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训讲话稿-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丁说过:爱;是美德的种子。教育,是爱的教育。班主任工作,是爱的工作。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田教授的讲话对我启发很大,结合自己平时工作的实际,感触颇深,班主任的工作的确是给学生播撒智慧和爱的工作。这智慧蕴涵着真爱,这爱充满了智慧!这个话题,是我最想花多些时间讲的。
爱生如人:
这是从哲学的角度探讨班主任工作,分建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和班主任正确认识、行为,班主任工作目标四个部分来阐述:
人——哲学中的三种状态
教育——“生长”的哲学理念
班主任——生命意识,“园丁”职能
目标——学会做人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应当是“有物质需要的人,有社会需要的人和全面发展的人”。 也就是人——哲学中的三种状态:人是自然的人 (自然状态) ;人是社会的人 (实然状态) ;人有教育追求的人 (应然状态)
人是自然的人(自然属性——自然状态)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的生存与发展受自然规律的制约;人与动物一样具有自然欲望。所有这些,都反映出人的自然属性。人的自然性 人首先是作为自然的存在物。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马克思曾指出,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结合体,因而既有自然需要,又有社会需要。从人的自然属性来看,人首先是一个生命体、是高级动物,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为了延续生命,人们必须吃、喝、住、穿。因此,人的自然需要主要体现在人的生存、安全、健康等方面的需要。从人的自然属性来看,以人为本最根本的就是要珍惜、爱护、保护人的生命,保障人的安全,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要,促进人的健康。
身体发展规律
一到三年级,学生手的灵巧性和视力在逐步发育完善,容易出现不稳定、视力下降。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坐姿、握笔、看书、书写习惯。
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身体发育很快,灵活性和协调性不够稳定,所以,皮肉受伤的事经常发生。根据统计,在学校实行对孩子安全指导教育之前,各种伤害发生率随年级升高上升明显;实行安全指导教育以后,其它年级组下降明显,而四年级和五年级组下降不明显。容易受伤的年龄 。注意宣传安全防范,让孩子保护自己。此外,对孩子的被动保护不能过分,要让孩子增加活动机会,学会运动中的保护技巧
性成熟现象在五、六年级学生中主要体现在女学生身上。月经是普通女性都会遇到的生理现象,它是女性生理发育阶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一次重大转变。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中根本不知道生理现象的几乎没有,但是对于初潮来临时怎么处理,却有不少学生表示恐慌,心中无数。说明家长在这方面对孩子缺乏引导。没有注意到孩子可能较早地出现的生理现象。变声是由于喉头的快速生长,声带拉长变粗形成的一种生理现象,主要是男孩子的性特征。一般要经过两三年时间才会稳定。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变声,什么时候结束,本人往往感觉不到。男女学生都有变声期,但是男生能比较明显地感觉到,女生几乎不等发现便悄悄地完成了变声期。变声期经常发出一些自己控制不了的怪声调,引起哄笑,这是正常现象。
心理发展规律
班主任老师带班几个来回,就会发现不同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也表现出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阶段性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满足学生需要,促其健康成长。
一年级小学生一般心理特点独自进入新环境:孩子进入小学后就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环境的事情,摆脱对大人的依赖了。由依恋不舍到轻松愉快,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共同特征。过去听父母讲的一些事,现在可以独自去看,去听,无拘无束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这种新鲜感充满了孩子的头脑。娇宠儿在增加:上学以后少数孩子还离不开妈妈,这是心理没有断乳的表现。这种孩子看不见母亲会感到不安,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回到家以后马上换了模样,大喊大叫,恢复本来面目。
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一般是心理特点渐趋稳定:二年级学生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无论写字、绘画还是课余时间的游戏都比较自如。在此之前,与成年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不会用文字表达思想。由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二年级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出现竞争意识;产生了集体荣誉感。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由于个体的差别,有的孩子稍微好一些,而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
三年级学生一般心理特点外向性…活泼、开朗。三年级学生的共同特点是积极做事,什么都想听一听、看一看、干一干,但又缺乏耐心。愿意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开朗活泼。这是求知欲旺盛、身体发育迅速的表现;行为多变好动;朋友“突然”多起来了。三年级学生开始表现出趋利弊害的心理特点,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做,有利的话就说,不利的事就躲避。这是道德观念形成过程中一个重要时期。
四年级学生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判断转变为具体的分析。这些分析主观性较强,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认真分析。在作文中分析一件事情,开始有了条理,尽管许多看法显得幼稚,但是这种分析方法是可贵的。在心理学上,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抽象思维的前提。分析问题就是独立认识问题的过程。相对比较,女孩子比男孩子稍早一步。这是女孩子生理发育特征决定的。公认四年级学生非常难以引导,有些专家认为在学习期间的十多年里,四年级学生的个性差别最大。一方面身体发育表现出明显的高矮、胖瘦差别,发育快的已接近中学生的指标,发育最慢的还像一二年级的小孩子。心理方面也是如此,由于家庭环境和其它条件的差异,孩子对事物的体验差距很大。心理发育较快的孩子,小时侯看不懂、听不明白的一些事情,现在很快就可以搞明白,视野开阔、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去的地方多、见识多的孩子甚至表现出老成的样子。而条件不好,每天仅限于家庭、学校活动的孩子显得孤陋寡闻。有些精力充沛的孩子已经开始阅读成人书籍,由此,个人知识面也迅速拉开差距。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属性——实然状态) 。现实的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从人的社会属性来看,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主体。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总是在积极地、自主地和创造性地进行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现实的孤立于社会之外的真正意义上的“人”是不存在的,人的发展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人应当是有社会需要的人。人的社会需要不仅包括经济、政治的需要,还包括归属的需要、认同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等等。所以,从社会属性看,以人为本就是要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尊重人的民主权利,维护人的尊严,关心人的感情需要,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要,等等。人是群居的。人是有尊严的。学生也不例外。
人有教育追求的人(理想属性——应然状态) 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发展自己。”追求全面发展、自我完善是人类世世代代为之奋斗的美好愿望。国家《教育法》第五条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以“培养出大批具有人文情怀,高尚追求,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德业兼修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我们教育的理想目标。有了教育理想,然后努力发展教育理性;如果没有教育理想的人,是不会在这条路上发展教育理性的。
话说回来(例)只能作为追求 不能作为要求 。
教育——“生长”的哲学理念
自在自发的过程 (见前生成说)教育就是一种生命的唤醒。儿童的成长是其心灵中真、善、美的种子不断生长,自主发展的过程。班主任的使命就是用温柔而灵巧的“教育之手”,去触摸儿童稚嫩的心灵,以唤醒埋藏在他们心底的良知和潜能,促进其自主地成长和发展。
遵循儿童的自然生长秩序 (例)写字,体育。
发展其固有的本性 (例)记忆关键期、“七八嫌”,阶段性:对相同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小学、中学、大学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目标应有所不同。小学阶段以讲故事的形式,中学阶段以讲历史的形式,而大学阶段则从理论的高度来把握。
有一次,一个老师到北京某区少年宫参加一个大型的活动,大概有两千多孩子。两点半开会,队鼓齐鸣,彩旗飘飘,很热闹。到了三点钟,主持人宣布:“全体起立!向著名的故事爷爷——孙敬修老爷爷默哀三分钟!”因为当日下午三点钟是向孙敬修爷爷遗体告别的时间,孙爷爷担任过该区校外辅导员,所以插入了悼念仪式。底下所有孩子开始默哀,但默哀时间不到一分钟,队伍中开始有孩子笑起来了。这边笑,那边也笑,大家就笑成一片。主持人在上面有点不自然了:默哀,笑多不严肃多不尊重啊!但底下的笑声仍没有止住。主持人忍无可忍:“同学们,孙敬修爷爷给我们讲了一辈子的故事。现在他离开我们了,我们有的学生居然还笑,一点没有同情心!”这句话说得很厉害,孩子不敢笑了,憋着,不过一会儿又憋不住了,又笑起来了。默哀三分钟搞得会场真是有点不伦不类。活动终于完了,主持人说:“哎呀!老师您看看,现在的孩子一点同情心都没有。”其实,这不是孩子没有同情心,而是这个安排有问题。如果要让孩子由快乐的心情转到肃穆的、悲伤的心情,需要给他提供一个条件。两点半搞得那么热闹,三点钟就默哀。孩子们的心情转换不过来,没给他们这个转换条件,他们笑是正常的,不笑才不正常呢!教育是一门科学,特别要讲究它的方式、方法。摸着了规律,教育就特别有效。为什么学校组织扫墓活动,效果一般比较好?因为他们准备得很充分,先讲烈士的故事,又扎花圈,又带白花,然后排队向陵园走去或者开车去。这时孩子已经酝酿得很充分,结果孩子一到烈士陵园,一说到烈士一说到默哀,一讲他们的英雄故事,好多孩子就流泪,你哭了我也哭了,很受教育。为什么?这就是一个教育的科学性!就是说你掌握了儿童的心理特点,你前面给他一个铺垫,让他在一种肃穆的气氛里细细地去想烈士的英勇无畏,他们壮烈牺牲,他们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孩子就会自然地进入到这个特定环境中去。为什么孩子会在默哀时发笑?因为教育没有考虑孩子的特点,这就是教育的失败。而更不应该的是,不能因为我们没有了解孩子的特点,就武断地认为孩子存在这个缺点,那个缺点。因为孩子的心态是容易快乐的,当他们面对严肃而又不了解的某些场面时就容易发笑,所以我们一定要读懂孩子的心理,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才能找到教育孩子的好办法。
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有一个中国的小女孩,因为她的爸爸妈妈在德国工作,她就跟着爸爸妈妈到德国去了,在德国的一所小学上学。没想到这个班里有一个德国的男孩,突然有一天在班上宣布说:他爱上中国这个小女孩了。这一天小女孩生病了,没来上课,德国的这个小男孩很难过,上着课就哭了。放学他回到家里以后,他妈妈看到他不开心的样子,问他:“你怎么了?”他说:“我很难受,我很想这个中国的小女孩,我爱她,而且我还要和她结婚。”这位妈妈听了以后呢,不但没有恼怒,她反而笑了:“是吗?你喜欢上一个中国的小女孩,很好啊,你要和她结婚,也很好啊。可是你知道吗?如果要结婚的话你得买房子啊,你得买汽车啊,德国人结婚这些肯定都要有的。可你现在能挣钱吗?不挣钱的话,你能买吗?”“我不能买。”儿子轻轻地回答。“所以啊,你要想将来能娶她,你得好好学习,等你有了很多本领了,能够挣很多钱了,你才可以向她求婚。”妈妈耐心地对孩子说。小男孩一听有道理:“对呀,现在真是什么也没有,我要好好学习呀。”小男孩的心情一下子就变得平静了,又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了。
这个德国妈妈站在儿子的角度上,用儿子能理解的道理说服了他。最成功的一点是妈妈没有指责儿子早恋不好,因为她懂得儿子的爱与成年人是不同的,必须用儿童的方式解决儿童的问题。孩子的天性决定了他爱模仿。就比如在学校里有一些关注异性的举动,许多老师与十分担心:这可怎么办呀?其实,它是一种外在的模仿。由于情感的张扬和媒体的发达,学生从电视或生活中看到很多成人的亲热举动后,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模仿。这是一种儿童模仿学,具有游戏的性质,不具有我们成人所担心的思想、道德问题。所以说我们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成一种缺点,不要惊慌失措,而是要用适当的方式加以引导。这也就是在儿童的教育当中,我们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我们教育孩子很下工夫,却也很苦恼。因为批评孩子很多,孩子还是改不过来。譬如,孩子总犯错误,老师批评时,孩子信誓旦旦:再也不犯错误了!可没过两天,又犯错误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是他的特点,他怎么能改的过来呢?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我们要多学做伯乐,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可爱之处。并利用他的优点引导他,把他所有优秀的品质发挥出来,帮助他完成人生的自我超越。当孩子只要做出一点努力,我们就要给予及时的、具体的鼓励。有时虽然知道孩子们有什么特点,但其内心却不把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当成“特点”或“优点”,而当成“缺点”。当不能承认、接受孩子的特点时,孩子就无法从你那里得到鼓励、赞赏和帮助,相反还很有可能被压制、批评、挖苦。其实,一点点鼓励与赞赏,就可能成为孩子的星星之火,孩子就可能从1到2,从2到3,慢慢地孩子身上的优点就会多起来。
一言蔽之,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
班主任——生命意识,“园丁”职能
班主任的认识
尊重生命的独特性 (例)小青虫和春天 不替代学生的想法,因材施教。另外,有驯兽师告诉大家,动物有些本性就连最高明的驯兽师也无法改变。我相信小孩子的天性也一样,如果孩子们有些小毛病实在改不掉,我们也能心平气和的接受了,俗话说得好:你不能教猫咪跳水。
理解生命的生成性 (例)动态的发展 人