呕 
吐而利,名曰霍乱。是专指内伤饮食之病。以发热恶寒,头疼身痛吐利为霍乱者,是兼表邪之所发。 
又以热多欲饮水者为热,寒多不用水,汗出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为寒。辨表里寒热分治,诸 
论不同。自余观之。霍乱每起于夏秋之间,皆由外受暑热,内伤饮食,郁遏正气,不得宣行,陡然而 
发者为多,纵冬月患之,亦由夏月伏暑所致,不可泥《金匮》有属寒之条,而遂投理中、四逆等剂。 
王宇泰云∶治霍乱当从《内经》随宜施治,不可执一。余谓凡病皆然,庶不致误。 
x加减桂苓甘露饮x 治中暑霍乱、齿燥、烦渴、小便短赤。 
石膏 滑石 寒水石〔清暑除热。吐泻则脾胃大伤,石膏寒水宜酌量用。〕茯苓〔止吐 
定泻。〕泽泻〔和水除湿。〕原方有桂枝〔嫌其辛热。〕白术〔嫌其闭气,为霍乱家所 
忌,并忌温补酸收。〕猪苓〔中暑必多汗,勿过利小便,故去之。〕宜加薄荷〔辛散外邪,开 
气通窍。〕石斛〔清胃除热,浓肠止泻。〕扁豆〔和中消暑,化清降浊。〕橘红〔和胃调 
脾,理气通滞。〕引用白扁豆叶。〔捣汁一杯,和服一味,单服有神。〕有食加砂仁、谷芽。转筋 
加木瓜。如兼见头痛发热,恶寒无汗,〔此寒包暑症。〕加香薷、紫苏。 
此方消暑、除湿、和中、利气为主,随兼症,加药治之。 
x香薷饮x〔见暑。〕治外感风寒,内伤饮食,霍乱吐泻。 
宜合回生散。〔藿香、橘红,和中理气,二味为主。原治中气不和,霍乱吐泻。〕 
此夏月解表而兼和里之剂,宜参暑门加减用之。 



卷九·御集

干霍乱(俗名绞肠沙。)

属性:仲淳云∶干霍乱者,固猝中邪恶秽污之气,兼有停滞郁于胸腹间,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以 
致肠胃绞痛异常,胸腹骤胀,遍体紫黑,其死最速。急寻头顶心红发拔去,即用盐水探吐之,大忌米饮 
热汤,犯之即死。宜通宜泻,忌塞忌补。 
x盐水深吐法x 
用新汲凉水〔二、三大碗。〕入炒盐〔两许。〕恣饮,以鹅翎探喉令吐,不吐再服,如吐未 
尽,再吐,三吐乃止。〔经云∶在上者因而越之也。〕若在下者,宜用芒硝。〔所谓引而竭之也。〕如 
欲吐下兼行、盐、硝并用。此救急之良 
方,有起死回生之功效,干霍乱者,必用之。治干霍乱,用药大法,宜开气通窍,和胃调脾为主,吐 
泻止后,半日饥甚,方可少与稀粥。 
x华陀危病方x 治夏月过用水果,填塞至阴,抑遏肝气,霍乱转筋者。〔必验其小便清白,不渴 
不热者,方可作寒治之。〕 
吴茱萸 木瓜 食盐 
此舍时从症之剂也。仲淳治一妇霍乱,用砂仁〔一两。〕盐〔一撮。〕滚汤调冷定。服一剂愈。 
云∶伤冷物者,方可加吴茱萸〔钱许。〕慎勿乱投。 
霍乱脉宜洪大,不宜迟微,或结或促,或伏或代,皆不可断以死。 
霍乱转筋入腹,及遍身转筋者不治。 



卷九·御集

泄泻

属性:泄泻一症,《内经》言风,则曰∶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谓邪气留连既久,则必克制脾土,而为 
飧泄。言湿,则 
曰∶湿胜则濡泄。谓脾喜燥而恶湿,湿胜则脾伤而为濡泄。言热,则曰∶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热即 
火也,言卒暴注泄而后重里急迫痛者,火性急速,而能燥物也。故伤暑之泻,亦必暴注,大孔作痛,皆 
火之所为也。又曰∶多热则溏出糜。言热则浊垢下注,故为溏为糜。以糜、秽如泥也。言寒则曰∶诸病 
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谓水谷不化,而澄澈清冷者。皆得寒水之化。如秋冬寒冷,水必澄清也。又 
曰∶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言阳气虚而不能消化也。言燥,则曰∶逆秋气则伤肺,冬为飧泄。言肺 
伤于燥,发在本经,则冬生咳嗽;移热于腑,则冬为飧泄,皆肺气燥热之所致。此明四时六气,皆能为泄 
也。又言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下为飧泄。此明饮食劳倦内伤之泄也。又言肝所生病,为飧泄。此明肝 
木乘脾之泄也。又言脾虚腹胀肠鸣,飧泄、食不化。又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此明脾虚陷下之泄也。又 
言肾脉小甚为洞泄。又言寒入下焦,传为濡泻。此明肾中阳衰之泄也。统而论之,脾土强者,诸邪自不能 
干,脾土一衰,诸邪皆得干之而为病。正经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也。肾主二便,而司开合,肾 
失其职,则开合失常,故肾气虚衰之人,以及久泄不止,下多亡阴,当求责之肾矣。是故以其风也,升 
阳以散之;以其湿也,利水以分之。热则清之,寒则温之,燥则濡之。因食因痰者,消之祛之;因虚者 
补之益之,肝乘脾者,制之扶之。肾气虚衰者,或壮水之主,使水充而无火迫下注之病;或益火之原, 
使火旺而无阳虚失禁之患。故致泻之因不一,而治泄之法亦多,求其大 
要,总归重于脾肾二脏,临症之际,圆机灵变,可以胥天下于寿域矣。 
x升阳除湿汤x〔重订。〕治受风飧泄。〔风邪客居肠胃,如顺风扬帆,以故飧已即泄。〕其泄 
必完谷不化,〔然亦有因热、因寒、因气虚者。〕洞注有声。又经云∶肝所生病,为飧泄。〔肝木郁于 
地中,脾土受制故也。〕亦此主之。〔即逍遥散之义。〕 
柴胡〔春为木令,风为木气,此味乃肝胆之主药。〕 
升麻 防风〔发散风邪,亦能升举下陷之气。〕炒白芍〔泻土中之木以安脾。〕炒米 
仁〔健脾祛风胜湿。〕茯苓〔渗湿,以无湿则不作泻也。〕炙甘草〔益脾,以脾旺则能制湿 
也。〕虚者加人参。 
此发散升举之剂,经曰∶客者除之。又曰∶下者举之是也。按嘉言云∶风从外入,仍宜领风从肌 
表而出,若用补脾刚燥之剂,助风性之劲,则有泄无已矣。又仲淳云∶先用发散升举之,次用黄 四君子 
等药,白芍、甘草,制肝实脾,乃始终必用之剂。又谓长夏湿热令行,又岁湿太过,民病多泻,当用风 
药。以风能胜湿也。 
x黄芩汤x 治火热作泻,粪色黄褐,肛门燥涩,小便黄赤。 
黄芩〔清热。〕白芍 甘草 大枣〔和脾。〕热甚者加黄连。 
x辰砂益元散x〔见暑。〕治伤暑作泻,其泻必暴注,大孔作痛,口渴溺赤。 
此二方皆清凉之法。经曰∶热者寒之是也。仲淳云∶此 
症桂苓甘露饮亦可去桂加减用之。以方中有石膏、滑石、寒水石清暑热,五苓利湿邪故也。张子和加 
参、甘,因其脉虚也。又谓九制黄连,最止热泻,须与人参等分乃可。盖久泻不止,多缘气虚,纯 
用苦寒,胃气愈闭。又下多亡阴,必用人参,亦阳生阴长之意。 
x胃苓汤x〔见湿。〕治湿盛作泻,其泻多水,〔凡泻水腹不痛者湿也,泻一阵,痛一阵者,湿 
而兼火也。〕小便不利。〔水谷并趋一路故也。〕 
此燥脾淡渗,二法同用。经曰∶湿者燥之。故用平胃。又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用四 
苓。随症分用亦可。如脾胃虚弱者,用白术茯苓汤,〔方只二味。〕加米仁、车前、香、砂之属。 
x保和丸x〔亦可小剂作汤。〕治伤食泄泻。〔腹痛甚而泻,泻后痛减者,食也。〕 
山楂〔消肉积。〕麦芽〔消米面菜积。〕神曲〔消糯米食积,各三两。〕卜 
子〔消面积。〕橘红〔疏脾胃之滞气,各二两。〕茯苓〔渗脾胃之水湿。三两。〕连 
翘仁〔祛脾胃之湿热。〕半夏〔除脾胃之湿痰,各二两。无湿痰者去之。〕加白术〔三两。〕名 
大安丸。可加木香、砂仁。如因伤酒作泻,加葛花〔解酒毒。〕猪苓泽泻〔利水湿。〕 
x苍白二陈汤x〔即二陈加二术。〕治湿痰泄泻,〔肥人滑泄责之痰,脉滑不调责之痰,不食不饥责 
之痰,昔肥今瘦责之痰。《金质》云∶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者,曰痰饮。〕虚者 
加人参。 
赵以德云∶有积痰在肺,以致大肠之气不固者,宜涌出上焦之痰,而泻自愈。非苍白二陈之所治也。 
此二方消之、祛之之法也。食积酒伤痰饮,皆令人泻,随症祛逐,勿使稽留,经所谓实者泻之是也。 
x枳术丸x 消食止泻。又治心下痞满。 
白术〔强胃健脾,二两。〕枳实〔消积除痞,一两。〕荷叶〔裨助脾胃,升发阳气,荷 
叶包陈米饭,煨干为末,打糊为丸。〕加木香 砂仁〔各一两,〕名香砂枳术丸。 
此七补三攻之法,随症加药用之。 
x归脾汤x〔见虚劳。〕治忧思太过,脾气郁结,不能升举,陷入下焦,泄泻。 
原方〔补养心脾,〕加砂仁 豆蔻〔开散郁结。〕葛根 荷蒂〔升发阳气。〕 
x独参膏x〔一味熬膏。〕参术膏〔二味,熬膏。〕治气暴脱而虚,顿泻不知人事,口眼俱 
闭,呼吸甚微,脉欲绝者,大剂频与之。〔甚至有服参十余斤,而后得愈者。〕 
此三方皆补之、益之之法。经云∶虚者补之,是也。 
x补中益气汤x 治劳倦伤脾,〔脾主四肢故 
也。〕中气不足,懒于言语,〔脾为后天生气之原中气虚则懒言,以声由气发故也。〕恶食溏泄,〔胃 
虚不能胜谷气,故恶食,脾虚不能制土湿,故溏泄。〕日渐瘦弱。〔脾主肌肉也。〕 
人参 黄 〔益其气。〕 白术〔各一、二钱。〕甘 
萆〔补其中。〕 当归〔脾苦无血,故以养之,土恐太燥,故以泽之。泻者去之亦可。〕橘 
红〔一以理脾胃之气,一以行甘温之滞,各七分至钱许。〕 升麻〔提下陷之清气,从右而 
旋。〕柴胡〔提下陷之清气,从左而旋。各三、五分。〕 
此补之、益之而兼升提之法也。嘉言云∶此方后人谓其升清降浊,殊谬。夫以升清之药,岂有降浊 
之能,若阳气未必下陷,反升举其阴气,干犯阳位,为害不小。更有阴气素惯上乾清阳,而胸中之肉 
隆耸为 ,胸中之气,漫散为胀者,误施此法,天翻地复矣。夫补其中气,以听中气之自为升降,不用 
升、柴,亦无不可,必清气下入腹中为泄,则可多用而升举之,为合法也。若四君、六君、理中、归 
脾、桂附理中、连茯理中,皆补脾虚泄泻之圣剂,随宜用之。 
x理中汤x 治中寒骛泄。〔状如鸭粪。〕糟粕不化,澄澈清冷,小便清白。 
人参 白术 甘草〔补脾。〕干姜〔温中。〕里寒甚者,可加肉桂。本方加附子,名附子理 
中汤,加黄连、茯苓,名连茯理中汤。温补之法,果属虚寒者,投之自效。 
x四神丸x 治肾虚泄泻,其泻多在子后五更,溏而弗甚,累年弗瘳,服补脾胃药不效,是其候也。 
破故纸〔温肾,炒,四两。〕肉豆蔻〔固涩,面包煨。〕五味子〔酸收,炒,各二 
两。〕吴茱萸〔能暖膀胱,水道即清,大肠自固。他药虽热,不能分解清浊,五 
钱。〕可加人参、沉香,甚者加附子、茴香、川椒。 
x脾肾双补丸x 治肾泄。 
人参 莲肉〔去心炒黄。〕山药〔炒黄。〕肉果〔补脾,煨。〕补青脂〔盐水 
炒。〕五味子〔蜜炙透。〕菟丝子〔制。〕 巴戟天〔去骨甘草汁煮。〕萸肉〔补 
肾,各四两。〕橘红 砂仁〔香能醒脾,各二两。〕车前子〔利水与茯苓同功,水道利则清 
浊分,而泻止。四两〕〔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五钱,空心饥时服。〕如虚,而有火者,火盛肺热 
者,去人参、肉果、补骨脂、巴戟。 
此二方、补脾温肾,酸收固涩,四法同用。经所谓虚者补之,寒者温之,散者收之,滑者涩之,是 
也。仲淳治一人。茹素、患内热,每食肠鸣,清晨作泄。以此方去肉果,用白芍代之,外加扁豆六两, 
服之而愈。白术虽云健脾除湿,救标则可,多服反能泻脾,以其燥能损津液故耳。仲景有赤石脂、禹 
余粮丸,专固下焦之脱,亦可取用。凡治泄泻,多用丸散者,取其实脾土之义也。 
x喻嘉言验方x 治秋伤于燥,咳嗽泄泻。 
黄芩 骨皮 甘草〔清肺之热。〕 杏仁 阿胶〔润肺之燥。〕 
此润燥清热之剂,亦治泻一法,所谓治病必求其本也。泄泻之脉,缓小者吉,浮大急疾者凶,与痢同看。 
脉细皮寒气少,饮食不入,泄利前后者死。下则泄泻,上则吐痰,皆不已,为上下俱脱者死。食方 
入口而即出,谓之直肠泄,难治。 



卷九·御集泄泻

举例

属性:一 一人患中气虚不能食,食亦难化,时常作泄,胸膈不宽。一医误投枳壳、青皮等破气药,下痢 
完谷不化,面色黯白。仲淳用人参〔四钱。〕白术〔二钱。〕干姜〔七分。〕炙甘草〔一钱。〕橘红〔一 
钱。〕大枣、肉豆蔻,四、五剂渐愈。后加参至两许痊愈。 
二 一妇患泄后虚弱,腹胀不食。一医欲用二陈及枳壳、山楂等味。仲淳见病者向壁卧,手不能动。 
曰∶元气虚甚矣,法当用理中汤。恐食积未尽,乃用人参三钱,橘红二钱,加姜汁、竹沥数匙。夜半思粥, 
神思顿活,再以六君子汤,加麦冬、楂肉、砂仁,数剂立愈。 
三 一人平素壮实善啖,四月间,忽患泄泻,凡一切药食,温者到喉,觉如针刺,下咽即辣。因而满 
腹绞辣,随觉腹中有气,先从左升,次即右升,氤氲遍腹,即欲入厕,弹响大泄,肌门恍如火灼,一阵甫 
毕,一阵继之,更番转厕,超时方可得离。所泄俱清水盈器,白脂上浮,药食俱不化而出。甚至梦中大 
遗,了不收摄。月余大肉尽脱,束手待弊,仲淳诊之曰∶脉大而数,此症浑是火热所致,遂用白芍 
五钱,炙甘草一钱,黄连、扁豆、石斛、橘红、茯苓、车前各三钱,加童便一杯,冰冷与服。药入腹 
中,似别成一清凉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